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双供体肝移植模型的改进
1
作者 王丹 陈亚惊 +4 位作者 马延龄 刘小龙 王博方 汪学艳 陈昊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2-75,103,共5页
目的建立改良的大鼠双供体肝移植模型。方法在经典供体Y型双髂静脉再通双侧肝移植物和受体门静脉和胆管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大鼠体质量、右侧移植物增加右下叶、适度的胆管长度、修剪Y型血管、“三角形法”吻合的方法,改进大鼠双供体肝移... 目的建立改良的大鼠双供体肝移植模型。方法在经典供体Y型双髂静脉再通双侧肝移植物和受体门静脉和胆管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大鼠体质量、右侧移植物增加右下叶、适度的胆管长度、修剪Y型血管、“三角形法”吻合的方法,改进大鼠双供体肝移植模型。记录双供体肝移植手术时间、冷缺血时间、热缺血时间及无肝期;观察受体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受体术后7、30 d的存活情况。结果大鼠双供体肝移植的手术时间为(114±7)min,冷缺血时间为(36±3)min,热缺血时间为(9.7±1.6)min,无肝期为(19.9±2.2)min。受体大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5/16),包括2例腹腔积液、1例出血、1例胆漏、1例呼吸梗阻。受体大鼠术后7、30 d生存率分别为81%(13/16)、56%(9/16)。结论改良后的大鼠双供体肝移植技术,可以建立稳定的大鼠双供体肝移植模型,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双供体肝移植 活体肝移植 动物模型 并发症 胆漏 腹腔积液
下载PDF
环状胰腺诊治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汪学艳 白琪 +5 位作者 冯泽东 王博方 俞阳 周文策 王思平 陈昊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216-220,共5页
环状胰腺(annular pancreas,AP)是一种罕见的胚胎发育缺陷性先天性异常,由Tiedman在1818年于尸检时首次发现,1862年Ecker首次命名其为环状胰腺,以胰腺组织环绕十二指肠降段为特征,腹胰芽转位不完全是导致其形成的主要原因[1-2]。
关键词 环状胰腺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现状及发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汪学艳 张涛 +4 位作者 王丹 王博方 李海元 冯泽东 陈昊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4-176,共3页
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是唯一可预防患者死亡的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移植肝存活率。虽然PBC患者肝移植术后预后较好且生存率高,但PBC肝移植术后复发是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PBC肝移... 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是唯一可预防患者死亡的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移植肝存活率。虽然PBC患者肝移植术后预后较好且生存率高,但PBC肝移植术后复发是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PBC肝移植术后预防性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s,UDCA)用药可能会降低PBC复发可能性,但其具体作用还需大量随机临床试验的验证。免疫抑制剂和基因突变也可能与肝移植术后加速的PBC复发有关;较高水平的血清IL-8和sCD14可能是PBC患者需行肝移植治疗的指标。目前仍需确定PBC患者肝移植前后及复发的相关风险因素,以期开展更加个性化、精准化的肝移植治疗PBC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术后 随机临床试验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熊去氧胆酸 SCD14 免疫抑制剂 UDCA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胆管损伤处理时机的选择及处理方式 被引量:4
4
作者 汪学艳 王博方 +5 位作者 王丹 白琪 冯泽东 郑鹏 董家鸿 陈昊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26-30,共5页
胆管损伤(bile duct injury,BDI)按损伤部位可分为肝内、肝外胆管损伤;按致伤原因分为创伤性胆管损伤和医源性胆管损伤,后者多见且临床上提及的BDI多指后者。BDI发生大多与腹部手术和胆道手术有关,或因介入、穿刺治疗等造成,但绝大多数... 胆管损伤(bile duct injury,BDI)按损伤部位可分为肝内、肝外胆管损伤;按致伤原因分为创伤性胆管损伤和医源性胆管损伤,后者多见且临床上提及的BDI多指后者。BDI发生大多与腹部手术和胆道手术有关,或因介入、穿刺治疗等造成,但绝大多数发生于胆囊切除术后,尤其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开腹胆囊切除术后BDI的发生率为0.125%~0.300%[1-3],而LC术后高达0.4%~0.6%[4-5]。BDI主要表现为胆管损伤后胆道梗阻或胆漏,其中胆管狭窄和胆漏是LC术后严重的长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损伤 诊断 治疗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肝内胆管细胞癌治疗靶点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冯泽东 白琪 +3 位作者 王博方 汪学艳 王丹 陈昊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92-94,共3页
