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南超大穗型水稻种质DS23“源-库-流”特征及其超高产潜力研究
1
作者 汪家凯 陈文丰 +5 位作者 彭菁菁 刘彦卓 梁开明 李晨 毛兴学 潘俊峰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2期150-159,共10页
【目的】研究超大穗型水稻新品系DS23在早季的产量表现和“源-库-流”特征,探明DS23“源-库-流”特征及其超高产潜力挖掘方向,为华南早稻高产育种与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超大穗型新品系DS23为供试材料,以中大穗型品种粤禾丝苗... 【目的】研究超大穗型水稻新品系DS23在早季的产量表现和“源-库-流”特征,探明DS23“源-库-流”特征及其超高产潜力挖掘方向,为华南早稻高产育种与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超大穗型新品系DS23为供试材料,以中大穗型品种粤禾丝苗为对照,在大田条件下开展研究。试验测定并比较了不同穗型水稻的叶面积指数、SPAD值、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 structural carbohydrate,NSC)积累与转运特征、穗茎节间解剖特征、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等性状。【结果】DS23每穗总粒数、粒重、库容量和产量分别比粤禾丝苗增加37.3%、4.0%、33.7%和15.9%,有效穗数和结实率比粤禾丝苗显著降低6.8%和15.1%。两品种间抽穗期叶面积指数和剑叶SPAD值无显著差异。与粤禾丝苗相比,DS23抽穗期茎鞘NSC积累量与茎鞘NSC对籽粒的表观贡献率分别显著降低15.3%和19.8%,茎鞘NSC表观转运率显著提高10.3%,大维管束数量显著增加17.3%,两品种穗茎大小维管束面积无显著差异;DS23粒叶比无显著变化,糖花比显著降低34.2%,维管束负荷量指标增加20.4%~60.2%。【结论】超大穗型水稻DS23在早季种植库容量大、穗颈节间转运组织发达、后期物质转化能力强,高产与增产潜力大,提高结实率是挖掘其超高产潜力的主要方向,研究结果可为超大穗型早稻品种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大穗 “源-库-流”特征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糖花比 维管束结构
下载PDF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分型与治疗(附5例报告)
2
作者 祝秀文 汪家凯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S1期68-69,共2页
报告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5例,病因:低钾软麻病1例,病毒性心肌炎2例,特发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1例,冠心病1例。合并高血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低血钾2例。Ⅰ型2例首选利多卡因病情加重,改用异丙肾上腺素尖端扭转... 报告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5例,病因:低钾软麻病1例,病毒性心肌炎2例,特发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1例,冠心病1例。合并高血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低血钾2例。Ⅰ型2例首选利多卡因病情加重,改用异丙肾上腺素尖端扭转型室速中止,合用或续用硫酸镁痊愈出院。低钾软麻病1例,给予硫酸镁及氯化钾中止了发作。Ⅱ型1例利多卡因有效。1例冠心病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应用异丙肾上腺素有效,但终因未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而猝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心动过速 分型 治疗学
下载PDF
广东省适宜“稻稻油”模式早熟甘蓝型冬油菜品种的评价与筛选
3
作者 彭菁菁 潘俊峰 +9 位作者 汪家凯 李妹娟 胡香玉 梁开明 傅友强 刘彦卓 胡锐 王昕钰 叶群欢 尹媛红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956-965,共10页
【目的】评价、筛选适宜广东“稻稻油”三熟制模式的早熟、高产、优质油菜品种,解决目前生产上轮作茬口不衔接的突出问题,促进广东粮油产能提升。【方法】试验在双季稻冬闲田实施,以25个早熟甘蓝型冬油菜品种为评价材料,调查测定各品种... 【目的】评价、筛选适宜广东“稻稻油”三熟制模式的早熟、高产、优质油菜品种,解决目前生产上轮作茬口不衔接的突出问题,促进广东粮油产能提升。【方法】试验在双季稻冬闲田实施,以25个早熟甘蓝型冬油菜品种为评价材料,调查测定各品种的生育期、产量、品质等重要性状,分析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试验品种全生育期变幅为136~151 d,播种期至初花期、初花期至盛花期、盛花期至终花期、终花期至成熟期的持续时间均值分别为88.0、7.2、21.1和30.0 d,大于0℃平均有效积温分别为1648.4、98.3、360.3和525.3℃;平均产量1832.1 kg·hm^(−2)(变幅1279.0~2288.1 kg·hm^(−2)),平均日产量12.5 kg·hm^(−2)(变幅8.6~15.5 kg·hm^(−2));每角粒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籽粒含油量(w)平均44.5%(变幅40.4%~48.4%),蛋白质含量(w)平均22.4%(变幅19.2%~25.4%),油酸含量(w)平均58.5%(变幅19.6%~73.3%)。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播种期至初花期的平均温度和光合有效辐射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含油量与播种期至初花期的平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光合有效辐射呈极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表明,11个不同生育期的品种属于高产类型,日产量高以及每角粒数、一次分枝数和单株有效角果数多是其主要特征。【结论】早熟甘蓝型冬油菜品种在广东的适应性差别大,日产量高以及每角粒数、一次分枝数和单株有效角果数多的品种能够充分利用生育前期光温资源,有利于高产和高油性状形成,适宜在粤中与丘陵稻作区“稻稻油”模式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熟制 “稻稻油”模式 水旱轮作 甘蓝型冬油菜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