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排放视角下武汉市土地生态风险时空格局演变
1
作者 韩雨非 刘艳中 +4 位作者 陈勇 汪樱 张祚 陈弘昳 谭玉川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1-341,共11页
[目的]探究土地利用碳排放对土地生态安全的不利影响,揭示不同因素的演变情况。[方法]引入碳足迹压力指数,并结合植被覆盖度、降水距平百分比指数、土壤侵蚀程度和土地利用混合度一同构建土地生态风险评价模型。使用熵权法确定风险指标... [目的]探究土地利用碳排放对土地生态安全的不利影响,揭示不同因素的演变情况。[方法]引入碳足迹压力指数,并结合植被覆盖度、降水距平百分比指数、土壤侵蚀程度和土地利用混合度一同构建土地生态风险评价模型。使用熵权法确定风险指标权重并计算了综合风险指数。最后,利用空间分析方法,探究了武汉市2010年、2015年、2020年土地生态风险及空间集聚效应的时空演化规律。[结果]武汉市生态风险整体呈降低态势但幅度较小,各行政区风险指数差值大,中心城区植被覆盖度低、土地利用混合度低、碳排放压力高、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堪忧;土地生态风险指数呈较强的空间集聚状态,冷热点集聚程度先增强后减弱,热点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和汉南区内。[结论]土地利用碳排放量的激增造成了土地生态风险的进一步加剧和风险来源的多样化,引入碳足迹压力指数能更全面地评估区域土地生态风险情况,为降低土地生态风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风险 碳排放 空间数据分析 武汉市
下载PDF
湖北大别山(黄冈)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特征及地学意义 被引量:19
2
作者 雷彬 李江风 +2 位作者 周学武 赵栋 汪樱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77-384,共8页
湖北大别山(黄冈)国家地质公园是以大陆造山带地质地貌景观和亚热带森林生态景观为主体,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猎奇探险和科学研究、环境保护为一体的大型科学公园。公园所在区域是秦岭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典型,主... 湖北大别山(黄冈)国家地质公园是以大陆造山带地质地貌景观和亚热带森林生态景观为主体,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猎奇探险和科学研究、环境保护为一体的大型科学公园。公园所在区域是秦岭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典型,主要分为地质剖面、地质构造、地质地貌、水体景观4个大类,11个类,共100余处地质遗迹景点,其中一部分地质遗迹具有重要的全球典型意义。大别山地质遗迹为探索地球早期演化、开展造山带研究及进行全球对比分析提供了关键证据,在地层学、岩石学、变质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地貌学、水文地质学等各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研究结果对于系统认识公园地质遗迹状况、建立地质科普示范基地、地质遗迹保护和开发等具有一定参考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遗迹 大别山 国家地质公园 地学意义
下载PDF
基于矿业遗迹保护和利用的樟村坪国家矿山公园规划探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雷彬 李江风 +2 位作者 汪樱 彭永靖 赵敏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1-56,共6页
矿业遗迹是矿业活动的实物记录,是展现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文化遗产。建立矿山公园是保护开发矿业遗迹的有效途径。湖北省宜昌市樟村坪国家矿山公园是国内唯一的磷矿类矿山公园,其矿业遗迹及其他景观资源丰富且具有典型性。规划在科学调... 矿业遗迹是矿业活动的实物记录,是展现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文化遗产。建立矿山公园是保护开发矿业遗迹的有效途径。湖北省宜昌市樟村坪国家矿山公园是国内唯一的磷矿类矿山公园,其矿业遗迹及其他景观资源丰富且具有典型性。规划在科学调查和评价的基础上,确定樟村坪国家矿山公园的建设目标和规划布局,提出基于矿山遗迹保护和利用的矿山公园规划策略,力求将公园建设成特色鲜明、定位准确、功能齐全和运作规范的新型现代矿山公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遗迹 矿山公园 保护 利用
下载PDF
基于生态服务价值的乡镇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以湖北省神农架木鱼镇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汪樱 李江风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0-27,共8页
为解决以往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中对于生态效益缺乏考虑或者研究不深的问题,运用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生态服务价值系数核算研究区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采用ArcGIS频数自然断裂点法划分生态功能重要性级别,编制生态功能重要性分布图,结合研... 为解决以往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中对于生态效益缺乏考虑或者研究不深的问题,运用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生态服务价值系数核算研究区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采用ArcGIS频数自然断裂点法划分生态功能重要性级别,编制生态功能重要性分布图,结合研究区自然资源的垂直分异规律、土地利用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等专题数据,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多因素叠置分区模型,将木鱼镇划分为4个土地利用功能区,即森林重点保护区、特色农业生产生活区、结果显示木鱼镇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与实际相符。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以及粮、茶、果,旅游城镇与工业发展区;探索和确定了各区的土地利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 功能分区 神农架林区
下载PDF
“电子竞技”与“第九艺术”——东西方游戏文化融合发展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汪樱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102-104,108,共4页
