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麂列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优势种生态位 被引量:26
1
作者 汤雁滨 廖一波 +3 位作者 寿鹿 曾江宁 高爱根 陈全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89-498,共10页
为了解南麂列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特征及其物种间相互作用情况,于2012年5月至2013年2月对南麂列岛保护区内的12个资源位点(潮间带3个潮区的4个季节采样)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和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354种,其中,18个优势种分别隶属于3... 为了解南麂列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特征及其物种间相互作用情况,于2012年5月至2013年2月对南麂列岛保护区内的12个资源位点(潮间带3个潮区的4个季节采样)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和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354种,其中,18个优势种分别隶属于3门5纲12科。通过对优势种生态位的宽度、重叠度和相似比例的分析,发现:1)带偏顶蛤Modiolus comptus、条纹隔贻贝Septifer virgatus和异须沙蚕Nereis heterocirrata的生态位宽度较宽,均大于0.9;白条地藤壶Euraphia withersi和白脊藤壶Fistulobalanus albicostatus的生态位宽度则较窄,均小于0.5。2)各优势种群的生态位重叠度较低而生态位相似比例较高,生态位宽度值较高的物种对其他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值和生态位相似比例也较高,反之则较低。3)Bray-Curtis相似性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尺度排序(NMDS)结果表明,这些优势种基本属于同一生态类群,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群落差异。经分析,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各优势种生态位宽度的分化是由于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迁移能力的不同所导致的,而生态位重叠度较低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各物种占据潮间带上不同的潮区,减小了种间竞争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间带 大型底栖动物 优势种 生态位 种间竞争
下载PDF
南麂列岛岩相潮间带多毛类生态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汤雁滨 高爱根 +3 位作者 廖一波 寿鹿 曾江宁 陈全震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3-62,共10页
为了解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岩礁相潮间带多毛类的生态现状和功能,于2012年5月(春季)、8月(夏季)、11月(秋季)和2013年2月(冬季)在保护区内进行了4次底栖生物调查,对采集的多毛类样品进行鉴定,并依此计算丰度、生物量和... 为了解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岩礁相潮间带多毛类的生态现状和功能,于2012年5月(春季)、8月(夏季)、11月(秋季)和2013年2月(冬季)在保护区内进行了4次底栖生物调查,对采集的多毛类样品进行鉴定,并依此计算丰度、生物量和相关生物多样性指数。四季共采集到多毛类85种,春季多毛类平均丰度和平均生物量分别为492个/m^2和39.50 g/m^2,夏季为895个/m^2和20.95 g/m^2,秋季为639个/m^2和16.51 g/m^2,冬季为511个/m^2和9.04 g/m^2。各断面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为2.950-4.864,均匀度指数为0.922-0.990,种类丰富度指数为2.486-7.087。最后通过分析发现,潮汐、季节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多毛类在岩相潮间带的空间分布及群落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麂岛 多毛类 群落特征 环境因素
下载PDF
海洋生态红线区划--以海南省为例 被引量:39
3
作者 黄伟 曾江宁 +3 位作者 陈全震 杜萍 汤雁滨 杨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68-276,共9页
随我国沿海地区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各种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已使海洋生态系统遭受严重威胁,亟需实施海洋生态红线制度为海洋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优化区域开发与产业布局提供合理空间边界。介绍了生态红线概念的起源和内涵,提出了海洋... 随我国沿海地区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各种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已使海洋生态系统遭受严重威胁,亟需实施海洋生态红线制度为海洋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优化区域开发与产业布局提供合理空间边界。介绍了生态红线概念的起源和内涵,提出了海洋生态红线的定义和基本原则,并以海南省为例介绍了海洋生态红线区划的技术框架,同时针对海洋生态红线区划面临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海洋生态红线区划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红线 生态系统 海洋保护区 海南省
下载PDF
近岸典型生态系统大型底栖动物的次级生产力——以瓯江口、洞头列岛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贾胜华 廖一波 +4 位作者 曾江宁 寿鹿 黄伟 高爱根 汤雁滨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7140-7151,共12页
