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剂量氯胺酮用于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汪忠玉 魏薇 郑利民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4期19-20,共2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是否能抑制瑞芬太尼复合吸入麻醉所致的痛觉过敏。方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20~60岁,ASA分级I~II级,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术中仅用吸入麻醉;瑞芬太尼组(R组)术中持续靶控输注靶浓度4μg/L的瑞芬太尼;...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是否能抑制瑞芬太尼复合吸入麻醉所致的痛觉过敏。方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20~60岁,ASA分级I~II级,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术中仅用吸入麻醉;瑞芬太尼组(R组)术中持续靶控输注靶浓度4μg/L的瑞芬太尼;氯胺酮组(K组)术中持续靶控输注靶浓度4μg/L的瑞芬太尼,缝皮时给予氯胺酮0.5mg/kg。记录3组患者拔管时间、拔除气管导管后的口述疼痛评分,拔管后2、4、12、24h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4h内再次要求镇痛的人数和拔管后24h内的不良反应。结果R组和K组患者苏醒和拔管时间显著短于C组(P<0.05)。拔管15min时,R组患者疼痛评分显著高K组和C组(P<0.01),拔管后2、4h的VAS评分R组患者疼痛评分显著高K组和C组(P<0.05),12hR组和K组VAS评分显著高于C组(P<0.05)。术后4h内R组患者再次要求镇痛时间较K组和C组多。术后3组患者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结论手术中大剂量应用瑞芬太尼会诱发术后痛觉过敏,氯胺酮对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疼痛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氯胺酮 痛觉过敏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糖尿病大鼠肺组织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汪忠玉 曾资平 +1 位作者 张燕 张景辉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年第12期2177-2180,共4页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糖尿病大鼠肺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 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10):正常组(N组)、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处理组(DEX1组、DEX2组)、糖尿病组(DM组)。DM组和DEX1组、DEX2组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mg/kg的方法...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糖尿病大鼠肺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 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10):正常组(N组)、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处理组(DEX1组、DEX2组)、糖尿病组(DM组)。DM组和DEX1组、DEX2组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mg/kg的方法制备糖尿病模型,N组仅腹腔注射等容量枸橼酸缓冲液。模型建立8周后,DEX1组和DEX2组每日在腹腔内分别注射右美托咪定5μg/kg、10μg/kg,N组和DM组每日仅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1周后,各组大鼠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经股动脉插管抽取动脉血作血气分析,随后处死,取肺组织,测定湿/干重比(W/D比)、光学显微镜观察并进行病理学评分、用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中TNF-α、IL-6的含量。结果与N组比较,DM组、DEX1组和DEX2组的PaO2显著下降(P<0.05),肺组织病理评分、TNF-α、IL-6含量显著升高(P<0.05)。DEX1组和DEX2组与DM组比较,大鼠动脉血PaO2明显提高(P<0.05),W/D比值、肺组织病理评分、TNF-α、IL-6含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抑制糖尿病大鼠肺组织炎性反应,减轻糖尿病大鼠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右美托咪定 肺损伤 炎症反应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糖尿病大鼠肺组织Toll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汪忠玉 曾资平 +1 位作者 张燕 张景辉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222-225,共4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糖尿病大鼠肺组织Toll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方法 8周龄雄性SD大鼠40只被随机分为4组(n=10):正常组、DEX低剂量组、DEX高剂量组、糖尿病组(DM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DM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 mg/kg)制备糖尿病...