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应激在椎间盘退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汪代东 杨大志 +2 位作者 刘宏建 杨新林 李旭东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5-116,共2页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主要包括椎间盘突出症、脊髓病、椎管狭窄和椎体不稳等。通常人20岁以后椎间盘就开始发生退变,并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严重。氧化应激可能改变椎间盘细胞的结构或功能,并导致椎间盘退变的发生。现将氧化应激在椎间盘退变...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主要包括椎间盘突出症、脊髓病、椎管狭窄和椎体不稳等。通常人20岁以后椎间盘就开始发生退变,并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严重。氧化应激可能改变椎间盘细胞的结构或功能,并导致椎间盘退变的发生。现将氧化应激在椎间盘退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氧化应激
下载PDF
重度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近期效果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宏波 刘世学 +3 位作者 汪代东 罗嘉全 张震 彭军 《创伤外科杂志》 2019年第3期176-179,共4页
目的探讨重度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采取后路短节段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 2016年3月—2017年3月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82例重度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传统跨伤椎固定41例(跨伤椎组)与... 目的探讨重度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采取后路短节段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 2016年3月—2017年3月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82例重度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传统跨伤椎固定41例(跨伤椎组)与后路短节段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41例(经伤椎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伤椎相对高度、伤椎相邻椎Cobb角、VAS评分及ODI评分。结果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下地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伤椎相对高度、伤椎相邻椎Cobb角较术前均显著改善,但经伤椎组伤椎复位率及Cobb角矫正度显著优于跨伤椎组(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VAS评分及ODI评分相比于术前均显著降低。而相比跨伤椎组,经伤椎组患者上述评分降低幅度更显著(P<0.05)。结论重度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采取后路短节段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治疗效果确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 跨伤椎 固定
下载PDF
后路减压联合不同融合节段固定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周新强 汪代东 +1 位作者 彭军 赵有春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3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比较后路减压联合短节段融合与长节段融合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采用后路减压联合椎弓根钉固定融合治疗的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按融合范围分为短节段组(28例)和长节段组(22例)。收集患者术前、术后1周影... 目的比较后路减压联合短节段融合与长节段融合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采用后路减压联合椎弓根钉固定融合治疗的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按融合范围分为短节段组(28例)和长节段组(22例)。收集患者术前、术后1周影像学指标(侧凸Cobb角、Cobb角矫正率)、ODI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短节段组融合节段2.4个(1~3个),长节段组5.7个(4~7个),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短节段组侧凸Cobb角为(21.4±3.7)°,术后(13.6±2.4)°,矫正率36.4%;长节段组术前(32.9±6.2)°,术后(11.3±3.5)°,矫正率65.7%,两组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两组侧凸Cobb角纠正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短节段组6例发生并发症,长节段组10例发生并发症,长节段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短节段组高。两组患者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路加压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疗效肯定;侧凸Cobb角较小、脊柱平衡保持较好者可以选择短节段融合,侧凸严重甚至侧方严重滑脱者宜选用长节段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后路减压 椎弓根螺钉 融合节段
下载PDF
不同类型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体会 被引量:2
4
作者 周新强 汪代东 +1 位作者 彭军 赵有春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9期555-556,共2页
目的探讨两种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6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AF系统治疗,B组患者采用Steffe系统治疗,观察两组患者Frankel评分和术后2周受伤椎体前缘... 目的探讨两种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6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AF系统治疗,B组患者采用Steffe系统治疗,观察两组患者Frankel评分和术后2周受伤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Frankel评分A级2例,B级1例,C级7例,D级9例,E级13例,术后2周受伤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的40%恢复到92%;对照组患者Frankel评分A级6例,B级4例,C级8例,D级6例,E级9例,术后2周受伤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的41%恢复到82%,两组患者Frankel评分和术后2周受伤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效果更好,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恢复情况更好,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脱位 椎弓根钉内固定 AF系统 Steffe系统
下载PDF
阻挡螺钉在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干骺端骨折中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周新强 汪代东 +1 位作者 彭军 赵有春 《中外医学研究》 2013年第22期17-18,共2页