为更好了解和估算河口及岛屿生态系统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的情况,以近岸两个典型生态系统河口-瓯江口、岛屿-洞头列岛为例,于2015年4月和10月在该海域进行大型底栖动物调查,采用3种Brey经验模型对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进行估算,并... 为更好了解和估算河口及岛屿生态系统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的情况,以近岸两个典型生态系统河口-瓯江口、岛屿-洞头列岛为例,于2015年4月和10月在该海域进行大型底栖动物调查,采用3种Brey经验模型对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进行估算,并分析次级生产力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以去灰干重(ash-free dry weight,AFDW)计,Brey经验公式估算瓯江口和洞头列岛海域年均次级生产力分别为0.48 g(AFDW)m^(-2)a^(-1)和0.70 g(AFDW)m^(-2)a^(-1),Brey模型估算瓯江口和洞头列岛海域年均次级生产力分别为0.51 g(AFDW)m^(-2)a^(-1)和1.55 g(AFDW)m^(-2)a^(-1),Brey模型估算瓯江口和洞头列岛海域年均次级生产力分别为0.25 g(AFDW)m^(-2)a^(-1)和0.99 g(AFDW)m^(-2)a^(-1)。(2)3种经验模型反映大型底栖动物年均次级生产力空间分布趋势一致:瓯江口海域有1高值区,位于瓯江口南部;洞头列岛海域有2高值区,分别位于洞头本岛东北部的三盘岛与花岗岛之间和东黄岛东南部的岛屿之间。(3)瓯江口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年均次级生产力主要贡献种为双鳃内卷齿蚕Aglaophamus dibranchis、长吻沙蚕Glycera chirori、异蚓虫Heteromastus filiforms、焦河篮蛤Potamocorbula ustulata、薄云母蛤Yoldia similis、圆筒原盒螺Eocylichna braunsi,它们对次级生产力的贡献率超54.2%;洞头列岛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年均次级生产力主要贡献种为双鳃内卷齿蚕、异蚓虫、薄云母蛤、绒毛细足蟹Raphidopus ciliatus、隆线强蟹Eucrate crenata、脑纽虫Cerebratulina sp.、红狼牙鰕虎鱼Odontamblyopus rubicundus,它们对次级生产力的贡献率超57.1%。(4)次级生产力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化学需氧量、悬浮物和表层沉积物中值粒径是影响瓯江口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年均次级生产力的重要环境因子,而环境因子与洞头列岛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年均次级生产力相关关系不显著。(5)瓯江口海域Brey经验公式与Brey模型估算结果基本一致,洞头列岛海域Brey经验公式与Brey模型估算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级生产力 大型底栖动物 洞头列岛 瓯江口 Brey经验模型
下载PDF
洞头列岛及邻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贾胜华 曾江宁 +4 位作者 廖一波 寿鹿 黄伟 高爱根 汤雁滨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3-92,共10页
为了解洞头列岛及邻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于2015年4月在该海域布设35个站位进行大型底栖动物调查采样,并获取相关环境资料,分析了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122种,其中多毛... 为了解洞头列岛及邻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于2015年4月在该海域布设35个站位进行大型底栖动物调查采样,并获取相关环境资料,分析了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122种,其中多毛类57种,甲壳动物34种,软体动物19种,棘皮动物5种,其它类动物7种。各调查站位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目在1~22种之间,瓯江口附近站位物种数较少。大型底栖动物平均生物量为3.35g/m^2,平均栖息密度为321个/m^2。多毛类具有种数上的优势,软体动物具有生物量和密度上的优势。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1.29、2.45和0.66。通过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排序分析将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划分为3个群落:异蚓虫-薄云母蛤-绒毛细足蟹-不倒翁虫群落(群落Ⅰ),薄云母蛤-异蚓虫-双鳃内卷齿蚕-不倒翁虫群落(群落Ⅱ)和其他群落(群落Ⅲ)。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有底层海水的温度、盐度、活性磷酸盐、活性硅酸盐、溶解性无机氮、化学需氧量以及表层沉积物中的总有机碳等。AB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扰动,但基本稳定。与历史资料相比,大型底栖动物的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均无明显变化,种类组成由以多毛类和软体动物为主转变为以多毛类和甲壳动物为主,且个体较大的棒锥螺大量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环境因子 洞头列岛及邻近海域
下载PDF
海洋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次级生产力估算模型研究进展及应用评价 被引量:5
6
作者 贾胜华 寿鹿 +3 位作者 廖一波 曾江宁 高爱根 汤雁滨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70-378,共9页
