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汪勇锋 王守春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8-239,共2页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IVST)是较少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其病因复杂,发病隐匿,临床表现多样,误诊及死亡率较高。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对IVST的诊断率明显提高。多种治疗IVST的新技术也开始在临床应用,但目前国内尚缺乏相关的诊疗...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IVST)是较少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其病因复杂,发病隐匿,临床表现多样,误诊及死亡率较高。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对IVST的诊断率明显提高。多种治疗IVST的新技术也开始在临床应用,但目前国内尚缺乏相关的诊疗指南。现就国内外IVST的治疗方法及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治疗方法 缺血性脑血管病 IVST 影像学技术 临床表现 临床应用 诊疗指南
下载PDF
儿童脑静脉窦血栓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例报告
2
作者 汪勇锋 金亭延 +2 位作者 刘训灿 陈宏亮 王守春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33-1133,共1页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ous thrombosis,CVST)的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作为CVST唯一发病因素的病例,国内鲜有报道,现将1例儿童CVST合并HHcy报道如下。
关键词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儿童 发病因素 CVST 临床表现 HHCY
下载PDF
经桡动脉对侧椎基底动脉急性闭塞开通1例报告
3
作者 汪勇锋 王子亮 +1 位作者 许岗勤 李天晓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4-164,共1页
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预后差,介入闭塞开通术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传统介入路径为股动脉穿刺入路,股动脉路径闭塞或迂曲时,桡动脉穿刺路径也可作为补充,但如血管先天变异将增加手术难度。我科收治1例椎基底动脉急性闭塞、双侧髂动脉闭塞... 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预后差,介入闭塞开通术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传统介入路径为股动脉穿刺入路,股动脉路径闭塞或迂曲时,桡动脉穿刺路径也可作为补充,但如血管先天变异将增加手术难度。我科收治1例椎基底动脉急性闭塞、双侧髂动脉闭塞合并迷走型左侧椎动脉患者,经桡动脉行对侧椎基底动脉急性闭塞开通手术,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55岁,以"头晕2 d加重伴右侧肢体无力12 h"为主诉急诊入院。入院前2 d出现头晕,表现为站立不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 急性闭塞 椎基底动脉闭塞 左侧椎动脉 穿刺路径 手术入路 先天变异 临床资料 预后差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替罗非班在颅内破裂动脉瘤介入治疗术中预防性应用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梁晓东 王子亮 +6 位作者 李天晓 贺迎坤 赵同源 许岗勤 汪勇锋 周腾飞 邵秋季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34-1038,共5页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颅内破裂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1月因颅内动脉瘤破裂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介入栓塞治疗且术中应用替罗非班患者的临床资料。替罗非班应用方案:支架释放前或...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颅内破裂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1月因颅内动脉瘤破裂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介入栓塞治疗且术中应用替罗非班患者的临床资料。替罗非班应用方案:支架释放前或单纯弹簧圈栓塞完成时经静脉给予负荷剂量(8.0μg/kg,3 min内推注完毕),继而维持剂量(0.1μg·kg-1·min-1)至术后24 h,撤药前2 h给予负荷剂量抗血小板口服药物替换。观察分析替罗非班相关颅内出血和血栓栓塞事件。结果入组208例患者中支架辅助栓塞166例(79.81%),单纯弹簧圈栓塞42例(20.19%)。替罗非班相关颅内出血4例(1.92%,均发生在支架辅助栓塞队列),其中术中3例(1.44%),术后1例(0.48%);血栓栓塞事件6例(2.88%,支架辅助栓塞5例,单纯弹簧圈栓塞1例),其中术中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0.48%),术后维持用药期间血栓栓塞相关症状5例(2.40%)。结论经静脉负荷剂量继而维持剂量替罗非班在颅内破裂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术中预防性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颅内动脉瘤 破裂 预防 抗血小板 出血 血栓栓塞
下载PDF
导丝留置技术在急性脑动脉闭塞机械取栓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许岗勤 王子亮 +3 位作者 汪勇锋 梁晓东 李立 李天晓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2-205,共4页
