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黄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肌间神经丛胆碱能神经的影响 被引量:22
1
作者 汪兴伟 刘海峰 +3 位作者 徐梅 王国安 孙永刚 房殿春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5期1685-1686,1689,共3页
目的研究大黄治疗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肌间神经丛内胆碱能(AchE)神经的变化,从神经病理学角度初步探讨大黄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机制。方法建立大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大黄治疗后利用铺片技术制作结肠肌间神经丛标本,采用组织化学技术行... 目的研究大黄治疗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肌间神经丛内胆碱能(AchE)神经的变化,从神经病理学角度初步探讨大黄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机制。方法建立大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大黄治疗后利用铺片技术制作结肠肌间神经丛标本,采用组织化学技术行结肠肌间神经丛内AchE神经染色。结果结肠肌间神经丛铺片组化染色发现便秘大鼠结肠肌间神经丛内胆碱能神经分布较稀疏,数量较少,但胞体增大,染色加深。大黄治疗组大鼠结肠肌间神经丛中的胆碱能神经分布趋于正常,胆碱能阳性神经元较多(阳性细胞数25.71±5.36与便秘组14.32±4.60,P<0.01;核浆比例0.71±0.21与便秘组0.58±0.19,P<0.01)。结论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传输功能障碍与肠壁内胆碱能的病理改变和(或)功能障碍有关。大黄使便秘大鼠结肠肌间神经丛中的胆碱能神经分布趋于正常,可能是其调节结肠功能、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慢传输型便秘 大鼠 肌间神经丛 胆碱能神经
下载PDF
便秘大鼠结肠黏膜上调蛋白质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6
2
作者 汪兴伟 刘海峰 +3 位作者 房殿春 何俊堂 王国安 陈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663-1665,共3页
目的观察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黏膜上调蛋白质的变化特性,并对明确的蛋白质组进行功能分析。方法利用复方苯乙哌啶建立大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利用高分辨双向电泳(2-DE)对STC大鼠结肠黏膜组织进行蛋白质分离,ImageMaster2D Elite图像分... 目的观察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黏膜上调蛋白质的变化特性,并对明确的蛋白质组进行功能分析。方法利用复方苯乙哌啶建立大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利用高分辨双向电泳(2-DE)对STC大鼠结肠黏膜组织进行蛋白质分离,ImageMaster2D Elite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应用生物质谱、蛋白质库及文献分析等技术对差异蛋白质中的上调蛋白质组进行鉴定、功能和临床意义分析。结果慢传输型便秘在其发生过程中有显著的蛋白质表达差异。主要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有:类肌钙蛋白Calponin(CaP)(A1),组蛋白H2B(A2),鼠醛酮还原酶蛋白类似物(RAKb蛋白类似物)(A3),A1、A2、A3在便秘大鼠的胶图中表达明显上调。结论CaP与胃肠道的运动状态密切相关,它在胃肠道运动中具有调节作用,可能介导了复方苯乙哌啶的抑制胃肠动力作用,通过表达量的变化来实现对胃肠道运动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结肠黏膜 慢传输型便秘 双向凝胶电泳 蛋白质组
下载PDF
大黄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肌电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汪兴伟 刘海峰 +3 位作者 房殿春 何俊堂 冯早明 陈刚 《消化外科》 CSCD 2005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目的 研究大黄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结肠肌电节律的影响。方法 利用复方苯乙哌啶建立大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采用活性炭灌胃法测定首粒黑便时间及肠道传输功能,利用 BL 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测定大黄治疗前后STC大鼠结肠慢波频率...  目的 研究大黄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结肠肌电节律的影响。方法 利用复方苯乙哌啶建立大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采用活性炭灌胃法测定首粒黑便时间及肠道传输功能,利用 BL 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测定大黄治疗前后STC大鼠结肠慢波频率、振幅等肌电生理活动变化。结果大黄组大鼠首粒黑便时间为(400±15)min,便秘大鼠首粒黑便时间为(600±24)min,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便秘频率减慢组大鼠经大黄治疗后结肠慢波频率明显加快,平均频率为(8.62±1.20)次/min,振幅降低,平均振幅(0. 33±0. 05) mV,频率变异系数为 16. 05%,振幅变异系数为10.58%。便秘频率加快组大鼠经大黄治疗后结肠慢波频率明显减慢,平均频率为(23.21±3.86)次/min,振幅强弱不等,平均振幅(0.19±0.03)mV,波形较不稳定,且出现基线位移,频率变异系数为10.38%,振幅变异系数为 12.48%。结论 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慢波存在节律紊乱,慢波频率及振幅异常可能是导致结肠传输减慢的重要因素。大黄可使便秘大鼠结肠异常的慢波频率和振幅恢复,这可能是大黄治疗便秘的主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便秘 结肠 肌电
