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恶性肿瘤患者血浆 DNA p53突变(英文) 被引量:5
1
作者 汪海丹 任军 +2 位作者 吕韶敏 斯小明 潘伯荣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827-830,共4页
目的 探讨扩增恶性肿瘤患者血浆 DNA的可行性 ,建立一种快速检测血浆 DNA突变的新方法 .方法 选取恶性肿瘤患者共 4 0例 ,采用 Qiagen column柱抽提法提取血浆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 p5 3基因外显子 7,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 ... 目的 探讨扩增恶性肿瘤患者血浆 DNA的可行性 ,建立一种快速检测血浆 DNA突变的新方法 .方法 选取恶性肿瘤患者共 4 0例 ,采用 Qiagen column柱抽提法提取血浆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 p5 3基因外显子 7,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 (DHPL C)对产物进行突变分析 ,并与测序结果比较 .结果  4 0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浆提取的 DNA均能扩增出目的片断 ,DHPL C检测到有 8例突变 ,随机送检的 8份 DHPL C未检测到突变者测序也未发现突变存在 ,与 DNA直接测序结果相一致 .结论 对恶性肿瘤患者血浆 DNA行PCR扩增是可行的 ,DHPL C可作为一种快速 ,简便和经济的突变筛选方法 ,运用此方法检测血浆中 p5 3等基因的突变有望应用于恶性肿瘤高危人群的预警和早期诊断以及作为预后参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 检测 恶性肿瘤 血浆 DNA p53 突变
下载PDF
青年胃癌247例发病与病理特点 被引量:6
2
作者 汪海丹 任军 +2 位作者 张燕军 斯晓明 宫卫东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49-751,共3页
目的: 分析青年胃癌的发病特点和病理特征与中老年胃癌的不同特点,为青年胃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我院1983 02 /2003 02收治的1839例患者资料进行筛选和研究,对患者性别、发病年龄和病理学类型与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并评价... 目的: 分析青年胃癌的发病特点和病理特征与中老年胃癌的不同特点,为青年胃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我院1983 02 /2003 02收治的1839例患者资料进行筛选和研究,对患者性别、发病年龄和病理学类型与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并评价遗传因素在胃癌发病中的作用.结果: 青年胃癌以弥漫型多见(40 49% ),病理分型多为低分化腺癌、黏液细胞癌和印戒细胞癌,恶性程度高,女性发病年龄更低,男女性比例接近.具有家族遗传背景或遗传性胃癌患者中青年发病者多于中老年( 39 /189vs69 /1454,P<0 0001; 16 /189vs21 /1454,P<0 0001),男性更易受遗传因素影响.结论: 青年胃癌以高度恶性弥漫型为主,发病呈上升趋势,且与遗传背景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青少年 病理学 遗传
下载PDF
散发性肠型和遗传性弥漫型胃癌中上皮钙黏附素的表达差异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汪海丹 任军 +5 位作者 贾军 斯晓明 黄若宇 张燕军 张联 张阳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5年第3期304-306,共3页
目的探讨上皮型钙黏附素(E-cadherin,E-cad)在肠型和弥漫型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疾病发生、治疗和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30例正常胃或胃炎粘膜上皮组织、30例散发性肠型胃癌组织和30例遗传性弥漫型胃癌组织中E-cad... 目的探讨上皮型钙黏附素(E-cadherin,E-cad)在肠型和弥漫型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疾病发生、治疗和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30例正常胃或胃炎粘膜上皮组织、30例散发性肠型胃癌组织和30例遗传性弥漫型胃癌组织中E-cad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正常或胃炎上皮组织中E-cad全部为阳性表达,表达均匀,散发性肠型胃癌和遗传性弥漫型胃癌组织中E-cad表达均明显减低(P<0.05),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3%(19/30)和23%(7/30)。散发性肠型胃癌中E-cad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相关(P<0.05),遗传性弥漫型胃癌中E-cad的表达与疾病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散发性肠型胃癌E-cad表达降低,呈断续性或者胞浆异位性表达,并与临床分期相关,可能对肠型胃癌的预后评估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E-cad在遗传性弥漫型胃癌中表达降低更为明显,大部分癌组织中呈现表达缺失,但与分期无关,E-cad表达缺失在遗传性弥漫型胃癌发病的早期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粘附素 胃癌 遗传性 弥漫性 散发性
下载PDF
