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续顺序电阻点焊分流率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预测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勇 汪帅兵 +1 位作者 谢红霞 马铁军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87-92,共6页
建立以材料电阻率、板厚、焊点间距为输入空间,分流率为输出空间的连续顺序电阻点焊分流率的3层误差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依据电阻点焊恒流控制的特点和点焊过程的电阻变化规律建立分流率的理论计算模型,由... 建立以材料电阻率、板厚、焊点间距为输入空间,分流率为输出空间的连续顺序电阻点焊分流率的3层误差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依据电阻点焊恒流控制的特点和点焊过程的电阻变化规律建立分流率的理论计算模型,由该模型所得数据作为样本对网络进行训练和检验。对2.0 mm厚度的20钢及1.5 mm、1.0 mm厚度的10钢等厚度点焊的分流进行预测,预测相对误差最大值分别为2.83%、1.77%和3.67%。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应用建立的神经网络的预测结果进行分流补偿后,在焊点间距为30 mm和50 mm时,第2~5焊点熔核直径相对第1点的平均误差,1.0 mm厚度的10钢分别约为2.86%和3.99%,2.0 mm厚度的20钢分别约为2.46%和3.58%。证明采用建立的BP神经网络分流预测模型,对10钢和20钢恒流控制连续顺序点焊时的分流进行预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点焊 恒流控制 分流 神经网络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机器人点焊恒流控制的分流补偿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勇 汪帅兵 +1 位作者 谢红霞 马铁军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1-84,117,共4页
根据机器人点焊恒电流控制的特点和点焊过程的电阻变化规律,建立了连续点焊时三种情况即在待焊点的一侧存在一个已焊点和两个已焊点以及在待焊点的两侧各存在一个已焊点的分流补偿模型.利用模拟分流模型,在固定式交流点焊机上进行了点... 根据机器人点焊恒电流控制的特点和点焊过程的电阻变化规律,建立了连续点焊时三种情况即在待焊点的一侧存在一个已焊点和两个已焊点以及在待焊点的两侧各存在一个已焊点的分流补偿模型.利用模拟分流模型,在固定式交流点焊机上进行了点焊分流采样试验.结合试验和理论计算数据,获得了多种厚度的低碳钢连续点焊时分流与点距的关系.根据建立的分流补偿模型计算补偿电流,在固定式点焊机上进行了模型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经过分流补偿后,熔核直径的最大相对差率约为1.3%,证明了补偿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点焊 恒流控制 分流 补偿
下载PDF
08AI与65Mn的点焊及其接头组织性能分析
3
作者 汪帅兵 张勇 +1 位作者 马铁军 谢红霞 《电焊机》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7-40,共4页
在厚1.2 mm的08Al与厚1.0 mm的65Mn异种材料的点焊过程中,为了减少可淬硬钢65Mn在焊接过程中所形成的缺陷以及获得优质的异种材料的点焊接头,对双脉冲点焊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详细分析了熔核的微观组织,测定了熔核直径和硬度分布,并对... 在厚1.2 mm的08Al与厚1.0 mm的65Mn异种材料的点焊过程中,为了减少可淬硬钢65Mn在焊接过程中所形成的缺陷以及获得优质的异种材料的点焊接头,对双脉冲点焊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详细分析了熔核的微观组织,测定了熔核直径和硬度分布,并对接头进行了剪切及拉伸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当采用焊接压力3 800 N,一次脉冲电流7.7 kA,通电时间0.24 s;二次脉冲电流4.6 kA,通电时间0.7 s的点焊工艺时,可使点焊熔核得到充分回火,熔核中心未出现二次淬硬组织。其硬度值约HV400。点焊接头的抗拉伸载荷1 380 N,抗剪载荷3 580 N,塑性比38.5%,综合机械性能符合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8Al 65Mn 电阻点焊 组织 性能
下载PDF
湖北随州市成立盆景艺术协会
4
作者 汪帅兵 肖开学 《花木盆景(下半月)》 2010年第2期75-75,共1页
本刊讯 随州市盆景艺术协会在该市市委、市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的领导和组织下,在广大盆景爱好者的努力下,于1月9日在随州宾馆隆重召开成立大会和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市委常委、副市长彭明方等领导出席了会议。
关键词 盆景艺术 随州市 协会 湖北 会员代表大会 主管部门 市政府
下载PDF
Neural network prediction of the shunt current in resistance spot welding
5
作者 张勇 谢红霞 +3 位作者 滕辉 白华 鄢君辉 汪帅兵 《China Welding》 EI CAS 2013年第3期73-78,共6页
An error back propagation (BP) neural network predict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 for the shunt current compensation in series resistance spot welding. The input variables for the neural network consist of the resistiv... An error back propagation (BP) neural network predict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 for the shunt current compensation in series resistance spot welding. The input variables for the neural network consist of the resistivity of the material, the thickness of workpiece and the spot spacing, and the shunt rate is outputted. A simplified calculation for the shunt rate wa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feature of the constant-current resistance spot welding and the variation of the resistance in resistance spot welding process, and then the data generated by simplified calculation were used to train and adjust the neural network model. The neural network model proposed was used to predict the shunt rate in the spot welding of 20# mlid steel (in Chinese classification) (in 2. 0 mm thickness) and 10# mild steel (in 1.5 mm and 1.0 mm thickness). The maximum relative prediction errors are, respectively, 2. 83%, 1.77% and 3.67%. Shunt current compensation experiments were peoCormed based on the neural network prediction model proposed to check the diameter difference of nuggets.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maximum nugget diameter deviation is less than 4% for both 10# and 20# mlid steels with spot spacing of 30 mm and 5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istance spot welding constant current control shunt current neural network prediction model NUGGET
下载PDF
日光温室——种植线芝兰的极佳选择
6
作者 汪帅兵 《中国花卉盆景》 2018年第9期25-25,共1页
中国古代的工匠们用木头做室,以油纸贴面,室内以炭火调节温度,建造出最原始的温室,用以培育瓜果蔬菜。 发展到现在,渐渐有了日光温室,并且慢慢运用到花卉的栽培中。我们从实践中发现,把线艺兰放到日光温室中栽培,有着意想不到... 中国古代的工匠们用木头做室,以油纸贴面,室内以炭火调节温度,建造出最原始的温室,用以培育瓜果蔬菜。 发展到现在,渐渐有了日光温室,并且慢慢运用到花卉的栽培中。我们从实践中发现,把线艺兰放到日光温室中栽培,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和效益。 我国很早就有线艺兰的论述。改革开放后,我国相继在四川、浙江、湖北举办中国叶艺兰展和鉴赏会,大大提高了国内兰友对叶艺兰的认知和鉴赏水平。特别是2008~2015年兰花市场火爆后的冷静期,使人们理性地认识到兰花交易的困难和线艺兰市场的广阔前景,逐渐从花兰向线艺兰种植过渡,从而带动了线艺兰队伍的壮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种植 线艺兰 调节温度 瓜果蔬菜 改革开放 叶艺兰 中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