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空地一体多源数据融合构建高精度古建筑模型
1
作者 卢洁 汪永法 +1 位作者 王春 徐燕 《滁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6,共6页
中国古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保护和传承古建筑也成为了目前社会的热点研究问题之一,构建古建筑的实景模型是文物保护的基础和前提。然而,近些年发展起来的基于人工、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构建的三维模型,在古建筑建... 中国古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保护和传承古建筑也成为了目前社会的热点研究问题之一,构建古建筑的实景模型是文物保护的基础和前提。然而,近些年发展起来的基于人工、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构建的三维模型,在古建筑建模的方法和效果上均存在诸多局限。因此,本文提出使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无人机环绕摄影、近景贴近摄影等空地一体多源数据融合的方式,实现全方位、无死角的三维模型重建,为获得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的精细化古建筑模型提供相应理论与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 倾斜摄影 环绕摄影 近景贴近摄影 多源数据融合
下载PDF
小麦种质资源耐热性评价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小波 关攀锋 +15 位作者 辛明明 汪永法 陈希勇 赵爱菊 刘曼双 李红霞 张明义 逯腊虎 魏亦勤 刘旺清 张金波 倪中福 姚颖垠 胡兆荣 彭惠茹 孙其信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4191-4200,共10页
【目的】利用热感指数作为耐热性鉴定指标,分别对冬、春小麦种质资源进行高通量耐热性鉴定,筛选耐热种质资源,为小麦耐热性育种提供材料基础。【方法】冬小麦材料采用延期播种、春小麦材料种植在温度有显著差异的地理环境下,人为致使小... 【目的】利用热感指数作为耐热性鉴定指标,分别对冬、春小麦种质资源进行高通量耐热性鉴定,筛选耐热种质资源,为小麦耐热性育种提供材料基础。【方法】冬小麦材料采用延期播种、春小麦材料种植在温度有显著差异的地理环境下,人为致使小麦灌浆期遭遇高温胁迫。根据不同环境处理的千粒重值计算冬、春小麦各个材料的热感指数。依据热感指数,对来自中国不同小麦生态区和国外不同地区和组织的1325份小麦种质资源,包括688份冬小麦和637份春小麦,分别进行耐热性评价。热感指数小于0.5为极耐热材料、大于等于0.5小于1为中等耐热材料、大于等于1小于1.5为中等热敏感材料、大于等于1.5为极敏感材料。【结果】冬小麦和春小麦热胁迫处理组灌浆期平均最高温度分别高于对照组1.91℃和7.09℃,且热胁迫处理组千粒重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降低。根据热感指数分级评价结果,极耐热冬、春小麦材料31和48份,占供试材料的4.51%和7.54%;极敏感冬、春小麦材料19和58份,占供试材料的2.76%和9.11%;其余大多数材料为中间类型(中等耐热材料和中等热敏感材料)。从中国小麦生态区域的地理分布来看,来自南部麦区(西南冬麦区、青藏春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冬小麦材料耐热性整体高于来自北部麦区(北部冬麦区、黄淮冬麦区)的冬小麦材料。对于春小麦,来自新疆春冬麦区的材料耐热性最强,平均热感指数为0.70,且其中88.00%的材料属于耐热材料(极耐热材料或中等耐热材料);此外,来自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的春小麦平均热感指数为0.88,也表现出较强的耐热性。来自CIMMYT的人工合成六倍体材料耐热性最弱,平均HSI为1.18,其中69.58%的材料为热敏感材料(中等热敏感材料和极敏感材料)。【结论】采用延期播种或在高温的地理环境下种植能使小麦在灌浆期遭遇高温胁迫。以千粒重热感指数作为评价指标,对1325份小麦种质资源进行高通量耐热性鉴定,综合考虑正常条件下的产量潜力和高温条件下的耐热性,筛选出优异耐热资源103份,可用于相应生态区小麦的耐热性遗传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种质资源 耐热性 热感指数 生态区
下载PDF
唑醚·啶酰菌防治葡萄白腐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5
3
作者 方桂清 汪永法 方康书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第5期797-798,904,共3页
进行38%唑醚·啶酰菌水分散粒剂防治葡萄白腐病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8%唑醚·啶酰菌1 200 g·hm^(-2)防治葡萄白腐病的效果最好,并能提高果品含糖量。建议在葡萄白腐病防治上,于花后到成熟期使用38%唑醚·啶酰菌900~1 2... 进行38%唑醚·啶酰菌水分散粒剂防治葡萄白腐病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8%唑醚·啶酰菌1 200 g·hm^(-2)防治葡萄白腐病的效果最好,并能提高果品含糖量。建议在葡萄白腐病防治上,于花后到成熟期使用38%唑醚·啶酰菌900~1 200 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醚·啶酰菌 葡萄白腐病 防效 田间试验
下载PDF
三系抗虫杂交棉新品种中棉所83在金华市的示范表现及栽培技术
4
作者 方桂清 王金军 +1 位作者 汪永法 杨树德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23期33-34,共2页
阐述中棉所83在金华市示范种植的生育期、植株性状、经济性状、纤维品质和产量表现,并结合高产示范经验提出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三系抗虫杂交棉 中棉所83 示范表现 栽培技术 浙江金华
下载PDF
一个小麦强优势组合的杂种优势遗传基础解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关攀锋 逯腊虎 +7 位作者 刘刚 汪永法 辛明明 胡兆荣 姚颖垠 倪中福 孙其信 彭惠茹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6期3207-3220,共14页
北方冬麦区骨干亲本农大3338与京冬6号组配的杂交F1代,在株高和千粒重等方面表现较强的中亲杂种优势.为解析该组合杂种优势形成的遗传基础,利用农大3338和京冬6号构建了双单倍体(doubled haploid,DH)群体,并利用DH群体衍生了一套包含28... 北方冬麦区骨干亲本农大3338与京冬6号组配的杂交F1代,在株高和千粒重等方面表现较强的中亲杂种优势.为解析该组合杂种优势形成的遗传基础,利用农大3338和京冬6号构建了双单倍体(doubled haploid,DH)群体,并利用DH群体衍生了一套包含283个杂交组合的小麦永久F_(2)群体,在两个不同环境下进行杂种优势评价.利用包含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和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分子标记的高密度整合遗传连锁图谱,基于完备区间作图法,对永久F_(2)群体在两个环境下的株高、千粒重、中亲优势值和相应的BLUP值进行全基因组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定位和上位性互作分析.共检测到32个株高QTL和25个千粒重QTL,分别解释0.54%~36.05%和0.87%~25.78%的表型变异,包含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和超显性效应位点,其中2D、4B、4D和6A染色体上存在稳定主效QTL,主要以加性效应为主.利用中亲优势值分别检测到13个株高杂种优势QTL和15个千粒重杂种优势QTL,绝大部分QTL表现为超显性效应.株高和千粒重上位性互作分析结果表明,在加加互作、加显互作、显加互作和显显互作4种不同互作类型中,显显互作的效应值最大,且所占比例最高.因此,本研究结果表明,超显性、显性和上位性是该组合杂种优势遗传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为3种遗传效应共同调控杂种优势形成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对杂交小麦亲本创制和强优势组合选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杂种优势 永久F2群体 数量性状位点 株高 千粒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