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糖尿病大鼠肺组织Toll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方法 8周龄雄性SD大鼠40只被随机分为4组(n=10):正常组、DEX低剂量组、DEX高剂量组、糖尿病组(DM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DM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 mg/kg)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正常组仅腹腔注射等量枸橼酸缓冲液。成功建模后第8周末,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日分别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5μg/kg和10μg/kg,正常组和DM组每日仅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药物腹腔注射7 d,各组大鼠取股动脉血测量PaO_2,动物处死后取肺组织,称取肺组织干重和湿重,以(湿重-干重)÷湿重×100%计算肺组织含水率,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TNF-α的含量,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肺组织TLR4 mRNA表达水平,光学显微镜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DM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动脉血PaO_2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而肺组织含水率、TNF-α含量、TLR4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动脉血PaO_2显著高于DM组(P<0.05),TNF-α含量、TLR4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DM组(P<0.05)。高剂量组肺组织含水率比DM组显著下降(P<0.05)。DM组肺组织可见明显炎性病理学损伤。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与DM组相比肺组织炎性病理损伤减轻。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抑制糖尿病大鼠肺组织TLR4 mRN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右美托咪定 肺损伤 TOLL样受体4 炎症调控反应
下载PDF
不同药物减轻瑞芬太尼急性痛觉过敏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3
4
作者 汪忠玉 徐纳新 +1 位作者 魏薇 咸云淑 《现代实用医学》 2009年第3期245-246,共2页
目的观察分别应用小剂量氯胺酮、曲马多、氯诺昔康减轻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的效果。方法上腹部择期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四组,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术中以持续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吸入异氟醚、间断给予维库溴铵维持... 目的观察分别应用小剂量氯胺酮、曲马多、氯诺昔康减轻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的效果。方法上腹部择期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四组,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术中以持续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吸入异氟醚、间断给予维库溴铵维持麻醉。关腹前静脉分别给予氯胺酮0.5mg/kg(K组,n=15)、曲马多1.5mg/kg(T组,n=15)、氯诺昔康0.15mg/kg(L组,n=15),对照组不给予任何药物(C组,n=15)。记录各组苏醒时间、拔管时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苏醒后的VAS评分及再次要求镇痛距离拔管的时间。结果四组患者苏醒时间及拔管时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显著性(>0.05);苏醒后VAS评分C组明显高于其他三组(<0.05),K组最低(<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曲马多、氯诺昔康均可减轻瑞芬太尼麻醉后的痛觉过敏,氯胺酮效果优于曲马多和氯诺昔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曲马朵 氯诺昔康 瑞芬太尼 过敏
下载PDF
氯诺昔康对术后病人镇痛中吗啡的节俭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汪忠玉 吴新民 《现代医药卫生》 2008年第17期2540-2541,共2页
目的:探讨氯诺昔康用于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吗啡的节俭作用。方法:选择ASAI~II级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69例,随机分成3组,术后均采用病人自控静脉吗啡镇痛。M组:术毕缝皮时开启镇痛泵。L2组:术毕开启镇痛泵,术毕缝皮时及术后8h各静... 目的:探讨氯诺昔康用于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吗啡的节俭作用。方法:选择ASAI~II级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69例,随机分成3组,术后均采用病人自控静脉吗啡镇痛。M组:术毕缝皮时开启镇痛泵。L2组:术毕开启镇痛泵,术毕缝皮时及术后8h各静脉注射氯诺昔康8 mg。L3组:术毕开启镇痛泵,术毕缝皮时、术后8h及术后16 h各静脉注射氯诺昔康8 mg。镇痛药液配制如下:吗啡0.25 mg/ml,背景输注速度1 ml/h,病人自控量(PCA)4 ml,锁定时间5 min。术后4、24、48 h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镇痛效果,并记录镇痛药物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各组24 h和48 h 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24 h和48 h吗啡总量、PCA按压次数和有效次数M组最多,L2其次,L3组最少,M组分别与L2组、L3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恶心呕吐和嗜睡的发生以M组最多,L2组和L3组均较少。头晕的发生3组相同。结论:氯诺昔康用于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能够节俭吗啡的用量,减少吗啡的不良作用,提高术后镇痛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诺昔康 吗啡 自控镇痛
