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0CrMo钢60mm连铸板坯双道次压缩的奥氏体静态再结晶 被引量:3
1
作者 郭金星 鲍思前 +1 位作者 彭联 汤顺启 《特殊钢》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4-57,共4页
在Thermecmastor-Z热模拟机上利用双道次压缩方法实验研究30CrMo钢60 mm连铸板坯高温变形道次间隔时间内的静态再结晶行为,分析温度(1000~1150℃),变形量(0.1~0.22),变形速率(0.1~10 s^(-1))以及道次间隔时间(1~80 s)对其静态再结晶的... 在Thermecmastor-Z热模拟机上利用双道次压缩方法实验研究30CrMo钢60 mm连铸板坯高温变形道次间隔时间内的静态再结晶行为,分析温度(1000~1150℃),变形量(0.1~0.22),变形速率(0.1~10 s^(-1))以及道次间隔时间(1~80 s)对其静态再结晶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变形量、变形速率及道次间隔时间的增加都会促进30CrMo钢的静态再结晶;30CrMo钢的静态再结晶激活能为184.45 kJ/mol;根据实验数据建立了静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CRMO钢 60 mm连铸板坯 双道次压缩 静态再结晶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模拟CSP试制0.42%Cu Hi-B钢初次再结晶退火工艺试验
2
作者 马力 赵刚 +3 位作者 黄儒胜 刘占龙 叶凡 汤顺启 《特殊钢》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6-69,共4页
试验0.42%Cu Hi—B钢(/%:0.10C,3.25Si,0.16Mn,0.019P,0.011S,0.021Als,0.42Cu)由实验室感应炉熔炼,浇铸成15 kg锭,开坯成60 mm方坯,再经5道次热轧成3.95 mm板;试样为经压下率88%的0.48 mm冷轧板。冷轧板经830、850、870℃,3、5、7 min... 试验0.42%Cu Hi—B钢(/%:0.10C,3.25Si,0.16Mn,0.019P,0.011S,0.021Als,0.42Cu)由实验室感应炉熔炼,浇铸成15 kg锭,开坯成60 mm方坯,再经5道次热轧成3.95 mm板;试样为经压下率88%的0.48 mm冷轧板。冷轧板经830、850、870℃,3、5、7 min退火。对退火后的样品进行组织检验以及织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850℃5 min退火时,样品平均晶粒尺寸为14.49μm,偏差角为15°时,{111}<112>、{111}<110>等有利织构含量较多,而{001}<110>、{110}<112>等不利织构含量较少。850℃5 min退火为本实验冷轧板的最佳初次再结晶退火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P 模拟 0.42%Cu Hi-B钢 冷轧板 退火 织构 组织
下载PDF
冷轧压下率对Hi-B钢初次及二次再结晶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汤顺启 鲍思前 +3 位作者 陈建徽 赵刚 彭联 郭金星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8-81,共4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CSP工艺制备Hi-B钢,设计了从冶炼到二次再结晶退火的一系列工艺,借助EBSD和XRD技术对不同冷轧压下率下Hi-B钢初次及二次再结晶退火过程中组织与织构的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不同冷轧压下率试样中,初次再结晶... 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CSP工艺制备Hi-B钢,设计了从冶炼到二次再结晶退火的一系列工艺,借助EBSD和XRD技术对不同冷轧压下率下Hi-B钢初次及二次再结晶退火过程中组织与织构的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不同冷轧压下率试样中,初次再结晶织构特征总体上相同,主要以γ织构({111}<112>和{111}<110>)为主。同时,冷轧压下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二次再结晶Goss织构的演变,过大或过小的压下量都不利于二次再结晶Goss晶粒的异常长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B钢 冷轧 初次再结晶 二次再结晶 织构
原文传递
2种流程生产的中高碳钢的差异及产生原因 被引量:7
4
作者 鲍思前 赵刚 +2 位作者 郭金星 彭联 汤顺启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8-43,共6页
针对传统流程和薄板坯连铸连轧2种流程生产的中高碳钢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探究其产生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流程相比,薄板坯连铸连轧铸坯的冷却速度和凝固速度快,钢中易偏析元素来不及扩散偏聚,非金属夹杂物也不易聚集长大,... 针对传统流程和薄板坯连铸连轧2种流程生产的中高碳钢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探究其产生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流程相比,薄板坯连铸连轧铸坯的冷却速度和凝固速度快,钢中易偏析元素来不及扩散偏聚,非金属夹杂物也不易聚集长大,碳的最大偏析度为1.16,较传统流程有明显改善,氧化物、氮化物、硫化物等非金属夹杂物的尺寸较细小但数量明显多于传统流程。同时,由于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具有铸坯加热温度低、在炉时间短的特点,有利于降低铸坯表面碳的扩散速度,减少脱碳量,脱碳层深度小于板带厚度的1.0%,为传统流程脱碳层深度的30%~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板坯连铸连轧 传统流程 中高碳钢
原文传递
低温取向硅钢的渗氮工艺
5
作者 柯珊珊 鲍思前 +3 位作者 赵刚 汤顺启 贺萌 徐帅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3-116,共4页
基于实验室条件下模拟CSP工艺低温生产取向硅钢,通过辉光光谱分析和TEM分析,对低温取向硅钢渗氮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渗氮时间的延长、渗氮温度的上升或渗氮气氛中NH3浓度的增加,试样中的氮含量均随之增加。基于辉光光谱对试样... 基于实验室条件下模拟CSP工艺低温生产取向硅钢,通过辉光光谱分析和TEM分析,对低温取向硅钢渗氮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渗氮时间的延长、渗氮温度的上升或渗氮气氛中NH3浓度的增加,试样中的氮含量均随之增加。基于辉光光谱对试样中元素的分布分析,发现渗氮后试样中氮含量有所增加,氮进入试样中首先在表面聚集达到一定浓度后,再向内部扩散,其含量随渗氮距离的增加逐渐趋于平稳。900℃渗氮后,由于渗入的N跟Al形成AlN析出相并且相互合并聚拢,因此渗氮后较渗氮前析出相的数量变多,同时出现析出相团聚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取向硅钢 渗氮 扩散 辉光光谱 AL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