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北席南来到干栏木构:张良皋《中国席居制度溯源提问录》及学术笔谈探读
1
作者 汤诗旷 李晓峰 张点 《建筑遗产》 2023年第1期9-21,共13页
《中国席居制度溯源提问录》是张良皋先生于20世纪60年代酝酿并逐步写成、凝练中国席居制度命题的阶段性成果,该《提问录》链接着20世纪60-80年代知名学者间的学术笔谈和观点碰撞,也是张良皋先生后期深耕武陵干栏并收获等身著作的学术原... 《中国席居制度溯源提问录》是张良皋先生于20世纪60年代酝酿并逐步写成、凝练中国席居制度命题的阶段性成果,该《提问录》链接着20世纪60-80年代知名学者间的学术笔谈和观点碰撞,也是张良皋先生后期深耕武陵干栏并收获等身著作的学术原点,具有里程碑意义。文章以《提问录》的整理与解析为基础,平行阅读专家们的往来信件与后续成果,以《提问录》中的“探源、设问、立论、延伸”为线索建立若干逻辑锚点,试图厘清那个时代的学者如何看待席居源流、消亡以及模数制的问题。文章旨在通过梳理一段学术史,引发对早期建筑史研究范式的讨论,既给今天学界以启示,又是对张先生百年诞辰的最好纪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席居制度溯源提问录》 席居制度 起源 发展 消亡 建筑模数制 武陵干栏
下载PDF
语言学视角下的传统聚落文本认知与重构方法研究——以鄂东南金寨村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上官华东 李晓峰 汤诗旷 《华中建筑》 2023年第5期147-151,共5页
从传统聚落语言学转向的必然性出发,通过类比聚落语言概念、引入语言属性系统总结该领域研究的阶段现状。以鄂东南金寨村为例,聚焦传统聚落的整体性认知和重构,针对当下语言转向研究的困境提出构建传统聚落元语言的研究方法,旨在为聚落... 从传统聚落语言学转向的必然性出发,通过类比聚落语言概念、引入语言属性系统总结该领域研究的阶段现状。以鄂东南金寨村为例,聚焦传统聚落的整体性认知和重构,针对当下语言转向研究的困境提出构建传统聚落元语言的研究方法,旨在为聚落语言研究的体系化奠定相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聚落 语言转向 概念类比 属性移植 元语言构建
下载PDF
文野形构: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民居保护与发展——第27届民居建筑学术年会综述
3
作者 方盈 汤诗旷 《新建筑》 2023年第3期154-156,共3页
2023年5月12—14日,第27届民居建筑学术年会在华中科技大学召开。会议以“文野形构: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民居保护与发展”为主题,从“理论·方法·路径——民居研究的时代探索”“调研·实践·解读——聚落与民居案例研究... 2023年5月12—14日,第27届民居建筑学术年会在华中科技大学召开。会议以“文野形构: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民居保护与发展”为主题,从“理论·方法·路径——民居研究的时代探索”“调研·实践·解读——聚落与民居案例研究”“匠作·技艺·传承——民间营造与乡村遗产”“交往·交流·交融——民族地区聚落与建筑演进”“流域·线路·传播——水文、人文与聚落变迁”5个分议题探索了当代民居研究的创新理论与方法。综述以年会报告内容为基础,分析传统议题与当代议题新进展;并对本届年会组织形式的创新探索进行总结;最后对民居学术研究未来拓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会议 乡村振兴 传统民居 聚落 体系化 精细化 建筑展览
下载PDF
当代视野下的民居传承与聚落保护--中国民居建筑学术研究回望 被引量:6
4
作者 汤诗旷 谭刚毅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2-117,共6页
2020年11月6日~11月9日,第25届中国民居建筑学术年会在西南民族大学召开。会议以“当代视野下的民居传承与聚落保护”为主题,希望根植传统民居文化的同时,面向生活现实需求,探索传统民居文化基因的可持续传承与发展的当代创新路径。以... 2020年11月6日~11月9日,第25届中国民居建筑学术年会在西南民族大学召开。会议以“当代视野下的民居传承与聚落保护”为主题,希望根植传统民居文化的同时,面向生活现实需求,探索传统民居文化基因的可持续传承与发展的当代创新路径。以“传统民居与聚落”“现代技术与民居营造”“乡村规划与传统村落”“民族地区传统民居与聚落”为四条主要线索,根据会议发言、论文和相关背景文献对主要观点进行了整理与解读,并结合当下乡村发展问题,探讨我国多元发展背景下的传统民居研究现状,最后对民居学术研究深化拓展的新动向与新趋势提出展望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居建筑学术年会 传统民居 民居传承 聚落保护
