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R、PR、HER-2、P5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0
1
作者 汪海新 应明真 王梅 《医学研究杂志》 2013年第2期27-31,共5页
目的研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R、PR、HER-2、P53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59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R、PR、HER-2、P53的表达情况,分析这些生物学标志物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区域... 目的研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R、PR、HER-2、P53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59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R、PR、HER-2、P53的表达情况,分析这些生物学标志物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区域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ER、PR、HER-2、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7%、55.7%、35.1%、42.3%,在组织学分级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R在直径较小肿瘤中表达率高,P53在TNM分期为Ⅲ期的肿瘤中的表达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R与PR的表达呈正相关,ER与HER-2、P53的表达呈负相关,PR与HER-2、P53的表达呈负相关。三阴性乳腺癌与高组织学分级、高P53表达相关(P<0.01)。结论利用免疫组化联合检测ER、PR、HER-2和P53蛋白的表达,将有助于选择乳腺癌的最优治疗策略,从而实现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ER PR HER-2 P53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DNA双链断裂修复通路与遗传性乳腺癌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汪海新 应明真 王雅杰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67-271,共5页
遗传性乳腺癌具有家族聚集、早发、双侧等特点,多为易感基因发生胚系突变所致。DNA损伤修复是哺乳动物细胞保证遗传物质稳定性的重要机制。双链断裂是最严重的DNA损伤之一,修复过程涉及同源重组和非同源末端连接通路。DNA双链断裂修复... 遗传性乳腺癌具有家族聚集、早发、双侧等特点,多为易感基因发生胚系突变所致。DNA损伤修复是哺乳动物细胞保证遗传物质稳定性的重要机制。双链断裂是最严重的DNA损伤之一,修复过程涉及同源重组和非同源末端连接通路。DNA双链断裂修复或信号传导相关基因或蛋白功能缺陷可以诱导染色体不稳定而增加乳腺癌的易感性。与DNA修复功能相关的链交联剂和PARP-1抑制剂为BRCA相关遗传性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就DNA双链断裂修复通路相关基因的突变与遗传性乳腺癌发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乳腺癌 DNA双链断裂修复通路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磷酸化BRCA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3
作者 汪海新 王梅 +1 位作者 王宁 应明真 《医学研究杂志》 2013年第4期31-34,共4页
目的研究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磷酸化BRCA1(p-BRCA1)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242例散发浸润性乳腺癌石蜡标本构建组织芯片,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BRCA1的表达情况,分析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p-BRCA1在乳腺癌组织中... 目的研究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磷酸化BRCA1(p-BRCA1)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242例散发浸润性乳腺癌石蜡标本构建组织芯片,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BRCA1的表达情况,分析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p-BRCA1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1.6%(149/242)。p-BRCA1阴性者平均年龄低于p-BRCA1阳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RCA1表达率在绝经前、高组织学分级、大肿瘤直径、三阴性乳腺癌的病例中显著降低(P<0.05),在不同病理类型、区域淋巴结、TNM分期、ER、PR、HER-2状态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BRCA1的表达状态,将有助于判断散发性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BRCA1 磷酸化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TopBP1在DNA损伤修复及乳腺癌发生中的作用
4
作者 汪海新 应明真 王梅 《医学研究杂志》 2012年第10期169-172,共4页
一、概述人类DNA拓扑异构酶ⅡB结合蛋白1(DNAto.poisomerase Ⅱβ—bindingprotein1,TopBPl)是最初于1997年由Yamane等人经双杂交筛选分离得到的一种能结合到DNA拓扑异构酶Ⅱβ蛋白C末端区域的蛋白。
关键词 DNA损伤修复 DNA拓扑异构酶Ⅱ 癌发生 乳腺 结合蛋白 杂交筛选 C末端 Β蛋白
下载PDF
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血清单克隆IgM增高二例及文献复习
5
作者 任清宇 张德州 +3 位作者 张广胜 汪海新 王淑青 许小平 《河南肿瘤学杂志》 2003年第2期127-128,共2页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单克隆IgM 免疫表型
