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苔藓植物一些名词术语的商榷 被引量:1
1
作者 汪楣芝 吴鹏程 贾渝 《贵州科学》 2001年第4期23-26,共4页
近七十年的中国苔藓植物的研究中 ,若干书籍及文献相继发表 ,将中国丰富的苔藓资源展现于全世界。目前我们发现部分苔藓名词术语的应用尚存不妥之处 ,并造成一些混乱。本文通过详尽的讨论 ,图文并茂 ,阐明观点 。
关键词 名词术语 中国 苔藓植物 分类学 翻译 形态术语 蒴帽 蒴萼
下载PDF
仙鹤藓属(Atrichum)藓类植物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英文) 被引量:7
2
作者 刚永运 杜桂森 +3 位作者 施定基 汪楣芝 李学东 华振玲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3年第12期1475-1480,共6页
报道了仙鹤藓(Atrichum undulatum(Hedw.)P.Beauv.)和仙鹤藓小形变种(Atrichum undulatum var.minus(Hedw.)Par.)的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为研究仙鹤藓属(Atrichum)藓类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再分化,将仙鹤鲜和仙鹤藓小形变种原丝体接种在... 报道了仙鹤藓(Atrichum undulatum(Hedw.)P.Beauv.)和仙鹤藓小形变种(Atrichum undulatum var.minus(Hedw.)Par.)的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为研究仙鹤藓属(Atrichum)藓类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再分化,将仙鹤鲜和仙鹤藓小形变种原丝体接种在含有4%葡萄糖和0.2~2.0 mg/L 6-BA的MS培养基上,培养一个月后,成功地诱导出疏松、易碎的绿色愈伤组织.愈伤组织诱导和常规继代培养较适合的培养基为含4%葡萄糖和1~2 mg/L6-BA的MS培养基.当将继代培养5次的脱分化藓类愈伤组织转移到含4%葡萄糖但无任何激素的MS培养基上时,能再分化形成原丝体,而在无任何碳源的Benecke培养基上培养时,能再分化形成经原丝体阶段发育来的直立配子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藓类 原丝体 愈伤绀织 再分化 仙鹤藓属 组织培养
下载PDF
藓类孢子形态的观察 被引量:8
3
作者 杜桂森 洪杰 汪楣芝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03-504,共2页
关键词 苔藓 孢子 形态学 SEM TEM 苔藓分类 系统演化 单孢型 萌发孔
下载PDF
中国与北美苔藓植物区系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5
4
作者 吴鹏程 贾渝 汪楣芝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26-539,共14页
关于中国和北美间苔藓植物区系关系的研究是在 2 0世纪 90年代开始的。研究表明中国和北美苔类和藓类的种间关系疏远 ,这一事实说明两个大陆在第三纪后期分离后 ,由于地质、地理、气候等因素的差异致使苔藓植物区系成分也产生明显分异... 关于中国和北美间苔藓植物区系关系的研究是在 2 0世纪 90年代开始的。研究表明中国和北美苔类和藓类的种间关系疏远 ,这一事实说明两个大陆在第三纪后期分离后 ,由于地质、地理、气候等因素的差异致使苔藓植物区系成分也产生明显分异。虽然它们在科、属方面差异较小 ,但两个大陆已各自形成地区特有的苔类和藓类的属。已知的中国特有及东亚特有的苔类属有 5个 ,藓类属有 2 2个 ;而已知北美地区特有的苔类属有 4个、藓类属有 5个。北美东部和西部形成于不同地质时期 ,在苔藓植物方面与中国共同分布的科、属和种存在一定差异。从神农架藓类植物研究表明 ,从共同分布的种来看 ,北美东部与中国比北美西部与中国的相似性系数高约 6 %。从两地区间苔类和藓类植物的雌雄同株或雌雄异株及孢子直径大小而论 ,这两个因素似乎并不是影响苔藓植物在两大地区间分布的主要原因 ,但对苔藓植物的分布仍然十分重要。本文作者认为结合中国和北美的地史、地理条件及苔藓植物自身的特点 ,可以认为白令海峡不是阻碍中国和北美苔藓植物交流的绝对自然屏障 ;中国和北美苔藓植物区系关系目前的状况 ,是长期多次交流融合和分异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北美 苔藓植物 植物区系
