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兔玻璃体腔注射PBS后视网膜差异蛋白的表达(英文) 被引量:1
1
作者 汪家名 雷博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95-603,共9页
目的研究家兔玻璃体腔内注射PBS后的视网膜功能变化及差异蛋白的表达情况以探索玻璃体腔注射的安全性。方法将20只青紫蓝兔随机分为4组,A组不作任何处理,B至D组在兔右眼玻璃体腔内注射50μL PBS。分别于注射后第0、4、7、14天进行眼底... 目的研究家兔玻璃体腔内注射PBS后的视网膜功能变化及差异蛋白的表达情况以探索玻璃体腔注射的安全性。方法将20只青紫蓝兔随机分为4组,A组不作任何处理,B至D组在兔右眼玻璃体腔内注射50μL PBS。分别于注射后第0、4、7、14天进行眼底照相和视网膜电图(ERG)检查,之后摘取眼球并分离视网膜。利用串联质谱标签(TMT)联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LC-MS/MS)法检测注射组相对于空白对照组的视网膜蛋白变化情况。通过KOBAS及基于KEGG数据库分析明显变化的蛋白富集通路,利用STRING得出明显变化蛋白间相互作用的功能网络图。结果注射组眼底照相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无明显变化,ERG结果显示视网膜功未受到影响。TMT蛋白质谱共检测出了6042种兔视网膜蛋白,其中49种蛋白(0.81%)在玻璃体腔注射后表达上调超过5倍或下调超过80%。变化比较显著的蛋白主要与细胞骨架有关。显著变化蛋白富集的通路包括黏着斑通路、紧密连接通路、核黄素新陈代谢通路、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通路及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节通路。功能网络图分析显示ACTC1及ISG15在蛋白相互作用关系中起着比较中心的作用。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PBS主要引起与细胞黏连、形态、迁移、分化、信号传导及核黄素代谢通路相关的视网膜蛋白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腔注射 视网膜 蛋白质组 串联质谱标签
下载PDF
先天性白内障患者眼轴和角膜曲率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劲超 刘欣华 +3 位作者 冯丙岂 汪家名 杜冰 冯其高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532-1535,共4页
目的:探究先天性白内障患者的AL和角膜曲率,为该疾病的发展、治疗和预后提供重要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4-01/2018-12在我院确诊为先天性白内障并住院手术,排除其他眼部或全身疾病的20岁以内的患者229例333眼。使用IOL Master500测量患... 目的:探究先天性白内障患者的AL和角膜曲率,为该疾病的发展、治疗和预后提供重要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4-01/2018-12在我院确诊为先天性白内障并住院手术,排除其他眼部或全身疾病的20岁以内的患者229例333眼。使用IOL Master500测量患者的眼轴和角膜曲率,角膜曲率使用K1与K2的平均值Km来表示。采用偏相关分析对AL、Km与年龄的关系进行评估,与年龄相关的参数使用逐步多元回归进行曲线拟合。比较双眼患者、单眼患者患眼及健眼的AL和Km差异,并对比男性与女性患者AL和Km的不同。结果:患者的AL与年龄呈正相关(r=0.250,P=0.001),得到AL=20.85+0.96×ln(年龄)的拟合曲线,而患者的Km与年龄无相关性(r=-0.024,P=0.759)。男性和女性患者的AL无明显差异(P=0.495),但女性患者的Km大于男性患者(P=0.018)。双眼患者的AL与单眼患者患眼的AL无差异(P=0.159),但小于单眼患者健眼的AL(P=0.033)。双眼患者的Km与单眼患者患眼、健眼的Km均无差异(P=0.483、0.176)。结论:先天性白内障可影响AL发育,尤其对于双眼患者,其AL小于单眼患者健眼的AL;尚未发现对角膜曲率的影响,但女性患者的角膜曲率大于男性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眼轴 角膜曲率 眼部发育 年龄 性别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β淀粉样蛋白制作视网膜炎症模型 被引量:1
3
作者 雷春燕 汪家名 +2 位作者 郑仕洁 陶丽妃 雷博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期8-13,共6页