目的:探讨和评估阻挡螺钉技术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下肢长骨干骺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和注意事项。方法:2008年1月-2009年12月应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结合阻挡螺钉技术治疗下肢长骨干骺端26例,其中胫骨远端骨折15例,股骨远端11例;闭合性骨... 目的:探讨和评估阻挡螺钉技术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下肢长骨干骺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和注意事项。方法:2008年1月-2009年12月应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结合阻挡螺钉技术治疗下肢长骨干骺端26例,其中胫骨远端骨折15例,股骨远端11例;闭合性骨折23例,开放性骨折3例。术后通过随访评估骨折复位质量以及愈合情况。结果:本组26例共应用阻挡螺钉38枚,2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2个月。所有病例骨折均为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5.1个月。所有骨折愈合成角小于5°,未见骨折移位和断端不稳定现象,未发生常见的软组织并发症如严重肿胀、感染等现象。阻挡螺钉及整个内固定系统位置稳定,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变形、移位、断裂等并发症。结论:阻挡螺钉技术在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干骺端骨折中能够有效提升骨折复位的质量、增加骨折固定的稳定性,从而扩大髓内钉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挡螺钉 髓内钉 下肢长骨干骺端骨折
下载PDF
改良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股骨粗隆间EvansⅣ型骨折 被引量:1
6
作者 赵有春 邓仲元 +2 位作者 彭军 汪代东 王宏波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3年第S1期15-16,共2页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外侧改良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股骨粗隆间EvansⅣ型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7年1月~2012年1月对1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EvansⅣ型)患者采用股骨近端外侧改良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与同期22例采用DHS治疗进行比较分析。观察两组...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外侧改良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股骨粗隆间EvansⅣ型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7年1月~2012年1月对1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EvansⅣ型)患者采用股骨近端外侧改良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与同期22例采用DHS治疗进行比较分析。观察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骨折愈合时间,Merled’Aubigne评分,早期及晚期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6~22个月,平均12个月。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Merled’Aubigne评分、晚期并发症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骨折愈合时间、早期并发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股骨近端外侧改良锁定加压接骨板和DHS均是目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髓外固定方式,各种内固定都有其自身特点,股骨近端外侧改良锁定加压接骨板尤其适用于Evans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改良锁定加压接骨板 DHS 内固定
原文传递
多模式镇痛在腰椎后路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7
作者 邓仲元 刘世学 +4 位作者 王宏波 彭军 汪代东 赵有春 陈皇胜 《中国综合临床》 2015年第12期-,共4页
目的 观察切口周围注射混合药物在腰椎后路手术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方案的镇痛效果.方法 64例腰椎后路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研究组患者术前1d及术后第2天给予氨酚羟考酮片,每次1片,每天3次,服用4~7d,术后放置静脉自... 目的 观察切口周围注射混合药物在腰椎后路手术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方案的镇痛效果.方法 64例腰椎后路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研究组患者术前1d及术后第2天给予氨酚羟考酮片,每次1片,每天3次,服用4~7d,术后放置静脉自控镇痛泵,术中切口周围注射混合药物(罗哌卡因150 mg;氟比洛芬酯注射液50 mag;肾上腺素0.4ml,加无菌生理盐水至50 ml).对照组患者仅放置静脉自控镇痛泵.术前、术后分别记录静止与活动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JOA评分评定临床症状改善情况,Prolo腰椎功能评分评定患者术后功能改善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1)VAS评分:研究组术后6、12、24 h、首次下地活动评分[(3.1±1.6)、(2.8±1.1)、(2.4±0.9)、(2.3±1.1)分]低于对照组[(3.5±1.8)、(3.4±1.3)、(3.4±0.8)、(3.0±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出院时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腰椎JOA评分:研究组术后第1、3、7天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出院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 Prolo腰椎功能评分:研究组术后第1、3、7天Prolo腰椎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出院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腰椎后路手术术中切口周围注射复合药物在多模式镇痛方案中可以起到一定效果,术后临床症状和腰椎功能改善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腰椎 外科手术 切口
原文传递
神经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雪旺细胞在神经元损伤后修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于志勇 杨大志 +3 位作者 刘洪涛 徐亮 王多 汪代东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52-1357,共6页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基因修饰的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SCs)在脊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嵌压伤后促进神经元修复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成年雌性SD大鼠32只,建立右侧L4-6慢性...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基因修饰的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SCs)在脊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嵌压伤后促进神经元修复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成年雌性SD大鼠32只,建立右侧L4-6慢性神经根及DRG嵌压伤的动物模型,造模2周后手术取出致压物,随机分为对照组(左侧作为正常对照)、SCs组、携带神经生长因子腺病毒(adenovirus—nerve growth factor,Ad.NGF)组和SCs+NGF组。治疗后2周观察各组动物行为学变化。处死动物切取神经根组织,行Western blot检测神经根组织裂解液内NGF前体的含量;双标记荧光免疫组织化学荧光染色分别计数DRG内神经元标记物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 Ⅲ)及损伤神经元标记物转录激活因子3(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3,ATF3)阳性细胞,计算神经元密度及损伤神经元所占比例。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Cs+NGF组神经根组织裂解液内proNGF含量明显增加。双标记免疫组织化学荧光染色显示:SCs+NGF组与其它组比较,DRG内存活神经元(β-Tubulinm阳性细胞)密度明显增加,损伤神经元(ATF3阳性细胞)比例明显降低。结论NGF基因修饰SCs在DRG嵌压伤后的修复中具有促进其内神经元存活,并降低受损神经元比例的作用,可能是其促进慢性神经根嵌压伤后神经修复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许旺细胞 神经节 大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