下载PDF
氯诺昔康对术后吗啡静脉镇痛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
6
作者 汪忠玉 吴新民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1211-1214,共4页
目的:研究氯诺昔康用于术后吗啡静脉自控镇痛(PCA)患者对体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ASA I~II级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69例,随机分成三组(M,L2,L3组),每组23例,术后均采用吗啡静脉自控镇痛。M组:术毕缝皮时开启镇痛泵。L2组:... 目的:研究氯诺昔康用于术后吗啡静脉自控镇痛(PCA)患者对体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ASA I~II级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69例,随机分成三组(M,L2,L3组),每组23例,术后均采用吗啡静脉自控镇痛。M组:术毕缝皮时开启镇痛泵。L2组:术毕开启镇痛泵,术毕缝皮时及术后8 h各静注氯诺昔康8 mg。L3组:术毕开启镇痛泵,术毕缝皮时、术后8 h及16 h各静注氯诺昔康8 mg。镇痛药液配制如下:吗啡0.25 mg.mL-1,背景输注速度1 mL.h-1,患者自控量(PCA)4 mL,锁定时间5 min。术后4,24,48 h随访,记录VAS评分、镇痛药物用量和不良反应。分别于麻醉前、术后24,48 h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IL-2,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三组VAS评分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CRP术后均升高(P<0.01),但术后24 h L2和L3组增幅比M组小(P<0.05)。与麻醉前比,术后24 h血浆IL-6含量增幅L3组较M组低(P<0.05),48 h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IL-2术后48 h降低,降幅组间比较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氯诺昔康用于术后PCA能够减少体内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控制炎性反应,调节细胞因子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诺昔康 吗啡 自控镇痛 细胞因子 免疫
下载PDF
小剂量氯胺酮抑制瑞芬太尼麻醉后痛敏反应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魏薇 汪忠玉 +1 位作者 张燕 郑利民 《罕少疾病杂志》 2009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研究小剂量氯胺酮对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痛敏反应的抑制作用,为临床合理应用瑞芬太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ASA I~Ⅱ级妇科行腹腔镜检和宫腹腔镜检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瑞芬太尼组(R组)、小剂量氯胺酮组(K组),每组30例。... 目的研究小剂量氯胺酮对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痛敏反应的抑制作用,为临床合理应用瑞芬太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ASA I~Ⅱ级妇科行腹腔镜检和宫腹腔镜检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瑞芬太尼组(R组)、小剂量氯胺酮组(K组),每组30例。3组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除I组外另二组用瑞芬太尼诱导与维持,手术近结束缝合皮肤时K组静脉给予氯胺酮0.5mg/kg,C组和R组暂不给药,术毕送恢复室,当患者出现中等程度疼痛时给予曲马多2mg/kg。记录3组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后的口述疼痛评分(VRS),再次要求镇痛的时间和拔管后24h内的不良反应。结果1)C组的VRS评分低于R组,差异显著(P<0.05);2)K组的VRS评分明显低于C组和R组,差异显著(P<0.05);3)所有组无一例要求再次镇痛;4)3组间麻醉后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瑞芬太尼麻醉可引起术后早期痛觉超敏;小剂量氯胺酮对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痛觉超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氯胺酮 瑞芬太尼 疼痛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用于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魏薇 汪忠玉 +1 位作者 张华丹 王明玲 《罕少疾病杂志》 2009年第5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用于术后病人自控静脉吗啡镇痛的节俭作用。方法随机选择ASAI~II级择期行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手术的病人30例,随机分成三组,术后均采用病人自控静脉吗啡镇痛。M组:术毕缝皮时开启镇痛泵。F1组:手术结束前约30分钟静注...