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面抗战初期国共两党对上海抗日救亡运动的因应
1
作者 汪效驷 王鹏程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150,共9页
从七七事变爆发到淞沪会战结束的全面抗战初期,上海民众的抗日救亡运动进入有组织的发展阶段。国共两党对民众的抗日斗争有不同的因应。国民党充其量是顺势而为,本质上是对民众运动的管控。共产党积极推动上海民众的抗日斗争,主张对民... 从七七事变爆发到淞沪会战结束的全面抗战初期,上海民众的抗日救亡运动进入有组织的发展阶段。国共两党对民众的抗日斗争有不同的因应。国民党充其量是顺势而为,本质上是对民众运动的管控。共产党积极推动上海民众的抗日斗争,主张对民众进行彻底的、革命式的动员。国共双方对民众运动的因应差异是这一时期片面抗战路线与全面抗战路线之对立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抗战初期 国共两党 上海 抗日救亡运动
下载PDF
抗战时期新四军向民众借用钱款物资问题研究
2
作者 耿东旭 汪效驷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3-151,共9页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配发的军饷物资远远不能满足新四军的需要,新四军被迫通过自筹方式来解决后勤供应不足的问题。向民众借用钱款物资是新四军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临时性的应急措施。新四军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向民众借用了钱...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配发的军饷物资远远不能满足新四军的需要,新四军被迫通过自筹方式来解决后勤供应不足的问题。向民众借用钱款物资是新四军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临时性的应急措施。新四军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向民众借用了钱、粮、枪支弹药、土地和其他物资,改善了新四军给养缺乏的处境。在借款借物过程中,有些地方出现了采取强制性手段、随意打白条、损坏和丢失所借物品等过激的做法,使民众对新四军产生误解和疏离。新四军正视问题,积极采取还款、赔偿、道歉等许多针对性措施,及时弥补了军民关系的裂痕,使借用钱款物资成为抗战时期新四军解决给养问题的一种“非主要”的有效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新四军 借用 钱款物资
下载PDF
知识青年奔赴延安:一项战时交通社会史的考察(1937-1945) 被引量:3
3
作者 汪效驷 李飞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70-678,共9页
抗战时期知识青年之所以选择延安作为行程目的地,是因为红色革命在陕北的蓬勃发展以及中共向外部世界不遗余力地宣传延安,使其延安之行获得了足够的动力。在知识青年奔赴延安的路线上,以八路军驻各地办事处为主的中共各级各类机构进行... 抗战时期知识青年之所以选择延安作为行程目的地,是因为红色革命在陕北的蓬勃发展以及中共向外部世界不遗余力地宣传延安,使其延安之行获得了足够的动力。在知识青年奔赴延安的路线上,以八路军驻各地办事处为主的中共各级各类机构进行了严密的谋划和安排,使数万名热血青年的朝圣之旅得以成行,安抵终点。中共对到达延安的知识青年进行了妥善安置,使其不仅停留在快乐的生活体验中,而且在延安得到了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青年 中共 抗战 延安 交通社会史
下载PDF
史学和社会学视野中的陈翰笙无锡调查 被引量:3
4
作者 汪效驷 郑杭生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1-105,共5页
陈翰笙领导的无锡调查是我国社会学史上一次典范的社会调查,推动了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的进程,实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从理论到实证研究的突破。无锡调查体现了陈翰笙重实证和学科融合的治史理念,为中国近代乡村社会经济史的研究提供... 陈翰笙领导的无锡调查是我国社会学史上一次典范的社会调查,推动了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的进程,实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从理论到实证研究的突破。无锡调查体现了陈翰笙重实证和学科融合的治史理念,为中国近代乡村社会经济史的研究提供了范本和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翰笙 无锡调查 社会学意义 史学价值
下载PDF
论萧一山的史学成就与特色 被引量:5
5
作者 汪效驷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1-55,共5页
萧一山为我国近代新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穷毕生精力完成了一部 40 0万字的巨著———《清代通史》 ,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对中国历史有自己的创见 ,搜集整理了一大批珍贵的太平天国史料 ;提倡用“博”、“约”、“通”三步骤研... 萧一山为我国近代新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穷毕生精力完成了一部 40 0万字的巨著———《清代通史》 ,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对中国历史有自己的创见 ,搜集整理了一大批珍贵的太平天国史料 ;提倡用“博”、“约”、“通”三步骤研究历史。萧一山的史学思想和实践具有文化理想、民族主义、经世之志三大特色。他是民国史学界不偏于疑古、考古、释古而三者并重的史学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成就 史学界 疑古 太平天国史 新史学 史学家 史学思想 并重 民族主义 中国
下载PDF
民国时期安徽农村合作运动 被引量:9
6
作者 汪效驷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591-596,共6页