下载PDF
1例血浆置换联合激素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的护理 被引量:4
6
作者 赵真真 汪海新 《全科护理》 2017年第23期2939-2940,共2页
2017年1月3日我院肿瘤血液内科收治1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病人,给予血浆置换联合激素治疗,现将其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介绍病人,男,27岁。于3d前病人饮酒后出现醉酒状态,在家卧床休息。1d前发现全身散在瘀斑,其中... 2017年1月3日我院肿瘤血液内科收治1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病人,给予血浆置换联合激素治疗,现将其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介绍病人,男,27岁。于3d前病人饮酒后出现醉酒状态,在家卧床休息。1d前发现全身散在瘀斑,其中左眼球瘀血肿胀明显,伴有意识模糊,在当地就诊化验血分析提示血小板4×109/L。于2017年1月3日入我院肿瘤血液内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激素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护理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患者发生细菌感染的影响因素
7
作者 王振兴 王杰 +1 位作者 刘福莲 汪海新 《癌症进展》 2023年第23期2599-2601,共3页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化疗患者发生细菌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是否发生细菌感染将127例MM化疗患者分为感染组(n=71)和未感染组(n=56)。记录两组患者的外周血指标[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白细胞介素(IL)-17、...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化疗患者发生细菌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是否发生细菌感染将127例MM化疗患者分为感染组(n=71)和未感染组(n=56)。记录两组患者的外周血指标[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白细胞介素(IL)-17、IL-23、IL-10、γ干扰素(INF-γ)]、Durie-Salmon(DS)分期、国际分期系统(ISS)分期、化疗方案及硼替佐米用药方式。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M化疗患者发生细菌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感染组患者的DS分期和ISS分期均高于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的Th17、IL-17、IL-23、INF-γ水平及Th17/Treg均明显高于未感染组,Treg、IL-10水平均明显低于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S分期、ISS分期、Th17/Treg及IL-17、IL-23水平均是MM化疗患者发生细菌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结论 MM化疗患者发生细菌感染与外周血Th17/Treg、IL-17、IL-23及肿瘤分期有关,临床中可根据以上指标评估细菌感染的可能性,从而制订更加合适的治疗方案,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化疗 细菌感染 辅助性T细胞17 调节性T细胞 白细胞介素
下载PDF
Luminal B型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梅 汪海新 +5 位作者 胡薇 熊安稳 吴梅红 李永梅 王薇 王雅杰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401-406,共6页
目的筛选Luminal B型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基因。方法收集10例Luminal B型乳腺癌患者,均行DA方案新辅助化疗(多西他赛75mg/m2静滴,d1;表阿霉素80mg/m2静滴d1,21天为1周期,共4个周期),根据化疗疗效分为完全病理缓解(pCR)组(n... 目的筛选Luminal B型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基因。方法收集10例Luminal B型乳腺癌患者,均行DA方案新辅助化疗(多西他赛75mg/m2静滴,d1;表阿霉素80mg/m2静滴d1,21天为1周期,共4个周期),根据化疗疗效分为完全病理缓解(pCR)组(n=3)和非完全病理缓解(npCR)组(n=7)。采用人基因表达谱cDNA芯片从10例乳腺癌患者中筛选新辅助化疗疗效相关基因,荧光定量PCR验证差异表达基因。结果 pCR组与npCR组癌组织相比,上调基因231个,下调基因195个;pCR组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相比,上调的基因357个,下调的基因544个;npCR组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相比,上调基因143个,下调基因101个;pCR组与npCR组癌旁组织比较,上调基因98个,下调基因67个。pCR组与npCR组癌组织比较,筛选出6个与肿瘤有关的基因,其中上调基因为CYP4Z1、FGFL6、BCAR4,下调基因为FABP4、S100B、ALPH1L1。荧光定量PCR进一步验证显示,两组mRNA表达差异的基因为CYP4Z1和BCAR4,pCR组两种基因表达均显著低于npCR组(P<0.05)。结论对局部晚期Luminal B型乳腺癌低表达BCAR4和CYP4Z1的患者新辅助治疗选择采用DA方案化疗更有可能获得p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MINAL B 局部晚期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基因芯片检测
下载PDF
机电设备管理在固体矿山生产中的应用
9
作者 汪海新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7年第19期16-17,共2页
固体矿山中机电设备新技术的应用、设备的常规检修方式以及机电设备的检修管理。
关键词 机电设备 固体矿山 技术管理
下载PDF
乳腺癌伴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
10
作者 汪海新 张德州 《实用医药杂志》 2003年第4期263-263,共1页
患者女,41岁.发现左乳包块3d入院.查体:体温正常,皮肤、粘膜无黄染和出血点,双侧锁骨上、左腋窝及左腹股沟可触及大小不等肿大淋巴结,胸骨无压痛.