血浆循环核酸p53突变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汪海丹 斯晓明 +1 位作者 吕韶敏 任军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100-1102,共3页
目的 研究肝脏良恶性疾病患者血浆循环核酸 p5 3基因突变 ,探讨其突变检测诊断肝癌的可行性和价值 .方法 肝脏疾病患者 6 1例 ,其中原发性肝癌 36例 ,良性组为肝血管瘤、肝囊肿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共 2 5例 ,提取血浆DNA,采用 PCR扩... 目的 研究肝脏良恶性疾病患者血浆循环核酸 p5 3基因突变 ,探讨其突变检测诊断肝癌的可行性和价值 .方法 肝脏疾病患者 6 1例 ,其中原发性肝癌 36例 ,良性组为肝血管瘤、肝囊肿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共 2 5例 ,提取血浆DNA,采用 PCR扩增 p5 3基因外显子 5 & 6 ,7和 8(E5 & 6 ,E7和 E8) ,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 (DHPL C)对产物进行突变筛选 .结果 肝恶性肿瘤患者 36例血浆提取的 DNA扩增出E5 & 6 ,E7和 E8例数分别为 10 ,36和 35 ,良性组对应为 0 ,6和 4例 . DHPL C检测到 4 / 36例 E5 & 6突变 ,12 / 36例 E7突变 ,未检测到 E8突变 ,良性组检测到 2 / 2 5例 E7突变 .结论 良恶性组间扩增阳性率有明显差异 (P<0 .0 5 ) ,p5 3基因突变与乙型肝炎感染有关 ,HBs Ag+肝癌患者 p5 3基因突变率明显高于 HBs Ag- 肝癌患者 (P<0 .0 5 ) ,循环核酸 p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P53基因 基因突变 核酸类 血浆
下载PDF
青年胃癌269例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汪海丹 邱莉莉 +4 位作者 任军 斯晓明 张燕军 黄若宇 张联 《肿瘤防治杂志》 2005年第17期1285-1288,共4页
目的:分析青年胃癌(≤45岁)的发病特点、病理类型和临床特征,为青年胃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胃癌数据库对22年间2158例胃癌资料数据进行筛选和研究,并对青年胃癌的发病特征、病理学情况和临床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目的:分析青年胃癌(≤45岁)的发病特点、病理类型和临床特征,为青年胃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胃癌数据库对22年间2158例胃癌资料数据进行筛选和研究,并对青年胃癌的发病特征、病理学情况和临床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青年胃癌以高度恶性弥漫型为主,好发部位为胃窦部和胃体胃角部。男女性比例接近,女性发病年龄低于男性,受遗传因素影响明显,男性更易累及。青年胃癌缺乏特异症状和体征,首次就诊至确诊时间平均为8.7个月,误漏诊率高达65.4%。经胃镜和X线钡餐诊断为胃癌的占66.5%,诊断时进展期占96.7%,仅31.9%可行根治性手术治疗,随访的193例患者2年生存率仅17.1%。结论:青年胃癌以高度恶性弥漫型为主,与遗传关系密切。青年胃癌误漏诊率高,确诊时多为进展期,预后差,临床上应提高警惕,特别是对于具有家族背景的高危人群、出现警惕症状者和病程较长的青年患者,应行X线钡餐和胃镜检查以排除胃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病理学 胃肿瘤/遗传学 年龄因素
下载PDF
胸水诊断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汪海丹 于淑湘 《临床荟萃》 CAS 1999年第1期27-28,共2页
结核和肿瘤是导致胸水的常见原因,两者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脱落细胞学检测是常用方法,但阳性率并不很高,约为50%~70%。近年来采用放射免疫技术检测胸水中某些代谢物水平对两者鉴别有一定意义,脱落细胞学检测则是诊断恶性胸水的特别... 结核和肿瘤是导致胸水的常见原因,两者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脱落细胞学检测是常用方法,但阳性率并不很高,约为50%~70%。近年来采用放射免疫技术检测胸水中某些代谢物水平对两者鉴别有一定意义,脱落细胞学检测则是诊断恶性胸水的特别重要的方法,但阳性率不很高,本文就如何准确地鉴别和诊断良恶性胸水这一问题加以探讨,总结了一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胸 诊断 鉴别诊断 恶性胸水 结核性胸水
下载PDF
病毒T细胞表位和T细胞疫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汪海丹 于淑湘 《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 1999年第4期152-156,共5页
细胞免疫应答是机体免疫防御和免疫监视的重要途径,主要由T细胞完成。研究鉴定T细胞表位,研制T细胞疫苗,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应答,是预防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和治疗自身免疫病和肿瘤的重要途径,本文介绍了几种T细胞疫苗的研制方法。
关键词 疫毒 T细胞表位 T细胞疫苗 疫苗
下载PDF
恶性肿瘤循环核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汪海丹 吕韶敏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2002年第5期354-358,共5页
