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系的细胞质遗传效应与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黄兴国 汪广勇 +1 位作者 余金洪 丁毅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0-380,共11页
对所构建的7种水稻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系进行细胞质遗传效应研究,包括主要生长特性和农艺性状、与恢复系测配的影响以及花粉发育的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7种同核异质不育系的播始历期为81~83d,剑叶长为25.10~29.40cm,穗长为21.45~24.30... 对所构建的7种水稻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系进行细胞质遗传效应研究,包括主要生长特性和农艺性状、与恢复系测配的影响以及花粉发育的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7种同核异质不育系的播始历期为81~83d,剑叶长为25.10~29.40cm,穗长为21.45~24.30cm,株高为80.60~94.13cm,每穗粒数在163.2~222.1。与恢复系辐恢838和绵恢725进行测配,结果表明用绵恢725配组时,各组合的生育期为113~115d,剑叶长和剑叶宽2个性状与用辐恢838配组时类似。最主要的差别在株高、有效穗、每穗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几个性状。总体看株高明显下降,每穗粒数和实粒数显著增加,而结实率和千粒重多数不如用辐恢838配组的组合。用7种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系混合后与单一恢复系配组,在实践中是可行的。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系花粉粒败育开始在单核期,92%以上为典败。花粉粒败育时,维管束的结构被彻底破坏。由此推断,所用的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系的败育应该同维管束的不正常发育有关,其败育机理应该是相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系 农艺性状 微卫星标记 细胞学观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