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用于术后病人自控静脉吗啡镇痛的节俭作用。方法随机选择ASAI~II级择期行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手术的病人30例,随机分成三组,术后均采用病人自控静脉吗啡镇痛。M组:术毕缝皮时开启镇痛泵。F1组:手术结束前约30分钟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术毕开启镇痛泵。F2组:手术结束前约30分钟、术后8小时各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术毕开启镇痛泵。镇痛药液配制如下:吗啡0.3mg/ml,背景输注速度1ml/h,患者自控量(PCA)2ml,锁定时间5min。术后4小时、24小时、48小时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镇痛效果,并记录镇痛药物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三组4hVAS评分有差异(p<0.05),24h和48h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24h和48h吗啡总量、PCA按压次数和有效次数M组较F1及F2组多,有显著性差异(P<0.01)。恶心、呕吐、瘙痒的发生以M组为多,F1及F2组较少。头晕的发生两组相似,无明显差异。结论氟比洛芬酯用于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能够节俭吗啡的用量,减少吗啡的副作用,提高术后镇痛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吗啡 自控镇痛
下载PDF
小剂量氯胺酮用于瑞芬太尼全麻患者苏醒期清醒无痛拔管
9
作者 魏薇 汪忠玉 +1 位作者 张燕 郑利民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9年第1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用于瑞芬太尼全麻患者苏醒期清醒、无痛拔管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腹腔镜检和宫腹腔镜检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n=30):Ⅰ组,手术近结束缝合皮肤时静脉注射氯胺酮0.5 mg/kg,术毕停用瑞芬太尼;Ⅱ组,术毕...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用于瑞芬太尼全麻患者苏醒期清醒、无痛拔管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腹腔镜检和宫腹腔镜检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n=30):Ⅰ组,手术近结束缝合皮肤时静脉注射氯胺酮0.5 mg/kg,术毕停用瑞芬太尼;Ⅱ组,术毕停用瑞芬太尼。比较两组苏醒期有无呛咳、躁动,呼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术前(T0)、术毕(T1)、拔管即刻(T2)、拔管后5 m in(T3)血压、心率以及T2、T3时VRS评分。结果①Ⅰ组患者呛咳、躁动发生率均明显低于Ⅱ组(P<0.01);②Ⅰ组呼唤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比Ⅱ组稍延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Ⅰ组T2、T3时BP和HR均低于Ⅱ组(P<0.01),VRS评分亦低于Ⅱ组(P<0.05)。结论手术近结束时应用小剂量氯胺酮有利于瑞芬太尼全麻患者在苏醒期清醒、无痛、安全地拔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瑞芬太尼 麻醉 全身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改善术后吗啡镇痛质量
10
作者 魏薇 汪忠玉 +1 位作者 张华丹 王明玲 《郧阳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354-356,共3页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对术后病人自控静脉吗啡镇痛的节俭作用。方法:3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的妇科恶性肿瘤病人,随机分成三组,术后分别分次于不同时段静注氟比洛芬酯,同时应用病人自控静脉吗啡镇痛泵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对术后病人自控静脉吗啡镇痛的节俭作用。方法:3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的妇科恶性肿瘤病人,随机分成三组,术后分别分次于不同时段静注氟比洛芬酯,同时应用病人自控静脉吗啡镇痛泵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镇痛效果,并记录镇痛药物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术后24h和48h,三组间VA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F1与F2组的吗啡总量、PCA按压次数和有效次数与M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orP〈0.01);恶心、呕吐、瘙痒的发生以M组为多,F1及F2组较少,头晕的发生三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氟比洛芬酯用于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能够节俭吗啡的用量,减少吗啡的副作用,提高术后镇痛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吗啡 自控镇痛
下载PDF
基于PLC的选煤厂集控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汪忠玉 《河南科技》 2011年第3X期42-42,共1页
