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L-24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汤炀炀 梁杰 唐旭东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237-239,242,共4页
目的观察IL-24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F)的抑制效应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KF组、携带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质粒的KF组(pEGFP-KF组)、携带转染IL-24基因表达质粒的KF组(IL-24-pEGFP-KF组),用噻唑蓝法及流式细胞术... 目的观察IL-24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F)的抑制效应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KF组、携带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质粒的KF组(pEGFP-KF组)、携带转染IL-24基因表达质粒的KF组(IL-24-pEGFP-KF组),用噻唑蓝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KF增殖、细胞周期变化。建立KF、pEGFP-KF、IL-24-pEGFP-KF细胞株裸鼠移植瘤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KF中HIF-1α表达。结果 IL-24-pEGFP-KF组较pEGFP-KF组、KF组到达平台期延迟,IL-24明显抑制了细胞增殖(P<0.05)。IL-24-pEGFP-KF组的G0/G1期比例明显高于pEGFP-KF组、KF组,而S、G2/M期比例明显降低(P<0.05)。IL-24-pEGFP-KF组的HIF-1α表达明显低于pEGFP-KF组和KF组。结论 IL-24可抑制KF增殖和HIF-1α表达,阻止细胞周期于G0/G1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24 缺氧诱导因子-1Α 瘢痕疙瘩
下载PDF
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效果观察 被引量:19
2
作者 林治平 汤炀炀 +2 位作者 谭宏昌 康毅 郑鸿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21期3218-3219,共2页
目的探讨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50例双膝重度骨关节炎患者均分为两组各25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同期与分期行双侧全膝关节置术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输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1年后的... 目的探讨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50例双膝重度骨关节炎患者均分为两组各25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同期与分期行双侧全膝关节置术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输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1年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手术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术中输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VAS评分较低,HSS评分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术后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且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术 膝骨关节炎 同期 疗效
下载PDF
肝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对移植颗粒脂肪成活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梁杰 赵坤 汤炀炀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9-33,共5页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移植颗粒脂肪的血运重建及脂肪成活的影响,为提高移植颗粒脂肪的成活率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在颗粒脂肪移植的动物模型中,分别应用EGF、HGF、EGF+HGF。微刻度试管测量各组脂肪的...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移植颗粒脂肪的血运重建及脂肪成活的影响,为提高移植颗粒脂肪的成活率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在颗粒脂肪移植的动物模型中,分别应用EGF、HGF、EGF+HGF。微刻度试管测量各组脂肪的存活体积,HE染色后观察移植体组织细胞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移植组织的微血管密度值。结果同一时间段,各实验组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14d起,各实验组组织中脂肪存活体积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EGF和HGF均能促进移植颗粒脂肪的血管生成,并显著提高移植颗粒脂肪的成活率。HGF和EGF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 颗粒脂肪移植 组织成活
下载PDF
98例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膝关节病疗效观察
4
作者 林治平 汤炀炀 +2 位作者 谭宏昌 康毅 郑鸿 《中国伤残医学》 2015年第24期50-51,共2页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膝关节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膝关节病患者98例给予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比较,术后2周与术后12周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高...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膝关节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膝关节病患者98例给予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比较,术后2周与术后12周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治疗后优秀率40.82%,显著高于治疗前的0.00%,差率1.02%,显著低于治疗前的51.02%,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膝关节病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矫正畸形、缓解患肢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等优点,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膝关节 表面置换 膝关节
下载PDF
单髁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2
5
作者 林治平 汤炀炀 +2 位作者 谭宏昌 康毅 郑鸿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年第4期424-425,共2页
目的比较单髁置换术(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单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笔者自2010-01—2014-04诊治56例单间室重度KOA,将30例接受TKA治疗的患者纳入TKA组,26例接受UKA治疗的患者纳入UKA组,比较2组的临床疗... 目的比较单髁置换术(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单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笔者自2010-01—2014-04诊治56例单间室重度KOA,将30例接受TKA治疗的患者纳入TKA组,26例接受UKA治疗的患者纳入UKA组,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9,P=0.982);UKA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TKA组,术后膝关节主动屈曲至90°时间短于TK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2组膝关节屈曲角度及HS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增高,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UKA组膝关节屈曲角度明显大于TK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KA与TKA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但UKA术中创伤小,更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髁置换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