下载PDF
Barrett食管基因差异表达谱初步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汪兴伟 房殿春 +4 位作者 郜恒骏 徐梅 徐江涛 杨仕明 孙永刚 《胃肠病学》 2008年第10期603-606,共4页
背景:病变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的分析有助于寻找与疾病发生、发展和临床治疗有关的关键分子。目的:应用寡核苷酸芯片对Barrett食管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高通量分析,以期筛选与Barrett食管发生、发展相关的分子标记物。方法... 背景:病变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的分析有助于寻找与疾病发生、发展和临床治疗有关的关键分子。目的:应用寡核苷酸芯片对Barrett食管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高通量分析,以期筛选与Barrett食管发生、发展相关的分子标记物。方法:取6例Barrett食管患者病变食管黏膜和相应正常食管黏膜组织,Trizol一步法抽提总RNA,纯化后合成cRNA探针;探针荧光标记和纯化后,将两种组织探针分别与Agilent全基因组寡核苷酸芯片(含30968个基因组探针)进行杂交;获取芯片扫描图谱,以特征提取软件行定量分析、处理。结果:Barrett食管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的2倍差异表达(Ratio值≥2或≤0.5)基因中,上调基因142个,下调基因284个,涉及细胞周期相关基因、信号转导相关基因、黏蛋白相关基因、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骨形态蛋白基因、凋亡抑制基因、bcl-2家族相关基因等。结论:高通量的基因芯片技术可筛选出大量Barrett食管相关基因,对这些相关基因的功能进行验证将有助于找到Barrett食管发生、发展的关键基因或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RETT食管 微阵列分析 差异表达 基因表达谱
下载PDF
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黏膜下调蛋白质组的分离鉴定及其功能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汪兴伟 刘海峰 +3 位作者 房殿春 徐梅 王国安 陈刚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22期2295-2296,2298,F0003,共4页
目的研究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黏膜下调蛋白质的整体变化特性,并对明确的蛋白质进行功能分析,为探讨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黏膜损害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复方苯乙哌啶建立大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利用高分辨双向电泳(2-DE)对ST... 目的研究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黏膜下调蛋白质的整体变化特性,并对明确的蛋白质进行功能分析,为探讨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黏膜损害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复方苯乙哌啶建立大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利用高分辨双向电泳(2-DE)对STC大鼠结肠黏膜组织进行蛋白质分离,ImageMaster 2D Elite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应用生物质谱、蛋白质库及文献分析等技术对差异蛋白质中的下调蛋白质组进行鉴定、功能和临床意义分析。结果慢传输型便秘在其发生过程中有显著的蛋白质表达差异。主要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有肥大细胞蛋白酶(A1)、非特异性二肽酶(A2)、线粒体脱氢酶前体(A3),A1、A2、A3在便秘大鼠的胶图中表达明显下调。结论这些下调的蛋白质的表达改变提示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组织免疫反应性减弱,线粒体氧化还原功能障碍在慢传输型便秘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慢传输型便秘大鼠肠道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功能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黏膜 慢传输型便秘 双向凝胶电泳 蛋白质组
下载PDF
PBL教学法在消化内镜临床进修教学中的实施和效果 被引量:2
6