肿瘤患者血循环中核酸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 ,研究证实其来源于肿瘤细胞 ,并且与原发肿瘤有着结构或功能上的某些一致性 ,因此循环核酸对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都可能有重要价值。近年来随着方法学的进步和肿瘤发生分子机制研究的深... 肿瘤患者血循环中核酸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 ,研究证实其来源于肿瘤细胞 ,并且与原发肿瘤有着结构或功能上的某些一致性 ,因此循环核酸对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都可能有重要价值。近年来随着方法学的进步和肿瘤发生分子机制研究的深入 ,循环核酸日益受到重视 ,这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增多 ,现综述恶性肿瘤循环核酸国内外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研究进展 核酸 血循环
下载PDF
细胞因子基因敲除鼠对内毒素性休克耐受性的研究
9
作者 汪海丹 于淑湘 《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 1999年第4期257-259,共3页
研究发现许多细胞因子基因敲除鼠能够显著改变对内毒素性休克的耐受性, T N Fα显得尤为重要。 I F Nγ, Selectins , I C E( I L1β Converting Enzyme) 等细胞因子也有不可忽视的... 研究发现许多细胞因子基因敲除鼠能够显著改变对内毒素性休克的耐受性, T N Fα显得尤为重要。 I F Nγ, Selectins , I C E( I L1β Converting Enzyme) 等细胞因子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细胞因子基因敲除鼠实验显示出这些细胞因子在内毒素性休克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基因缺失 脓毒性休克 细胞因子 基因敲除
下载PDF
上皮性卵巢癌CD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蛋白表达的关系及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于月成 辛晓燕 +3 位作者 汪海丹 李红梅 李奇灵 黄侃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3-366,共4页
目的:检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上皮型钙粘附素基因(CDH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分布情况,分析其与上皮性钙粘附素蛋白表达的关系,探讨启动子甲基化对于蛋白表达的影响和意义。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的PCR(MSP)检测38例正常卵巢上皮和80例上皮... 目的:检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上皮型钙粘附素基因(CDH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分布情况,分析其与上皮性钙粘附素蛋白表达的关系,探讨启动子甲基化对于蛋白表达的影响和意义。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的PCR(MSP)检测38例正常卵巢上皮和80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CDH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上述标本中Ecadherin表达的情况,并结合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进行分析。结果:Ecadherin在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中表达明显降低(P<0.05);34例CD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全部出现在卵巢癌组,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甲基化频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26/35vs8/45,P<0.05);卵巢癌组织中有CD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者,Ecadherin表达明显低于无甲基化者(P<0.05)。结论:Ecadherin表达降低与上皮性卵巢癌转移关系密切,CDH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可能是导致Ecadherin表达蛋白表达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E-钙粘附毒素 DNA甲基化 肿瘤转移
下载PDF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浆线粒体D环HVR2突变 被引量:3
11
作者 靳斌 任军 +5 位作者 张亮 汪海丹 白俊 张燕军 斯小明 潘伯荣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911-913,共3页
目的 :探讨扩增乳腺癌患者血浆线粒体DNA(mito chondrialDNA ,mtDNA)的可行性 ,研究乳腺癌患者血浆线粒体DNA基因突变检测对于乳腺癌早期诊断及其预后的意义 .方法 :选取乳腺癌患者 10例 ,正常健康者 10人 ,提取血浆DNA ,采用聚合酶链反... 目的 :探讨扩增乳腺癌患者血浆线粒体DNA(mito chondrialDNA ,mtDNA)的可行性 ,研究乳腺癌患者血浆线粒体DNA基因突变检测对于乳腺癌早期诊断及其预后的意义 .方法 :选取乳腺癌患者 10例 ,正常健康者 10人 ,提取血浆DNA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血浆线粒体DNA的D环HVR2 ,用两对引物扩增 ,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 (DHPLC)对产物进行突变筛选 .结果 :10例乳腺癌患者血浆提取的DNA能扩增出 11个目的片断 ,DHPLC检测到有 4例突变 ,正常健康者 10人扩增出 1例 .结论 :乳腺癌患者血浆DNA扩增与正常组有明显差异 (P <0 .0 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DNA 线粒体 高变区2 D环 血浆 色谱法 液相