下载PDF
苗族传统营造技艺中的侧样设计研究——以苗语东、中部方言区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汤诗旷 谭刚毅 《南方建筑》 2020年第3期86-93,共8页
苗族传统民居的构架形式主要为基于某些穿斗基本型的扩展类型,而其侧样设计可以说凝练了作为"能主之人"的工匠群体的核心智慧,其工匠术语、构件名称、常用尺寸数据、找水方式、工艺流程等既具有在地适用性,又是区域匠艺的集... 苗族传统民居的构架形式主要为基于某些穿斗基本型的扩展类型,而其侧样设计可以说凝练了作为"能主之人"的工匠群体的核心智慧,其工匠术语、构件名称、常用尺寸数据、找水方式、工艺流程等既具有在地适用性,又是区域匠艺的集中代表。因此立足实地调查和工匠访谈,聚焦苗族传统木构民居侧样设计的关键技术,选样探讨苗族匠人的在地营造智慧,探究其基于生活状况及环境差异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传统营造技艺 关键技术 侧样设计 苗语东 中部方言区
下载PDF
城乡历史建筑遗产保护的相关法律问题研究——试论全国统一立法的必要性及其目标设立 被引量:6
6
作者 汤诗旷 《南方建筑》 2014年第5期82-88,共7页
文章以建筑保护理论与法理交叉的视野审视当今历史建筑保护政策层面存在的缺陷,明确"历史建筑"与"风土建筑"概念不同阐释面向之后,通过横向比较、分析原因,重点讨论了历史建筑保护立法工作中的首要问题,即全国统一... 文章以建筑保护理论与法理交叉的视野审视当今历史建筑保护政策层面存在的缺陷,明确"历史建筑"与"风土建筑"概念不同阐释面向之后,通过横向比较、分析原因,重点讨论了历史建筑保护立法工作中的首要问题,即全国统一立法的必要性及其目标设立,也揭示了历史建筑保护统一立法工作对风土建筑保护的重要意义。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建筑 保护体系 法律适用 立法体系
下载PDF
苗族住居文化中的楚风因子初探 被引量:1
7
作者 汤诗旷 《建筑遗产》 2018年第3期22-30,共9页
文章试图通过大量文献解读和田野调查,从苗族民间文学中的居住记忆、席居文化、仪式空间与方位、巫文化空间节点和建造风俗等多方面,与历史文献中对楚地风俗的描写进行比较研究,阐释苗族住居文化与古代楚文化的关联,并探究楚风因子在苗... 文章试图通过大量文献解读和田野调查,从苗族民间文学中的居住记忆、席居文化、仪式空间与方位、巫文化空间节点和建造风俗等多方面,与历史文献中对楚地风俗的描写进行比较研究,阐释苗族住居文化与古代楚文化的关联,并探究楚风因子在苗族住居原型空间中可能的残存方式。文章最后得出结论,苗族在故地生活场景方面可见楚俗的依稀痕迹,其住居文化,如席居传统、祭祀空间与方位、室内外巫术节点以及建造风俗等方面,也不同程度地与楚俗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 住届文化 楚风因子 古今关联 住居原型
下载PDF
《百苗图》中的清代苗寨生活场景概览与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汤诗旷 《建筑遗产》 2017年第4期80-97,共18页
"苗学"研究方兴未艾的今天,针对清代甚至更早的苗民生活状况与建筑场景信息的系统整理与研究仍较为缺失。因此,对原生于清中叶"改土归流"时期、又经传抄150余年的各抄本《百苗图》系列民族志图谱进行"全息投影... "苗学"研究方兴未艾的今天,针对清代甚至更早的苗民生活状况与建筑场景信息的系统整理与研究仍较为缺失。因此,对原生于清中叶"改土归流"时期、又经传抄150余年的各抄本《百苗图》系列民族志图谱进行"全息投影",透过文人职官的"他者"视角,围绕苗民历史生活境况对其进一步梳理,便显得尤为必要。文章结合文献学、图像民族志学、民俗学等多学科方法,对上千幅图文进行研究整理,从古今对比、地理分布、族际关系等多种维度首次系统性地剖析苗族(也包括少量通行苗瑶语族语言的其它少数民族支系)建筑文化的多样性,力图厘清苗民生活源流脉络,为在历史的混沌中打通窥视的孔径,在其间重构众生图景,从而给后续共时的田野观察提供参照研究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苗图》图谱 清代苗民 建筑场景信息 古今生活图景
下载PDF
族群与个体:苗族公共空间和住居单元中的集体观念
9
作者 汤诗旷 《新建筑》 2018年第5期23-28,共6页
