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歙县—祁门断裂带南北两侧新元古代基底变质—变形差异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
5
1
作者
胡军
余心起
+3 位作者
曾严
刘孟言
刘秀
汪子莘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39-1355,共17页
已有的研究对皖浙赣相邻区新元古代基底岩系中上溪群和历口群的相互叠置关系和内部层序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分歧,同时野外地质现象和前人研究成果均表明了以歙县—祁门断裂带为界南北两侧基底岩系存在明显的变质变形差异。本文通过野外典...
已有的研究对皖浙赣相邻区新元古代基底岩系中上溪群和历口群的相互叠置关系和内部层序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分歧,同时野外地质现象和前人研究成果均表明了以歙县—祁门断裂带为界南北两侧基底岩系存在明显的变质变形差异。本文通过野外典型剖面及关键地区地质现象的观测,即歙县三阳坑倒转不整合和呈坎镇上汪村牛屋组与许村岩体之间的侵入关系,结合已有年龄数据分析,认为历口群应置于上溪群之上,牛屋组为该套基底岩系最底层;通过洽舍—寨西、虹关—板桥—溪口剖面和其他地点野外地质现象观察,结合部分岩相学的分析和已有资料,表明歙县—祁门断裂带北部以牛屋组为底,以上岩系表现为未变质或浅变质弱变形成层有序,南部则以井潭组为顶层,以下岩系表现为中等变质强变形片状无序。据已有的变形年龄,这种差异性变质变形主要是加里东构造事件的产物;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加里东期在江南造山带东段东南缘发生的陆内造山作用使得江山—绍兴断裂带北西发生了区域性动力变质及相应的变形,而歙县—祁门断裂带使由南往北的应力在南部岩系沿该断裂带向北逆冲的过程中得到了一定的削减释放,同时使较深部经受脆韧性变形和弱变质的岩层隆升遭受剥蚀,综合作用导致断裂带北侧较南侧处于一个弱变形环境,从而形成区域上的这种差异性变质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浙赣相邻区
江南造山带
新元古代
歙县—祁门断裂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皖赣交界地区历口群岩石组成及其对造山后超大陆裂解的指示意义
2
作者
曾严
余心起
+3 位作者
刘秀
胡军
刘孟言
汪子莘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35-550,共16页
历口群是一套沉积-火山岩地层,分布于皖赣交界地区祁门—潜口—歙县断裂带以北,是江南造山带东段新元古代上部浅变质基底。历口群邓家组夹层玄武岩与铺岭组玄武岩具有大陆弧型玄武岩的REE配分模式((La/Yb)N=2.97~4.47)和微量元素模式。...
历口群是一套沉积-火山岩地层,分布于皖赣交界地区祁门—潜口—歙县断裂带以北,是江南造山带东段新元古代上部浅变质基底。历口群邓家组夹层玄武岩与铺岭组玄武岩具有大陆弧型玄武岩的REE配分模式((La/Yb)N=2.97~4.47)和微量元素模式。邓家组夹层玄武岩与铺岭组玄武岩的里特曼指数分别为0.029~2.203和4.304~6.538,表明两者是同期不同阶段的产物。历口群邓家组、铺岭组、小安里组界面清晰,形成过程连续,应该合并为一个组,仍称为邓家组,铺岭组作为邓家组上段,小安里组作为邓家组顶段。历口群邓家组中段上部夹层玄武岩用LA-ICP-MS法测得的锆石U-Pb年龄为(804.2±7.4)Ma。原位锆石Lu-Hf同位素结果表明玄武岩锆石的初始176Hf/177Hf比值为0.281 837~0.282 076,εHf(t)为-15.9^-7.0,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2.16~2.68 Ga,意味着岩浆源区受到了地壳物质的强烈混染,代表着裂解中期阶段结束,岩浆活动发展至地表。历口群的沉积特征表明,江南造山带东段的新元古代裂谷盆地属于被动型裂谷盆地,俯冲板块的回撤为其主导因素,Rodinia地幔柱活动对大地构造的演化有明显影响,裂解的形成是板块活动与地幔柱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口群
玄武岩
江南造山带东段
裂谷盆地
地幔柱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歙县—祁门断裂带南北两侧新元古代基底变质—变形差异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
5
1
作者
胡军
余心起
曾严
刘孟言
刘秀
汪子莘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出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39-1355,共1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大陆中部地壳天然固态流变与应变局部化"(编号:41430211)和"皖浙赣相邻区中生代推(滑)覆构造特征及其时序分析"(编号:41872201)的成果~~
