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影视听语言对画面意境开拓的作用
1
作者 汪举仁 《视听》 2018年第2期49-50,共2页
意境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概念,在传达作品意旨,开拓作品审美空间上具有重要作用。电影作为"第七艺术",从一开始就经历着向传统艺术吸取营养的过程,甚至有史学家认为我国古代的灯影戏是电影艺术的始祖。当下电影技术日新月... 意境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概念,在传达作品意旨,开拓作品审美空间上具有重要作用。电影作为"第七艺术",从一开始就经历着向传统艺术吸取营养的过程,甚至有史学家认为我国古代的灯影戏是电影艺术的始祖。当下电影技术日新月异,然而对电影中意境营造的研究和关注较为缺失,研究华语电影意境营造的问题,有助于深入剖析电影创作,创造具有本土性、民族性的影视作品。本文试图探讨在话语电影中,是如何通过电影语言去实现影像表达中的意境营造。而中国古代绘画,因其画面具有同构性,则是作为中间桥梁,借此在电影视听语言中引入意境创造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境 中国画论 审美空间 视听语言 华语电影
下载PDF
人工智能驱动下影像有机体的演进动力与形态趋向 被引量:1
2
作者 汪举仁 唐欣茗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0-176,共7页
当前,人工智能飞速发展,其技术触手已经越发深入地植入电影制作的诸多层面。影像作为电影制作中的重要环节,智能化的视觉技术体系日渐成形。由此,电影的影像生产更加显著地摆脱了对物质现实的摹写,也超越了单纯媒介奇观的强力建构。影... 当前,人工智能飞速发展,其技术触手已经越发深入地植入电影制作的诸多层面。影像作为电影制作中的重要环节,智能化的视觉技术体系日渐成形。由此,电影的影像生产更加显著地摆脱了对物质现实的摹写,也超越了单纯媒介奇观的强力建构。影像从本体存在到形态趋向都与传统视觉模型形成了明显的区别。算力驱动下的技术生态从根本上置换了影像生产的内在动力,机器智能使得传统视觉模型表现出摆脱纯粹工具论设定的野心。突破传统界域限制后的技术个体开始走向系统性集群,影像生产从单一技术物体转向智能系统的有机生成。当新的技术语境演变出内在的生成动力和形态范式,有机化的技术体系对物质现实的促逼作用被凸显出来。技术生态与自然生态的关系也处于生成之流的滑动、不居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影像有机体 数字算力 影像生成 技术生态
原文传递
数字视觉空间与电影语言的结构性逃逸 被引量:3
3
作者 汪举仁 唐欣茗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8-163,共6页
空间作为电影语言体系中一种显在视觉要素,构成电影符码系统的基础。数字技术对电影空间的影响除了视觉奇观的营造外,更加深远的效果是由此引发的语言惯例的变革。从物质性到虚拟性、从统一性到多元性以及从相似性到真实性,新的空间形... 空间作为电影语言体系中一种显在视觉要素,构成电影符码系统的基础。数字技术对电影空间的影响除了视觉奇观的营造外,更加深远的效果是由此引发的语言惯例的变革。从物质性到虚拟性、从统一性到多元性以及从相似性到真实性,新的空间形态特征让电影制作者开始探索新的电影语言表述惯例。数字时代通过不断增强的影像空间生产能力,让镜头段落的构成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于分析性剪辑的依赖;电影语言表述系统中时空关系的易位,空间表述能力的进一步凸显,电影语言构成中非线性视觉秩序得以增强;视觉边界不断被新技术所突破,电影在虚拟视觉模型中转向一种“后象征”表述的积极尝试,新的语言系统以超越语言自身为趋向。电影视觉空间呈现中的多元和异质性因素不断增多,使得电影语言系统也从固有的结构性范式中不断突破和逃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视觉空间 古典风格修正 空间蒙太奇 “后象征” 表述
原文传递
绘画与电影:“前电影”视觉机制考察 被引量:2
4
作者 汪举仁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0-176,共7页