选煤是中国洁净煤技术的源头技术,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中国的选煤业和选煤技术发展较快。充分利用先进的选煤技术,提高原煤入选比例,已经成为中国煤炭工业行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高煤炭企业经济效... 选煤是中国洁净煤技术的源头技术,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中国的选煤业和选煤技术发展较快。充分利用先进的选煤技术,提高原煤入选比例,已经成为中国煤炭工业行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高煤炭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为了进一步改善和提高选煤效果,各主要产煤国家都把注意力放在改进工艺、研制和采用新型、高效和高产洗选设备以及提高自动化、信息化和专业化水平方面。本文,笔者将介绍一种基于PLC的选煤厂生产集中控制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煤厂 PLC 集控系统 选煤技术 集中控制系统 原煤生产 洁净煤技术 工业可持续发展 跑偏开关
下载PDF
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与围术期镇痛 被引量:18
12
作者 汪忠玉 吴新民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364-367,共4页
近年来,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NSAIDs)越来越多地用于围术期镇痛以减少阿片类药的副作用。NSAIDs药物通过抑制环氧化酶而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达到镇痛的目的。此综述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NSAIDs药物用于围术期镇痛:①短小手术后镇... 近年来,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NSAIDs)越来越多地用于围术期镇痛以减少阿片类药的副作用。NSAIDs药物通过抑制环氧化酶而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达到镇痛的目的。此综述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NSAIDs药物用于围术期镇痛:①短小手术后镇痛;②停用PCA以后镇痛;③辅助阿片类药物用于中等和大手术后镇痛;④抗炎效应;⑤超前镇痛。NSAIDs药物主要的副作用是胃肠道反应、出血以及目前关注较多的心血管问题,但短时间用于术后镇痛是很安全的。随着越来越多的选择性或特异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的研制,NSAIDs药物将为病人带来更安全更有效的围术期多模式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 镇痛 阿片类药
原文传递
残余肌松与全麻术后呼吸功能不全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汪忠玉 吴新海 +1 位作者 郑利民 肖军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450-452,共3页
目的了解全麻手术后在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内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并评估其与残余肌松的关系。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成年患者623例,术后PACU内用4个成串刺激(TOF)监测肌松,按临床指征拔管,根据拔管后即刻测... 目的了解全麻手术后在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内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并评估其与残余肌松的关系。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成年患者623例,术后PACU内用4个成串刺激(TOF)监测肌松,按临床指征拔管,根据拔管后即刻测量TOF值将患者分成3组,TOF〉0.9为A组;TOF0.7—0.9为B组;TOF〈0.7为C组,记录每组出现呼吸功能不全的例数。结果全麻手术后在PACU内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为4.5%,A组患者472例,其中有7例(1.5%)出现呼吸功能不全,B组患者112例,9例(8.0%)出现,C组患者39例,有12例(30.8%)出现,最常见的是低氧血症和上呼吸道梗阻。c组与A组和B组比较及B组与A组比较,出现呼吸功能不全比例明显增高(P〈0.01)。结论存在残余肌松(TOF〈0.9)的患者更易出现术后呼吸功能不全,应加强围手术期肌松监测,掌握恰当的拔管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肌松 呼吸功能不全 非去极化肌松药
原文传递
肌松拮抗对麻醉恢复室患者残余阻滞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汪忠玉 吴新海 郑利民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358-360,共3页
目的 探讨肌松拮抗药对麻醉恢复室患者残余阻滞作用的影响.方法 从入麻醉恢复室(PACU)患者中选出相似的患者进行配对,分为实验组(J组)和对照组(F组),每组26例,术后PACU内用四个成串刺激(TOF)监测肌松,TOF为4时J组给予新斯的明40... 目的 探讨肌松拮抗药对麻醉恢复室患者残余阻滞作用的影响.方法 从入麻醉恢复室(PACU)患者中选出相似的患者进行配对,分为实验组(J组)和对照组(F组),每组26例,术后PACU内用四个成串刺激(TOF)监测肌松,TOF为4时J组给予新斯的明40 μg/kg、阿托品20 μg/kg;F组给予5ml生理盐水.按临床指征拔管,记录拔管时的TOF值、PaO2、PaCO2、离开PACU时SpO2、PACU停留时间以及是否出现呼吸抑制和副作用.结果 J组拔管时的TOF值(0.96 ±0.04)明显较F组(0.92±0.06)高(P<0.05),PACU停留时间[(26 ±5)min]也短于F组[(33±7)min](P <0.01).F组有2例出现呼吸抑制.拔管时的PaO2及PaCO2、拔管时间、离开PACU的SpO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术后恶心呕吐(PONV)等副作用.结论 常规肌松拮抗使术后残余肌松作用风险降低,缩短PACU停留时间,且无PONV等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松弛 药物作用 药物拮抗作用 阿托品 药理学 新斯的明 药理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