大型底栖动物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物流和能流中占有重要地位。定量估算海洋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在其功能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海洋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估算模型研究的3个阶段:起步阶段(1979-1990)... 大型底栖动物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物流和能流中占有重要地位。定量估算海洋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在其功能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海洋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估算模型研究的3个阶段:起步阶段(1979-1990)、发展与完善(1990-2001)、成熟并广泛应用(2001-至今)。国内关于海洋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估算基本都采用Brey(1990)经验公式,采用经验公式的方式可分为3类:逐种计算、按站位计算和按类群计算,逐种和按类群计算最符合Brey(1990)给出的参考步骤。不同方法估算同一海域次级生产力结果不同,同一估算方法估算不同生境不同群落次级生产力结果偏差也不同。今后的工作应注重种群次级生产力研究,积累大量基础数据,以便建立适宜我国特定海域的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估算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次级生产力 估算模型 杭州湾潮间带
下载PDF
淤泥质潮滩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及其碳库:夏季温岭隘顽湾的启示
7
作者 田素杰 汤雁滨 +6 位作者 于培松 刘诚刚 刘清河 张荣良 寿鹿 曾江宁 廖一波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2-112,共11页
潮间带是连接陆地生态系统与海洋生态系统的关键带状区域,其中,淤泥质潮滩是重要而容易被忽视的CO 2自然汇集生境,该生境中不同门类的大型底栖动物在促进碳的输入、传递和存储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本文以夏季浙江东部沿海隘顽湾淤泥质... 潮间带是连接陆地生态系统与海洋生态系统的关键带状区域,其中,淤泥质潮滩是重要而容易被忽视的CO 2自然汇集生境,该生境中不同门类的大型底栖动物在促进碳的输入、传递和存储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本文以夏季浙江东部沿海隘顽湾淤泥质潮滩断面作为切入点,研究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生物碳库。结果显示,隘顽湾淤泥质潮滩大型底栖动物平均丰度为105.2±37.2 ind m^(2),平均生物量为46.9±6.4 g m^(2),其生境内主要类群组成为甲壳类动物和软体动物,生态系统健康程度整体表现为优秀。隘顽湾潮滩中大型底栖动物有机碳含量由高到低分别为其他类(包括鱼类、纽虫)动物(40.95%)、多毛类动物(22.98%)、甲壳类动物(17.24%)、棘皮动物(15.90%)和软体动物(10.76%)。估算研究区域大型底栖动物碳库约为163.90 Mg,其中甲壳类动物为最大贡献者,占比59.80%。淤泥质潮滩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生物碳库大小的探究,可作为我国蓝碳调查体系构建的重要科学依据,也可为进一步量化沿海生境整体碳库大小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蓝碳生态系统 生物碳库 淤泥质潮滩
下载PDF
舟山海域大中型浮游动物群落时空变化及受控要素 被引量:15
8
作者 叶文建 杜萍 +6 位作者 寿鹿 蔡小霞 陈悦 汤雁滨 廖一波 黄伟 刘小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54-267,共14页
为更好地保护舟山海域的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了解舟山海域浮游动物组成的时空变化,于2014年到2017年对舟山海域33个站位开展4个季节的生态综合调查,结果表明:4个航次共鉴定出浮游动物成体88种和浮游幼体19类,优势种共12种,浮游动物的优... 为更好地保护舟山海域的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了解舟山海域浮游动物组成的时空变化,于2014年到2017年对舟山海域33个站位开展4个季节的生态综合调查,结果表明:4个航次共鉴定出浮游动物成体88种和浮游幼体19类,优势种共12种,浮游动物的优势种更替和群落特征季节变化明显,春夏、夏秋、秋冬、冬春相邻季节优势种更替率分别为75%、80%、100%和60%;平均生物量为夏季(176.34 mg/m^(3))>春季(120.20 mg/m^(3))和秋季(86.28 mg/m^(3))>冬季(7.21 mg/m^(3));平均丰度为夏季(143.97个/m^(3))>春季(86.30个/m^(3))>秋季(21.38个/m^(3))和冬季(26.86个/m^(3));平均多样性指数:夏季(3.03)>秋季(2.82)>春季(2.05)>冬季(1.71)。舟山海域浮游动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季节和区域差异,温度、盐度、Chl a和营养盐是影响舟山浮游动物群落时空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其中春季浮游动物群落空间分布主要受盐度的影响,夏季主要受温度、盐度和Chl a的影响,秋季主要受Chl a的影响,冬季主要受悬浮物和溶解氧的影响,而营养盐对每个季节的浮游动物群落分布都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山群岛 浮游动物 季节变化 空间差异
下载PDF
长江口及其临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演替初探 被引量:8
9
作者 何鎏臻 寿鹿 +5 位作者 廖一波 汤雁滨 刘强 刘清河 陈全震 高爱根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77-483,共7页
