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氟化合物对性激素干扰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汪子夏 姚谦 田英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40-545,共6页
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是一类在环境和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已有研究表明其与肝脏毒性、免疫毒性、神经毒性等有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PFCs具有内分泌干扰效应,其生殖毒性备受关注,尤其是... 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是一类在环境和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已有研究表明其与肝脏毒性、免疫毒性、神经毒性等有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PFCs具有内分泌干扰效应,其生殖毒性备受关注,尤其是其对性激素合成分泌的影响。当性激素水平紊乱时,机体可能出现性分化发育异常、生殖障碍等表现。该文从动物毒理学研究及其机制、人群流行病学研究的角度,对PFCs与性激素水平的关系进行阐述,并对今后研究的方向进行讨论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化合物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性激素
下载PDF
辅助生殖与自然妊娠孕妇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暴露水平及其社会人口学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
2
作者 冒丹丹 赵九如 +6 位作者 李红 汪子夏 程晓蒙 张妍 刘志伟 高宇 田英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2-639,共8页
[背景]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作为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人体内普遍检出,其毒性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对于辅助生殖与自然妊娠孕妇的PFAS暴露水平与影响因素的比较鲜有报道。[目的]分析并比较上海市辅助生殖和自然妊娠孕妇血清中P... [背景]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作为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人体内普遍检出,其毒性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对于辅助生殖与自然妊娠孕妇的PFAS暴露水平与影响因素的比较鲜有报道。[目的]分析并比较上海市辅助生殖和自然妊娠孕妇血清中PFAS的浓度及影响PFAS水平的社会人口学因素。[方法]以国家出生队列(CNBC)在上海地区2017—2019年同期招募的333例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后怀孕的孕妇和689例自然怀孕的孕妇为研究对象,检测了所有孕妇孕早期的血清中32种PFAS的浓度,将两组人群共同暴露水平最高的四种PFAS纳入后续分析,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别分析两组人群人口学特征对血清PFAS浓度的影响,计算β值及其95%可信区间的指数转换值以代表自变量每变化一个单位后PFAS浓度几何均数(GM)的比值。[结果]全氟辛酸(PFOA)、全氟辛基磺酸(PFOS)、6∶2氯代聚氟烷基醚磺酸(6∶2 Cl-PFESA)、全氟己烷磺酸(PFHxS)是辅助生殖孕妇和自然妊娠孕妇血清中最主要的4种PFAS,且辅助生殖孕妇的PFOA、PFOS、6∶2 Cl-PFESA水平高于自然妊娠孕妇(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的结果发现,怀孕年龄和家庭收入是影响两组人群血清PFAS暴露水平的共性因素。怀孕年龄≥35岁的辅助生殖和自然妊娠孕妇相比怀孕年龄<30岁的各组孕妇的血清PFOS水平分别增加至1.26(95%CI:1.04~1.54)倍和1.24(95%CI:1.08~1.42)倍。相比两组人群家庭年收入<200000元的孕妇,家庭年收入>300000元的辅助生殖孕妇和自然妊娠孕妇血清PFOA[GM比值(95%CI)分别为0.82(0.72~0.95)和0.89(0.81~0.97)]和PFHxS[GM比值(95%CI)分别为0.66(0.51~0.86)和0.77(0.66~0.90)]浓度较低。此外,研究生及以上教育水平比本科以下教育水平的自然妊娠孕妇血清中6∶2 Cl-PFESA浓度低(GM比值:0.81),经产比初产的自然妊娠孕妇血清中PFOS、6∶2 Cl-PFESA和PFHxS浓度增加(GM比值分别为1.14、1.25和1.27)。