目的探讨导丝留置技术在急性脑动脉闭塞机械取栓术中的应用价值、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0月至2016年2月采用机械取栓治疗的1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大脑中动脉闭塞6例,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闭塞5例,椎基底... 目的探讨导丝留置技术在急性脑动脉闭塞机械取栓术中的应用价值、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0月至2016年2月采用机械取栓治疗的1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大脑中动脉闭塞6例,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闭塞5例,椎基底动脉闭塞4例。采用导丝留置技术快速准确判断血管闭塞特征,进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术治疗。结果 15例患者经导丝留置技术均成功准确判断病变血管闭塞特征。13例(87%)闭塞血管即刻再通,其中10例脑梗死溶栓后血流分级(TICI)评分达3分,5例2b分;2例因血栓负荷量大、闭塞节段长,多次取栓效果不佳,血管再通失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由术前19.2±7.0改善至术后1周6.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10例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2分。结论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血管闭塞安全有效,导丝留置技术可安全、方便快捷、准确地判断出闭塞血管特征,减少手术操作,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血管再通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机械取栓 导丝留置 SOLITAIRE AB支架
下载PDF
Enterprise支架在颅内缺血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与前景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坤 王子亮 +6 位作者 李天晓 顾建军 高慧丽 汪勇锋 夏金超 高不郎 贺迎坤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33-536,共4页
部分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患者药物治疗效果欠理想。理论上,由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高,血管腔内成形术的潜在获益可能无法实现。目前适应证内应用(on-label use)的成形专用支架在一定程度上到位困难,操作也较烦琐,且其极... 部分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患者药物治疗效果欠理想。理论上,由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高,血管腔内成形术的潜在获益可能无法实现。目前适应证内应用(on-label use)的成形专用支架在一定程度上到位困难,操作也较烦琐,且其极强的径向支撑力可能与穿支受累和内膜过度增生有关。围手术期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此有关。临床亟待一款操作简易、成形可靠的支架。Enterprise支架是一款用于动脉瘤栓塞的导管辅助支架,具有操作简单、到位容易、径向支撑力适度等优点。国内外一些学者已探索性将其超适应证应用"off-lable use"于颅内血管狭窄/闭塞成形治疗。多个单中心研究数据显示其技术成功率和手术安全性高,但残余狭窄率较高、闭环结构贴壁不理想、再狭窄率高等问题对临床预后的影响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和随访。现汇总近年Enterprise支架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血流重建方面的文献,从多个角度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terprise支架 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抗血小板药物诱导颅内多发出血1例
7
作者 梁晓东 汪勇锋 李天晓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85-286,共2页
临床资料患者女54岁。以"突发剧烈头痛6 h余"主诉急诊入院,发病后2 h头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前Hunt-Hess分级3级;查体:神志清,双侧外展神经受限,左侧面舌瘫,左侧肢体肌力Ⅳ级,右侧Ⅴ级,双侧Babinski征阳性,脑膜刺激征阳性;既往高... 临床资料患者女54岁。以"突发剧烈头痛6 h余"主诉急诊入院,发病后2 h头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前Hunt-Hess分级3级;查体:神志清,双侧外展神经受限,左侧面舌瘫,左侧肢体肌力Ⅳ级,右侧Ⅴ级,双侧Babinski征阳性,脑膜刺激征阳性;既往高血压史3年。入院当天在全麻下行"脑血管造影术+右侧颈内动脉脉络膜前动脉起始处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术中造影可见右侧颈内动脉动脉瘤,瘤颈约5mm,深4mm,长度约7mm,瘤体上可见脉络膜前动脉发出及1个子囊,术中植入1枚4.5mm×22mm Enterprise支架辅助栓塞,复查造影显示动脉瘤栓塞良好,载瘤动脉通畅;术后即刻头CT未见颅内新发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小板药物 颅内出血 血栓弹力图
下载PDF
不同类型支架治疗椎动脉开口狭窄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夏金超 汪勇锋 +4 位作者 许岗勤 薛降宇 白卫星 朱良付 王子亮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支架治疗椎动脉开口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73例椎动脉开口狭窄患者共86条病变血管接受支架成形术治疗,分别应用肾动脉支架23枚,Apollo支架26枚,冠状动脉裸支架19枚,药物洗脱支架(DES)18枚。...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支架治疗椎动脉开口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73例椎动脉开口狭窄患者共86条病变血管接受支架成形术治疗,分别应用肾动脉支架23枚,Apollo支架26枚,冠状动脉裸支架19枚,药物洗脱支架(DES)18枚。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对比不同类型支架植入术疗效和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结果不同类型椎动脉开口支架成形术均获成功。术前影像显示椎动脉开口平均狭窄率为90.9%,术后即刻影像显示平均残余狭窄率为10.3%。围术期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2%(1/86)。术后平均随访(6.2±3.1)个月,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肾动脉枚架失访1枚,再发狭窄4枚(17%);Apollo枚架失访2枚,再发狭窄8枚(31%),1例患者术后第2日并发大面积后循环脑梗死;冠状动脉裸枚架无失访,再狭窄7枚(37%),1例患者6个月时枚架断裂;DES组失访1枚,再狭窄2枚(11%),与其他组再发狭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枚架治疗椎动脉狭窄安全有效。DES在降低枚架内再狭窄发生方面最优,肾动脉枚架次之,Apollo枚架和冠状动脉裸枚架再狭窄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洗脱支架 金属裸支架 椎动脉开口狭窄 再狭窄