下载PDF
乳腺癌血浆循环核酸p53基因突变的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吕韶敏 汪海丹 +4 位作者 斯晓明 张燕军 张亮 潘伯荣 任军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835-837,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浆循环核酸 p5 3基因突变检测的可行性 ,研究乳腺癌患者循环核酸 p5 3基因突变对于乳腺癌发生、发展和预后估计的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 p5 3基因外显子 5~ 8,并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DHPL C)分析... 目的 探讨血浆循环核酸 p5 3基因突变检测的可行性 ,研究乳腺癌患者循环核酸 p5 3基因突变对于乳腺癌发生、发展和预后估计的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 p5 3基因外显子 5~ 8,并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DHPL C)分析产物突变情况 ,再与各生物学参数进行了相关研究 .结果  33例患者中 14例 (42 .4 % ) p5 3基因突变 ,且突变率与组织分化级别、ER阴性显著相关 (P<0 .0 5 ) ,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情况无关 .结论  DHPL C可作为一种快速简便的基因突变检测手段 ,p5 3基因突变在乳腺癌循环核酸中有较高的检出率并预示肿瘤的恶性程度 ,血浆基因突变有望成为简便的预后参考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血浆循环核酸 P53基因 突变
下载PDF
传统动物免疫法和硝酸纤维素膜皮下包埋免疫法的比较 被引量:4
13
作者 丁天兵 任育华 +1 位作者 汪海丹 于淑湘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00-200,共1页
关键词 传统动物免疫法 硝酸纤维素 膜皮下包埋法
下载PDF
RT-PCR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细胞角质蛋白-19mRNA的表达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锋 任军 +6 位作者 贾军 尤向辉 汪海丹 张燕军 郭晓彤 贠军 斯晓明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5年第2期154-158,共5页
目的 探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 )方法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mRNA作为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标志的可能性及意义。方法 以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分别对40例乳腺癌患者和30例健康人静脉血进行EGFRm... 目的 探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 )方法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mRNA作为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标志的可能性及意义。方法 以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分别对40例乳腺癌患者和30例健康人静脉血进行EGFRmRNA检测,同时与目前研究较多的循环上皮细胞标志:细胞角质蛋白CK-19的mRNA做比较。结果 在30例健康人外周静脉血中没有发现EGFRmR NA的表达( 0% ),但有8例CK-19阳性( 26. 7% )。而40例乳腺癌患者检测出13例EGFRmRNA阳性(32. 5% ),与正常人相比P<0. 01,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CK-19的mRNA阳性例数为14 (35. 0% ),与正常人相比P>0. 0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到25例( 62. 5% )的肿瘤组织中EGFR阳性,所有外周血中EGFRmRNA阳性的病例,相应的原发肿瘤病灶中EGFR蛋白均为阳性,组织中EGFR蛋白高表达的患者外周血EGFRmRNA检出率也高(P<0. 01)。26例初治患者中5例EGFRmRNA阳性(19. 2% ),14例复治患者中8例EGFRmRNA阳性(57. 1% ),两组相比P<0. 05,存在显著性差异。6例曾使用过紫杉醇类药物挽救化疗的转移性患者中1例EGFRmRNA阳性(16. 7% ), 8例未使用过紫杉醇类药物挽救化疗的转移性患者中7例EGFRmRNA阳性(87. 5% ),两组相比P<0. 05,存在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细胞角质蛋白-19(CK-19) 信使RNA(mRNA)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 循环肿瘤细胞 微转移 紫杉醇
下载PDF
红外光引导细针穿刺活检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晓军 王岭 +2 位作者 姚青 李南林 汪海丹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8期1722-1723,共2页