目的利用玻璃体腔注射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制作视网膜炎症模型。方法实验研究。分别向25只C57BL/6J小鼠的玻璃体腔注射2μlPBS或不同浓度(0.5、1.0、1.5、2.0μg/μ1)的Aβ1—402μl,24h后检测视网膜神经层(简称为... 目的利用玻璃体腔注射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制作视网膜炎症模型。方法实验研究。分别向25只C57BL/6J小鼠的玻璃体腔注射2μlPBS或不同浓度(0.5、1.0、1.5、2.0μg/μ1)的Aβ1—402μl,24h后检测视网膜神经层(简称为神经视网膜)中自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NLRP3炎性小体的mRNA水平变化确定适宜的A13诱导浓度。确定浓度后,分别向小鼠玻璃体腔注射2μl最适浓度的A1340.1(n=12)、A131—40(n=12),于第1、4、14天检测神经视网膜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脉络膜复合体中IL-6、TNF-α和NLRP3的mRNA水平变化;分别向小鼠玻璃体腔注射2μl最适浓度的PBS(n=3)、Aβ40-1(n=3)和Aβ1-40(n=3),于第4天取眼球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视网膜形态改变。于第4、14天对正常对照组(n=12)、Aβ40—1组(n=8)和Aβ1—40组(n=8)行全视野视网膜电图(ERG)检测视网膜功能。用方差分析对各参数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诱导视网膜炎症损伤模型的最适AIM-40浓度为1.0μg/β1。与注射Aβ40—1组相比,Aβ1—40组在神经视网膜和RPE/脉络膜复合体中的IL-6、TNF-α和NLRP3炎性小体的mRNA水平在第l、4天均有明显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第14天时,除神经视网膜中的TNF—α外,神经视网膜和RPE/脉络膜复合体中的各炎性因子mRNA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第4天时.各组HE染色均未发现视网膜有明显的结构紊乱和炎性细胞浸润。玻璃体腔注射后第4、14天时,Aβ1—40组小鼠的ERGa波和b波振幅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A1340—1组且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而第14天时正常对照组和Aβ40-1组小鼠的ERG振幅差别除在暗适应光刺激强度为1.0、10.0cd·s/m2以外,在其余条件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玻璃体腔注射Aβ1—40可诱导神经视网膜和RPE/脉络膜复合体产生一过性炎症反应并使视网膜产生功能障碍,但视网膜结构未出现明显变化。炎性小体在这一过程中被活化,这些特征符合早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主要病理特征,该模型可用于早期AMD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炎 淀粉样Β蛋白 黄斑变性 小鼠
原文传递
圆锥角膜患者去上皮加速角膜交联术后早期的共聚焦显微镜改变
4
作者 黎明 张醇 +6 位作者 谢洪彬 汪家名 应方微 林宝涛 杨美娜 郭萍 聂丹瑶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8年第6期426-434,共9页
目的应用激光角膜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去上皮加速角膜交联术后患者角膜早期各层的改变。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系列病例观察研究设计,纳入2015年5月至2017年10月在深圳眼科医院就诊的圆锥角膜患者15例(23只眼),采用去上皮加速角膜交联术治... 目的应用激光角膜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去上皮加速角膜交联术后患者角膜早期各层的改变。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系列病例观察研究设计,纳入2015年5月至2017年10月在深圳眼科医院就诊的圆锥角膜患者15例(23只眼),采用去上皮加速角膜交联术治疗,于术前及术后1d、3d、1周应用角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角膜各层的细胞改变。结果角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可以清晰观察去上皮加速角膜交联术后早期角膜上皮和前弹力层神经的修复过程,角膜基质形成交联带的显微结构及该手术对角膜内皮的影响。结论利用角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可以在去上皮加速角膜交联术后早期清晰观察角膜各层细胞的修复和改变,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焦显微镜 圆锥角膜 去上皮加速角膜交联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