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颈干角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
11
1
作者
郭伟军
陈林
+2 位作者
赵友明
张伟江
汪吉棋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23-828,共6页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时颈干角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8年1月一2016年6月应用锁定钢板治疗的214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内侧骨缺损将患者分为两组:伴内侧骨缺损组85例,其中...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时颈干角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8年1月一2016年6月应用锁定钢板治疗的214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内侧骨缺损将患者分为两组:伴内侧骨缺损组85例,其中男35例,女50例;平均年龄63.3岁。其中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47例,四部分骨折38例。不伴内侧骨缺损组129例,其中男51例,女78例;平均年龄65.9岁。其中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57例,四部分骨折72例。比较术前对侧、术后1d、1,3,6,12个月x线片肱骨颈干角变化,采用Constant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结果214例患者术后获随访12~42个月,平均24.2个月。伴内侧骨缺损组术前对侧、术后1d,术后1,3,6,12个月颈干角分别为(133.4±4.0)°、(134.7±11.5)°、(120.8±4.0)°、(118.5±3.5)°、(117.9±10.4)°、(114.7±4.4)°;不伴内侧骨缺损组分别为(134.0±2.4)°、(133.8±17.1)°、(135.6±2.9)°、(132.7±2.8)°、(131.5±13.5)°、(135.2±2.8)°。两组术后1,3,6,12个月的颈干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内侧骨缺损组术前与术后1d颈干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均大于其余各时相点(P〈0.05);而不伴内侧骨缺损组中,除术后1个月与术后6个月的颈干角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时相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内侧骨缺损组和不伴内侧骨缺损组Constant评分分别为(69.3±14.6)分、(75.2±12.6)分(P〈0.05)。结论正常颈干角恢复后仍需注意术后颈干角的丢失。肱骨颈干角可以为术前手术方案及术后功能锻炼计划的制订提供依据,指导术中解剖复位以及评估术后疗效。此外,颈干角的丢失受到内侧支撑的影响,并进一步影响术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骨折内固定
内
肱骨颈干角
原文传递
题名
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颈干角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
11
1
作者
郭伟军
陈林
赵友明
张伟江
汪吉棋
机构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骨科
出处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23-828,共6页
基金
温州市科技局科技计划项目(Y20130195)
文摘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时颈干角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8年1月一2016年6月应用锁定钢板治疗的214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内侧骨缺损将患者分为两组:伴内侧骨缺损组85例,其中男35例,女50例;平均年龄63.3岁。其中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47例,四部分骨折38例。不伴内侧骨缺损组129例,其中男51例,女78例;平均年龄65.9岁。其中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57例,四部分骨折72例。比较术前对侧、术后1d、1,3,6,12个月x线片肱骨颈干角变化,采用Constant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结果214例患者术后获随访12~42个月,平均24.2个月。伴内侧骨缺损组术前对侧、术后1d,术后1,3,6,12个月颈干角分别为(133.4±4.0)°、(134.7±11.5)°、(120.8±4.0)°、(118.5±3.5)°、(117.9±10.4)°、(114.7±4.4)°;不伴内侧骨缺损组分别为(134.0±2.4)°、(133.8±17.1)°、(135.6±2.9)°、(132.7±2.8)°、(131.5±13.5)°、(135.2±2.8)°。两组术后1,3,6,12个月的颈干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内侧骨缺损组术前与术后1d颈干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均大于其余各时相点(P〈0.05);而不伴内侧骨缺损组中,除术后1个月与术后6个月的颈干角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时相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内侧骨缺损组和不伴内侧骨缺损组Constant评分分别为(69.3±14.6)分、(75.2±12.6)分(P〈0.05)。结论正常颈干角恢复后仍需注意术后颈干角的丢失。肱骨颈干角可以为术前手术方案及术后功能锻炼计划的制订提供依据,指导术中解剖复位以及评估术后疗效。此外,颈干角的丢失受到内侧支撑的影响,并进一步影响术后功能恢复。
关键词
肱骨骨折
骨折内固定
内
肱骨颈干角
Keywords
Humeral fractures
Fracture fixation, internal
Neck-shaft angle
分类号
R687.3 [医药卫生—骨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颈干角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郭伟军
陈林
赵友明
张伟江
汪吉棋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