作者 汪兴伟 赵晓晏 +4 位作者 王雷 凌贤龙 宁琳洪 邓磊 郭红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1年第1期93-94,共2页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教学模式相比,在设计理念、实施...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教学模式相比,在设计理念、实施方式、评估体系、实际效果等方面,均有根本区别。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也逐渐成为我国医学教育模式改革的趋势。我院消化内镜中心对来自全国各地的临床进修生实施了PBL教学法,与LBL教学模式相比较,取得更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 教学模式 消化内镜
下载PDF
局部解剖知识在消化内科临床带教中的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汪兴伟 周刚 +1 位作者 郭红 赵晓晏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0年第4期330-330,共1页
关键词 消化内科 局部解剖 临床教学
下载PDF
进修生消化内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0
8
作者 汪兴伟 樊超强 +5 位作者 郭红 王雷 凌贤龙 赵晓晏 柏健鹰 邓磊 《西北医学教育》 2012年第3期591-594,共4页
目的总结进修生在消化内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的对策。方法以来自不同级别医院的42名进修生为研究对象,根据进修生内镜操作基础及进修目的等不同分为3组:基础操作组(n=12),镜下治疗组(n=23),特殊内镜组(n=7)。分析各组进修生... 目的总结进修生在消化内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的对策。方法以来自不同级别医院的42名进修生为研究对象,根据进修生内镜操作基础及进修目的等不同分为3组:基础操作组(n=12),镜下治疗组(n=23),特殊内镜组(n=7)。分析各组进修生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各组考核情况。结果基本操作组进修生因主要来自乡镇级医院,多数不熟悉内镜的基本结构和原理,不熟悉胃肠道的正常解剖学和疾病的镜下表现,均存在操作不规范的问题;镜下治疗组由于多数来自县级以上医院,学历多为本科及研究生,多数对胃肠镜操作达到熟练或基本熟练程度,进修时间相对较长,其主要问题集中在实际操作机会较少。特殊内镜组的学历以研究生为主,全部来自省市级医院,均熟练基本胃肠镜操作,特殊内镜组的主要问题为实际操作机会较少。所有进修生返回原单位后能够独立开展所学技术。结论分组教学、因材施教的规范化消化内镜教学模式,能够满足来自不同级别医院进修生的需求,为医院消化内镜技术的广泛开展输送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内镜 教学 进修生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寡核苷酸芯片方法分析食管腺癌组织中基因的表达
9
作者 汪兴伟 徐梅 +7 位作者 周刚 孙永刚 王伟强 王洪斌 赵晶京 陈磊 房殿春 郜恒骏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410-413,共4页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寡核苷酸芯片技术分析食管腺癌基因表达的特征。方法应用寡核苷酸芯片筛选6例食管腺癌基因表达谱,实时荧光定量RT-PCR验证其中8个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2倍差异表达基因(DEGs)中,上调基因共212个,下调基因共...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寡核苷酸芯片技术分析食管腺癌基因表达的特征。方法应用寡核苷酸芯片筛选6例食管腺癌基因表达谱,实时荧光定量RT-PCR验证其中8个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2倍差异表达基因(DEGs)中,上调基因共212个,下调基因共126个;涉及细胞周期相关基因、信号转导相关基因、血管生成相关基因、细胞增殖相关基因、凋亡抑制基因、抑癌基因、黏附和代谢等。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寡核苷酸芯片技术对8个基因的检测结果一致,不仅变化方向相同,而且表达值非常接近。结论食管腺癌的发生、发展涉及多基因多步骤,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寡核苷酸芯片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析基因表达变化都是可信的,基因芯片筛选基因表达谱具有高通量大规模的特点,而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则适合单个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两者互为补充和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腺癌 寡核苷酸芯片 基因表达谱 实时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下载PDF
基因芯片技术在食管癌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10
作者 汪兴伟 房殿春 郜恒骏 《胃肠病学》 2008年第3期184-186,共3页