通过大量文献研究与田野调查,从村寨公共空间和个体居住单元两个层面考察苗族集体生活和集体意识对空间的影响机制。从表征鼓社、宗族、家庭等各族群层级的祭祖、婚恋、祭鬼等集体活动场所以及作为基层单元的火塘空间展开论述,试图证明... 通过大量文献研究与田野调查,从村寨公共空间和个体居住单元两个层面考察苗族集体生活和集体意识对空间的影响机制。从表征鼓社、宗族、家庭等各族群层级的祭祖、婚恋、祭鬼等集体活动场所以及作为基层单元的火塘空间展开论述,试图证明苗族的住居空间与苗乡社群关系紧密适配并取得阶序化的对应关系,其室内外空间也存在内在统一,并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社会性和缓变性,最终成为族群集体意志和民族特征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群与个体 集体仪式 公共空间 住居单元 集体观念
下载PDF
古村落空间演变及人文信息的文献学解读——以山西平遥水磨头村的民居调研为例
10
作者 汤诗旷 《华中建筑》 2015年第2期146-152,共7页
中国传统民居作为特定的研究对象,可以提供诸如"居住模式演进、空间转化递变、气候地理适应、人文信息传承"等极为丰富多样的地域性特征要素。但即便归属相同的较大民居谱系,不同村落个体间表现出的文化特性、发展脉络及其基... 中国传统民居作为特定的研究对象,可以提供诸如"居住模式演进、空间转化递变、气候地理适应、人文信息传承"等极为丰富多样的地域性特征要素。但即便归属相同的较大民居谱系,不同村落个体间表现出的文化特性、发展脉络及其基于气候地理的因应特征可能差别迥异。通过跨学科的文献学理论方法,对古村落行政体系、宗法制度、人伦架构等人文信息以及村落自然环境、风土建构筑物(如桥梁、庙宇、戏台等物质遗存)的演变过程进行解读,可完善一般民居调研的纯建筑学方法,以诸文献的相互印证,为掌握地方史、家族史提供更为可靠、全面的多层次信息。笔者作为助教参与了同济大学-法国夏约学院2011年度的山西平遥水磨头村联合设计,试图将调研时悉心整理的碑刻文献、地方志等进行对照解读,为水磨头村调研弥补空白,佐证辨伪提供有力证据。从而多角度,多层次地丰富村落的解读文本,为"小区域"的村落特征提供"特异化"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解读 空间演变 辨伪引证 地域特异化
下载PDF
苗族传统民居中的火塘文化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汤诗旷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9-94,共6页
以"人的居所""社会的居所""祖灵的居所"3个自下而上的层面解析苗族火塘的多重意义,从而整理出残存在苗族文化内核中有别于他族的"恒常特征"及文化关联。
关键词 火塘 多重意义 恒常特征 文化关联
原文传递
湘西传统民居堂室格局的类型与变迁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斯亮 李晓峰 汤诗旷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2-87,共6页
以堂室格局为线索,运用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将湘西苗族与土家族的传统民居分为"前堂后室"型、"切分组合"型和"一明两暗"型3类,进而厘清它们的分布情况,探究变迁机制及潜在的变迁动... 以堂室格局为线索,运用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将湘西苗族与土家族的传统民居分为"前堂后室"型、"切分组合"型和"一明两暗"型3类,进而厘清它们的分布情况,探究变迁机制及潜在的变迁动因,以期辨析苗族与土家族的住居空间特质,并为该地区传统民居的存旧续新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 苗族 土家族 传统民居 堂室格局
原文传递
绳墨传承:建造史视野下武陵山区民间工匠生存与传承现状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敏芊 李晓峰 汤诗旷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91-197,共7页
基于近年对武陵山区大木工匠的跟踪调查,以45位掌墨师的口述史资料及相关测绘信息为基础,解析当地民间工匠生存与传承的现实图景,据此对武陵山区民间建造体系的建造史进行补充。对当下传统工匠面临断代危机这一现象探讨,具体解析为工匠... 基于近年对武陵山区大木工匠的跟踪调查,以45位掌墨师的口述史资料及相关测绘信息为基础,解析当地民间工匠生存与传承的现实图景,据此对武陵山区民间建造体系的建造史进行补充。对当下传统工匠面临断代危机这一现象探讨,具体解析为工匠执业从稳定到流动、师徒传承从传道到传技、建造模式从面向社群到面向市场、营造技艺的核心知识从社群默认的惯习到被工业标准化生产取代的转变。指出传统村落与民居保护需要建立工匠保护体系,并提出工匠保护的相应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造史 武陵山区 民间工匠 营造技艺 生存与传承现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