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GC-MS和GC-IMS联用法分析不同采收期广佛手精油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
30
1
作者
汤酿
刘静宜
+4 位作者
陈小爱
杨玉洁
陈树喜
张子明
周爱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193-202,共10页
以不同采收期广佛手提取的精油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分析广佛手精油含量和挥发性成分的变化。...
以不同采收期广佛手提取的精油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分析广佛手精油含量和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广佛手精油含量在9月达到峰值。GC-MS和GC-IMS技术在5个采收期广佛手精油中分别鉴定出54种和61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萜烯类,其次为醇类、醛类和酯类等化合物。GC-MS结果表明,醇类、醛类、酯类、烷烃类和酚类物质主要存在于8月、9月样品中,且含量较少。GC-IMS结果表明,醛类、酯类和酸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6月、7月和8月样品中。通过热图聚类和主成分分析化学计量法对5个采收期广佛手精油进行区分。2种技术的检测结果呈现一定的差异性,GC-MS技术检测出的大部分为大分子(C_(9)~C_(21))高含量挥发性成分,而GC-IMS检测出的多为小分子(C_(2)~C_(10))低含量挥发性成分。2种技术相结合扩大了样品中挥发性组分的检测范围,更加全面直观地反映广佛手精油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情况,为广佛手精油品质鉴别和其最佳采收时间的选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挥发性成分
不同采收期
广佛手精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电子鼻、GC-MS和GC-IMS技术分析老香黄发酵期间的挥发性成分变化
被引量:
22
2
作者
陈小爱
蔡惠钿
+3 位作者
刘静宜
汤酿
陈树喜
周爱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0-80,共11页
利用电子鼻、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和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分析老香黄发酵期间的挥发性成分变化,并结合相对风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
利用电子鼻、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和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分析老香黄发酵期间的挥发性成分变化,并结合相对风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对老香黄挥发性组分的气味贡献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电子鼻PCA有效区分了不同发酵时间的样品,老香黄发酵6个月后挥发性组分开始发生较大变化。GCMS共鉴定出46种挥发性物质,包括萜烯类、醇类、醛类、酚类、酯类、醚类、杂环化合物和其它共8个种类。α-蒎烯、β-蒎烯、月桂烯、萜品油烯、柠檬烯、异松油烯、1-石竹烯、巴伦西亚橘烯、芳樟醇、α-松油醇、糠醛、麦芽酚、茴香脑、2, 4-二甲基苯乙烯是发酵期间含量较高且相对稳定的14个共有成分。GC-IMS定性检出38种已知挥发性成分,包括萜烯类、醇类、醛类、酯类、酮类、酚类、酸类、杂环类和其它共9个类别。ROAV表明老香黄的主体香气为柑橘香、木青气息、药草香和焦甜香,对老香黄风味贡献程度最大的5个物质分别是香茅醛、壬醛、异松油烯、反式-β-罗勒烯和柠檬烯。发酵丰富了老香黄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其中反式-橙花叔醇、庚醛、糠醛、己醛、异戊醛、3-羟基-2-丁酮、2-乙基呋喃、呋喃甲醇、2-乙酰基呋喃等挥发性成分是发酵过程中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香黄
电子鼻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气相离子迁移谱
挥发性成分
相对风味活度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瓜膳食纤维对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血脂作用
被引量:
7
3
作者
刘静宜
石晓玲
+2 位作者
陈小爱
汤酿
周爱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22-327,333,共7页
目的:本研究探讨酶法提取的南瓜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和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的降血脂作用。方法:通过建立高血脂大鼠模型,以南瓜膳食纤维含量为2.5%、5%和10%的复合饲料分别喂养4周,计算...