基因芯片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前沿生物技术,其高通量、快速、平行化采集生物信息的特点更是优于其他传统的技术方法,为研究肿瘤细胞生长各期与肿瘤生长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基因芯片技术不断应用于食管癌及其癌前... 基因芯片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前沿生物技术,其高通量、快速、平行化采集生物信息的特点更是优于其他传统的技术方法,为研究肿瘤细胞生长各期与肿瘤生长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基因芯片技术不断应用于食管癌及其癌前疾病的研究中,为揭示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其特异的靶分子可以成为食管癌血清学诊断标记和基因治疗的靶标。现对基因芯片技术在食管癌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简要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核苷酸序列分析 微阵列分析 基因表达 食管肿瘤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在食管癌发生中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汪兴伟 赵晓晏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2期1143-1146,共4页
随着人类基因组全序列草图的完成,从基因水平向蛋白质水平的深化,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迫切需要和新的任务。蛋白质组学是研究蛋白质组成和动态变化的一门新兴学科,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已经应用于肿瘤的发生机制、诊断、治疗之中。从蛋... 随着人类基因组全序列草图的完成,从基因水平向蛋白质水平的深化,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迫切需要和新的任务。蛋白质组学是研究蛋白质组成和动态变化的一门新兴学科,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已经应用于肿瘤的发生机制、诊断、治疗之中。从蛋白质整体水平上研究食管癌的发生与转移,寻找食管癌发生及转移相关的新的蛋白质、特异性的标志物及药物治疗的靶标,对食管癌的诊治将起到重要作用。现综述蛋白质组学研究在食管癌发生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蛋白质组 食管癌
下载PDF
大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的建立及其结肠肌电变化检测 被引量:40
12
作者 刘海峰 何俊堂 +1 位作者 汪兴伟 姜利国 《武警医学》 CAS 2004年第12期887-891,共5页
目的 拟应用复方苯乙哌啶建立一种大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 ,并采用电生理技术检测便秘大鼠的结肠肌电变化情况 ,旨在为慢传输型便秘的研究建立一种理想的动物模型 ,并从电生理的角度初步探讨慢传输型便秘的发病机制。方法 健康Wistar大... 目的 拟应用复方苯乙哌啶建立一种大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 ,并采用电生理技术检测便秘大鼠的结肠肌电变化情况 ,旨在为慢传输型便秘的研究建立一种理想的动物模型 ,并从电生理的角度初步探讨慢传输型便秘的发病机制。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 74只 ,分 2期进行实验。第 1期 4 2只 ,随机分 7组 ,每组 6只 ,筛选药物剂量 ;第 2期 32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 ,每组 16只 ,根据所选药物剂量 ,建立大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 12 0d后 ,采用活性炭灌胃法测定肠道传输速度 ,同时采用电生理技术进行结肠肌电检测。结果 慢传输型便秘模型组大鼠肠道传输速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慢 ,首粒黑便排出时间为 (35 6± 5 0 )min ,较对照组大鼠显著延长 [(2 4 9± 35 )min ,P <0 .0 1]。模型组大鼠结肠慢波出现双向改变 ,部分大鼠结肠慢波频率明显减慢 (P <0 .0 1) ,振幅增加 (P <0 .0 1) ,波形仍表现为不规则的近似正弦波样曲线 ;部分大鼠结肠慢波频率出现快速性改变 (P <0 .0 1) ,振幅强弱不等 (P <0 .0 1) ,波形较不稳定 ,且出现基线位移。结论 成功建立了大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 ,该模型简单经济 ,可重复性强。本研究表明结肠慢波异常可能是导致慢传输型便秘结肠传输减慢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传输型便秘 大鼠 结肠 慢波 肌电变化 对照组 电生理技术 结论 重要因素 模型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策略在中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周爽 罗珍利 +2 位作者 赵蓉 汪兴伟 陈东风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5期671-674,共4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在中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确诊为中消化道出血的80例患者,采用便利抽样法随机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和集束化护理干预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止血时间、...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在中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确诊为中消化道出血的80例患者,采用便利抽样法随机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和集束化护理干预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止血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方面的差异。