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相关性呕吐辅助中医健脾化湿方治疗的效果探讨 被引量:8
1
作者 汪传香 吴季 熊灿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3428-3430,共3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相关性呕吐(CINV)辅以中医健脾化湿方药治疗的效果。方法将146例IV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81例)。对照组常规予以化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助中医药健脾化湿方剂治疗。结果观察组...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相关性呕吐(CINV)辅以中医健脾化湿方药治疗的效果。方法将146例IV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81例)。对照组常规予以化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助中医药健脾化湿方剂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呕吐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生活质量(KPS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常规治疗同时辅以中医药健脾化湿方,对治疗NSCLC患者CINV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呕吐 辨证论治
下载PDF
多种方剂在头晕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汪传香 翟盼 《系统医学》 2017年第7期114-116,共3页
目的分析患有头晕症状的门诊患者方剂药物使用的证治规律及不同疾病间应用的不同。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2012年3月—2016年11月该院脑病科收治的12 816例门诊患有头晕症状的患者的病历,并总结不同种疾病间的常用方剂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 ... 目的分析患有头晕症状的门诊患者方剂药物使用的证治规律及不同疾病间应用的不同。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2012年3月—2016年11月该院脑病科收治的12 816例门诊患有头晕症状的患者的病历,并总结不同种疾病间的常用方剂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 12 816例头晕门诊患者中,使用泽泻汤的占19.37%比较多见;而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则大概占3.02%,比较少见。涉及诊断有24项,其中比较多见的脑血管病、高血压、颈椎病多采用泽泻汤治疗。结论在头晕治疗中应用较多的是泽泻汤,痰浊、痰饮交互致眩较多见。泽泻是治疗头晕常用药物,但临床应用剂量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晕 泽泻汤 颈椎病 脑血管疾病
下载PDF
尿石通防治ESWL术后并发症3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周锋 汪传香 薛俐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58-59,共2页
目的:观察尿石通对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术后并发症的疗效。方法:将入选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ESWL术后给予西药治疗;尿石通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尿石通治疗。分别观察镜下血尿消失时间、石街形成、第1疗程治... 目的:观察尿石通对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术后并发症的疗效。方法:将入选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ESWL术后给予西药治疗;尿石通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尿石通治疗。分别观察镜下血尿消失时间、石街形成、第1疗程治愈率等指标。结果:2组ESWL术后镜下血尿消失时间缩短、减少石街形成、提高治愈率等比较,尿石通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西药对症处理基础上结合尿石通治疗,能够缩短EWSL术后血尿消失时间,促进结石排出、减少石街形成,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结石 体外 中击波碎石术后 中西医结合疗法 尿石通 盐酸黄酮哌酯
下载PDF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8
4
作者 汪传香 丁砚兵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9期1655-1659,共5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湖北省中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第1天口服阿司匹林肠...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湖北省中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第1天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300 mg、阿托伐他汀钙片40 mg、硫酸氢氯吡格雷片300 mg;从第2天起剂量调整为: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1次/d,阿托伐他汀钙片40 mg,1次/晚,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在发病后48 h内开始给药,25 mg/次,2次/d,滴注时间不少于50 min,两次用药间隔时间控制在6 h左右。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梗死灶体积。对出院患者进行病情跟踪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00%、9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14 d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14 d后,两组梗死灶体积均显著减小,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梗死灶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00%、6.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降低NIHSS评分,减小梗死灶体积,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阿司匹林肠溶片 阿托伐他汀钙片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NIHSS评分 梗死灶体积 不良反应发生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