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弥散张量成像的3D打印在高血压脑出血白质保护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浩 师忠杰 +3 位作者 陈杰 任敏 汤畅通 姜德华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1期80-83,88,共5页
目的 探讨基于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所设计的3D打印穿刺导板在高血压脑出血(HICH)微创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徐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2020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24例HICH患者,运用术前颅脑薄层CT数据,通过计算机3D-Slicer软件分... 目的 探讨基于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所设计的3D打印穿刺导板在高血压脑出血(HICH)微创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徐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2020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24例HICH患者,运用术前颅脑薄层CT数据,通过计算机3D-Slicer软件分别重建大脑皮层、血肿等结构,按照血肿形状及位置设计穿刺导板。再融合DTI数据,三维可视化脑白质纤维束,验证所设计导板穿刺通道是否避开皮质脊髓束(CST),并根据其纤维束走形进一步调整穿刺路径。结果 所设计24例导板,9例(37.50%)术前模拟中可见导管切入CST,调整后使其避开。术前计算机导板设计时间(15.44±3.21)min,导板打印时间(2.56±0.45)h,手术时间(39.67±7.85)min。术后复查CT,置管位置均符合术前规划,术区未见新增出血。术后第3天血肿清除率(87.46±6.56)%。患者出院后随访3个月,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示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总体优良率91.66%。结论 单纯依照传统CT扫描所设计的3D穿刺导板损伤纤维束几率高(37.50%),基于DTI纤维束示踪技术所设计的3D穿刺导板可以更好地避开CST神经纤维,为患者提供更精准、微创的治疗,且其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3D打印 皮质脊髓束
下载PDF
3D打印联合DTI定位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应用
2
作者 张浩 张旭 +3 位作者 丁茂华 汤畅通 姜德华 陈杰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96-100,共5页
目的评价3D打印联合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定位钻孔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月—2022年1月对徐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二科4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行钻孔引流术,其中实验组21例采取了3D打印与DTI联合定位穿刺,对照组25... 目的评价3D打印联合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定位钻孔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月—2022年1月对徐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二科4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行钻孔引流术,其中实验组21例采取了3D打印与DTI联合定位穿刺,对照组25例采用单纯3D打印定位穿刺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引流愈后效果、常见并发症以及死亡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90 d的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实验组有效率(90.47%)高于对照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联合DTI定位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可以改善患者预后,疗效优于单独使用3D打印定位穿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3D打印 高血压性脑出血 预后 临床疗效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神经外科临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浩 姜德华 +5 位作者 王博 孙飞 马庆防 丁茂华 汤畅通 陈杰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4期2476-2477,共2页
3D打印技术,又称"增材制造"技术,是利用光固化和纸层叠等技术的快速成型装置,在打印机内装有液体或粉末等"打印材料",通过电脑控制把"打印材料"一层层叠加起来,最终变成实物[1]。在神经外科方面上,利用3... 3D打印技术,又称"增材制造"技术,是利用光固化和纸层叠等技术的快速成型装置,在打印机内装有液体或粉末等"打印材料",通过电脑控制把"打印材料"一层层叠加起来,最终变成实物[1]。在神经外科方面上,利用3D打印技术,可以将影像学数据成功的转换成3D打印数据,从而制备成临床需要的颅底肿瘤模型、血管模型、动脉瘤夹和颅骨修补材料等,应用于神经外科临床工作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本文回顾分析3D打印技术在神经外科每个亚专业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了解3D打印技术对神经外科发展的重要性,以期使3D打印技术在神经外科领域获得更大的应用和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颅骨修补材料 电脑控制 打印材料 增材制造 血管模型 打印机 成型装置
下载PDF
高压氧联合奥拉西坦对脑外伤后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永楠 殷杰 汤畅通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19年第6期349-352,共4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奥拉西坦对外伤后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徐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住院治疗的脑外伤后认知障碍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常...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奥拉西坦对外伤后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徐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住院治疗的脑外伤后认知障碍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联合奥拉西坦治疗,疗程3周。治疗前、治疗3周行血清血管形成素-1(Ang-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浓度测定,采用中文版蒙特利认知评分量表(MOCA)评估认知功能。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Ang-1、VEGF、BDN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2组患者的血清Ang-1、VEGF、BDNF水平均较治疗前增加,治疗组血清Ang-1、VEGF、BDNF水平较对照组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MO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治疗组的MOCA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脑外伤后认知障碍患者较常规治疗可促进血清Ang-1、VEGF和BDNF的分泌,从而改善急脑外伤后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后认知障碍 血管形成素-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高压氧 奥拉西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