结果集束化护理干预组在患者的临床疗效、止血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护理总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常规护理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制订集束化护理管理策略,根据循证证据,将有利于减少中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再出血率和提高抢救成功率的护理措施整合为一体,制订方案并实施,可以改善患者的结局。通过提高集束化护理在中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中的应用,为患者提供最优化的治疗和护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 中消化道出血 护理管理
下载PDF
重组PinX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胃癌MKN28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洪斌 王伟强 +4 位作者 汪兴伟 孙勇刚 周钢 杨仕明 房殿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209-1212,共4页
目的探讨PinX1基因对胃癌MKN28细胞生长及周期的作用,初步探讨该基因用于胃癌治疗方面的可能性。方法构建重组PinX1真核表达载体,酶切及测序鉴定无误后,应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入胃癌MKN28细胞,建立稳定转染PinX1基因的MKN28细胞系;应用We... 目的探讨PinX1基因对胃癌MKN28细胞生长及周期的作用,初步探讨该基因用于胃癌治疗方面的可能性。方法构建重组PinX1真核表达载体,酶切及测序鉴定无误后,应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入胃癌MKN28细胞,建立稳定转染PinX1基因的MKN28细胞系;应用Western blot技术从蛋白水平检测转染前后目标蛋白PinX1的改变;MTT法检测转染前后细胞生长曲线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目的基因后细胞生长周期的改变。结果成功构建重组PinX1真核表达载体;建立了稳定转染入PinX1基因的胃癌MKN28细胞系;转染PinX1基因后,胃癌细胞细胞生长明显减缓(P<0.05),增殖变慢(P<0.05),细胞生长阻滞于G0/G1期。结论PinX1基因可抑制胃癌MKN28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PinXl基因 载体 构建 细胞增殖
下载PDF
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肌电变化机制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海峰 何俊堂 +1 位作者 汪兴伟 姜利国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03-606,共4页
目的:研究慢传输便秘(STC)大鼠的结肠肌电变化,并从神经病理学的角度初步探讨其发生机制. 方法:应用复方苯乙哌啶建立大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采用电生理技术进行结肠肌电检测. 利用铺片技术制作结肠肌间神经丛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在... 目的:研究慢传输便秘(STC)大鼠的结肠肌电变化,并从神经病理学的角度初步探讨其发生机制. 方法:应用复方苯乙哌啶建立大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采用电生理技术进行结肠肌电检测. 利用铺片技术制作结肠肌间神经丛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在铺片上显示大鼠结肠肌间神经丛内VIP能神经和SP能神经的分布及形态学改变. 结果:模型组大鼠结肠慢波出现双向改变,部分大鼠结肠慢波频率明显减慢[ (5. 55±1. 20)次/minvs对照组(13. 20±1. 09)次/min,P<0. 01],振幅增加[ ( 0. 43±0. 05 )mVvs对照组( 0. 19±0. 02)mV,P<0. 01],波形仍表现为不规则的近似正弦波样曲线;部分大鼠结肠慢波频率出现快速性改变[ ( 30. 85±3. 86)次/minvs对照组(13. 20±1. 09)次/min,P<0. 01 ],振幅强弱不等[ (0. 21±0. 03)mVvs对照组(0. 19±0. 02)mV,P<0. 01],波形较不稳定,且出现基线位移. 模型组大鼠结肠慢波频率和振幅变异系数分别为22. 2%, 12. 5%和11. 8%,15. 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大鼠(8. 3%和8. 4%, P<0. 01).免疫组化染色发现模型大鼠VIP阳性神经节及节间束细小,节内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神经束内神经纤维分布稀疏,阳性神经元胞体少见,其平均面密度值为19. 35±1. 13,显著低于对照组(23. 08±1. 82,P<0. 01 ). SP阳性神经节明显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便秘 电生理 VIP能神经 SP能神经
下载PDF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胃窦黏膜萎缩的逆转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海峰 刘为纹 +2 位作者 汪兴伟 陈刚 姜利国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86-689,共4页
