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气传孢子有效传输理论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叶殿秀 汪毓才 《陕西气象》 1990年第4期49-52,33,共5页
一、引言病菌传播距离的预测是病害中、短期预测的要求内容之一,它有助于田间防治策略的拟定,是防封消灭发病中心,进行隔离保护措施的客观依据,传播距离和病害空间分布动态又是进行病害流行电算模拟所必需的知识。从农业气象角度出发,... 一、引言病菌传播距离的预测是病害中、短期预测的要求内容之一,它有助于田间防治策略的拟定,是防封消灭发病中心,进行隔离保护措施的客观依据,传播距离和病害空间分布动态又是进行病害流行电算模拟所必需的知识。从农业气象角度出发,近年来,我国研究了害虫的发生期,发生量,分布区及危害程度的预报,其中对稻飞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分析 短期预测 有效传输 病害流行 病菌传播 发病中心 农业气象 隔离保护 气传 传播距离
下载PDF
大麦冷害的生理敏感期和气候关键期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来胜 汪毓才 何立人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0年第2期174-178,共5页
采用田间和人工模拟低温,对大麦冷害的生理敏感期、气候关键期和导致冷害的主导气候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麦对低温最敏感的时段为孕穗前5天,叶耳距为-0.8~0.0cm,即幼穗进入减数分裂始期至四分体时期。该期的平均最低气温和平均... 采用田间和人工模拟低温,对大麦冷害的生理敏感期、气候关键期和导致冷害的主导气候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麦对低温最敏感的时段为孕穗前5天,叶耳距为-0.8~0.0cm,即幼穗进入减数分裂始期至四分体时期。该期的平均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是造成冷害的主导气候因子。最高气温具有缓解冷害危害的作用。2月下旬至3月中旬为重庆地区出现大麦低温冷害的气候关键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冷害 生理敏感期 气候
下载PDF
热传导方程时间变量的双参数化 被引量:1
3
作者 汪毓才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82-91,共10页
本文采用时间变量τ的双参数表示式:τ=Tω+t,导出了双时间参数热传导方程。用于处理土温日变化时,得出了有进动的土温日波动的双时间参数解析式,从而引入了日平均温度随深度的非线性变化项,改进了迄今通用的但并不合理的线性分布的表... 本文采用时间变量τ的双参数表示式:τ=Tω+t,导出了双时间参数热传导方程。用于处理土温日变化时,得出了有进动的土温日波动的双时间参数解析式,从而引入了日平均温度随深度的非线性变化项,改进了迄今通用的但并不合理的线性分布的表示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传导方程 时间变量 双参数
下载PDF
小麦白粉菌对远程传输的适应性
4
作者 叶殿秀 汪毓才 《陕西气象》 1990年第2期46-47,15,共3页
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小麦矮杆高产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栽培,密植程度的提高,水肥条件的变化,特别是化学肥料施用量的成倍增加,小麦白粉病的发生日趋严重。自七十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已有二十个省、市普遍发生。每年危害面积2000~4000万亩左... 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小麦矮杆高产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栽培,密植程度的提高,水肥条件的变化,特别是化学肥料施用量的成倍增加,小麦白粉病的发生日趋严重。自七十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已有二十个省、市普遍发生。每年危害面积2000~4000万亩左右。白粉病的大范围流行,直接影响着国家粮食生产计划的完成,因此,早期作出准确预报展望来年小麦白粉病蔓延危害状况以便采取有力措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白粉病 白粉菌 危害面积 肥料施用量 远程传输 高产品种 危害状况 矮杆 粮食生产 水肥条件
下载PDF
我国西南稻区白背飞虱,褐稻虱的迁飞和发生特点 被引量:23
5
作者 胡国文 汪毓才 谢明霞 《植物保护学报》 CAS 1982年第3期179-186,共8页
由于西南稻区的地理位置、地势、地形、气候和水稻种植制度等因素的影响,白背飞虱和褐稻虱的迁飞和发生情况与我国东部稻区相比较,有其不同的特点: 迁飞特点有:贵州东南部迁入期较早,全区迁入虫量大,白背飞虱为春季迁入的优势种;云南境... 由于西南稻区的地理位置、地势、地形、气候和水稻种植制度等因素的影响,白背飞虱和褐稻虱的迁飞和发生情况与我国东部稻区相比较,有其不同的特点: 迁飞特点有:贵州东南部迁入期较早,全区迁入虫量大,白背飞虱为春季迁入的优势种;云南境内,从南向北地势逐步抬升,迁入期和主要为害时期亦逐渐推迟,虫种由褐稻虱较多而变成白背飞虱为优势虫种;四川盆地迁入始期和主要迁入期由东向西推进;主害代的迁入虫源路径多;夏季短、中距离的迁飞频繁,有的年分在中稻上常造成两次主害时期等。发生特点有:常年三省的东、南部地区发生程度重,三省的西、北部地区发生程度轻;近期迁入虫量是中稻或晚稻上主害代的主要虫源;虫量相应集中,加重为害程度;另方面天敌种类多,数量较大,对飞虱种群数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上述迁飞和发生特点可作为拟定西南稻区对两种稻飞虱预测预报和防治策略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褐稻虱 虫量 白背稻虱 水稻害虫 迁飞 迁徙 稻区 迁入期 发生特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