下载PDF
八种藓类孢子的形态结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杜桂森 汪楣芝 +3 位作者 白学良 洪杰 李学东 刚永运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4期41-47,共7页
选择了 8种不同的藓类植物 ,泥炭亚纲 1种 ,黑藓亚纲 1种 ,真藓亚纲中的顶蒴单齿亚类 1种 ,顶蒴双齿亚类 2种 ,侧蒴双齿亚类 2种 ,金发藓亚纲 1种 .取其成熟孢子 ,用光学显微镜 (LM)和透射电镜 (TEM)观察其形态结构 ,进行比较研究 .(1)... 选择了 8种不同的藓类植物 ,泥炭亚纲 1种 ,黑藓亚纲 1种 ,真藓亚纲中的顶蒴单齿亚类 1种 ,顶蒴双齿亚类 2种 ,侧蒴双齿亚类 2种 ,金发藓亚纲 1种 .取其成熟孢子 ,用光学显微镜 (LM)和透射电镜 (TEM)观察其形态结构 ,进行比较研究 .(1)孢子形态分为 2种 :A 四面体形 ,B 球形 .A是较原始的 .(2 )孢子颜色分为 2类 :A 黄色 ,B 绿色 ,与演化的关系尚待探讨 .(3)孢子萌发孔分为 3种类型 :A 三裂缝 ,B 近极薄壁区 ,C 无明显萌发孔 .A是较原始的 .(4)孢子直径 12 2~ 36 9μm ,有两种较大 (2 6 5 μm ,36 9μm) ,相对原始 .(5 )孢壁厚度 2 75 0~ 195 0 0 μm ,孢壁厚的物种相对进化 .(5 )孢壁纹饰有 4种 :A 瘤状 ,B 疣状 ,C 棒状 ,D 无突起 .C相对进化 .(6 )孢壁结构分为 2类 :A 具周壁、外壁、内壁 ,B 具外壁、内壁 .周壁、外壁、内壁在透射电镜下电子密度不同 ,但均为同质层 ,无结构分化 ,不同进化水平的物种间无明显区别 .藓类孢子的进化不是同步的 ,具有交叉性状 .上述结果从孢粉学角度说明苔藓植物在高等植物中是较原始的 ,也为苔藓孢子形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藓类孢子 形态结构 系统发育 藓类植物 四面体形 球形 颜色
下载PDF
中国真藓属孢子形态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杜桂森 汪楣芝 张玉龙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8年第5期436-440,共5页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中国真藓属BryumHedw.13种孢子的形态特征。根据外壁纹饰可分为:类型Ⅰ,棒状突起顶端圆钝;类型Ⅱ,棒状突起顶端尖或具微突起;类型Ⅲ,棒状突起顶端膨大成半球形。根据孢子直径的...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中国真藓属BryumHedw.13种孢子的形态特征。根据外壁纹饰可分为:类型Ⅰ,棒状突起顶端圆钝;类型Ⅱ,棒状突起顶端尖或具微突起;类型Ⅲ,棒状突起顶端膨大成半球形。根据孢子直径的大小,可分3个类群。以上显示了物种间的遗传分化及其相似性,证明真藓属确为一个自然分类群,真藓属孢子的形态比丝瓜藓属PohliaHedw.进化。这给苔藓的孢子形态研究及分类和系统演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藓属 孢子形态 分类 系统演化
下载PDF
藻苔纲Takakiopsida,一个独特的苔藓植物类群 被引量:5
7
作者 贾渝 吴鹏程 +1 位作者 汪楣芝 何思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0-361,共12页
藻苔属Takakia在建立之初被认为是原始的苔类植物。这一神秘类群的出现引起了苔藓学家的兴趣 ,发表了一系列相关的论文。但是随着其孢子体的发现 ,它的系统位置引起了争论。本文详细分析了藻苔属植物的形态性状特征 ,参考了大量其他学... 藻苔属Takakia在建立之初被认为是原始的苔类植物。这一神秘类群的出现引起了苔藓学家的兴趣 ,发表了一系列相关的论文。但是随着其孢子体的发现 ,它的系统位置引起了争论。本文详细分析了藻苔属植物的形态性状特征 ,参考了大量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 ,认为它既不能归于藓类 ,也不能归于苔类。就其系统位置而言 ,应该成为一独立的纲———藻苔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苔纲 系统学 苔藓植物 形态特性
下载PDF
23种顶蒴藓类孢子形态的观察(英文) 被引量:10
8
作者 杜桂森 汪楣芝 张玉龙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2000年第3期277-281,共5页