“电子竞技”与“第九艺术”不同于传统艺术形式,它的诞生以现代科技发展为前提,强调电子游戏的竞技性、游戏性和可探索性。东西方游戏文化融合的“第九艺术”可以给玩家带来多元融合的审美体验和价值观思考,从而释放电子游戏的深层价... “电子竞技”与“第九艺术”不同于传统艺术形式,它的诞生以现代科技发展为前提,强调电子游戏的竞技性、游戏性和可探索性。东西方游戏文化融合的“第九艺术”可以给玩家带来多元融合的审美体验和价值观思考,从而释放电子游戏的深层价值。基于此,从东西方游戏文化传统的角度出发,探索东西方电子游戏发展呈现出不同发展样态的原因,并提出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增强娱乐功能属性和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子游戏品牌等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竞技 第九艺术 游戏文化 融合发展
下载PDF
海南省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计量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吾买尔艾力·艾买提卡力 汪樱 +1 位作者 李江风 王振伟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21年第1期48-61,共14页
基于2000—2012年海南省土地利用、经济统计数据以及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系统研究了海南省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海南省整体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由2000年的11.09万元/hm2增加至2012年... 基于2000—2012年海南省土地利用、经济统计数据以及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系统研究了海南省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海南省整体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由2000年的11.09万元/hm2增加至2012年的36.34万元/hm2;沿海市县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普遍高于非沿海市县,效率值较高的地区多聚集在东北部,中西部地区利用效率普遍偏低;研究期间,各市县间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差距呈扩大趋势。(2)除人均耕地面积对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外,其他因素影响方向均为正向。内部因素: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和风景名胜设施用地投入产出高,对建设用地整体效率的提升贡献较大;外部因素:地均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数量、植被覆盖率、地均非农固定资产投资数量以及人均耕地对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影响最为显著,市场化程度与监管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建设用地的配置效率产生积极推进作用。研究将有助于识别驱动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动态变化的关键因素,为海南省建设用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时空特征 影响因素 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 海南省
下载PDF
基于田园功能与底线约束的乡村分类与发展策略研究
7
作者 王卫雯 龚健 +3 位作者 汪樱 申杨 乔家君 Lochan Kumar Batala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1-572,共12页
在乡村分类的基础上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对推进精准化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湖北鄂州市乡村单元为研究对象,利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和ISO(iterative self-organization)聚类法等技术方法,构建乡村田园功... 在乡村分类的基础上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对推进精准化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湖北鄂州市乡村单元为研究对象,利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和ISO(iterative self-organization)聚类法等技术方法,构建乡村田园功能与底线约束耦合表达的乡村分类体系,挖掘乡村类别与田园功能的内在联系并提出差异化发展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田园社区功能、产业发展功能、农业生产功能、乡村旅游功能和生态保育功能优势区表现出沿路、沿江、环湖、围山等空间分布特征;(2)鄂州市乡村可划分为城郊融合型、集聚提升型、特色保护型、保留整治型和搬迁撤并型,且具有明显的田园功能异质性;(3)遵循分类显化功能优势、改善功能短板的思路,以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与构建田园综合体为核心明确乡村发展策略。研究结果在明晰乡村分类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差异化乡村发展策略,可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分类 田园功能 底线约束 乡村振兴 鄂州市
原文传递
地理可达性和乡村治理如何缓解多重风险对农户福祉的影响?——来自大别山区的实证分析
8
作者 王非凡 汪樱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24年第6期1195-1227,共33页
