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汪伊虹水墨作品
1
作者 汪伊虹 《艺术市场》 2012年第24期6-6,共1页
关键词 北京 艺术 地址
原文传递
汪伊虹水墨作品
2
作者 汪伊虹 《艺术市场》 2012年第18期2-2,共1页
关键词 北京 艺术
原文传递
汪伊虹水墨作品
3
作者 汪伊虹 《艺术市场》 2012年第22期6-6,共1页
关键词 水墨作品
原文传递
走向山西 被引量:1
4
作者 汪伊虹 《美术观察》 1997年第10期13-15,20,共4页
这里有黄河船。古朴、厚重,转动不灵活。不雕饰、不油漆,生生的白木头茬,扎得人内心涌出一阵无名的感动,也就那样粗粗大大地用尺把长的大铁钉钉在一起,象恐龙的骨架,日子久了,船板间慢慢裂出缝隙,时时需用木勺向外舀水。再经过太阳的漂... 这里有黄河船。古朴、厚重,转动不灵活。不雕饰、不油漆,生生的白木头茬,扎得人内心涌出一阵无名的感动,也就那样粗粗大大地用尺把长的大铁钉钉在一起,象恐龙的骨架,日子久了,船板间慢慢裂出缝隙,时时需用木勺向外舀水。再经过太阳的漂洗,岁月的冲刷,便有了历史感,使船体的厚重正好与浑浊得有了厚度的黄河水相配。 使船的汉子,笨笨地忙上忙下,看样子不会使船似的,但在充满了漩涡、暗流和陷井的黄河风浪中,除了他们,还没人能对付得了。气质朴讷到了极致,内心柔弱胜于女子,语言土气而粗俗,其间亦会夹杂着些许古雅的辞藻,但当心声顺着歌声流出,其真、其美其悲,可以说优雅得令人心颤。自己毫不认为自己是英雄,却发自内在一副英雄相。当他们在险风恶浪中以那笨拙的大船和笨拙的姿态挣扎与拼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画家 山西人 中国画 黄河大合唱 黄河水 大铁钉 太旧高速公路 历史感 艺术家 发展自己
原文传递
综合守中——我对人物画发展的一点思考
5
作者 汪伊虹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39-41,20-21,共5页
随着对中国画画面形式美感要求的不断提高,很自然地出现了作为人物画主体的人物形象及其精神内涵附着与迁就于画面形式要求的倾向。 真实的人物形象与中国画的平面美感容易产生矛盾,所以为了画面形式美感的需要,常常将人物形象压平,经... 随着对中国画画面形式美感要求的不断提高,很自然地出现了作为人物画主体的人物形象及其精神内涵附着与迁就于画面形式要求的倾向。 真实的人物形象与中国画的平面美感容易产生矛盾,所以为了画面形式美感的需要,常常将人物形象压平,经过变形,使之能够有机而协调地纳入画面,这样画面的形式感就舒服了,看上去是一幅完美的作品,这一点当然非常重要,可是对人物本身的意义来说,或多或少总会有所损失。这种具有一定装饰趣味而图案化的作品,以其画家的匠心与画面的独到意蕴供人鉴赏品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 人物画 人物形象 形式美感 精神内涵 守中 笔墨 形式要求 形式意义 精神层面
原文传递
祝焘花鸟画的艺术特征
6
作者 汪伊虹 《美术观察》 1997年第2期40-41,20,共3页
在中国画领域里,面临着诸多如高山峻岭般的大师,作为一名当代的国画家,其作品必须既要有传统,又要有自家成貌,同时还要好。这确实很不容易,因为对中国画的要求来讲,确实存在着一些特殊的标准,而大家都照此办理,其结果也就容易大致上差... 在中国画领域里,面临着诸多如高山峻岭般的大师,作为一名当代的国画家,其作品必须既要有传统,又要有自家成貌,同时还要好。这确实很不容易,因为对中国画的要求来讲,确实存在着一些特殊的标准,而大家都照此办理,其结果也就容易大致上差不多。当画面达到了一种比较新颖的视觉效果,但从传统审美标准来说,却又差很多韵味;当有了较醇的韵味,却又接近了大师的面貌,而少有独到的创造;或者既有个性特征,又是传统的,但还不够好,却还需要更多的修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 个性特征 艺术形象 审美标准 国画作品 艺术特征 美术家 视觉效果 中国美术 艺术风格
原文传递
欲令众山皆响——得古人之心者申晓国
7
作者 汪伊虹 《新美域》 2007年第3期86-93,共8页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中国,山水之美中离含着人格之美的最高境界。在山水的蕴藉风流中,文人们读得是仁者思辩的智慧,是在审美中阅尽人生悲喜声色之后的清淡与禅悟。古人以今人难以企及的文化素养去感悟山水,以他们深厚历史积累的笔墨...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中国,山水之美中离含着人格之美的最高境界。在山水的蕴藉风流中,文人们读得是仁者思辩的智慧,是在审美中阅尽人生悲喜声色之后的清淡与禅悟。古人以今人难以企及的文化素养去感悟山水,以他们深厚历史积累的笔墨修养与审美样式去作画,他们个人独特的慧根便通过这样一种集体思想与行为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 历史积累 黄宾虹 中离 行为方式 画论 用墨 画中 民族精神
原文传递
无言的花
8
作者 汪伊虹 《新美域》 2006年第4期56-65,共10页
关键词 生命个体 一幅画 陶都 折枝 就这样 尽在不言中 假我 尊者 从学
原文传递
赏与画
9
作者 汪伊虹 《新美域》 2018年第1期109-117,封3-封4,共11页
对无论大小的每一个实体来说,生存是这样艰难,充满挑战,因此生存永远是第一位的。然而与生存同在的是美,因为丑与恶是生命的反面。美不会做作,不故显高深怪僻,坦坦荡荡,朴素真实。万物的生命都只有瞬息,所以特别需要美的支撑,美中有崇高... 对无论大小的每一个实体来说,生存是这样艰难,充满挑战,因此生存永远是第一位的。然而与生存同在的是美,因为丑与恶是生命的反面。美不会做作,不故显高深怪僻,坦坦荡荡,朴素真实。万物的生命都只有瞬息,所以特别需要美的支撑,美中有崇高,是我们生命的意义之所在,会弥补短暂生命的不足,这也是做各种事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的意义 美中 生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