报道了中国 2 3种顶蒴藓类孢子的形态特征。观察结果显示 :孢子形状有两类 ,球形和卵球形。孢子直径可分为 4组 :10 μm以下、 11~ 2 0 μm、 2 1~ 30 μm和 31μm以上。萌发孔有 3种类型 :近极薄壁区、单裂缝和无萌发孔。外壁纹饰有 ... 报道了中国 2 3种顶蒴藓类孢子的形态特征。观察结果显示 :孢子形状有两类 ,球形和卵球形。孢子直径可分为 4组 :10 μm以下、 11~ 2 0 μm、 2 1~ 30 μm和 31μm以上。萌发孔有 3种类型 :近极薄壁区、单裂缝和无萌发孔。外壁纹饰有 4种 :棒状、瘤状、疣状和鼓槌状。孢子颜色有 6种 :黄褐色、黑褐色、淡黄褐色、金黄色、草绿色和紫红色。藓类孢子体积不同物种间有差异 ,但球形和卵球形是基本类型。苔藓孢子的萌发孔有 3种类型 :三裂缝为原始类型 ,单裂缝是进化性状 ,近极薄壁区是最常见的。苔藓孢子的外壁纹饰不同 ,一般认为孢子外壁光滑是进化性状 ,外壁上各种突起排列密集的则较为原始。孢子的颜色在遗传上具有相对稳定性 ,可能与生活环境、孢壁厚度、孢子体积、叶绿体数量和贮存物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蒴藓类 孢子形态 系统发育
下载PDF
五种中国藓类孢子的形态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杜桂森 洪杰 汪楣芝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1期6-10,共5页
本文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五种中国藓类孢子的形态特征。不同科属之间,孢子的形态、直径、孢壁厚度、近极面结构,特别是外壁纹饰的形状、分布及其顶部特征均有区别。藓类孢子在形态上具有多样性,在遗传上具有稳定性。对其形态特征,尤... 本文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五种中国藓类孢子的形态特征。不同科属之间,孢子的形态、直径、孢壁厚度、近极面结构,特别是外壁纹饰的形状、分布及其顶部特征均有区别。藓类孢子在形态上具有多样性,在遗传上具有稳定性。对其形态特征,尤其是超微结构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藓类植物 孢子形态 纹饰
下载PDF
四川省都江堰龙池地区苔藓植物染色体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云龙 戴亚 +1 位作者 汪楣芝 贾渝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735-737,共3页
报道了四川省都江堰市龙池地区5种苔藓植物配子体的染色体研究结果,5种材料均取其生长点或茎尖,观察和计数了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数。1.中华扁萼苔(RadullachinensisSteph.var.rotundistipa)n=8;2.蛇苔(Conocephalumconi... 报道了四川省都江堰市龙池地区5种苔藓植物配子体的染色体研究结果,5种材料均取其生长点或茎尖,观察和计数了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数。1.中华扁萼苔(RadullachinensisSteph.var.rotundistipa)n=8;2.蛇苔(Conocephalumconicum(L.)Dum.)n=9;3.长齿匍灯藓(Plagiomniamdrummondii(Bruch.&Schimp.)Kop.)n=6;4.新船叶藓(NeodolichomitragiganteaNog.)n=5;5.东亚小金发藓(Pogonatuminflexum(Lindb.)Lac.)n=7.其中中毕扁萼苔和新船叶藓的染色体数为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扁萼苔 蛇苔 长齿匍灯藓 新船叶藓 染色体
下载PDF
中国角苔纲植物孢子和假弹丝形态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鹏程 汪楣芝 毕培曦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3-138,共6页
首次报道中国角苔类植物的2科、5属和7种的孢子和假弹丝的形态。附分科和分属的检索表。从形态上观察,短角苔科植物为原始的类型。
关键词 角苔纲 孢子 假弹丝
下载PDF