本研究利用2006年、2009年、2011年和2013年所获得的长江口及临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样品进行功能群分类,并与相应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历年调查获得大型底栖动物分别为256种、251种、261种和343种,分为五类功能群,包括浮游生物食者(p... 本研究利用2006年、2009年、2011年和2013年所获得的长江口及临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样品进行功能群分类,并与相应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历年调查获得大型底栖动物分别为256种、251种、261种和343种,分为五类功能群,包括浮游生物食者(planktophagous group,Pl)、植食者(phytophagous group,Ph)、肉食者(carnivorous group,C)、杂食者(omnivorous group,O)、碎屑食者(detritivorous group,D)。研究发现在调查区域中平均生物量和平均密度均有上升,底栖动物整体趋于小型化,其中肉食者功能群占主导地位,浮游生物食者功能群增长较快,植食者功能群数量较少。环境因子中,溶解氧、硝酸盐、pH和温度对功能群生物密度的影响较大。本研究通过分析功能群演替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为日后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演化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为生态修复提供基本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大型底栖动物 功能群 年际变化 环境因素
下载PDF
Macrobenthic assemblag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 (Yangtze River, China) and adjacent continental shelf relative to mild summer hypoxia 被引量:4
10
作者 廖一波 寿鹿 +4 位作者 汤雁滨 曾江宁 高爱根 陈全震 严小军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3期481-488,共8页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hypoxia, macrobenthic communities along an estuarine gradient of the Changjiang estuary and adjacent continental shelf were analyzed. This revealed spatial variations in the communities and re...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hypoxia, macrobenthic communities along an estuarine gradient of the Changjiang estuary and adjacent continental shelf were analyzed. This revealed spatial variations in the communities and relationships with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during periods of reduced dissolved oxygen(DO) concentration in summer. Statistical analyses reveal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acrobenthic community composition among the three zones: estuarine zone(EZ), mildly hypoxic zone(MHZ) in the continental shelf, and normoxic zone(NZ) in the continental shelf(Global R =0.206, P =0.002). Pairwise tests showed that the macrobenthic community composition of the EZ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MHZ(pairwise test R =0.305, P =0.001) and the NZ(pairwise test R =0.259, P =0.001).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acrobenthic communities between the MHZ and the NZ(pairwise test R =0.062, P =0.114). The taxa included small and typically opportunistic polychaetes, which made the greatest contribution to the dissimilarity between the zones. The effects of mild hypoxia on the macrobenthic communities are a result not only of reduced DO concentration but also of differences in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such as temperature, salinity, and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caused by stratif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群落 大陆架 缺氧区 长江口 夏季 邻近 扬子江 成对测试
下载PDF
Seasonal distribution of macrobentho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Yellow Sea and East China Sea 被引量:2
11
作者 寿鹿 廖一波 +4 位作者 汤雁滨 陈建芳 江志兵 高爱根 陈全震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3期772-782,共11页
Macrobenthos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Yellow and East China Seas in four seasons during 2011 to 2012. The seasonal distribution of macrobentho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environmental factors were analyzed. A t... Macrobenthos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Yellow and East China Seas in four seasons during 2011 to 2012. The seasonal distribution of macrobentho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environmental factors were analyzed. A total of 562 macrobenthic