下载PDF
50m^2烧结机生产达标实践
9
作者 汪勇锋 甘牧原 《柳钢科技》 1994年第3期10-13,共4页
为了使新建的50m^2烧结机尽快达标,烧结厂组织了设备、产量、质量攻关,完善与强化各项管理制度,烧结机利用系数当年就超过了设计水平。
关键词 烧结机 生产 技术改造
下载PDF
Willis覆膜支架在经鼻内镜垂体瘤切除术中颈动脉破裂患者中的应用及随访 被引量:3
10
作者 汪勇锋 夏金超 +8 位作者 张坤 顾建军 王子亮 薛绛宇 李钊硕 邱茜茜 朱方涛 高慧丽 李天晓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59-364,共6页
目的探讨Willis覆膜支架置入治疗经鼻内镜垂体瘤切除术中颈动脉破裂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焦作煤炭中央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5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例经鼻内镜垂体瘤切除术中发生颈... 目的探讨Willis覆膜支架置入治疗经鼻内镜垂体瘤切除术中颈动脉破裂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焦作煤炭中央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5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例经鼻内镜垂体瘤切除术中发生颈动脉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处理方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1例患者采用术中单纯填塞压迫止血,术后2周出现颅内大出血后死亡。5例患者接受Willis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破裂口均封堵成功但眼动脉闭塞;围手术期发生尿崩症1例,不完全动眼神经瘫痪1例;5例患者随访3~12个月,MRI检查显示肿瘤次全切4例,全切1例,均预后良好,无新增出血或缺血事件发生。结论Willis覆膜支架置入治疗经鼻内镜垂体瘤切除术中颈动脉破裂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垂体瘤 颈动脉破裂 覆膜支架
原文传递
支架辅助栓塞颅内未破裂动脉瘤三种抗血小板方案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被引量:20
11
作者 梁晓东 王子亮 +10 位作者 李天晓 许岗勤 白卫星 朱良付 薛绛宇 冯光 贺迎坤 汪勇锋 李钊硕 李立 赵同源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31-536,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在支架辅助栓塞颅内未破裂动脉瘤介入治疗术中、术后出血和栓塞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搜集2008年1月至2014年11月,所有支架辅助栓塞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共203例,根据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分3组。术前...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在支架辅助栓塞颅内未破裂动脉瘤介入治疗术中、术后出血和栓塞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搜集2008年1月至2014年11月,所有支架辅助栓塞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共203例,根据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分3组。术前2~24 h给予负荷剂量氯吡格雷(300~600 mg)的患者为负荷组54例;术中给予负荷剂量替罗非班(8μg/kg,3 min内推注完毕),继而维持剂量(0.1μg·kg-1·min-1)的为替罗非班组,50例;术前3~5 d给予双抗治疗(氯吡格雷75 mg+拜阿司匹林100 mg)的为术前双抗组,99例。采用c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3组患者围手术期出血及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负荷组、术前双抗组、替罗非班组围手术期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是11.1%(6/54)、2.0%(2/99)、0;栓塞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是7.4%(4/54)、4.0%(4/99)、0。组间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负荷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术前双抗组(P<0.05)与替罗非班组(P<0.01);术前双抗组与替罗非班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负荷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术前双抗组与替罗非班组(P值均<0.05),术前双抗组与替罗非班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负荷亚组中,暴露低分子肝素亚组术后血栓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未暴露组(P<0.05),而肝素暴露组与未暴露组术后出血事件并未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术前3~5 d双抗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对比,替罗非班治疗方案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可供选择的抗血小板策略用于支架辅助栓塞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术中;与其他两种方案相比,术前2h负荷剂量氯吡格雷组更容易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负荷亚组中,术后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再用低分子肝素可降低术后血栓栓塞事件,但其可能增加术后出血风险,应慎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栓栓塞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支架
原文传递