数值分类在藓类植物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连永 杜桂森 +2 位作者 汪楣芝 司治国 罗先海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4期48-55,61,共9页
根据数值分类学的基本原理 ,设计了一个实现藓类植物数值分类的算法 ,通过该算法对 33种藓类植物孢子和孢蒴的主要性状进行了计算机数量化分析 ,根据距离系数验证了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区别 ,并与形态和细胞分类作了比较 .从数值分类角... 根据数值分类学的基本原理 ,设计了一个实现藓类植物数值分类的算法 ,通过该算法对 33种藓类植物孢子和孢蒴的主要性状进行了计算机数量化分析 ,根据距离系数验证了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区别 ,并与形态和细胞分类作了比较 .从数值分类角度可以说明大帽藓属 (Encalypta)、真藓属(Bryum)和金发藓属 (Polytrichum)是属级的自然分类群 ,小金发藓属 (Pogonatum )与金发藓属(Polytrichum)是科一级的自然分类群 ,有 2个物种与所在属的其它物种距离系数相差稍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数量化分析 藓类植物 数值分类学 孢子 孢蒴 形态结构 自然类群
下载PDF
中国塔叶苔属及其新分布 被引量:3
13
作者 季梦成 汪楣芝 +1 位作者 张志勇 罗来春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1998年第2期179-182,共4页
塔叶苔属为1894年由F.Stephani建立的单种属,即塔叶苔(SchiffneriahyalinaSteph.)。以前该属在我国的分布仅见于台湾、福建、云南和四川,现见于江西省,为该属植物的新记录。塔叶苔的配子体... 塔叶苔属为1894年由F.Stephani建立的单种属,即塔叶苔(SchiffneriahyalinaSteph.)。以前该属在我国的分布仅见于台湾、福建、云南和四川,现见于江西省,为该属植物的新记录。塔叶苔的配子体和孢子体结构表明,它宜被作为大萼苔科内的一个亚科处理,在亲缘关系上与叉苔目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叶苔属 江西 新分布
下载PDF
中国产光萼苔科四种植物的核型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晓杰 沙伟 +1 位作者 肖静 汪楣芝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15-418,T005,共5页
报道了中国产光萼苔科四种植物配子体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 ,四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均为n =8。核型为 :细光萼苔陕西变种 (P .gracillimavar.urogea)k(n) =8=8m或k(n) =8=4v + 4 (v) ;毛缘光萼苔 (P .vernicosa)k(n) =8=5m + ... 报道了中国产光萼苔科四种植物配子体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 ,四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均为n =8。核型为 :细光萼苔陕西变种 (P .gracillimavar.urogea)k(n) =8=8m或k(n) =8=4v + 4 (v) ;毛缘光萼苔 (P .vernicosa)k(n) =8=5m + 3sm或k(n) =8=6v +2J;密叶光萼苔 (P .densifolia)k(n) =8=8m或k(n) =8=5v + 3(v) ;多瓣苔 (Macvicariau lophylla)k(n) =8=6m + 2sm或k(n) =8=6v + 1 (v) + 1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萼苔科 核型 植物 染色体 配子体
下载PDF
中国丛藓科六种植物孢子形态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杜桂森 张玉龙 汪楣芝 《植物学通报》 CSCD 1998年第3期57-60,共4页