目的评价5a随访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对胃窦黏膜萎缩的逆转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110例慢性萎缩性胃窦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Hp阳性患者根据自愿原则采用根除Hp治疗或采用对照治疗。... 目的评价5a随访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对胃窦黏膜萎缩的逆转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110例慢性萎缩性胃窦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Hp阳性患者根据自愿原则采用根除Hp治疗或采用对照治疗。全部病例跟踪随访5a。采用TUNEL技术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和增殖情况。结果Hp阳性观察组患者胃黏膜萎缩程度在5a中加重的比例高达43%,显著高于Hp根除观察组及Hp阴性对照组(13%和20%,P<0.05)。Hp根除观察组胃窦黏膜萎缩程度减轻的病人比率为29%,显著高于Hp阳性观察组(9%,P<0.01)。Hp阳性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及PCNA指数(12.7%,14.6%)均显著高于Hp阴性患者(2.9%,8.0%,P<0.01),Hp根除后胃黏膜上皮细胞PC-NA指数和凋亡指数(14.3%,12.9%)均显著下降(9.2%,3.6%,P<0.01),而Hp未根除者上述指标则无显著性变化。结论Hp感染可能通过刺激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与增殖的调节紊乱,促进胃窦黏膜萎缩的形成与发展。根除Hp治疗可以使胃窦黏膜萎缩程度减轻和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萎缩性胃炎 前瞻性队列研究 TUNEL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下载PDF
胃癌组织Fas基因表达与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关系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海峰 刘为纹 +2 位作者 陈刚 汪兴伟 姜利国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37-739,共3页
目的: 探讨Fas基因表达水平与胃癌细胞增殖活性及细胞凋亡程度的关系.方法: 胃癌组织53例,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染色法分别检测FasmRNA,Fas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并采用凋亡细胞原位检测方法对组织切片中的凋亡细胞进行观... 目的: 探讨Fas基因表达水平与胃癌细胞增殖活性及细胞凋亡程度的关系.方法: 胃癌组织53例,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染色法分别检测FasmRNA,Fas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并采用凋亡细胞原位检测方法对组织切片中的凋亡细胞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胃癌组织表达FasmRNA28例( 52 8% ),表达Fas蛋白24例( 45 3% ),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性非常显著(P<0 01).胃癌53例增殖期细胞标记物PCNA表达及凋亡细胞的阳性率均为100%,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指数呈显著性负相关(r= -0 982,P<0 01).随胃癌细胞Fas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CNA阳性细胞指数相应减少,肿瘤凋亡细胞指数则相应增加.Fas蛋白组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 /+组(P<0 01 ),Fas蛋白组PCNA指数显著高于 / 组(P<0 01 ).结论: 胃癌细胞Fas基因表达可引起细胞凋亡增加与增殖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FAS基因 细胞凋亡 细胞分化
下载PDF
脱氧胆酸在酸性环境下促进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细胞表达BMP4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钢 房殿春 +3 位作者 汪兴伟 孙永刚 王洪斌 王伟强 《胃肠病学》 2009年第10期593-597,共5页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是Barrett食管(BE)上皮的标记性蛋白,可调节CDX2表达以及促进肠化生,但其在BE中表达上调的机制尚不明脱氧胆酸(DCA)是BE发生的重要环境因素。目的:探讨DCA对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细胞BMP4及其第二信使Smadl表达...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是Barrett食管(BE)上皮的标记性蛋白,可调节CDX2表达以及促进肠化生,但其在BE中表达上调的机制尚不明脱氧胆酸(DCA)是BE发生的重要环境因素。目的:探讨DCA对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细胞BMP4及其第二信使Smadl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原代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细胞,采用不同浓度DCA与pH值酸处理细胞。分别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BMP4、Smadl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DCA在酸性环境下可呈浓度依赖性地增性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细胞表达BMP4,同时100μmol/L DCA可促进Smadl表达,200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胆酸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BARRETT食管