本文试图通过选取西方古典绘画和现代绘画两个时期的艺术创作,以欧洲视觉机制从古典视觉模式到视觉现代性转换为契机,探讨绘画视觉媒介机制和电影影像建构方式之间的渊源和嬗变。通过媒介互文的视野进入不同艺术门类的本体特征研究,进... 本文试图通过选取西方古典绘画和现代绘画两个时期的艺术创作,以欧洲视觉机制从古典视觉模式到视觉现代性转换为契机,探讨绘画视觉媒介机制和电影影像建构方式之间的渊源和嬗变。通过媒介互文的视野进入不同艺术门类的本体特征研究,进一步洞悉视觉媒介共同的建构机制。通过跨媒介的比较研究,重点把握电影影像在时间和空间构成上的发生机制,以绘画追溯电影影像时空建构的根本原理和方法,探讨古典视觉的统一光学视点对古典叙事原则的作用。通过现代主义绘画的形式特征探讨先锋电影的媒介实验和视觉特征。以画面秩序和视觉基调作为对具体的影像造型手段的美学皈依,在具体的影像造型创作上发挥更加积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与电影 视觉机制 时空建构 电影语言 视觉秩序
原文传递
光线数字化对电影视觉空间的拓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汪举仁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1-176,共6页
光线作为影像生产的第一要素构成视觉机器捕捉和呈现的媒介基础。数字技术语境以数值化呈现和互联共通构筑起自身的媒介生态,光线也被作为离散编码纳入新的媒介生产机制中。光线从揭示物理空间的视觉边界走向融合不同物质形态和媒介类... 光线作为影像生产的第一要素构成视觉机器捕捉和呈现的媒介基础。数字技术语境以数值化呈现和互联共通构筑起自身的媒介生态,光线也被作为离散编码纳入新的媒介生产机制中。光线从揭示物理空间的视觉边界走向融合不同物质形态和媒介类型的纽带和桥梁,电影照明也由此远远超出基本的曝光控制和影像造型。光线的数字化通过将光线结构转换成数据模型,以反向追踪模拟出真实空间的光线层次质感,从而给予了电影视觉更加丰富的空间深度。合成照明弥合了不同媒介生产机制之间的裂痕,打破了不同媒介空间呈现方式的界限,从而建构出了一个个虚实相生的电影视觉奇观。当光线被作为数字信号进行网络传输和实时通信,光线从在物理介质中传播转为受到电力驱动下的视觉信息编码。视觉空间也因为光线的流动传输,从封闭自足的固定结构转变为一种更具开放性的空间生成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线数字化 合成照明 空间奇观 空间深度 空间生成
原文传递
极简主义光效造型:罗比·穆勒摄影用光观念研究
6
作者 汪举仁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9-143,共5页
罗比·穆勒在四十多年的电影摄影创作生涯中显示出对于电影制作惯例的反叛,追求真实自然的情感关系和故事意涵。他在电影创作中推崇自然光,尽量去捕捉自然光原本的光线结构和形态,不破坏原有的光线质感;充分利用现场光线进行创作,... 罗比·穆勒在四十多年的电影摄影创作生涯中显示出对于电影制作惯例的反叛,追求真实自然的情感关系和故事意涵。他在电影创作中推崇自然光,尽量去捕捉自然光原本的光线结构和形态,不破坏原有的光线质感;充分利用现场光线进行创作,对自然光的反射、就地选取场景中的真实光源作为照明依据等方式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然光在维持曝光和参与造型中的作用,尽力减少人工灯具的痕迹。在好莱坞类型片拍摄中,他也秉持了一贯的自然主义光效原则,将一种光效的自然主义策略带入类型片中,创造出一种粗砺的现实主义质感,表现出对好莱坞工业惯例的排斥。最终走向对自然光的全面拥抱,凸显出极简主义美学,践行"纯洁电影"誓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主义光效 低照度空间 现场光照明 类型规训 极简美学
原文传递
中式叙事、空间意象与和谐价值:人文旅行类纪实节目创作中文旅互鉴的三重向度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若璇 汪举仁 《当代电视》 CSSCI 2023年第10期33-38,共6页
在媒介互融的网生时代,纪实节目、文化传播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促成了“纪实+文旅”的新形态。近年来人文旅行类纪实节目以中式美学为核心的叙事隐含着“乐”与“仁”交叠的文化符码,潜藏着“淡”与“静”交织的文化意蕴;以文化意象为核心... 在媒介互融的网生时代,纪实节目、文化传播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促成了“纪实+文旅”的新形态。近年来人文旅行类纪实节目以中式美学为核心的叙事隐含着“乐”与“仁”交叠的文化符码,潜藏着“淡”与“静”交织的文化意蕴;以文化意象为核心的空间建构借由一地一物彰显传统文化符号,透过一山一水传递中华精神底蕴;以和谐为核心的价值理念投射天人和谐的环境保护观与多元共生的社会发展观,形成了文旅互鉴的三重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旅行 纪实节目 中式叙事 空间意象 和谐价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