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自拟中药方联合恩替卡韦胶囊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
14
1
作者
汪四八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7年第18期1976-1978,共3页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胶囊联合自拟中药方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CHB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胶囊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自拟中药方治疗,2组均治疗1年。检测2组治疗前...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胶囊联合自拟中药方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CHB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胶囊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自拟中药方治疗,2组均治疗1年。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病毒学指标水平并统计其转阴情况,比较2组患者肝功能,统计治疗过程中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血清HBV DNA及乙肝病毒e抗原(HBeAg)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P均<0.05),而2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水平无显著变化(P均>0.05),且观察组血清HBV DNA及HBeAg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血清ALT、AS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及转换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结合中药可显著改善CHB患者血清病毒学指标及肝功能,提高血清病毒学转换率,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病毒性肝炎
恩替卡韦
中药
抗病毒
肝功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后疗效及术后性功能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26
2
作者
陈玉荣
赵文娟
汪四八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6年第10期48-51,共4页
目的探究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术后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7月于灌云县中医院妇科住院治疗的90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45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为观察组,45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
目的探究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术后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7月于灌云县中医院妇科住院治疗的90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45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为观察组,45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术后性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32.19±3.27)h]、下床活动时间[(51.45±6.76)h]、住院时间[(9.89±2.17)d]、术中出血量[(307.82±87.96)m L]、术后盆腹腔引流量[(478.94±65.43)m L]及并发症发生率(6.67%)均少于对照组[(52.34±5.47)h、(92.29±12.34)h、(13.23±2.89)d、(594.37±125.68)m L、(795.66±78.32)m L、26.67%],(P<0.05)。两组患者术前性功能评分相近(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性功能评分与术前相近(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6个月性功能评分低于术前(P<0.05)。结论早期子宫内膜癌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对患者术后性功能影响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子宫内膜癌
性功能
原文传递
重型肝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
被引量:
2
3
作者
丁巧云
俞海英
+4 位作者
孙薇薇
汪四八
潘剑
曹兴国
王雷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2336-2337,共2页
目的通过测定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3+、CD3+CD4+及CD3+CD8+T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探讨重型肝炎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的变化与临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使用流式细胞仪对36例重型肝炎早、晚期外周血中CD3+、CD3+CD4+及CD3+CD8+T淋巴细胞数量...
目的通过测定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3+、CD3+CD4+及CD3+CD8+T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探讨重型肝炎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的变化与临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使用流式细胞仪对36例重型肝炎早、晚期外周血中CD3+、CD3+CD4+及CD3+CD8+T淋巴细胞数量进行检测。结果 36例重型肝炎早期外周血中CD3+、CD3+CD4+及CD3+CD8+T淋巴细胞数量分别为:(1274.62±273.79)个/μl、(554.27±152.95)个/μl、(541.77±184.77)个/μl,晚期分别为:(874.14±312.89)个/μl、(467.77±144.57)个/μl、(326.86±124.01)个/μl(P分别<0.05、<0.01),有统计学意义;死亡患者早期CD3+、CD3+CD4+及CD3+CD8+T淋巴细胞数量分别为:(1329.50±276.58)个/μl、(731.00±212.81)个/μl、(571.75±231.24)个/μl,晚期分别为:(662.75±187.46)个/μl、(376.50±120.09)个/μl、(205.25±186.03)个/μl(P分别<0.05、<0.01),有统计学意义;成活与死亡患者晚期外周血中CD3+、CD3+CD4+及CD3+CD8+T淋巴细胞数量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型肝炎早期外周血中CD3+、CD3+CD4+及CD3+CD8+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高于晚期;成活患者晚期外周血中CD3+、CD3+CD4+及CD3+CD8+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高于死亡患者;免疫调节剂的使用,可提高重型肝炎抢救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肝炎
CD3+、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泻热通腑汤保留灌肠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
9
4
作者
汪四八
陈玉荣
《中医学报》
CAS
2016年第12期1984-1986,共3页
目的:观察泻热通腑汤保留灌肠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给予泻热通腑汤保留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
目的:观察泻热通腑汤保留灌肠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给予泻热通腑汤保留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肝脏功能指标变化及症状消退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87.38%,优于对照组的6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白蛋白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活动度、内毒素、血氨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内毒素改善程度较为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黄疸、纳差及乏力的消退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泻热通腑汤保留灌肠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疗效显著,且可有效改善肝脏功能及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黄疸型肝炎
泻热通腑汤