文摘
已有的研究对皖浙赣相邻区新元古代基底岩系中上溪群和历口群的相互叠置关系和内部层序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分歧,同时野外地质现象和前人研究成果均表明了以歙县—祁门断裂带为界南北两侧基底岩系存在明显的变质变形差异。本文通过野外典型剖面及关键地区地质现象的观测,即歙县三阳坑倒转不整合和呈坎镇上汪村牛屋组与许村岩体之间的侵入关系,结合已有年龄数据分析,认为历口群应置于上溪群之上,牛屋组为该套基底岩系最底层;通过洽舍—寨西、虹关—板桥—溪口剖面和其他地点野外地质现象观察,结合部分岩相学的分析和已有资料,表明歙县—祁门断裂带北部以牛屋组为底,以上岩系表现为未变质或浅变质弱变形成层有序,南部则以井潭组为顶层,以下岩系表现为中等变质强变形片状无序。据已有的变形年龄,这种差异性变质变形主要是加里东构造事件的产物;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加里东期在江南造山带东段东南缘发生的陆内造山作用使得江山—绍兴断裂带北西发生了区域性动力变质及相应的变形,而歙县—祁门断裂带使由南往北的应力在南部岩系沿该断裂带向北逆冲的过程中得到了一定的削减释放,同时使较深部经受脆韧性变形和弱变质的岩层隆升遭受剥蚀,综合作用导致断裂带北侧较南侧处于一个弱变形环境,从而形成区域上的这种差异性变质变形。
关键词
皖浙赣相邻区
江南造山带
新元古代
歙县—祁门断裂带
Keywords
Anhui-Zhejiang-Jiangxi adjacent region
Jiangnan orogen
Neoproterozoic
Shexian-Qimenfault zone
分类号
P534.3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P588.3 [天文地球—岩石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皖赣交界地区历口群岩石组成及其对造山后超大陆裂解的指示意义
2
作者
曾严
余心起
刘秀
胡军
刘孟言
汪子莘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出处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35-550,共1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陆中部地壳天然固态流变与应变局部化”(414302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浙赣皖相邻区中生代推(滑)覆构造特征及其时序分析”(41872201)
文摘
历口群是一套沉积-火山岩地层,分布于皖赣交界地区祁门—潜口—歙县断裂带以北,是江南造山带东段新元古代上部浅变质基底。历口群邓家组夹层玄武岩与铺岭组玄武岩具有大陆弧型玄武岩的REE配分模式((La/Yb)N=2.97~4.47)和微量元素模式。邓家组夹层玄武岩与铺岭组玄武岩的里特曼指数分别为0.029~2.203和4.304~6.538,表明两者是同期不同阶段的产物。历口群邓家组、铺岭组、小安里组界面清晰,形成过程连续,应该合并为一个组,仍称为邓家组,铺岭组作为邓家组上段,小安里组作为邓家组顶段。历口群邓家组中段上部夹层玄武岩用LA-ICP-MS法测得的锆石U-Pb年龄为(804.2±7.4)Ma。原位锆石Lu-Hf同位素结果表明玄武岩锆石的初始176Hf/177Hf比值为0.281 837~0.282 076,εHf(t)为-15.9^-7.0,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2.16~2.68 Ga,意味着岩浆源区受到了地壳物质的强烈混染,代表着裂解中期阶段结束,岩浆活动发展至地表。历口群的沉积特征表明,江南造山带东段的新元古代裂谷盆地属于被动型裂谷盆地,俯冲板块的回撤为其主导因素,Rodinia地幔柱活动对大地构造的演化有明显影响,裂解的形成是板块活动与地幔柱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历口群
玄武岩
江南造山带东段
裂谷盆地
地幔柱
Keywords
Likou Group
basalt
eastern part of Jiangnan orogen
rift basin
plume
分类号
P534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P548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歙县—祁门断裂带南北两侧新元古代基底变质—变形差异及成因探讨
胡军
余心起
曾严
刘孟言
刘秀
汪子莘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皖赣交界地区历口群岩石组成及其对造山后超大陆裂解的指示意义
曾严
余心起
刘秀
胡军
刘孟言
汪子莘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