Despite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interconnectedness of livelihood risks and human well-being, limited emphasis has been placed on the influence of geographic accessibility and rural governance on the well-being of rura... Despite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interconnectedness of livelihood risks and human well-being, limited emphasis has been placed on the influence of geographic accessibility and rural governance on the well-being of rural households. Furthermore, the interplay between geographic accessibility, rural governance, and livelihood risk remains inadequately explored. Based on 522 household samples collected in the Dabie Mounand ordinary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influence of multiple risks on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rural households by investigating the moderating roles played by geographic accessibility and rural governa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1) multiple risk factors have a significant negative effect on rural households' well-being(β=-0.219, p<0.01);(2) geographic accessibility has a weak positive effect on rural households' well-being(β=0.064, p<0.1) compared to rural governance, which plays a larger positive role(β=0.228, p<0.01);and(3) geographic accessibility has a significant moderating effe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ultiple risks and rural households' well-being, decreasing the adverse impact of multiple risks on households' well-being.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geographic accessibility and rural governance have positive implications for enhancing the well-being of rural households. The findings provide policy insight into mitigating livelihood risks and their negative impacts on household well-being in mountainous regions worldw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ple risks rural governance livelihood well-being index spatial traps Dabie Mountains China
原文传递
农户生计韧性驱动机理及其生计环境效应 被引量:2
9
作者 汪樱 唐兰云 +2 位作者 王卫雯 王建英 郑亮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65-677,共13页
农户生计发展面临诸多风险,增强其抵御内外部风险的韧性对于稳定扶贫成果,促进乡村振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韧性评估框架,从生计资产、农业交流和学习、适应能力、社会安全网、基本服务可及性5个维度构建农户... 农户生计发展面临诸多风险,增强其抵御内外部风险的韧性对于稳定扶贫成果,促进乡村振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韧性评估框架,从生计资产、农业交流和学习、适应能力、社会安全网、基本服务可及性5个维度构建农户生计韧性测度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以湖北大别山区七里坪镇开展实证研究,以302份农户调研数据为研究样本探索农户生计韧性的驱动机理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农户生计韧性整体处于中高水平,与各维度存在共生关系,呈梯度渐进增长态势,其中适应能力是农户生计韧性的短板。(2)健康状况、劳动力数量、信息获取渠道、地方性社团或组织、农户与村民关系、集体事务参与程度、村干部工作满意度和规章制度运行情况是影响农户生计韧性的关键因素。(3)农户生计行为的环境负外部性随农户生计韧性增加而增大。对此,应提高农户适应能力,从多维度增强生计韧性并降低农户生计的生态环境成本,以有效促进农户生计和生态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生计韧性 生计环境效应 驱动机理 连片脱贫区 湖北大别山区
原文传递
武汉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城市用地扩张的响应机理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晓南 刘艳中 +3 位作者 汪樱 陈勇 张祚 宋改凤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515-1524,共10页
针对当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城市用地扩张过程响应机理研究的不足,以武汉市为例,定量计算区域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探究城市用地扩张过程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1990~2015年,除水文调节的价值在2000~2005年略有增... 针对当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城市用地扩张过程响应机理研究的不足,以武汉市为例,定量计算区域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探究城市用地扩张过程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1990~2015年,除水文调节的价值在2000~2005年略有增长,其余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均呈负增长,降幅最大的是食物供给;(2)人口增长带来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需求压力远远大于城市用地扩张对生态系统服务的直接破坏;(3)城市用地扩张对食物供给的破坏程度最大,对水文调节能力的破坏程度次之,对生物多样性和土壤保持的破坏程度相对较低。武汉市在未来的城市用地扩张中,应禁止侵占水域和森林的面积,调整农田的侵占结构,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 城市用地扩张 响应机理 武汉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