目的:本研究探讨酶法提取的南瓜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和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的降血脂作用。方法:通过建立高血脂大鼠模型,以南瓜膳食纤维含量为2.5%、5%和10%的复合饲料分别喂养4周,计算粪便脂肪含量、脏体比、肝脏脂肪含量等指标,测定其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LDL-C)水平,计算动脉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AI),同时进行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南瓜膳食纤维能增加大鼠的排便量、粪便含水量和粪脂含量,并降低肝脏脂肪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高脂饮食所致的肝脏脂肪化。与高脂模型组相比,南瓜膳食纤维组大鼠血清TC、TG和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HDL-C水平显著提高(P<0.05);且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效果优于可溶性膳食纤维。结论:南瓜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降血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瓜膳食纤维
降血脂作用
大鼠
高脂血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佛手精油脂质体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
5
4
作者
黄炜超
汤酿
+3 位作者
刘静宜
周爱梅
黄凯信
陈树喜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11-218,210,共9页
以大豆卵磷脂和胆固醇作为壁材,采用薄膜分散-高压均质法制备佛手精油脂质体。以脂质体粒径、Zeta电位和包封率为指标筛选工艺参数和配方参数,确定脂质体最佳制备工艺,并对脂质体的形貌、稳定性进行考察,同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
以大豆卵磷脂和胆固醇作为壁材,采用薄膜分散-高压均质法制备佛手精油脂质体。以脂质体粒径、Zeta电位和包封率为指标筛选工艺参数和配方参数,确定脂质体最佳制备工艺,并对脂质体的形貌、稳定性进行考察,同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佛手精油脂质体的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均质压力120 MPa、均质次数5次、磷脂/胆固醇比例5:1、精油添加量3.5 mg/mL。在此条件下制备的脂质体粒径为183.53 nm,PDI多分散指数为0.147,Zeta电位值为38.75 mV,包封率为47.23%,载药量为1.67 mg/mL。所制备的脂质体具有良好的离心稳定性、贮藏稳定性4℃贮藏30 d,精油保留率为85.03%,对DPPH、ABTS、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82.58%、78.02%、70.89%。结论:在均质压力120MPa、均质次数5次、磷脂/胆固醇比例5:1、精油添加量3.5mg/m L的条件下,制备的脂质体粒径适中、稳定性良好,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手精油
脂质体
薄膜分散-高压均质法
稳定性
表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芦荟胶抗炎功效研究
被引量:
2
5
作者
李晓敏
张红霞
+4 位作者
范莹
袁利文
汤酿
郑锦荣
闫永涛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20-1325,共6页
初步探讨芦荟胶的抗炎功效和作用机制。使用佛波酯(TPA)在雄性KM小鼠耳朵部位进行炎症造模,并制成切片进行HE染色;应用硫酸铜诱导斑马鱼胚胎侧线区域神经丘细胞损伤,研究了中性粒细胞聚集情况;采用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考察芦荟...
初步探讨芦荟胶的抗炎功效和作用机制。使用佛波酯(TPA)在雄性KM小鼠耳朵部位进行炎症造模,并制成切片进行HE染色;应用硫酸铜诱导斑马鱼胚胎侧线区域神经丘细胞损伤,研究了中性粒细胞聚集情况;采用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考察芦荟胶对炎症因子分泌的抑制作用;分别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悬液定量法研究了芦荟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抑菌率。结果显示,芦荟胶在1.5 g/mL时可抑制小鼠耳朵肿胀(P<0.05);芦荟胶在0.7和2.50 mg/mL时对斑马鱼胚胎中性粒细胞聚集有显著抑制(P<0.01);芦荟胶在0.75,1.50,3.00 mg/mL时可显著抑制RAW264.7细胞分泌TNF-α、IL-6(P<0.01);芦荟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痤疮丙酸杆菌的MIC分别是12.5和3.125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的抑菌率随着芦荟胶的作用时间延长和浓度增加而升高。芦荟胶具有抗炎功效,且该功能可能通过减少中性粒细胞聚集、抑制炎症因子TNF-α和IL-6产生的抗炎通路,以及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痤疮丙酸杆菌的抑菌功能共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荟胶
抗炎
抑菌
RAW264.7细胞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GC-MS和GC-IMS联用法分析不同采收期广佛手精油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
30
1
作者
汤酿
刘静宜
陈小爱
杨玉洁
陈树喜
张子明
周爱梅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广东展翠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出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193-202,共10页
基金
广东省“扬帆计划”引进创新创业团队项目(2016YT03S056)。