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约占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的5%~20%,发病机制不明,病因及危险因素多种多样,目前已知与肝内胆管结石、病毒性肝炎、寄生虫感染、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胆道畸形、Caroli病等众多因素相关[1]... 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约占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的5%~20%,发病机制不明,病因及危险因素多种多样,目前已知与肝内胆管结石、病毒性肝炎、寄生虫感染、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胆道畸形、Caroli病等众多因素相关[1]。ICC发生发展过程中涉及多条分子路径和信号通路。由于ICC是相对缺乏血液供应的恶性肿瘤,因此单纯化疗对其效果不佳,目前ICC的治疗主要通过系统性治疗,即通过手术、化疗和局部放疗等治疗手段。尽管如此,ICC治疗后复发率和病死率仍较高,ICC根治性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为20%~40%[2-3],术后复发率可达60%~90%[4]。因此,探讨ICC的发病机制,探索诊疗新途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将从以下5个方面介绍ICC的新治疗靶点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治疗 活性氧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 突变
原文传递
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评估和处理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凡 汪学艳 +3 位作者 白琪 王博方 李玉民 陈昊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446-448,共3页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又称高位胆管癌、近端胆管癌、Klatskin瘤,是指原发左、右二级肝管及其汇合部的胆管黏膜上皮癌。HCC目前占胆管癌的50%,是目前最常见的胆管癌类型[1]。目前西方国家HCC的发病率为1/10万~2/10...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又称高位胆管癌、近端胆管癌、Klatskin瘤,是指原发左、右二级肝管及其汇合部的胆管黏膜上皮癌。HCC目前占胆管癌的50%,是目前最常见的胆管癌类型[1]。目前西方国家HCC的发病率为1/10万~2/10万,我国HCC的发病率大于6/10万且逐年增高[2]。接受化疗的不可切除HCC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仅12个月,而接受R0切除者为30~46个月[3]。因此,手术仍是HCC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据统计,HCC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0%~70%,术后病死率高达5%~1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胆管肿瘤 黄疸 栓塞 治疗性 成像 三维
原文传递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处理方式选择
7
作者 汪学艳 马延龄 +4 位作者 李海元 王云鹏 向琳 董家鸿 陈昊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338-341,共4页
自1905年Mayo等首次报道使用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修复2例胆囊切除术后胆管损伤(bile duct injury,BDI)后,BDI引起了胆道外科医师的重视[1]。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已可应用单切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和机器人胆囊切除术来修复BDI... 自1905年Mayo等首次报道使用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修复2例胆囊切除术后胆管损伤(bile duct injury,BDI)后,BDI引起了胆道外科医师的重视[1]。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已可应用单切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和机器人胆囊切除术来修复BDI,但BDI的高发生率仍不可避免,仍有0.4%~0.6%的BDI发生于LC后[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胆道损伤 内镜治疗 肝切除术 肝移植术 引流术
原文传递
双肝移植后移植物萎缩的动物实验探究
8
作者 王丹 陈亚惊 +6 位作者 张凡 马延龄 刘小龙 王博方 汪学艳 高磊 陈昊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CAS 2020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验证临床双肝移植后移植物萎缩的现象。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18只,8~10周龄,体质量230~250 g,术前禁食12 h。12只SD大鼠作为供体,6只作为受体。建立大鼠双肝移植模型,通过磁共振检查观测受体大鼠术后移植物体积变化。...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验证临床双肝移植后移植物萎缩的现象。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18只,8~10周龄,体质量230~250 g,术前禁食12 h。12只SD大鼠作为供体,6只作为受体。建立大鼠双肝移植模型,通过磁共振检查观测受体大鼠术后移植物体积变化。采用成组t检验比较受体大鼠左、右侧移植物体积和重量。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移植肝叶均为双右上叶。供肝重量和受体大鼠肝重量分别为(4.30±0.06)和(9.4±0.2)g,移植物与受体大鼠体质量、肝重量比分别为1.79%~1.88%、45.7%~46.8%。手术时间(70±4)min,冷缺血时间(30.0±1.5)min,热缺血时间(12.0±1.5)min,无肝期(20.0±2.5)min。6只受体大鼠双肝移植后1 d行磁共振检查,两侧移植物体积相同;术后15 d行磁共振检查,有3只发生单侧移植物萎缩。结论大鼠双肝移植后部分受体一侧移植物会发生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肝移植 萎缩 体积 大鼠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下肝脏悬吊方法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博方 马臻 +6 位作者 汪学艳 李晓梅 高磊 陈亚惊 马延龄 夏鹏 陈昊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1-173,共3页