安徽省是民国时期农村合作运动先进省份之一。1926年以后,安徽农村经济走向破产,特别是遭受1931年的特大水灾,使之成为慈善团体救济和进行合作实验的重要对象。从1934年至抗战前夕,在省合作委员会的主导之下,合作运动发展迅速,收效显著... 安徽省是民国时期农村合作运动先进省份之一。1926年以后,安徽农村经济走向破产,特别是遭受1931年的特大水灾,使之成为慈善团体救济和进行合作实验的重要对象。从1934年至抗战前夕,在省合作委员会的主导之下,合作运动发展迅速,收效显著。抗日战争时期,运动服从和服务于抗战的大局,发挥了战时稳定农村经济的重要作用。盛行30年,遍布全省60余县的农村合作运动是安徽农业近代化的一次有益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 农村经济 合作运动 农业近代化
下载PDF
概念·内容·史料:抗战区域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被引量:4
7
作者 汪效驷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0-106,共7页
从广义上看,抗战区域史就是地方或地区抗战史。狭义上的抗战区域研究是指抗战时期关涉地域空间范围,与本区域、他区域或抗战全局,乃至整个反法西斯战争有密切关联的议题探讨。研究抗战区域史,在内容的把握上,一方面要揭示区域抗战的地... 从广义上看,抗战区域史就是地方或地区抗战史。狭义上的抗战区域研究是指抗战时期关涉地域空间范围,与本区域、他区域或抗战全局,乃至整个反法西斯战争有密切关联的议题探讨。研究抗战区域史,在内容的把握上,一方面要揭示区域抗战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要突出本区域内抗战与普通民众的关系。在抗战区域研究中,除了传统史料以外,还要重视非传统文献的应用,并进行包括实地走访验证和采集当事人口述史料的田野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 区域史 社会史 非传统文献 田野调查
下载PDF
全面抗战语境中民生问题之舆论反应 被引量:1
8
作者 汪效驷 王鑫宏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4-182,共9页
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进入全面抗战时期。残酷的战争使民众生活状况急转直下,各行各业民众均为生计所苦,健康、物价、就业等民生议题恶化。从全面抗战伊始直至战争结束,民生问题一直是社会舆论聚焦的一大热点。国人对抗战与民生的关系、... 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进入全面抗战时期。残酷的战争使民众生活状况急转直下,各行各业民众均为生计所苦,健康、物价、就业等民生议题恶化。从全面抗战伊始直至战争结束,民生问题一直是社会舆论聚焦的一大热点。国人对抗战与民生的关系、各社会阶层的生活改善以及与民生关系密切的物价问题进行了持久的讨论。这场热议反映了解决战时民生问题的现实紧迫性,其本质是对抗战前途和国家命运的忧思,折射了国民政府处理民生问题的困境,反映了国民党抗战路线的进退维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抗战时期 民生问题 舆论反应 国共两党 抗战路线
下载PDF
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述论 被引量:4
9
作者 汪效驷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4-69,共6页
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是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思想界矛盾斗争的产物,是在陈翰笙领导的农村调查的基础上产生的,还与陈在中央研究院的工作受阻有关。它从1933年成立到1951年解散,工作重心和会址数度变迁,在各地均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活动。该会... 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是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思想界矛盾斗争的产物,是在陈翰笙领导的农村调查的基础上产生的,还与陈在中央研究院的工作受阻有关。它从1933年成立到1951年解散,工作重心和会址数度变迁,在各地均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活动。该会具有鲜明的学术特色;保持"合法性"是其在国统区生存的基本策略;中共对该会的政治指导是通过在其中工作的中共党员的自觉行动实现的。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是左翼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 陈翰笙 《中国农村》 左翼文化运动
下载PDF
政府和民间在社会建设中的角色担当——以民国合作事业为中心的探讨 被引量:2
10
作者 汪效驷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1-38,共8页
20世纪20—40年代,先由民间推动和践行,后由国民政府主导的合作事业本质上是解决民生问题的社会建设。合作事业的发展历程表明,政府缺位的合作运动在旧中国并无实践根基,政府主导的合作事业仍然扎根于民间的土壤。民国时期的合作事业昭... 20世纪20—40年代,先由民间推动和践行,后由国民政府主导的合作事业本质上是解决民生问题的社会建设。合作事业的发展历程表明,政府缺位的合作运动在旧中国并无实践根基,政府主导的合作事业仍然扎根于民间的土壤。民国时期的合作事业昭示:政府的引导、规划、指导、监督是其在社会建设中担当的主要职责;社会团体、热心人士是社会建设的重要推手,是联接政府和社会大众的桥梁;社会大众的积极参与是社会建设顺利推进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 社会团体 社会建设 合作事业
下载PDF
陕甘宁边区优属政策及其实施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汪效驷 李飞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70-75,共6页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制订了一系列优待抗日军人家属和抗日工作人员家属的政策。其优属工作的具体措施主要有物质优待、劳动力补偿、帮助建立家务等。优属工作的有效开展改善了"抗属"和"抗工属"的生活,保证了兵...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制订了一系列优待抗日军人家属和抗日工作人员家属的政策。其优属工作的具体措施主要有物质优待、劳动力补偿、帮助建立家务等。优属工作的有效开展改善了"抗属"和"抗工属"的生活,保证了兵源补给和军队战斗力,密切了军民关系,开创了战时拥军优属工作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优属政策 实施效果