关键词 乳腺癌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病理检查 B细胞 血液病 化疗
下载PDF
以腹壁转移为首发症状的胰腺癌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11
作者 汪海新 张德州 任清宇 《河南肿瘤学杂志》 2003年第3期216-217,共2页
关键词 腹壁转移 首发症状 胰腺癌 诊断 肿瘤标志物 化疗
下载PDF
5-氟脲嘧啶过敏一例
12
作者 汪海新 张德州 《河南肿瘤学杂志》 2002年第6期456-456,共1页
关键词 5-氟脲嘧啶 抗肿瘤药 药物过敏
下载PDF
食管癌外照射联合腔内放射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维贵 张德洲 +1 位作者 王洪道 汪海新 《实用医药杂志》 2003年第8期589-589,共1页
关键词 食管癌 腔内放射 疗效 外照射
下载PDF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真真 汪海新 陈素芳 《实用医药杂志》 2019年第7期640-642,共3页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血小板减少、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发热、神经精神异常和肾损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部分临床表现有相似之处...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血小板减少、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发热、神经精神异常和肾损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部分临床表现有相似之处。重型SLE合并TTP患者如果诊断、治疗不及时,病死率很高[1]。2018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1例SLE合并TTP的儿童,经积极救治成功后出院。现结合相关文献将救治体会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儿童
下载PDF
口服希罗达联合高频热疗治疗晚期大肠癌腹水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15
作者 赵真真 汪海新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年第21期53-54,共2页
目的:总结口服希罗达联合高频深部热疗治疗晚期大肠癌腹水过程中的护理经验,最大限度的减轻不良反应,以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本科24例晚期大肠癌合并癌性腹水病人接受口服希罗达联合高频热疗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类别和程... 目的:总结口服希罗达联合高频深部热疗治疗晚期大肠癌腹水过程中的护理经验,最大限度的减轻不良反应,以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本科24例晚期大肠癌合并癌性腹水病人接受口服希罗达联合高频热疗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类别和程度,记录所采取的相应护理措施后病情的变化。结果:大多数不良反应均为轻度,对症治疗及加强护理后可以耐受继续治疗。结论:通过细致有效的护理工作,可以减轻不良反应的程度,减小对正常治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罗达 高频热疗 晚期大肠癌腹水 不良反应 护理
下载PDF
维和人员:要谨防这些常见病
16
作者 张宏远 胡桥生 汪海新 《解放军健康》 2022年第3期20-21,共2页
防治常见病、保持身心健康,是维和人员顺利完成任务的重要保障。中国赴南苏丹(朱巴)维和步兵营所在任务区,环境条件恶劣、武装冲突不断,加之执行任务繁重,维和官兵身心健康面临着很大挑战。这就要求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维和人员的常... 防治常见病、保持身心健康,是维和人员顺利完成任务的重要保障。中国赴南苏丹(朱巴)维和步兵营所在任务区,环境条件恶劣、武装冲突不断,加之执行任务繁重,维和官兵身心健康面临着很大挑战。这就要求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维和人员的常见病防治工作,为维和任务顺利完成创造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和任务 步兵营 武装冲突 常见病 南苏丹 维和官兵 任务繁重 任务区
下载PDF
心身疾病致高血压肾病1例
17
作者 方纯洁 汪海新 肖海峰 《世界今日医学杂志》 2000年第2期117-117,共1页
1 病例报告。男,28yr。3a前因一同事患急性肾功能衰竭,该患者曾多次轮班照料护理,后该同事因抢救无效而死亡。患者较为紧张,曾感到腰痛,小便多,小便化验时发现有微量蛋白.更为紧张、焦虑,出现失眠恶梦,难以坚持学习与工作,体... 1 病例报告。男,28yr。3a前因一同事患急性肾功能衰竭,该患者曾多次轮班照料护理,后该同事因抢救无效而死亡。患者较为紧张,曾感到腰痛,小便多,小便化验时发现有微量蛋白.更为紧张、焦虑,出现失眠恶梦,难以坚持学习与工作,体息在家,又出现精神萎靡、脾气暴躁、头昏乏力。血压增高,维持在21.3—23.9/13.3—16kPa。多方治疗无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肾病 小便 患者 心身疾病 紧张 治疗 头昏
下载PDF
吉非替尼联合培美曲塞治疗EGFR突变型肺腺癌临床观察
18
作者 王杰 汪海新 李山岭 《社区医学杂志》 2020年第10期740-743,共4页