本文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丛藓科(Potiaceae)六种孢子的形态特征。在近极薄壁区的有无及形状、外壁纹饰的细微结构及分布等方面有区别。显示了同科不同属(Genus)、种(Species)间的遗传分化。但六... 本文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丛藓科(Potiaceae)六种孢子的形态特征。在近极薄壁区的有无及形状、外壁纹饰的细微结构及分布等方面有区别。显示了同科不同属(Genus)、种(Species)间的遗传分化。但六种孢子的形态、大小、外壁厚度等方面具有较大的相似性。从孢粉学角度证实丛藓科可能是一个自然分类群。从孢粉形态和萌发孔类型上分析,六种丛藓孢子比泥炭藓(Sphagnum)进化。从孢粉萌发孔演化方面看,与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比较,苔藓的近极萌发孔是处于原始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藓科 孢子形态 纹饰 演化关系
下载PDF
松山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生存状况调查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文和 贾俞 +2 位作者 姚倩 汪楣芝 李小英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54-60,共7页
将1985年和2005年两次采自北京市松山自然保护区的共计425份苔藓标本进行鉴定,初步得出该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共有26科55属95种,其中苔类植物4科4属5种,藓类植物22科51属90种。这些苔藓植物中,北京新记录3科12属35种。对20年前后采集到... 将1985年和2005年两次采自北京市松山自然保护区的共计425份苔藓标本进行鉴定,初步得出该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共有26科55属95种,其中苔类植物4科4属5种,藓类植物22科51属90种。这些苔藓植物中,北京新记录3科12属35种。对20年前后采集到的标本相比较发现,20年前分布的一些大型藓类植物20年后消失了,表明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向不利于苔藓类植物生长的方向发生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植物 新记录 松山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中国东北产6种藓类植物的染色体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沙伟 汪楣芝 王明蝉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1年第1期65-66,T003,共3页
关键词 染色体数目 棉藓 扇叶毛灯藓 提灯藓 硬叶提灯藓 藓类植物
下载PDF
新船叶藓的核型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云龙 吴鹏程 +1 位作者 汪楣芝 贾渝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301-303,共3页
新船叶藓Nendolichomitra robusta(Broth.)Nog.为东亚特有种,其配子体茎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数为n=5,核型为K(n)=5=4V+1J或K(n)=5=4m+1sm,在核型分类中属于“2A”型。该研究结果为国内外首次报道。
关键词 藓类植物 新船叶藓 染色体组型
下载PDF
深圳梧桐山苔藓植物区系 被引量:7
19
作者 贾渝 吴鹏程 汪楣芝 《贵州科学》 2001年第4期16-22,共7页
本文通过对采自深圳市梧桐山的 4 0 0号标本的鉴定 ,初步确定该地区有 4 2科 ,6 2属和 86种。经区系成分分析 ,作者认为该地区的苔藓植物种类虽与热带亚洲的关系较为密切 。
关键词 苔藓植物 深圳市 酮桐山 植物区系 植物种类 亚热带
下载PDF
藻苔属Takakia的系统位置 被引量:3
20
作者 贾渝 吴鹏程 汪楣芝 《贵州科学》 2001年第4期10-12,22,共4页
本文回顾了藻苔属的发现和研究的历史 ,并对其孢子体和配子体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合最新研究成果 ,就该属的系统位置提出了新的见解。
关键词 藻苔属 藻苔纲 系统位置 孢子体 配子配 苔藓植物 形态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