[结论]尽管本研究发现上海地区辅助生殖孕妇和自然妊娠孕妇体内血清PFAS水平存在差异,但是孕妇年龄和家庭收入为两组人群PFAS暴露水平的共同影响因素,而未发现辅助生殖孕妇不同于自然妊娠孕妇的特殊的社会人口学影响因素,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究其他可能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及多氟烷基物质 辅助生殖 自然妊娠 暴露水平 社会人口学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全氟化合物暴露对美国12~20岁人群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汪子夏 姚谦 +3 位作者 秦凯丽 施蓉 高宇 田英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57-1063,共7页
[背景]全氟化合物(PFASs)是一类主要由人工合成的氟代有机化合物。现有研究表明PFASs具有内分泌干扰效应,会影响性激素的稳态,但青春期年龄段的流行病学研究较少。[目的]探讨12~20岁人群PFASs暴露与其血清性激素水平间的联系。[方法]本... [背景]全氟化合物(PFASs)是一类主要由人工合成的氟代有机化合物。现有研究表明PFASs具有内分泌干扰效应,会影响性激素的稳态,但青春期年龄段的流行病学研究较少。[目的]探讨12~20岁人群PFASs暴露与其血清性激素水平间的联系。[方法]本研究基于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的公开数据(2013—2016年),选取12~20岁人群中同时具有人口学信息、10种血清PFASs[包括直链PFOA(n-PFOA)、支链PFOA(Sb-PFOA)、直链PFOS(n-PFOS)、支链PFOS(Sm-PFOS)、全氟癸酸(PFDeA)、全氟己烷磺酸(PFHxS)、全氟壬酸(PFNA)、2-(N-甲基全氟辛烷磺酰胺基)乙酸(Me-PFOSA-AcOH)、全氟十一酸(PFUA)、全氟十二酸(PFDoA)]、3种性激素[包括雌二醇(E2)、睾酮(T)及性激素结合蛋白(SHBG)]数据的人群(n=682)。血清PFASs和性激素分别使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串联法,液相色谱质谱串联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分别按照性别、年龄和种族进行分层,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PFASs暴露与性激素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682例12~20岁研究对象中,男性359例(52.6%),平均年龄为(15.83±2.44)岁;女性323例(47.4%),平均年龄为(15.74±2.49)岁。5种PFASs(n-PFOS、n-PFOA、PFNA、PFHxS、Sm-PFOS)检出率均接近100%(99.7%~99.9%),其次为PFDeA(62.0%),其余4种PFASs均低于50%;10种PFASs中,n-PFOS质量浓度(下称浓度)中位数最高(2.20μg·L^-1),其次是n-PFOA(1.30μg·L^-1),其余PFASs浓度中位数范围为0.07~0.90μg·L^-1。调整混杂因素后发现,在男性中:n-PFOA浓度与E2浓度呈负相关(b=-0.13,95%CI:-0.26^-0.003);按年龄分层后,PFHxS在16~20岁组中与E2呈负相关(b=-0.09,95%CI:-0.17^-0.01),在12~15岁组中与SHBG呈负相关(b=-0.09,95%CI:-0.17^-0.004);在女性中:n-PFOA、PFHxS、Sm-PFOS与SHBG呈负相关(b=-0.18,95%CI:-0.29^-0.07;b=-0.09,95%CI:-0.16^-0.01;b=-0.12,95%CI:-0.22^-0.02);按年龄分层后,仅在16~20岁组中发现PFHxS与SHBG呈负相关(b=-0.11,95%CI:-0.21^-0.003),PFDeA与T呈正相关(b=0.12,95%CI:0.02~0.23)。[结论]某些PFASs暴露可引起青春期性激素水平的降低,表现为与男性E2水平呈负相关,与女性SHBG水平呈负相关,且在16~20岁年龄段效应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化合物 性激素 青春期 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
原文传递
新烟碱类杀虫剂暴露对美国儿童青少年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余晋霞 吕铖 +2 位作者 汪子夏 田英 高宇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23-230,237,共9页