目的肺腺癌患者具有较高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发生率,吉非替尼治疗肺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本研究探讨吉非替尼单用及联合培美曲塞治疗EGFR突变晚期肺腺癌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2015-01-15-2018... 目的肺腺癌患者具有较高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发生率,吉非替尼治疗肺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本研究探讨吉非替尼单用及联合培美曲塞治疗EGFR突变晚期肺腺癌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2015-01-15-2018-01-15本院收治的EGFR突变型晚期肺腺癌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性别、年龄组间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单用吉非替尼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培美曲塞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66.67%,高于对照组的28.89%,χ~2=12.870,P<0.001;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77.78%,高于对照组的48.89%,χ~2=8.086,P=0.00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11%,对照组为2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7,P=0.612。观察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12.59个月,对照组中位PFS为6.8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吉非替尼联合培美曲塞治疗EGFR突变型晚期肺腺癌疗效较佳,疾病控制率较高,预后良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吉非替尼 培美曲塞 疗效 预后
原文传递
心身疾病致高血压性肾病1例
19
作者 方纯洁 肖海峰 汪海新 《航空军医》 2000年第6期245-245,共1页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28岁。3年前因同事患急性肾功能衰竭,该患者曾多次轮班照料护理,后该同事因抢救无效而死亡。患者较为紧张,曾感到腰痛,小便多,尿化验有微量蛋白,患者更为紧张、焦虑,出现精神萎靡、脾气暴躁、头昏乏力、失眠、恶梦...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28岁。3年前因同事患急性肾功能衰竭,该患者曾多次轮班照料护理,后该同事因抢救无效而死亡。患者较为紧张,曾感到腰痛,小便多,尿化验有微量蛋白,患者更为紧张、焦虑,出现精神萎靡、脾气暴躁、头昏乏力、失眠、恶梦,难以坚持学习与工作,在家休息。血压增高,维持在21.3~23.9/13.3~16.0kPa。多方治疗无效,病情不断加重,住进某医院肾病专科病房,诊断为“高血压肾病”。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病情仍不见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生理障碍 肾疾病 高血压
原文传递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和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素芳 汪海新 +1 位作者 王杰 刘福莲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21年第5期6-7,共2页
为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和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选择我科收治的76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为观察对象,患者均接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和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应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价临... 为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和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选择我科收治的76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为观察对象,患者均接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和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应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价临床疗效,应用国立癌症研究所毒性判定标准评价毒副反应。结果显示,一线治疗者总有效率为63.33%(19/30),疾病控制率为83.33%(25/30);二线治疗者总有效率为34.62%(9/26),疾病控制率为76.92%(20/26);三线及以上治疗者总有效率为15.00%(3/20),疾病控制率为65.00%(13/20)。毒副反应以1~2级为主,3~4级毒副反应较少。结果表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和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疗效确切,毒副反应多为1~2级,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结直肠癌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沙利度胺 化疗 临床疗效 毒副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