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游客行为的杭州上塘河滨河景观带活力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吴京婷 吴晓华 +1 位作者 汪天瑜 徐斌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38-445,共8页
【目的】具有千年历史的杭州上塘河正遭遇活力不足的困境。探讨杭州上塘河滨河景观带活力特征,可为激活运河城市滨河景观带空间活力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上塘河一级缓冲区内的8个样地[城北体育公园(A_(1))、东新门广场(A_(2))、永... 【目的】具有千年历史的杭州上塘河正遭遇活力不足的困境。探讨杭州上塘河滨河景观带活力特征,可为激活运河城市滨河景观带空间活力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上塘河一级缓冲区内的8个样地[城北体育公园(A_(1))、东新门广场(A_(2))、永丰公园(A_(3))、望宸公园(A_(4))、水陆院遗址(A_(5))、千桃园(A_(6))、天都公园(A_(7))、西洋桥公园(A_(8))]景观空间为研究对象,采用行为注记法对上塘河滨河景观带进行了活力特征调查,采用聚类分析和核密度估算法(KDE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从人群维度来看,人群多元化指标从大到小依次为A_(3)、A_(6)、A_(1)、A_(7)、A_(5)、A_(2)、A_(8)、A_(4),行为多样性从大到小依次为A_(6)、A_(7)、A_(5)、A_(2)、A_(1)、A_(8)、A_(3)、A_(4),主要原因是A_(3)、A_(6)水岸空间多元复合,历史文化遗址、景观性设施等吸引人们开展自发性活动。②从时间维度来看,人群活动的波动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A_(6)、A_(7)、A_(2)、A_(5)、A_(3)、A_(1)、A_(8)、A_(4),活动时长大于30 min的人数从多到少依次为A_(6)、A_(1)、A_(8)、A_(2)、A_(3)、A_(7)、A_(5)、A_(4)。主要原因为A_(6)、A_(1)内有滨河夜景、文化活动和完善的配套设施能延长人群驻留时间。③从空间维度来看,活动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A_(6)、A_(1)、A_(3)、A_(7)、A_(2)、A_(5)、A_(8)、A_(4),单位时间段的人群聚集密度从高到低依次为A_(1)、A_(2)、A_(6)、A_(3)、A_(5)、A_(7)、A_(8)、A_(4)。主要原因是人群空间分布会受到空间边界、空间活动面积、空间围合感、周边用地性质、周边人口密度等多因素影响。【结论】营建复合滨河景观,促进空间多元功能融合,挖掘山水、人文景源,增设景观装置小品,完善基础配套设施,营造活力水岸夜景,举办文化互动活动,是提升上塘河滨河景观带活力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客行为 滨河景观带 空间活力 活力特征
下载PDF
大运河水利历史营建智慧及人居环境建设的启示——以杭州上塘河为例
2
作者 汪天瑜 赵赞 +2 位作者 吴晓华 吴京婷 陈琳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13-19,共7页
杭州市区的上塘河是杭州历史上第一条人工开凿的河道。上塘河在实现水利综合发展,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传统水利工程与城市人居环境充分融合上意义重大。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研及历史地图解译等方法,梳理并分析上塘河水利发展变革和历史... 杭州市区的上塘河是杭州历史上第一条人工开凿的河道。上塘河在实现水利综合发展,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传统水利工程与城市人居环境充分融合上意义重大。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研及历史地图解译等方法,梳理并分析上塘河水利发展变革和历史水利工程概况,结果显示:上塘河历史水利具有系统联合运行、制度持续有效、生态因地制宜和人水和谐共生四大历史智慧。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上塘河在人居环境建设的四个建议,即打造功能复合的水工景观、营造生态健康的水域环境、建设动态完善的监管系统及实现水利的人民共建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 上塘河 水利工程 人居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