目的 探讨红外光引导细针穿刺活检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方法 在红外光引导下以 COOK活检针对 12 8例可疑乳腺癌患者进行穿刺取材做病理组织学诊断 ,对结果为恶性的患者即行乳腺癌根治术 ,对结果为良性的患者据术中冰冻切片结果决定... 目的 探讨红外光引导细针穿刺活检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方法 在红外光引导下以 COOK活检针对 12 8例可疑乳腺癌患者进行穿刺取材做病理组织学诊断 ,对结果为恶性的患者即行乳腺癌根治术 ,对结果为良性的患者据术中冰冻切片结果决定术式 .所有患者术后均做常规病理切片 ,并将结果与穿刺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12 8例患者穿刺成功 12 8例 ,成功率为 10 0 %,得到满意组织 12 0例 ,组织学阳性率 93.75 %,活检穿刺病理结果与术后常规病理切片结果比较无假阳性率 ,假阴性率 18.18%,总诊断准确度为98.33%.结论 红外光引导细针穿刺活检是诊断乳腺癌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对手术和其他治疗方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 活检 乳腺癌 诊断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血浆线粒体D环高变区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靳斌 任军 +4 位作者 张亮 汪海丹 白俊 张利旺 斯小明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1-3,10,共4页
目的:研究检测血浆线粒体DNA基因突变对于乳腺癌诊断的参考价值。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35例,健康 对照者10人,提取血浆DNA,设计两对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血浆线粒体DNA的D环HVR1和HVR2,然后用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HPLC)对产... 目的:研究检测血浆线粒体DNA基因突变对于乳腺癌诊断的参考价值。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35例,健康 对照者10人,提取血浆DNA,设计两对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血浆线粒体DNA的D环HVR1和HVR2,然后用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HPLC)对产物进行突变筛选。结果:乳腺癌患者的血浆DNA扩增率(46/140)和筛选的突变率(5/46)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检测血浆线粒体DNA基因突变可能对于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血浆DNA 患者 基因突变 诊断 D环 扩增 线粒体DNA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 对照组
下载PDF
遗传性胃癌与上皮钙粘附素基因突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吕韶敏 汪海丹 +1 位作者 康宁 任军 《武警医学》 CAS 2003年第1期39-41,共3页
上皮钙粘附素(E-cadherin,E-CD)是存在于正常上皮组织的钙依赖性蛋白粘附分子,又称为CAM120/80,与上皮细胞间粘附有重要关系,编码基因被称为E-CD或CDH1基因.1998年新西兰的Parry等在遗传型胃癌的毛利人家族发现E-CD基因突变.随后有许多... 上皮钙粘附素(E-cadherin,E-CD)是存在于正常上皮组织的钙依赖性蛋白粘附分子,又称为CAM120/80,与上皮细胞间粘附有重要关系,编码基因被称为E-CD或CDH1基因.1998年新西兰的Parry等在遗传型胃癌的毛利人家族发现E-CD基因突变.随后有许多研究表明其他许多肿瘤也存在E-CD基因突变.进一步研究证实,E-CD在家族弥漫型胃癌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我国胃癌的病死率居恶性肿瘤之首,占恶性肿瘤总病死率的23.24%.近年来弥漫型胃癌的比例有所上升.由于弥漫型胃癌约有10%显示出家族聚集性,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注意.我国符合遗传型胃癌诊断标准的约占全部胃癌的0.8%.遗传性胃癌具有发病集中、患者年轻等特点,故研究其作用机制对于遗传型胃癌的预防、诊断和预后判断等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胃癌 基因突变 上皮钙粘附素 E-CD
下载PDF
髋关节囊周神经阻滞联合仰卧位冠状入路行前路腰方肌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18
作者 徐贤根 汪海丹 +3 位作者 林向阳 李臣臣 黄炳武 李挺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828-832,838,共6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神经阻滞(PENG)联合仰卧位冠状入路行前路腰方肌阻滞(SCAQLB)应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围术期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苍南医院行髋部骨折手术老年患者80例,所有患者...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神经阻滞(PENG)联合仰卧位冠状入路行前路腰方肌阻滞(SCAQLB)应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围术期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苍南医院行髋部骨折手术老年患者80例,所有患者椎管内麻醉摆放侧卧位前,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神经阻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ENG联合SCAQLB组(PS组)和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组(F组),每组40例。