经桡动脉途径采用6F指引导管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子亮 许岗勤 +3 位作者 汪勇锋 李立 梁晓东 李天晓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82-685,共4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TRA)使用6 F指引导管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采用TRA 6 F指引导管行CAS的颈动脉硬化狭窄患者资料,术前均评估经股动脉入路手术困难、不能耐受术后卧床或经股动脉手...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TRA)使用6 F指引导管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采用TRA 6 F指引导管行CAS的颈动脉硬化狭窄患者资料,术前均评估经股动脉入路手术困难、不能耐受术后卧床或经股动脉手术失败。颈动脉硬化狭窄病变位于左侧9例、右侧19例。均经右侧桡动脉入路,6 F指引导管超选靶血管,植入远端保护装置,然后行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观察记录指引导管到位情况、支架植入成功率、桡动脉痉挛和穿刺点出血发生率,观察术后桡动脉搏动及闭塞情况、围手术期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记录手术射线投射时间,并与同期经股动脉途径行CAS的30例患者的手术射线投射时间采用t检验比较。结果28例患者指引导管均到位,支架植入成功。TRA和经股动脉途径行CAS患者的手术射线投射时间分别(8.6±1.4)、(9.0±2.1)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17,P=0.477)。穿刺后2例出现桡动脉痉挛,1例术后8 h出现穿刺部位出血。术后1周行桡动脉彩色超声检查,27例桡动脉通畅,1例血流减慢。3个月后复查可见所有患者桡动脉血流恢复通畅。无一例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结论采用TRA 6 F指引导管行CAS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支架 桡动脉 放射学 介入性
原文传递
LVIS支架在辅助栓塞颅内宽颈微小动脉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许岗勤 李天晓 +4 位作者 王子亮 薛绛宇 朱良付 白卫星 汪勇锋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10-813,共4页
目的探讨LVIS支架在颅内宽颈微小动脉瘤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脑血管介入治疗中心自2014年11月至2015年6月应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微小动脉瘤11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 目的探讨LVIS支架在颅内宽颈微小动脉瘤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脑血管介入治疗中心自2014年11月至2015年6月应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微小动脉瘤11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11例患者共11枚动脉瘤,使用11枚支架,均成功进行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术后即刻栓塞结果:Raymond分级Ⅰ级4枚(37%),Ⅱ级5枚(45%),Ⅲ级2枚(18%)。9例患者支架完全展开,2例患者支架展开不良。术后6个月9例患者行DSA检查显示动脉瘤Raymond分级Ⅰ级8枚,Ⅱ级1枚。2例患者行增强MRI复查显示动脉瘤栓塞良好。术后6个月随访患者显示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分10例,mRS评分2分1例。结论 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微小动脉瘤安全、有效,短期效果良好;值得注意的是释放支架时技术要求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微小动脉瘤 LVIS支架 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LVIS支架在颈内动脉颅内段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许岗勤 李天晓 +6 位作者 王子亮 薛绛宇 朱良付 白卫星 冯光 李立 汪勇锋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853-1855,共3页
目的探讨LVIS支架在颈内动脉颅内段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策略和技巧,评价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6月应用LVIS支架辅助栓塞颈内动脉颅内段宽颈动脉瘤25例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25例... 目的探讨LVIS支架在颈内动脉颅内段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策略和技巧,评价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6月应用LVIS支架辅助栓塞颈内动脉颅内段宽颈动脉瘤25例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25例患者(26枚动脉瘤)使用25枚支架,均顺利到位,成功率为100%;5例患者出现支架打开不良;15例患者释放支架时使用“支架压缩”技术;21枚动脉瘤6~12个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随访,19枚(90%)完全闭塞,1例瘤颈残留,1例动脉瘤复发,1例支架内狭窄。结论LVIS支架辅助栓塞颈内动脉颅内段动脉瘤安全有效,短期效果良好,长期效果及支架内狭窄等问题需长期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支架 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经右侧桡动脉入路支架成形术治疗牛角型或Ⅲ型主动脉弓合并颈动脉狭窄 被引量:4
15
作者 许岗勤 王子亮 +3 位作者 汪勇锋 梁晓东 李立 李天晓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21-1024,共4页
目的 探讨经右侧桡动脉入路支架成形术治疗牛角型主动脉弓或Ⅲ型主动脉弓合并颈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脑血管介入治疗中心经右侧桡动脉入路支架成形术治疗的16例Ⅲ型主动脉弓... 目的 探讨经右侧桡动脉入路支架成形术治疗牛角型主动脉弓或Ⅲ型主动脉弓合并颈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脑血管介入治疗中心经右侧桡动脉入路支架成形术治疗的16例Ⅲ型主动脉弓合并右侧颈动脉狭窄或牛角型主动脉弓合并左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成功率、心脑血管并发症以及桡动脉穿刺并发症.指引导管超选目标血管均采用同轴技术.同时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经股动脉入路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Ⅲ型主动脉弓合并右侧颈动脉狭窄或牛角型主动脉弓合并左侧颈动脉狭窄患者共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射线投照时间.随访时间为3个月.结果 16例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100%.术中出现血压、心率下降3例,无-例出现桡动脉闭塞或严重心脑血管事件.经桡动脉入路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患者的射线投照时间[(9.94 ±0.97) min]较经股动脉入路患者[(11.51±1.39)min]减少,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对于Ⅲ型主动脉弓合并右侧颈动脉狭窄或牛角型主动脉弓合并左侧颈动脉狭窄患者,经右侧桡动脉入路行支架成形术成功率高,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支架 桡动脉 血管内治疗