[背景]新烟碱类杀虫剂是一类被广泛应用的新型杀虫剂。现有研究表明该类杀虫剂具有内分泌干扰效应,可影响性激素稳态,但有关儿童青少年的流行病学研究较少。[目的]评估儿童青少年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暴露水平及其与性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 [背景]新烟碱类杀虫剂是一类被广泛应用的新型杀虫剂。现有研究表明该类杀虫剂具有内分泌干扰效应,可影响性激素稳态,但有关儿童青少年的流行病学研究较少。[目的]评估儿童青少年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暴露水平及其与性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基于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的公开数据(2015—2016年),选取6~20岁儿童青少年中同时具有基本特征信息、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包括吡虫啉(IMI)、啶虫脒(ACE)、噻虫啉(THD)、噻虫胺(CLO)、N-去甲基啶虫脒(N-DMA)、5-羟基吡虫啉(5-OH-IMI)]、3种性激素[包括雌二醇(E2)、睾酮(T)及性激素结合蛋白(SHBG)]数据的人群(n=599)。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串联法检测尿中新烟碱类杀虫剂浓度,液相色谱质谱串联法检测血清T和E2水平,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SHBG浓度。由于仅N-DMA检出率较高,故研究对象按N-DMA水平log10对数值分成3组(Q1~Q3),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儿童青少年N-DMA暴露对性激素的影响,并分析性别修饰效应。[结果]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检出率[N-DMA(40.7%)、5-OH-IMI(17.9%)、CLO(7.7%)、IMI(4.3%)、ACE(0.5%)、THD(0.3%)]均低于50%。N-DMA质量浓度仅P_(75)(0.39μg·L^(-1))和P_(95)(1.15μg·L^(-1))高于其检出限(0.2μg·L^(-1));5-OH-IMI质量浓度仅P_(95)(1.10μg·L^(-1))高于其检出限(0.4μg·L^(-1));CLO质量浓度仅P_(95)(0.40μg·L^(-1))高于其检出限(0.2μg·L^(-1));IMI、ACE和THD四分位数均低于检出限(0.4μg·L^(-1)、0.3μg·L^(-1)、0.03μg·L^(-1))。N-DMA、5-OH-IMI和CLO检出浓度存在季节性差异,夏秋季高于冬春季(P<0.05)。广义线性模型显示,以Q1组为参照,N-DMA在Q3组中与血清T呈负相关(b=-0.12,95%CI:-0.22~-0.02),在Q2和Q3组中与血清SHBG均呈正相关(b=0.05,95%CI:0~0.09;b=0.08,95%CI:0.04~0.13),且均存在剂量-反应关系(P_(趋势)=0.023、<0.001)。性别分层后,N-DMA在男性Q3组中与血清T呈负相关(b=-0.15,95%CI:-0.29~0)、与血清E2呈负相关(b=-0.07,95%CI:-0.13~0),且均存在剂量-反应关系(P_(趋势)=0.042、0.032)。N-DMA在男性Q2和Q3组中与血清SHBG均呈正相关(b=0.06,95%CI:0.01~0.11;b=0.07,95%CI:0.02~0.13),且存在剂量-反应关系(P_(趋势)=0.010)。在女性中未观察到这些关联。[结论]美国儿童青少年新烟碱类杀虫剂暴露水平较低,其中代谢物检出率高于原物。ACE代谢物N-DMA暴露与儿童青少年血清T下降、SHBG水平上升有关,且存在性别差异,提示新烟碱类杀虫剂暴露可能影响儿童青少年体内的性激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烟碱类杀虫剂 N-去甲基啶虫脒 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 儿童青少年 性激素 内分泌干扰
原文传递
全氟化合物免疫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敏燕 汪子夏 +1 位作者 田英 高宇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3-228,235,共7页
全氟化合物(PFASs)是一类存在于环境和生物体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FASs由于具有优良的疏水疏油性和化学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和消费产品。PFASs可以通过食物链不断蓄积并产生生物放大作用,对人类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其中免疫毒... 全氟化合物(PFASs)是一类存在于环境和生物体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FASs由于具有优良的疏水疏油性和化学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和消费产品。