记录通过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累积消耗量和首次按压时间。记录患者入室时(T0)和神经阻滞后30 min(T1)以及术后6 h(T2)、12 h(T3)、24 h(T4)的VAS评分。记录椎管内麻醉定位难易度(EOSP)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以及股四头肌无力等相关不良反应。结果:PS组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累积消耗量低于F组(P<0.001)。PS组术后首次PCIA按压时间较F组明显推迟(P<0.001)。PS组T1-T4静息和活动VAS评分均低于F组(P<0.05)。PS组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F组(P<0.05)。PS组摆放侧卧位时补救镇痛率低于F组(P<0.05),PS组麻醉医师对体位摆放满意率高于F组(P<0.05)。PS组无一例发生股四头肌无力,而F组有9例发生。结论:PENG联合SCAQLB优于传统的FICB,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椎管内麻醉摆放侧卧位及术后都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且不削弱股四头肌肌力,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囊周神经阻滞 腰方肌阻滞 超声引导 髋部骨折手术 镇痛
下载PDF
腹腔镜下腹部手术应用腰方肌阻滞的效果评价
19
作者 徐贤根 李臣臣 +1 位作者 汪海丹 李挺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2期374-376,共3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腰方肌肌内阻滞用于腹腔镜下腹部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本院行腹腔镜下腹部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腰方肌肌内阻滞组(Q组)和切口局部浸润组(L组),每组各30例。Q组术毕在超声引导下行...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腰方肌肌内阻滞用于腹腔镜下腹部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本院行腹腔镜下腹部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腰方肌肌内阻滞组(Q组)和切口局部浸润组(L组),每组各30例。Q组术毕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腰方肌肌内阻滞,每侧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L组术毕实施切口局部浸润,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术后每12 h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止痛。当患者VAS评分>3时,静脉注射曲马多补救镇痛。对比两组术后24 h曲马多累积用量、补救镇痛率、首次补救镇痛时间、术后VAS疼痛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恶心呕吐和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L组相比,Q组术后24 h曲马多累积用量较低(P<0.05),术后6 h、12 h的补救镇痛率较低(P<0.05),静息和活动VAS疼痛评分也显著较低(P<0.001)。Q组术后首次补救镇痛时间明显延长(P<0.001)。患者满意度、恶心呕吐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下肢运动阻滞、局部血肿、局麻药中毒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腰方肌肌内阻滞用于腹腔镜下腹部手术的效果优于切口局部浸润,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且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方肌阻滞 腰方肌肌内阻滞 腹腔镜下腹部手术 术后疼痛 镇痛
下载PDF
术前介入化疗治疗巨块型宫颈癌52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47
20
作者 于月成 汪海丹 +3 位作者 辛晓燕 李贵容 赵海波 王滨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57-559,共3页
目的 :研究和探索术前新辅助介入化疗治疗巨块型宫颈癌的方法和可行性 ,评价其对宫颈癌的治疗效果及对根治术的辅助价值 .方法 :选取 1 998 0 9/ 2 0 0 0 0 1就诊的 5 2例巨块型宫颈癌患者 ,术前采用顺铂 5 0mg/m2 、5 氟尿嘧啶 1 0 0... 目的 :研究和探索术前新辅助介入化疗治疗巨块型宫颈癌的方法和可行性 ,评价其对宫颈癌的治疗效果及对根治术的辅助价值 .方法 :选取 1 998 0 9/ 2 0 0 0 0 1就诊的 5 2例巨块型宫颈癌患者 ,术前采用顺铂 5 0mg/m2 、5 氟尿嘧啶 1 0 0 0mg/m2 、丝裂霉素 2 0mg/m2 方案进行子宫动脉介入化疗 2~ 3疗程 ,并对有手术适应证者及时实行宫颈癌根治术 .结果 :介入化疗后 1 2例完全缓解 (CR) ,2 8例部分缓解 (PR) ,8例无变化 (NR) ,4例疾病进展 (PD) ,总有效率为 77% ,与化疗前相比肿瘤体积显著缩小 (P <0 .0 5 ) ,对其中 5 0例患者成功实施了宫颈癌根治术 .术后病理发现淋巴结转移者中CR1例 ,PR4例 ,NR或PD8例 ,均为盆腔淋巴结转移 .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化疗或手术并发症 .结论 :术前介入化疗可缩小宫颈癌病灶 ,并能减少淋巴结转移和复发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化学栓塞 治疗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