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档优质晚籼稻‘农香24’在益阳市的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5
1
作者 汪万祥 陈恺林 +4 位作者 李强 周学其 蔡灿然 陈丽妮 杨涛 《作物研究》 2017年第6期651-652,共2页
2013~2016年,‘农香24’引入益阳市种植示范,表现出高产稳产、米质优、多抗、熟期适中等特点,大面积推广示范产量8.31~8.76 t/hm^2。介绍了该品种在湘北提引灌区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优质稻 栽培 示范 农香24
下载PDF
湘北提引灌区双季稻“减氮增苗”丰产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 被引量:2
2
作者 蔡灿然 陈恺林 +5 位作者 刘洋 杨坚 陈丽妮 蔡玲 张鹏程 汪万祥 《湖南农业科学》 2016年第6期9-12,共4页
依托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2015年在湘北提引灌区开展双季优质稻"减氮增苗"丰产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结果表明:"减氮增苗"的杂交早稻、常规早稻平均产量分别比常规模式增加7.9%、6.3%;"减氮增苗"的杂交... 依托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2015年在湘北提引灌区开展双季优质稻"减氮增苗"丰产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结果表明:"减氮增苗"的杂交早稻、常规早稻平均产量分别比常规模式增加7.9%、6.3%;"减氮增苗"的杂交晚稻、优质常规晚稻平均产量分别比常规模式增加6.2%、4.9%,增产效果明显,且优质常规稻在"减氮增苗"技术下的增产效果与杂交稻差异不明显。综合其他因素考虑,认为优质常规稻的"减氮增苗"应是今后重点推广的丰产增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稻 减氮增苗 丰产栽培 集成与示范
下载PDF
铜代叶绿素工艺方法与产品质量关系探讨
3
作者 纪平雄 陈芳艳 +1 位作者 汪万祥 唐铁兵 《广东蚕业》 2001年第3期40-42,共3页
本研究以丙酮为溶剂,从蚕沙提取糊状叶绿素,再经铜代和脱脂等步骤制备铜代叶绿素。结果表明,铜代叶绿素产品的质量与糊状叶绿素品质有极大关系,脱脂提纯是决定铜代叶绿素消光比和含量的主要因素。本法制备的铜代叶绿素消光比3.41~3.89... 本研究以丙酮为溶剂,从蚕沙提取糊状叶绿素,再经铜代和脱脂等步骤制备铜代叶绿素。结果表明,铜代叶绿素产品的质量与糊状叶绿素品质有极大关系,脱脂提纯是决定铜代叶绿素消光比和含量的主要因素。本法制备的铜代叶绿素消光比3.41~3.89、特殊消光值62.29~68.37、含量15.02~17.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代叶绿素 产品质量 脱脂 综合利用 蚕沙
下载PDF
益阳市赫山区早稻集中育秧的发展与推广 被引量:1
4
作者 谭卫建 汪万祥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第2期31-33,138,共4页
集中育秧是一种保早稻面积、促双季稻发展的有力措施,其规模化生产、适宜机械化生产的特点,有利于水稻生产专业化和稳产丰产。本文作者在介绍赫山区农业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2017-2021年赫山区早稻集中育秧的应用、存在的问题、经验和做... 集中育秧是一种保早稻面积、促双季稻发展的有力措施,其规模化生产、适宜机械化生产的特点,有利于水稻生产专业化和稳产丰产。本文作者在介绍赫山区农业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2017-2021年赫山区早稻集中育秧的应用、存在的问题、经验和做法等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早稻集中育秧技术的推广提供相关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早稻 集中育秧 应用情况 存在问题 做法
下载PDF
湖南益阳赫山区双季稻早专晚优技术要点与推广成效
5
作者 谭卫建 汪万祥 《中国种业》 2022年第12期122-124,共3页
双季稻早专晚优生产技术是从品种选配入手,配合全程机械化生产作业,提升南方双季稻区生产效益的一种生产模式,即早季种植专用稻品种,晚季种植优质稻品种,既提升早稻商品价值,又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优质稻米需求。对双季稻早专晚优技... 双季稻早专晚优生产技术是从品种选配入手,配合全程机械化生产作业,提升南方双季稻区生产效益的一种生产模式,即早季种植专用稻品种,晚季种植优质稻品种,既提升早稻商品价值,又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优质稻米需求。对双季稻早专晚优技术的品种选择和搭配、育秧移栽、大田管理、收获与烘干等技术要点进行介绍,以期为增加双季稻区生产效益、保证粮食安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专用稻 优质稻 粮食安全 早专晚优 技术
下载PDF
灌溉方式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强 李超 +6 位作者 方宝华 刘洋 匡炜 陈恺林 周学其 汪万祥 张玉烛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32-1641,共10页
为了探讨3种不同灌溉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Biolog-ECO板研究了双季稻田连续五年不同灌溉处理(长期灌溉,湿润灌溉,间歇灌溉)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方式处理的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 为了探讨3种不同灌溉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Biolog-ECO板研究了双季稻田连续五年不同灌溉处理(长期灌溉,湿润灌溉,间歇灌溉)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方式处理的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强度为间歇灌溉>湿润灌溉>长期淹水灌溉。在不同的处理中,α-环式糊精和D-葡萄胺酸解释了主要的差异。氨基酸和糖类碳源是间歇灌溉和湿润灌溉灌溉模式下主要被利用的碳源,而酯类在长期淹水灌溉模式被利用的最多。通过评价3种灌溉方式下稻田土壤的代谢特征,证实了间歇灌溉方式有利于提高稻田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多样性,为稻田水分科学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方式 稻田 土壤微生物 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