species were identified, with polychaetes and mollusks accounting for 67% of the total number of species. A similarity percentage(SIMPE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dominant species were bivalve mollusks in the Yellow Sea and small-sized polychaetes in the East China Sea. A two-factor analysis of variance showed significant seasonal variations in species number, density and diversity index, and significant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biomass and density. Two-factor community similarity analysis also showed significant seasonal and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macrobenthic communities.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main environmental factors af fecting the macrobenthic communities were water depth, temperature, dissolved oxygen, and inorganic nitrogen.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significant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in macrobenthos in the two seas. Sediment properties and water mass characteristics are speculated to be the causes of regional differe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 环境因素 理论研究 湖泊
下载PDF
浙江苍南无居民海岛岩相潮间带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瀚仁 廖一波 +6 位作者 寿鹿 曾江宁 汤雁滨 刘清河 谭勇华 吕兑安 程杰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8-79,共12页
为了解浙江苍南海域无居民海岛岩相潮间带生物群落组成与结构,于2019年3月对该海域内11个无居民海岛进行了潮间带生物调查,对采集到的样品进行鉴定,并计算了栖息密度、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指数。11个无居民海岛共鉴定出58种潮间带生物,... 为了解浙江苍南海域无居民海岛岩相潮间带生物群落组成与结构,于2019年3月对该海域内11个无居民海岛进行了潮间带生物调查,对采集到的样品进行鉴定,并计算了栖息密度、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指数。11个无居民海岛共鉴定出58种潮间带生物,平均栖息密度和平均生物量分别为857±205 ind/m^(2)和2847.83±1032.50 g/m^(2),各断面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范围分别为1.07~1.61,0.66~0.83和0.54~1.30。与大陆沿岸潮间带相比,无居民海岛生态系统独特,拥有更多的生物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需要重视并加强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居民海岛 潮间带生物群落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资源保护
下载PDF
秦山核电站邻近海域生态环境长期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叶文琪 刘翰仁 +6 位作者 李尚鲁 廖一波 陈悦 汤雁滨 陈全震 寿鹿 杜萍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1年第9期80-87,共8页
为探究水交换良好海区的滨海核电厂运行对海洋生态环境的长期影响,文章选取秦山核电站为研究对象,利用1989年和1990年、1995年和1996年、2010年和2012年邻近海域叶绿素a、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调查资料,以及1985年、2010年和201... 为探究水交换良好海区的滨海核电厂运行对海洋生态环境的长期影响,文章选取秦山核电站为研究对象,利用1989年和1990年、1995年和1996年、2010年和2012年邻近海域叶绿素a、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调查资料,以及1985年、2010年和2012年潮间带生物调查资料,对比研究发现,邻近海域营养盐增加明显,夏、秋季水温和沉积物有机碳含量略有升高;浮游植物密度增加明显,小型硅藻(具槽帕拉藻和弓束圆筛藻小型变种)占比呈上升趋势;大中型浮游动物春季丰度和生物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均升高,钩虾在优势种中占比增加;潮间带生物密度和生物量上升。分析认为,营养盐浓度升高是藻类密度增加的主要诱因;沉积物有机质增加是底栖生物和潮间带生物增加的主要诱因;温排水潜在影响是促进琼氏圆筛藻等暖水种增殖,增加小型硅藻占比,引起浮游动物个体变小,使大中型浮游动物数量下降。由此可见,即使在水交换条件良好的海域,电厂温排水的长期生态影响也应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山核电站 长期变化 浮游生物 底栖动物 潮间带生物
下载PDF
藤壶亚目物种的系统发育学研究进展
14
作者 刘瀚仁 汤雁滨 +4 位作者 刘清河 廖一波 寿鹿 曾江宁 陈全震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1年第11期97-103,共7页