下载PDF
掌理沦陷区工作:战地党政委员会研究(1939.3-1943.2) 被引量:2
12
作者 汪效驷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1-83,共13页
战地党政委员会是抗战时期隶属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掌理沦陷区工作的党政军联合机构,成立的初衷是为了抗衡日本的殖民统治和协调战地国共两党两军的关系。战地党政委员会于1939年3月正式成立,到1940年上半年,各战区及边区均设立分会... 战地党政委员会是抗战时期隶属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掌理沦陷区工作的党政军联合机构,成立的初衷是为了抗衡日本的殖民统治和协调战地国共两党两军的关系。战地党政委员会于1939年3月正式成立,到1940年上半年,各战区及边区均设立分会。战地党政委员还会同各职能部门组建了一些临时机构。战地党政委员会为了加强对沦陷区的政治控制,致力于基层政权的建设和党务政务的统一,加大文教、宣传工作力度,强化对民众的组织与训练。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抗战形势的变化及工作成效不彰使战地党政委员会草草收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沦陷区 战地党政委员会 抗日战争
下载PDF
南京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再评价——基于关税权和领事裁判权交涉的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汪效驷 《天府新论》 CSSCI 2010年第2期133-137,共5页
南京国民政府进行的改订新约运动是近代以来,中国政府和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废除不平等条约斗争发展的自然结果,也是废约斗争的关键阶段。面对关税权和领事裁判权交涉的不同进展和难易程度,国民政府采取了相应的策略和措施,终于在抗... 南京国民政府进行的改订新约运动是近代以来,中国政府和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废除不平等条约斗争发展的自然结果,也是废约斗争的关键阶段。面对关税权和领事裁判权交涉的不同进展和难易程度,国民政府采取了相应的策略和措施,终于在抗战前夕收回了关税权,也为领事裁判权的最终撤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当局对废约运动的态度是积极主动的,外交策略的运用是灵活得当的,取得的成效应予充分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政府 关税权 领事裁判权 交涉
下载PDF
合作运动与乡村经济的近代转型:以江苏省无锡县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汪效驷 《古今农业》 2009年第4期85-93,共9页
从1929年建立第一所合作社开始,到国民党政权败退大陆为止,合作运动在无锡农村风行了20年。抗战之前无锡县的合作社,大致有信用、生产、运销、消费、利用、兼营、产销等七种。农村合作或将现代金融模式植入乡村,或将单个生产组织成集体... 从1929年建立第一所合作社开始,到国民党政权败退大陆为止,合作运动在无锡农村风行了20年。抗战之前无锡县的合作社,大致有信用、生产、运销、消费、利用、兼营、产销等七种。农村合作或将现代金融模式植入乡村,或将单个生产组织成集体协作,进行现代大生产尝试,或采取措施,促进农产品销售方式近代化,保证近代乡村贸易市场健康运行。它适应了近代乡村经济发展的需要,铲除了当时农村中的积弊,推动了乡村经济的近代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运动 乡村经济 近代转型 无锡县
下载PDF
试论20世纪30年代的农业危机——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汪效驷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4-48,共5页
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农业出现了急性、全面、深刻的危机。1932-1934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农业出现了惨烈的景象。这场危机是近代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力极度衰弱的集中表现,是生产不足和生产过剩相交织的危机,其破坏... 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农业出现了急性、全面、深刻的危机。1932-1934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农业出现了惨烈的景象。这场危机是近代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力极度衰弱的集中表现,是生产不足和生产过剩相交织的危机,其破坏程度极其严重,它留给我们诸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30年代 农业危机 长江中下游地区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发展--以《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文本修改为中心 被引量:1
16