保留灌肠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自拟中药方联合恩替卡韦胶囊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
14
1
作者
汪四八
机构
江苏省灌云县中医院
出处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7年第18期1976-1978,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胶囊联合自拟中药方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CHB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胶囊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自拟中药方治疗,2组均治疗1年。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病毒学指标水平并统计其转阴情况,比较2组患者肝功能,统计治疗过程中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血清HBV DNA及乙肝病毒e抗原(HBeAg)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P均<0.05),而2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水平无显著变化(P均>0.05),且观察组血清HBV DNA及HBeAg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血清ALT、AS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及转换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结合中药可显著改善CHB患者血清病毒学指标及肝功能,提高血清病毒学转换率,且安全性好。
关键词
乙型病毒性肝炎
恩替卡韦
中药
抗病毒
肝功能
分类号
R512.62 [医药卫生—内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后疗效及术后性功能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26
2
作者
陈玉荣
赵文娟
汪四八
机构
灌云县中医院妇产科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
灌云县中医院肝病科
出处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6年第10期48-51,共4页
文摘
目的探究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术后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7月于灌云县中医院妇科住院治疗的90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45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为观察组,45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术后性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32.19±3.27)h]、下床活动时间[(51.45±6.76)h]、住院时间[(9.89±2.17)d]、术中出血量[(307.82±87.96)m L]、术后盆腹腔引流量[(478.94±65.43)m L]及并发症发生率(6.67%)均少于对照组[(52.34±5.47)h、(92.29±12.34)h、(13.23±2.89)d、(594.37±125.68)m L、(795.66±78.32)m L、26.67%],(P<0.05)。两组患者术前性功能评分相近(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性功能评分与术前相近(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6个月性功能评分低于术前(P<0.05)。结论早期子宫内膜癌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对患者术后性功能影响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子宫内膜癌
性功能
Keywords
laparoscopic operation
open operation
endometrial cancer
sexual function
分类号
R737.33 [医药卫生—肿瘤]
原文传递
题名
重型肝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
被引量:
2
3
作者
丁巧云
俞海英
孙薇薇
汪四八
潘剑
曹兴国
王雷
机构
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肝病科
江苏省灌云县中医院肝病科
出处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2336-2337,共2页
文摘
目的通过测定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3+、CD3+CD4+及CD3+CD8+T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探讨重型肝炎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的变化与临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使用流式细胞仪对36例重型肝炎早、晚期外周血中CD3+、CD3+CD4+及CD3+CD8+T淋巴细胞数量进行检测。结果 36例重型肝炎早期外周血中CD3+、CD3+CD4+及CD3+CD8+T淋巴细胞数量分别为:(1274.62±273.79)个/μl、(554.27±152.95)个/μl、(541.77±184.77)个/μl,晚期分别为:(874.14±312.89)个/μl、(467.77±144.57)个/μl、(326.86±124.01)个/μl(P分别<0.05、<0.01),有统计学意义;死亡患者早期CD3+、CD3+CD4+及CD3+CD8+T淋巴细胞数量分别为:(1329.50±276.58)个/μl、(731.00±212.81)个/μl、(571.75±231.24)个/μl,晚期分别为:(662.75±187.46)个/μl、(376.50±120.09)个/μl、(205.25±186.03)个/μl(P分别<0.05、<0.01),有统计学意义;成活与死亡患者晚期外周血中CD3+、CD3+CD4+及CD3+CD8+T淋巴细胞数量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型肝炎早期外周血中CD3+、CD3+CD4+及CD3+CD8+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高于晚期;成活患者晚期外周血中CD3+、CD3+CD4+及CD3+CD8+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高于死亡患者;免疫调节剂的使用,可提高重型肝炎抢救的成功率。
关键词
重型肝炎
CD3+、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
分类号
R512 [医药卫生—内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泻热通腑汤保留灌肠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
9
4
作者
汪四八
陈玉荣
机构
灌云县中医院
出处
《中医学报》
CAS
2016年第12期1984-1986,共3页
基金
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LB09120)
文摘
目的:观察泻热通腑汤保留灌肠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给予泻热通腑汤保留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肝脏功能指标变化及症状消退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87.38%,优于对照组的6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白蛋白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活动度、内毒素、血氨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内毒素改善程度较为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黄疸、纳差及乏力的消退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泻热通腑汤保留灌肠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疗效显著,且可有效改善肝脏功能及临床症状。
关键词
急性黄疸型肝炎
泻热通腑汤
保留灌肠
中西医结合
Keywords
acute icteric hepatitis
Xiere Tongfu Tang
retention enema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分类号
R259.75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自拟中药方联合恩替卡韦胶囊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
汪四八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7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后疗效及术后性功能的临床研究
陈玉荣
赵文娟
汪四八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6
26
原文传递
3
重型肝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
丁巧云
俞海英
孙薇薇
汪四八
潘剑
曹兴国
王雷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2
原文传递
4
泻热通腑汤保留灌肠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临床研究
汪四八
陈玉荣
《中医学报》
CAS
2016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