文摘
以不同采收期广佛手提取的精油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分析广佛手精油含量和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广佛手精油含量在9月达到峰值。GC-MS和GC-IMS技术在5个采收期广佛手精油中分别鉴定出54种和61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萜烯类,其次为醇类、醛类和酯类等化合物。GC-MS结果表明,醇类、醛类、酯类、烷烃类和酚类物质主要存在于8月、9月样品中,且含量较少。GC-IMS结果表明,醛类、酯类和酸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6月、7月和8月样品中。通过热图聚类和主成分分析化学计量法对5个采收期广佛手精油进行区分。2种技术的检测结果呈现一定的差异性,GC-MS技术检测出的大部分为大分子(C_(9)~C_(21))高含量挥发性成分,而GC-IMS检测出的多为小分子(C_(2)~C_(10))低含量挥发性成分。2种技术相结合扩大了样品中挥发性组分的检测范围,更加全面直观地反映广佛手精油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情况,为广佛手精油品质鉴别和其最佳采收时间的选取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挥发性成分
不同采收期
广佛手精油
Keywords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
volatile compounds
different harvest times
essential oil of fingered citrons from Guangdong province
分类号
TS255.1 [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电子鼻、GC-MS和GC-IMS技术分析老香黄发酵期间的挥发性成分变化
被引量:
22
2
作者
陈小爱
蔡惠钿
刘静宜
汤酿
陈树喜
周爱梅
机构
华农(潮州)食品研究院有限公司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广东展翠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出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0-80,共11页
基金
广东省“扬帆计划”引进创新创业团队项目(2016YT03S056)
华农(潮州)食品研究院项目(H2019395)
潮州市科技项目(2020ZX03)。
文摘
利用电子鼻、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和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分析老香黄发酵期间的挥发性成分变化,并结合相对风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对老香黄挥发性组分的气味贡献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电子鼻PCA有效区分了不同发酵时间的样品,老香黄发酵6个月后挥发性组分开始发生较大变化。GCMS共鉴定出46种挥发性物质,包括萜烯类、醇类、醛类、酚类、酯类、醚类、杂环化合物和其它共8个种类。α-蒎烯、β-蒎烯、月桂烯、萜品油烯、柠檬烯、异松油烯、1-石竹烯、巴伦西亚橘烯、芳樟醇、α-松油醇、糠醛、麦芽酚、茴香脑、2, 4-二甲基苯乙烯是发酵期间含量较高且相对稳定的14个共有成分。GC-IMS定性检出38种已知挥发性成分,包括萜烯类、醇类、醛类、酯类、酮类、酚类、酸类、杂环类和其它共9个类别。ROAV表明老香黄的主体香气为柑橘香、木青气息、药草香和焦甜香,对老香黄风味贡献程度最大的5个物质分别是香茅醛、壬醛、异松油烯、反式-β-罗勒烯和柠檬烯。发酵丰富了老香黄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其中反式-橙花叔醇、庚醛、糠醛、己醛、异戊醛、3-羟基-2-丁酮、2-乙基呋喃、呋喃甲醇、2-乙酰基呋喃等挥发性成分是发酵过程中产生的。
关键词
老香黄
电子鼻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气相离子迁移谱
挥发性成分
相对风味活度值
Keywords
Laoxianghuang
electronic nose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
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
volatile components
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
分类号
TS201.2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TS255.1 [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瓜膳食纤维对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血脂作用
被引量:
7
3
作者
刘静宜
石晓玲
陈小爱
汤酿
周爱梅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出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22-327,333,共7页
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农业攻关项目(2010B020312008)。
文摘
目的:本研究探讨酶法提取的南瓜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和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的降血脂作用。方法:通过建立高血脂大鼠模型,以南瓜膳食纤维含量为2.5%、5%和10%的复合饲料分别喂养4周,计算粪便脂肪含量、脏体比、肝脏脂肪含量等指标,测定其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LDL-C)水平,计算动脉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AI),同时进行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南瓜膳食纤维能增加大鼠的排便量、粪便含水量和粪脂含量,并降低肝脏脂肪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高脂饮食所致的肝脏脂肪化。与高脂模型组相比,南瓜膳食纤维组大鼠血清TC、TG和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HDL-C水平显著提高(P<0.05);且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效果优于可溶性膳食纤维。结论:南瓜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降血脂作用。