PFASs可以通过食物链不断蓄积并产生生物放大作用,对人类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其中免疫毒性可能是PFASs暴露最敏感的健康效应之一,已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归纳了PFASs免疫毒性的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包括PFASs对免疫系统的抑制和过度激活作用;综述了PFASs对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因子等方面影响的实验研究;并进一步总结了PFASs免疫毒性可能的作用机制,包括依赖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核因子-κB(NF-κB)激活和线粒体凋亡通路。人群流行病学研究提示PFASs暴露可能会降低儿童对疫苗接种的抗体反应,但与免疫相关疾病的关联性尚无定论。此外,既往研究主要关注传统PFASs的免疫毒性,而其具体机制仍处于初级阶段,故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新型PFASs免疫毒性及其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化合物 免疫毒性 免疫抑制 细胞因子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孕期运动对新生儿体重和皮下脂肪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沈梦碧 汪子夏 +4 位作者 郑佳琦 张妍 田英 高宇 雷晓宁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83-1088,共6页
[背景]孕期运动与母婴健康关系密切。国外研究提示孕期运动可能会影响新生儿的体重和皮下脂肪厚度,但国内相关研究较少,结论尚不一致。[目的]探讨孕期运动对新生儿体重和皮下脂肪厚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基于上海优生儿童队列,以孕妇... [背景]孕期运动与母婴健康关系密切。国外研究提示孕期运动可能会影响新生儿的体重和皮下脂肪厚度,但国内相关研究较少,结论尚不一致。[目的]探讨孕期运动对新生儿体重和皮下脂肪厚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基于上海优生儿童队列,以孕妇及其子代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959对。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量表收集孕早期和孕中期每周步行频率和每天步行时长;并采用熵权法计算孕早期和孕中期的累计运动指数。使用校准天平测量新生儿出生体重;用Harpenden皮褶卡钳测量腹部、肩胛、肱三头肌三个部位的皮下脂肪厚度,并计算这三个部位的皮下脂肪厚度之和。运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孕期累计运动指数与新生儿体重和皮下脂肪厚度的关系,并按孕妇孕前体重指数(BMI)和新生儿性别进行亚组分层分析。[结果]孕妇的平均年龄为(28.5±3.8)岁,孕前BMI为(21.4±3.0)kg·m−2。男婴比女婴略多(54.3%vs 45.7%),新生儿的体重为(3374.0±427.5)g。腹部、肩胛、肱三头肌的皮下脂肪厚度分别为(4.4±1.3)、(5.4±1.4)、(6.0±1.5)mm,皮下脂肪厚度之和为(15.8±3.9)mm。在孕早期和孕中期,每周步行4 d及以上的孕妇分别占77.3%和88.7%;平均每天步行时长分别为(36.9±27.2)、(43.3±26.3)min;累计运动指数分别为25.6±17.7和35.9±21.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孕中期,累计运动指数与新生儿腹部(b=−0.006,95%CI:−0.010~−0.003)、肩胛(b=−0.005,95%CI:−0.009~−0.002)、肱三头肌(b=−0.006,95%CI:−0.010~−0.002)和皮下脂肪厚度之和(b=−0.018,95%CI:−0.028~−0.007)均呈负相关(P<0.05);在孕早期和孕中期,累计运动指数与体重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分层分析发现,孕中期的累计运动指数与皮下脂肪厚度的负向关联在男婴和母亲孕前BMI正常的新生儿中仍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孕中期累计运动指数与新生儿皮下脂肪厚度呈负相关,且可能存在新生儿性别和孕妇孕前不同BMI之间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期运动 皮下脂肪厚度 体重 新生儿 累计运动指数
原文传递
千岛湖夜行者
7
作者 金挺浩 刘娟 +2 位作者 丁平 曾頔 汪子夏 《森林与人类》 2018年第8期106-111,共6页
千岛湖的夜晚静谧而美丽,密林深处的红外相机捕捉到千岛湖大量兽类夜间活动的场景,其中豹猫和猪獾令人印象深刻。
关键词 千岛湖 夜间活动 红外相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