原文传递
后交通动脉圆锥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应力特点分析
16
作者 张坤 夏金超 +5 位作者 王子亮 李天晓 李钊硕 高不郎 高慧丽 汪勇锋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07-510,共4页
目的探讨后交通动脉圆锥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应力特点。方法对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科自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因疑诊后交通动脉瘤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而发现存在后交通动脉圆锥的30例患者(观察组),应用DSA技术测量并结... 目的探讨后交通动脉圆锥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应力特点。方法对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科自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因疑诊后交通动脉瘤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而发现存在后交通动脉圆锥的30例患者(观察组),应用DSA技术测量并结合计算机模拟血流动力学采线方法定量分析后交通动脉与颈内动脉的弯曲角度后交通动脉圆锥处血流动力学应力参数如总压力.剪切力等,以同期收治的后交通动脉正常的30例非颅内动脉瘤患者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的后交通动脉与领内动脉的弯曲角度为[(80.1±8.4)°],明显高于观察组[(73.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后交通动脉圆锥处的血流剪切力、总压力分别为(8.32±0.70)Pa、(85.61±6.04)P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后交通动脉相同部位处[(3.95±0.28)Pa、(25.72±7.18)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交通动脉圆锥处的局部血流应力与正常后交通动脉相同部位处存在显著性差异,其可能在后交通动脉瘤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通动脉 动脉圆锥 血流动力学应力 形态学
原文传递
症状性颈内动脉眼段闭塞非急性期介入开通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金龙 顾建军 +7 位作者 冯光 汪勇锋 夏金超 高慧丽 张高起 李玉成 王子亮 李天晓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探讨介入开通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眼段非急性期闭塞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初步分析疗效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介入科自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54例颈内动脉眼段非急性期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全麻状... 目的探讨介入开通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眼段非急性期闭塞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初步分析疗效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介入科自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54例颈内动脉眼段非急性期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全麻状态下行闭塞血管介入开通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随访2年后预后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54例患者中52例开通成功,2例未成功。治疗前mRS评分为(2.25±0.13)分,NIHSS评分为(18.43±1.36)分;治疗后评分显著下降,分别为(1.44±0.05)分、(11.81±0.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52例患者预后良好42例,预后不良8例,2例失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史(OR=1.429,95%CI:1.146~1.783,P=0.005)、糖尿病史(OR=2.597,95%CI:2.364~2.854,P=0.005)是影响介入开通治疗颈内动脉眼段非急性期闭塞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介入开通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眼段非急性期闭塞疗效可靠,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可影响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开通 颈内动脉眼段闭塞 预后
原文传递
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造影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夏金超 汪勇锋 +4 位作者 许岗勤 顾建军 李玉成 李天晓 王子亮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21-1123,共3页