作者 汪效驷 阮平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63-171,共9页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是毛泽东抗日统一战线思想的一部经典著作。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对《策略》作过一次实质性的修改。这次修改主要反映出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发展:明确将民族资产阶级纳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对象和工作范...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是毛泽东抗日统一战线思想的一部经典著作。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对《策略》作过一次实质性的修改。这次修改主要反映出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发展:明确将民族资产阶级纳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对象和工作范围;把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许多重要策略、表述进行了与时俱进的修改和发展;突出强调了国际援助尤其是苏联援助在抗日国际统一战线中的首要地位。它的修改,实际上是毛泽东对中国革命中统一战线实践的基本经验总结和现实的统一战线工作的理论思考,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方法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文本修改 毛泽东 统一战线思想
下载PDF
建设精神国防:抗战时期史学经世功能的旨归 被引量:1
17
作者 汪效驷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3-160,共8页
传统史学资治醒世的价值取向,到了近代则表现为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和对于家国命运的忧患意识。抗战史学并非从服膺考据学派向经世致用的转向,而是对我国传统史学经世功能的继承和发展。九一八事变以后,建设精神国防逐渐成为全体国人的... 传统史学资治醒世的价值取向,到了近代则表现为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和对于家国命运的忧患意识。抗战史学并非从服膺考据学派向经世致用的转向,而是对我国传统史学经世功能的继承和发展。九一八事变以后,建设精神国防逐渐成为全体国人的共识和当局施政的重点,以国难教育为代表的社会教育体现了史学与精神国防建设的契合。史学家以民族主义和爱国情怀为取向进行"术业专攻",全国上下特别是史学界对历史教育的重视、改革和强化,是抗战史学以建设精神国防为旨归的经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国防 抗战时期 史学 经世功能
下载PDF
袁世凯的人才观论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汪效驷 曾黎明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77-80,共4页
袁世凯认识到人才关系到国家的兴衰,首重培养军事和吏治人才,以体用兼备作为人才标准。他主张废科举,兴学堂,育新式人才,重视师资培养和官吏培训。广泛搜罗,兼收并蓄;用人唯才,用其所长;选贤任能,破格提拔是袁世凯用人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 袁世凯 人才 人才观
下载PDF
民国时期民众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无锡民众教育实验为中心 被引量:2
19
作者 汪效驷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63-68,共6页
无锡的民众教育实验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关注和改造乡村运动的组成部分。在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的主导下,在高践四、俞庆棠等人民众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下,无锡县兴办了黄巷、北夏、惠北等实验区,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赢得了很好的影响和声誉... 无锡的民众教育实验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关注和改造乡村运动的组成部分。在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的主导下,在高践四、俞庆棠等人民众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下,无锡县兴办了黄巷、北夏、惠北等实验区,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赢得了很好的影响和声誉。民众教育人士在实验区建立了现代经济组织,促进了的物质生产方式的变革;引导村民团结互助,为实现乡村自治积累了条件和经验;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改变了乡村生活。民众教育实验是"计划社会变迁"的典型,是乡村社会顺利转型不可多得的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众教育 无锡 社会转型
下载PDF
新生活运动新论 被引量:1
20
作者 汪效驷 《天府新论》 CSSCI 2008年第1期120-123,共4页
宋美龄是新生活运动的发起人和实际推动者,她还使新生活运动打上了基督教色彩和"妇女"印记。新生活运动的重要推动力量是基督教会,这也是新生活运动历经10多年而不衰,在当时产生巨大影响的重要原因。在新生活运动实际推行的... 宋美龄是新生活运动的发起人和实际推动者,她还使新生活运动打上了基督教色彩和"妇女"印记。新生活运动的重要推动力量是基督教会,这也是新生活运动历经10多年而不衰,在当时产生巨大影响的重要原因。在新生活运动实际推行的过程中,妇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运动的主力。运动对改良社会风俗,推动国民道德建设,提高妇女地位均有积极意义。蒋介石和宋美龄在运动中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这使新运的理论和实践出现了脱节。新生活运动是一场由宋美龄倡导和推动的,被蒋介石赋予过多政治内涵的移风易俗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活运动 宋美龄 蒋介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