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压积测定在非小细胞肺癌诊疗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王超 刘德森 +2 位作者 潘泓 汪元玉 田希贵 《广西医学》 CAS 2017年第9期1309-1312,共4页
目的探讨PLT计数、血小板压积(PCT)测定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14例NSCLC患者为肺癌组、52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为鉴别诊断组、262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3组间的PLT计数、PCT,分析PLT计数、PCT与NSCLC患者临床... 目的探讨PLT计数、血小板压积(PCT)测定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14例NSCLC患者为肺癌组、52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为鉴别诊断组、262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3组间的PLT计数、PCT,分析PLT计数、PCT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评价PLT计数、PCT在NSCLC与良性病变鉴别的价值,比较复发或进展的NSCLC患者不同时期的PLT计数、PCT。结果肺癌组PLT计数、PCT均高于对照组和鉴别诊断组(P<0.05);鳞癌患者PLT计数、PCT均高于腺癌患者(P<0.05),Ⅲ期、Ⅳ期NSCLC患者PLT计数、PCT均明显高于鉴别诊断组及Ⅰ期NSCLC患者,Ⅳ期NSCLC患者PLT计数、PCT显著高于Ⅱ期NSCLC患者(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LT计数将NSCLC、肺鳞癌、肺腺癌与良性病变鉴别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2、0.732、0.653;PCT将NSCLC、肺鳞癌、肺腺癌与良性病变鉴别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5、0.714、0.636。在21例复发或进展的NSCLC患者中,化疗4个周期后、肿瘤复发或进展时PCT均较化疗前降低(P<0.05)。结论 PLT计数、PCT可能与NSCLC患者的病理类型、分期密切相关,且对鉴别肺部良恶病变有一定的价值;化疗可能通过抑制骨髓功能使PCT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压积 临床病理特征 鉴别诊断 复发 进展 化疗
下载PDF
腺癌与其他类型非小细胞肺癌术后临床特点的差异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2
作者 田希贵 刘德森 +1 位作者 汪元玉 王超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7-232,共6页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肺腺癌已成为肺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该研究探讨肺腺癌与其他类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术后临床特点的差异及影响其术后预后的因素。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肺腺癌已成为肺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该研究探讨肺腺癌与其他类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术后临床特点的差异及影响其术后预后的因素。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5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经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腺癌与其他类型癌临床特点的差异,并运用log-rank方法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腺癌术后预后的因素。结果:451例腺癌患者中,男性与女性比例为1.29∶1,平均发病年龄为56.02岁,淋巴结转移率为53.22%(240/451),中位生存期为44个月;其与其他类型NSCLC在性别比例(P<0.001)、平均发病年龄(P=0.039)、淋巴结转移率(P=0.012)和中位生存期(P<0.001)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PTNM分期(P<0.001)、性别(P=0.032)、术前合并糖尿病(P=0.019)、隆突下淋巴结转移(P=0.013)、淋巴结转移组数(P<0.001)、术后化疗(P=0.040)或靶向治疗(P<0.001)是影响腺癌术后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与其他类型NSCLC相比,腺癌具有女性发病率高、平均发病年龄较低、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和预后较差的特点;PTNM分期、性别、术前合并糖尿病、隆突下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组数、术后化疗或靶向治疗是影响其术后预后的重要因素,可为评估预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临床特点 手术治疗 预后
下载PDF
新型即穿式人工血管在透析通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廖冬梅 汪元玉 +1 位作者 钟玲 伍锟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0年第4期278-281,共4页
目的比较新型即穿式(ACUSEAL^(TM))及标准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观察2016年10月~2017年3月间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进行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的患者,对其分组,A组应用ACUSEAL^(TM),B组应用标准人工血... 目的比较新型即穿式(ACUSEAL^(TM))及标准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观察2016年10月~2017年3月间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进行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的患者,对其分组,A组应用ACUSEAL^(TM),B组应用标准人工血管。观察12个月,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及移植物的相关事件,如:首次穿刺时间、穿刺后按压止血时间、血清肿、移植物感染、血栓形成、窃血综合征、假性动脉瘤,并计算移植物的一期和二期通畅率。结果共75例患者,32例患者使用ACUSEAL^(TM),其余则使用标准人工血管。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A、B 2组首次穿刺时间分别为(4.65±3.64)d、(25.71±4.84)d。A组患者穿刺后按压止血的时间明显缩短,约(13.49±2.08)min,而B组约(19.59±2.84)min。12个月时,新型即穿式比较标准人工血管的一期通畅率、二期通畅率均有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4.384,4.254;P值分别为0.036,0.039);A组与B组1年累积感染率比较显著减少(t=4.676,P=0.031)。新型即穿式人工血管组包括感染在内的其他并发症均较少。结论新型即穿式人工血管(ACUSEAL^TM)可进行早期穿刺并缩短穿刺后按压止血的时间,通畅率高、并发症少,值得在需要行人工血管、避免中心静脉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中优先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即穿式人工血管 标准人工血管 初次穿刺时间 通畅率 感染率
下载PDF
重症脑卒中患者与心率变异性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陈静波 汪元玉 +1 位作者 刘洋 尹泽黎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年第6期11-13,共3页
目的:观察重症脑卒中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特点与其预后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收治的72例符合纳入标准重症脑卒中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非脑血管疾病患者7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24h动态... 目的:观察重症脑卒中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特点与其预后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收治的72例符合纳入标准重症脑卒中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非脑血管疾病患者7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HRV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指标比较,24h内连续正常窦性R-R间期所产生的标准差(SDNN)、24h内每5min时段窦性R-R期间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24h内窦性R-R期间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互差大于50ms的心跳个数占总数的百分比(PNN50)、总频功率(TP)、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低频与高频功率比值(LF/HF)。观察组SDNN、SDANN、rMSSD、PNN50、TP、LF、HF、LF/HF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重症脑出血患者与重症脑梗死患者SDNN、SDANN、rMSSD、PNN50、TP、LF、HF、LF/HF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HRV与重症脑卒中具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脑卒中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之一,可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心率变异性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