近年来,经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术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行全脑血管造影的23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桡动脉穿刺1085例,经股动脉穿刺1229例。结果显示,与经股动脉入路相比,经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术患者的术后住院时... 近年来,经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术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行全脑血管造影的23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桡动脉穿刺1085例,经股动脉穿刺1229例。结果显示,与经股动脉入路相比,经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术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更短、总体并发症更少,为脑血管造影检查可选择的血管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造影术 脑血管造影检查 经桡动脉穿刺 全脑血管造影 术后住院时间 经股动脉穿刺 临床分析 临床资料
原文传递
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亚满意"支架成形术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坤 任伟 +6 位作者 李天晓 王子亮 高不郎 夏金超 高慧丽 汪勇锋 顾建军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9-63,共5页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M1段重度狭窄"亚满意"成形术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5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脑血管介入治疗中心采用Enterprise支架治疗的20例MCA M1段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M1段重度狭窄"亚满意"成形术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5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脑血管介入治疗中心采用Enterprise支架治疗的20例MCA M1段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行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根据脑血管旋转造影数据建立数值模型,应用血流动力学系列软件计算手术前、后及计算机模拟狭窄部位完全修复后狭窄局部、狭窄近端、远端正常血管及穿支根部的壁剪切力和管腔内总压力。术后复查DSA判断血管狭窄程度,以残余狭窄率<30%(定义为"亚满意")为手术成功。结果20例患者的手术均成功。术后即刻造影显示MCA狭窄率较术前明显降低[分别为(29.9±13.2)%、(86.6±10.0)%,t=15.31,P<0.05]。20例患者术后MCA狭窄部位和穿支根部的壁剪切力均较术前降低[狭窄部:(25.1±4.6)Pa、(49.0±13.2)Pa,穿支根部:(1.1±0.2)Pa、(3.5±0.4)Pa,均P<0.05],而狭窄近端和远端正常血管的壁剪切力均较术前增高[近端:(7.2±3.8)Pa、(3.6±2.6)Pa,远端:(12.6±5.8)Pa、(4.9±2.6)Pa,均P<0.05]。术后狭窄部位和近端正常血管壁面的总压力均较术前降低[狭窄部位:(276.5±86.3)Pa、(992.6±15.7)Pa,狭窄近端:(605.4±27.8)Pa、(992.6±15.7)Pa,均P<0.05],而穿支根部和狭窄远端正常血管的总压力均较术前增高[穿支根部:(58.2±5.6)Pa、(2.7±0.3)Pa,狭窄远端:(101.0±43.4)Pa、(10.3±4.3)Pa,均P<0.05]。通过计算机技术将狭窄部位管腔恢复至同两端血管完全一致时,狭窄部位、狭窄近端、远端正常血管及穿支根部的壁剪切力、总压力与术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CA M1段重度狭窄"亚满意"成形术后狭窄局部、近端、远端正常血管及穿支根部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均较术前发生明显改变,且达到较理想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缩窄 病理性 血流动力学 血管成形术 支架
原文传递
症状性椎-基底动脉闭塞非急性期血管内再通治疗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20
作者 夏金超 汪勇锋 +7 位作者 张坤 高慧丽 冯光 白卫星 朱良付 薛绛 宇李天晓 王子亮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26-1230,共5页
目的初步观察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椎-基底动脉闭塞(VBO)非急性期血管内再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心采用血管内治疗的58例非急性期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VBO患者的临... 目的初步观察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椎-基底动脉闭塞(VBO)非急性期血管内再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心采用血管内治疗的58例非急性期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VBO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0~2分50例,3~4分8例.观察血管的再通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58例患者中,48例(82.8%)血管再通成功,术后即刻造影显示,脑梗死溶栓分级3级者26例(54.2%),2b级者22例(45.8%).10例(17.2%)因微导丝无法通过闭塞节段而放弃治疗.再通成功的48例患者中,围手术期2例(4.2%)发生缺血性卒中,其中1例MRI发现新发梗死灶;1例(2.1%)发生脑出血.10例再通未成功的患者均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3~6个月随访,48例再通成功的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2例(4.2%)发生支架内闭塞(均为围手术期发生缺血性卒中者);6例(12.5%)支架内再狭窄,但均无临床症状.47例(97.9%)患者mRS为0~2分,1例支架内闭塞再发脑梗死患者的mRS为4分.10例再通失败者均采取药物治疗,均有缺血性卒中症状,2例症状加重.结论非急性期血管内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VBO患者的血管再通成功率较高、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短期临床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操作 动脉闭塞性疾病 椎动脉 基底动脉 非急性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