在腹腔镜下行胃癌根治术尤其是近端胃癌根治术或全胃切除术时,通过悬吊肝脏以暴露最佳的术野,同时避免造成肝功能异常的手术方式尤为重要。本文系统回顾了国内外和本中心对于腹腔镜下不同肝脏悬吊方法及具体操作,并分析其术野暴露情况... 在腹腔镜下行胃癌根治术尤其是近端胃癌根治术或全胃切除术时,通过悬吊肝脏以暴露最佳的术野,同时避免造成肝功能异常的手术方式尤为重要。本文系统回顾了国内外和本中心对于腹腔镜下不同肝脏悬吊方法及具体操作,并分析其术野暴露情况、对肝功能影响、操作难易度等,比较不同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将各种悬吊方法进行总结归类,以利于腹腔镜术者选择最适方法进行肝脏悬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胃切除术 腹腔镜术 胃癌根治术 肝功能异常 术野暴露 系统回顾 肝功能影响 悬吊
原文传递
食管胃结合部癌术后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抗反流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俞阳 史乾灵 +6 位作者 郑鹏 王博方 冯泽东 汪学艳 白琪 周奇 陈昊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6-241,共6页
计算机检索MEDLIN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8年9月。筛选食管胃结合部癌切除术后各种消化道重建方式,采用Stata SE 15软件进行频率学网状... 计算机检索MEDLIN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8年9月。筛选食管胃结合部癌切除术后各种消化道重建方式,采用Stata SE 15软件进行频率学网状Meta分析。本研究共纳入19篇随机对照试验,共计1542例患者。结果显示,与食管胃直接吻合相比,功能性空肠间置吻合、双通道吻合、空肠间置双S吻合和单腔空肠段间置吻合均有更低的反流症状发生率(均P<0.05),功能性空肠间置吻合和改良襻式代胃吻合具有更低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P<0.05),功能性空肠间置吻合和空肠间置双S吻合具有更低的钡餐X线检查反流发生率(P<0.05)。根据累积排序概率曲线下面积排序结果,功能性空肠间置吻合是较优的重建方案。单腔空肠段间置吻合、功能性空肠间置吻合和空肠间置双S吻合可明显减少术后反流的发生;功能性空肠间置吻合在各反流结局中均排序靠前,有望成为最佳抗反流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空肠间置 食管胃结合部癌 曲线下面积 直接吻合 空肠段 反流症状 单腔
原文传递
胆管巨大结石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博方 汪学艳 +6 位作者 冯泽东 白琪 马延龄 王丹 刘小龙 李汛 陈昊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484-488,共5页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胆管结石的治疗由最初的外科手术治疗,已逐渐被内镜技术所取代,ERCP成为治疗胆管结石的首要治疗方式。然而,由于胆管巨大结石的特殊性,传统的内镜或外科手术无法一次性对胆管巨大结石进行处理,笔者总结了胆管巨大结...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胆管结石的治疗由最初的外科手术治疗,已逐渐被内镜技术所取代,ERCP成为治疗胆管结石的首要治疗方式。然而,由于胆管巨大结石的特殊性,传统的内镜或外科手术无法一次性对胆管巨大结石进行处理,笔者总结了胆管巨大结石治疗的各种处理方式,为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胃肠道扩张小鼠模型的建立
12
作者 马延龄 王丹 +4 位作者 刘小龙 汪学艳 王博方 冯泽东 陈昊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206-2206,共1页
胃肠道扩张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具有多种病因。小鼠-γ疱疹病毒-68(MHV-68)是一种天然存在的啮齿动物病原体。本研究通过MHV-68感染干扰素7受体缺陷(INFγR^-/-)小鼠建立胃肠道扩张模型。
关键词 疱疹病毒 胃肠道 啮齿动物 小鼠模型 扩张模型 病原体 干扰素 病症
原文传递
胆管癌手术治疗策略
13
作者 俞阳 陶鹏先 +3 位作者 王博方 汪学艳 张爱群 陈昊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551-554,共4页
胆管癌是一种起源于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其特点是侵袭性强且预后不良,胆管癌发病率约占消化系统肿瘤的3%[1]。胆管癌因早期诊断率低,恶性程度高、易复发转移、预后差等原因,治疗方式及治疗时机的选择存在争议[2,3,4]。国内外学者提出了... 胆管癌是一种起源于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其特点是侵袭性强且预后不良,胆管癌发病率约占消化系统肿瘤的3%[1]。胆管癌因早期诊断率低,恶性程度高、易复发转移、预后差等原因,治疗方式及治疗时机的选择存在争议[2,3,4]。国内外学者提出了早发现、早诊断及外科干预新措施[5,6]。本文对当前最新外科手术策略及预后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外科手术 预后
原文传递
胆囊癌手术策略
14
作者 陶鹏先 王博方 +2 位作者 汪学艳 张爱群 陈昊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544-546,共3页
胆囊癌是指发生在胆囊(包括胆囊底部、体部、颈部及胆囊管)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占我国消化道肿瘤恶性肿瘤的1.35%,中位生存期3~7个月[1-2]。胆囊癌的转移方式主要呈局部直接浸润转移、沿胆囊静脉回流导致的局部肝段/肝叶转移、沿胆囊淋... 胆囊癌是指发生在胆囊(包括胆囊底部、体部、颈部及胆囊管)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占我国消化道肿瘤恶性肿瘤的1.35%,中位生存期3~7个月[1-2]。胆囊癌的转移方式主要呈局部直接浸润转移、沿胆囊静脉回流导致的局部肝段/肝叶转移、沿胆囊淋巴系统引起的局部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癌 外科手术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