下载PDF
胃癌组织bcl-2基因表达与细胞凋亡和增生的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海峰 刘为纹 +5 位作者 王国安 滕小春 陈刚 汪兴伟 何俊堂 姜利国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11期2543-2546,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细胞bcl-2基因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增生活性及细胞凋亡程度的关系. 方法:胃癌组织53例,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染色法分别检测bcl-2 mRNA,bcl-2蛋白和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 的表达,并采用凋亡细胞原位检测方法对组织切片中的... 目的:探讨胃癌细胞bcl-2基因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增生活性及细胞凋亡程度的关系. 方法:胃癌组织53例,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染色法分别检测bcl-2 mRNA,bcl-2蛋白和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 的表达,并采用凋亡细胞原位检测方法对组织切片中的凋亡细胞进行观察和比较. 结果:胃癌组织表达bcl-2 mRNA 41例(77.4%),表达Bcl-2 蛋白43例(81.1%),X2检验表明两种方法检测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胃癌53例增生期细胞标记物PCNA表达及凋亡细胞的阳性率均为100%,细胞凋亡和细胞增生指数呈显著性负相关(r=-0.993,P<0.01).随胃癌细胞Bcl-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CNA阳性细胞指数相应增加,肿瘤凋亡细胞指数则相应减少,Bcl-2蛋白+++组与++组间(t=2.552, 2.699,P<0.05)及前两组分别与-组和+组间(t=4.487, 3.975,2.807,3.094,4.885,5.816,3.404,3.895, P<0.01)凋亡和增生细胞指数差异均有显著性. 结论:胃癌细胞bcl-2基因高表达可引起细胞凋亡减少与过度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癌组织 BCL-2 基因表达 细胞凋亡 增生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过表达对胃癌细胞BGC823凋亡及凋亡调控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伟强 汪兴伟 +2 位作者 孙永刚 王洪斌 房殿春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9年第8期717-720,共4页
目的通过稳定转染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rogrammed cell death 4,PDCD4)基因至胃癌细胞BGC823中,观察过表达PDCD4对BGC823凋亡的作用及对凋亡相关调控蛋白Akt/p-Akt、FLIP、caspase-8及cleaved-caspase-8的影响。方法构建针对人PDCD4的... 目的通过稳定转染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rogrammed cell death 4,PDCD4)基因至胃癌细胞BGC823中,观察过表达PDCD4对BGC823凋亡的作用及对凋亡相关调控蛋白Akt/p-Akt、FLIP、caspase-8及cleaved-caspase-8的影响。方法构建针对人PDCD4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至BGC823细胞,Annexin V-FITC/PI联合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PDCD4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至BGC823中,获得稳定过表达PDCD4的细胞模型,过表达PDCD4的BGC823细胞凋亡率(10.82%±1.29%)较未转染组(5.06%±0.83%)明显升高(P<0.05)。转染PDCD4后,Akt/p-Akt表达(0.25±0.04/0.06±0.01)较未转染组(0.65±0.09/0.18±0.02)明显降低(P<0.01),FLIP蛋白在转染组中的表达(0.12±0.01)较未转染组中的表达(0.48±0.06)明显降低(P<0.01),而转染组caspase-8(0.36±0.07)及cleaved-caspase-8(0.24±0.05)较未转染组caspase-8(0.18±0.04)及cleaved-caspase-8(0.11±0.02)明显升高(P<0.05)。结论PDCD4过表达可促进胃癌细胞BGC823的凋亡,并且抑制Akt和FLIP的表达,从而促进caspase-8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凋亡 胃癌 凋亡相关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