藤壶亚目是目前为止海洋生物群落中种类最丰富和最重要的类群之一,也是海洋污损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于岩石潮间带栖息地、深海热液口,有的物种会附着在红树林植物、动物和人工构筑物上。文章综述了藤壶亚目的起源以及分类系统... 藤壶亚目是目前为止海洋生物群落中种类最丰富和最重要的类群之一,也是海洋污损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于岩石潮间带栖息地、深海热液口,有的物种会附着在红树林植物、动物和人工构筑物上。文章综述了藤壶亚目的起源以及分类系统的建立和发展,认为藤壶亚目在下白垩纪从有柄目分化而来,其中篱藤壶科(小藤壶总科)是最早分化出的一支,而后逐渐分化为星板藤壶总科、厚藤壶总科、鲸藤壶总科、笠藤壶总科、小藤壶总科和藤壶总科6支;总结了国内藤壶亚目的研究进展;比较了藤壶亚目系统发育学的研究方法;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即结合形态学方法与分子系统学方法研究藤壶亚目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为今后研究藤壶亚目物种的分类及防治等工作提供借鉴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发育学 无柄目 藤壶亚目 分子系统学 污损生物
下载PDF
珊瑚藻类对南麂列岛潮间带底栖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汤雁滨 廖一波 +4 位作者 寿鹿 曾江宁 高爱根 陈全震 孙庆海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40-648,共9页
为了解南麂列岛潮间带珊瑚藻类对于其他大型藻类和底栖动物的影响,在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布设了4条潮间带断面,于2012年5月至2013年2月对其生物状况进行了逐季调查,分别分析了中低潮区大型藻类、非珊瑚藻大型藻类、底栖动物的... 为了解南麂列岛潮间带珊瑚藻类对于其他大型藻类和底栖动物的影响,在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布设了4条潮间带断面,于2012年5月至2013年2月对其生物状况进行了逐季调查,分别分析了中低潮区大型藻类、非珊瑚藻大型藻类、底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并计算了大型底栖动物的功能多样性指数Rao's Q。主要结果如下:(1)共采集和鉴定出大型藻类52种,其中珊瑚藻科藻类有5种;(2)珊瑚藻类在高潮区没有分布,在中低潮区均占据优势,占潮间带藻类生物量的68.9%。四季中低潮区大型藻类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范围为1.638–4.044,非珊瑚藻大型藻类的多样性指数范围为1.495–3.809,底栖动物为5.289–6.917;大型藻类的Pielou均匀度指数范围为0.819–0.971,非珊瑚藻大型藻类的均匀度指数范围为0.830–0.973,底栖动物为0.967–0.988;(3)大型藻类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的降低与珊瑚藻类优势度的增加相关,但珊瑚藻类优势度与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功能多样性指数均没有显著相关性;(4)底栖动物功能多样性与珊瑚藻类优势度均呈低潮区高于中潮区的变化规律,但相关性分析表明两者间并无直接联系。推测珊瑚藻类通过竞争占据了其他藻类的生存空间,从而降低了南麂列岛潮间带大型藻类的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底栖动物则因其自身生活特点而使得珊瑚藻类的扩张未能影响其多样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藻类 底栖动物 物种多样性 功能多样性
原文传递
潮间带生境退化现状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2
16
作者 汤雁滨 寿鹿 +3 位作者 廖一波 曾江宁 陈全震 高爱根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66-470,共5页
通过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综述了我国潮间带的破坏现状,分析了导致潮间带生境退化的四个主要原因:水质污染、底质破坏、生境破碎和游客活动,并指出其造成的不同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修复措施:净化水质、修复底质、保护区网络化及... 通过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综述了我国潮间带的破坏现状,分析了导致潮间带生境退化的四个主要原因:水质污染、底质破坏、生境破碎和游客活动,并指出其造成的不同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修复措施:净化水质、修复底质、保护区网络化及适度的旅游开发,旨在于为潮间带生境保护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间带 生境退化 修复
原文传递
浙江西门岛海洋特别保护区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15
17
作者 廖一波 寿鹿 +4 位作者 曾江宁 高爱根 汤雁滨 严小军 陈全震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10,共8页
为研究浙江西门岛海洋特别保护区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作者分别于2010年4月(春季)、11月(秋季),2011年8月(夏季)和2012年2月(冬季)进行了4个航次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78种,根据其食性... 为研究浙江西门岛海洋特别保护区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作者分别于2010年4月(春季)、11月(秋季),2011年8月(夏季)和2012年2月(冬季)进行了4个航次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78种,根据其食性类型划分为浮游生物食者、植食者、肉食者、杂食者、碎屑食者5种功能群。各功能群平均密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浮游生物食者>肉食者>植食者>碎屑食者>杂食者,平均生物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浮游生物食者>碎屑食者>肉食者>杂食者>植食者。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大型底栖动物各功能群的密度和生物量季节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的主要环境因子包括温度、溶解氧、溶解态无机磷和表层沉积物的中值粒径,排序轴对功能群–环境关系的贡献率计算结果表明环境变量可以较好地解释功能群的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功能群 生物多样性 环境因子 海洋特别保护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