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忆太炎先生身后事
1
作者 汤柄正 《各界》 2014年第2期12-15,共4页
一 使我永远不会忘记的是:一九三五年冬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之后的一天,我们同学都以兴奋的心情,谈论着太炎先生埘时局的表态。因为这一天的上海《申报》记载先生电北京宋哲元,反对当局反共容日、镇压学生爱国运动。(电文有云:“... 一 使我永远不会忘记的是:一九三五年冬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之后的一天,我们同学都以兴奋的心情,谈论着太炎先生埘时局的表态。因为这一天的上海《申报》记载先生电北京宋哲元,反对当局反共容日、镇压学生爱国运动。(电文有云:“学生请愿,事出公诚,纵有加入共党者,但问今日之主张何如,何论其平素……”)而且,就在这天,上海赴京请愿的学生路过苏州,雨雪纷纷,饥寒交迫,先生为此发表公开讲话,支持学生的爱国行动,派师母为代表,到车站慰劳,并嘱县长送致食品。我为此事,第二天晋谒先生,适逢先生送客出,遂即邀我入室,似乎余怒未息。未及我发问,先生说:“在强敌压境、民族危亡之际,无论什么政党,只要主战,我就拥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国运动 《申报》 爱国行动 民族危亡 学生 宋哲元 上海
原文传递
耄耋之年忆太炎
2
作者 汤柄正 《各界》 2013年第7期39-42,共4页
遗憾得很,一九三六年太炎先生逝世之际,国内外学术界的挽诗、挽联很多。而我当时正在苏州从先生受业,哲人云亡,竟没有写下诗、联以寄哀,同门师友多怪之。其实,我并无他意,只觉得,先生的学术造诣与革命的一生,决不是几旬挽诗,... 遗憾得很,一九三六年太炎先生逝世之际,国内外学术界的挽诗、挽联很多。而我当时正在苏州从先生受业,哲人云亡,竟没有写下诗、联以寄哀,同门师友多怪之。其实,我并无他意,只觉得,先生的学术造诣与革命的一生,决不是几旬挽诗,或一副挽联所能概括:先生对我的谆谆教导与扶掖奖许之厚谊,更决非语言所能表达。故与其言而无当,倒不如缄口“心丧”,更为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造诣 挽诗 学术界 国内外 非语言 挽联 革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