关键词
南瓜膳食纤维
降血脂作用
大鼠
高脂血症
Keywords
pumpkin dietary fiber
hypolipidemic effect
rats
hyperlipidemia
分类号
TS201.1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佛手精油脂质体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
5
4
作者
黄炜超
汤酿
刘静宜
周爱梅
黄凯信
陈树喜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广东展翠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出处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11-218,210,共9页
基金
广东省“扬帆计划”引进创新创业团队项目(2016YT03S056)。
文摘
以大豆卵磷脂和胆固醇作为壁材,采用薄膜分散-高压均质法制备佛手精油脂质体。以脂质体粒径、Zeta电位和包封率为指标筛选工艺参数和配方参数,确定脂质体最佳制备工艺,并对脂质体的形貌、稳定性进行考察,同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佛手精油脂质体的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均质压力120 MPa、均质次数5次、磷脂/胆固醇比例5:1、精油添加量3.5 mg/mL。在此条件下制备的脂质体粒径为183.53 nm,PDI多分散指数为0.147,Zeta电位值为38.75 mV,包封率为47.23%,载药量为1.67 mg/mL。所制备的脂质体具有良好的离心稳定性、贮藏稳定性4℃贮藏30 d,精油保留率为85.03%,对DPPH、ABTS、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82.58%、78.02%、70.89%。结论:在均质压力120MPa、均质次数5次、磷脂/胆固醇比例5:1、精油添加量3.5mg/m L的条件下,制备的脂质体粒径适中、稳定性良好,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关键词
佛手精油
脂质体
薄膜分散-高压均质法
稳定性
表征
Keywords
bergamot essential oil
liposome
film dispersion-high pressure homogenization method
stability
characterization
分类号
TS202.3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芦荟胶抗炎功效研究
被引量:
2
5
作者
李晓敏
张红霞
范莹
袁利文
汤酿
郑锦荣
闫永涛
机构
完美(广东)日用品有限公司
广东完美生命健康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出处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20-1325,共6页
文摘
初步探讨芦荟胶的抗炎功效和作用机制。使用佛波酯(TPA)在雄性KM小鼠耳朵部位进行炎症造模,并制成切片进行HE染色;应用硫酸铜诱导斑马鱼胚胎侧线区域神经丘细胞损伤,研究了中性粒细胞聚集情况;采用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考察芦荟胶对炎症因子分泌的抑制作用;分别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悬液定量法研究了芦荟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抑菌率。结果显示,芦荟胶在1.5 g/mL时可抑制小鼠耳朵肿胀(P<0.05);芦荟胶在0.7和2.50 mg/mL时对斑马鱼胚胎中性粒细胞聚集有显著抑制(P<0.01);芦荟胶在0.75,1.50,3.00 mg/mL时可显著抑制RAW264.7细胞分泌TNF-α、IL-6(P<0.01);芦荟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痤疮丙酸杆菌的MIC分别是12.5和3.125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的抑菌率随着芦荟胶的作用时间延长和浓度增加而升高。芦荟胶具有抗炎功效,且该功能可能通过减少中性粒细胞聚集、抑制炎症因子TNF-α和IL-6产生的抗炎通路,以及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痤疮丙酸杆菌的抑菌功能共同实现。
关键词
芦荟胶
抗炎
抑菌
RAW264.7细胞
Keywords
Aloe vera gel
anti-inflammation
antibacterial
RAW264.7 cells
分类号
TQ658 [化学工程—精细化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GC-MS和GC-IMS联用法分析不同采收期广佛手精油挥发性成分
汤酿
刘静宜
陈小爱
杨玉洁
陈树喜
张子明
周爱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3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电子鼻、GC-MS和GC-IMS技术分析老香黄发酵期间的挥发性成分变化
陈小爱
蔡惠钿
刘静宜
汤酿
陈树喜
周爱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
2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南瓜膳食纤维对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血脂作用
刘静宜
石晓玲
陈小爱
汤酿
周爱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佛手精油脂质体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
黄炜超
汤酿
刘静宜
周爱梅
黄凯信
陈树喜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芦荟胶抗炎功效研究
李晓敏
张红霞
范莹
袁利文
汤酿
郑锦荣
闫永涛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