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煤燃烧过程中的交互作用:掺混方式对混煤燃烧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马仑 汪涂维 +3 位作者 方庆艳 谭鹏 张成 陈刚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340-2346,共7页
在沉降炉上开展了高、低挥发分煤不同配比(贫煤掺混烟煤比例0,25%,50%,75%,100%)下混煤燃烧特性实验,研究了"炉外"和"炉内"两种掺烧方式对混煤燃尽与NO_x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混煤燃烧过程中烟煤对贫煤存在促... 在沉降炉上开展了高、低挥发分煤不同配比(贫煤掺混烟煤比例0,25%,50%,75%,100%)下混煤燃烧特性实验,研究了"炉外"和"炉内"两种掺烧方式对混煤燃尽与NO_x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混煤燃烧过程中烟煤对贫煤存在促进和抑制两种作用,两者的竞争共同决定了混煤的燃尽特性。"炉外"掺烧方式下,掺烧烟煤比例较小时,促进大于抑制作用,有利于混煤燃尽;进一步提高烟煤掺烧的比例,抑制作用增加并大于促进作用,不利于混煤的燃尽;NO_x排放量随烟煤掺烧比例增加基本呈线性增加规律。掺烧烟煤比例控制在25%以内有利于提高混煤燃尽率;掺烧烟煤比例为75%时,混煤燃尽率显著降低。"炉内"掺烧方式下,混煤燃烧中的促进与抑制作用会同时减弱;掺烧大比例烟煤时,烟煤与贫煤混合越晚越有利于混煤燃尽;NO_x排放量随着烟煤延迟混合而逐渐降低。"炉内"掺烧烟煤且烟煤延迟送入炉内有利于混煤燃尽率,且NO_x的排放降低明显;而贫煤延迟送入炉内则会导致混煤燃尽率进一步降低,但NO_x排放降低程度低于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煤掺烧 掺烧方式 滴管炉 交互作用 燃尽率 NOx
下载PDF
混煤燃烧过程中的交互作用:机理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16
2
作者 马仑 汪涂维 +3 位作者 方庆艳 谭鹏 张成 陈刚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647-2653,共7页
为深入研究混煤燃烧过程中的交互作用机理,在沉降炉上进行了贫煤和烟煤不同配比混煤(贫煤掺混烟煤比例0,25%,50%,75%,100%)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混煤燃烧过程中易燃煤对混煤燃烧的促进和抑制2种交互作用的竞争决定... 为深入研究混煤燃烧过程中的交互作用机理,在沉降炉上进行了贫煤和烟煤不同配比混煤(贫煤掺混烟煤比例0,25%,50%,75%,100%)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混煤燃烧过程中易燃煤对混煤燃烧的促进和抑制2种交互作用的竞争决定了混煤的燃烬特性,促进作用表现为烟煤优先燃烧,提高了燃烧初期的局部温度,促进了难燃煤的着火与燃烧;抑制作用则表现为易燃煤抢先燃烧消耗了大量氧气,导致难燃煤燃烧处于欠氧状态,阻碍了难燃煤的燃烧与燃烬。由于煤种差异大,交互作用影响明显,混煤实际燃烬率与计算线性燃烬率差异较大。掺混25%易燃煤时,促进作用在混煤燃烧中占主导地位,燃烬率高于按掺烧比例线性计算得出的计算线性燃烬率;当掺混50%易燃煤时,混煤燃烬率的出现"拐点";进一步增加至75%时,抑制作用在混煤燃烧中占据主导地位,燃烬率明显降低。混煤燃烧NO_x排放量与计算线性NO_x计算值比较接近,其随着易燃煤的掺烧比例的增加而线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煤燃烧 交互 沉降炉 燃烧特性 NO_x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混煤燃烧过程中的交互作用:煤种对混煤燃烧与NO_x排放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马仑 方庆艳 +5 位作者 汪涂维 王廷旭 郭岸龙 谭鹏 张成 陈刚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440-2446,共7页
在沉降炉上开展了无烟煤、贫煤、烟煤、褐煤以及不同配比(25%,50%,75%)下混煤燃烧特性实验,研究了"炉外"和"炉内"两种掺烧方式下煤种对混煤燃尽及NO_x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煤种掺混燃烧时促进和抑制两种... 在沉降炉上开展了无烟煤、贫煤、烟煤、褐煤以及不同配比(25%,50%,75%)下混煤燃烧特性实验,研究了"炉外"和"炉内"两种掺烧方式下煤种对混煤燃尽及NO_x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煤种掺混燃烧时促进和抑制两种交互作用具有差异性。"炉外"掺烧方式下,挥发分含量差异较大的煤掺混时,交互作用明显;尤其是掺烧75%高挥发分煤时,对燃尽抑制作用表现最为显著,混煤的燃尽降低;挥发分含量差异较小的煤掺混时,交互作用相对较小,混煤的燃尽率在各掺混比例下基本接近计算线性燃尽率;混煤燃烧的NO_x排放特性随挥发分较高的煤的掺混比例增加基本呈线性变化的规律。"炉内"掺烧方式下,随两种煤延迟混合时间的增加,交互作用逐渐减弱,各单煤的燃烧独立性增强,混煤燃尽率逐渐接近计算线性燃尽率;挥发分含量差异较大的煤掺混时,改变混合时间,混煤燃尽率变化显著,挥发分含量差异较小的煤掺混时,各单煤燃烧独立性较强,改变混合时间,混煤燃尽率变化不明显;混煤NO_x排放量随延迟混合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煤掺烧 掺烧方式 煤种 沉降炉 交互作用 燃尽率
下载PDF
混煤燃烧过程中的交互作用:过量空气系数对混煤燃尽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马仑 汪涂维 +5 位作者 方庆艳 郭岸龙 王廷旭 谭鹏 张成 陈刚 《洁净煤技术》 CAS 2017年第4期42-46,共5页
在沉降炉上对无烟煤、贫煤、烟煤、褐煤以及不同配比(25%、50%、75%)混煤开展了过量空气系数对混煤燃尽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混煤燃烧中挥发分高的煤对挥发分低的煤存在促进和抑制2种交互作用。"炉外"掺烧方式下,低... 在沉降炉上对无烟煤、贫煤、烟煤、褐煤以及不同配比(25%、50%、75%)混煤开展了过量空气系数对混煤燃尽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混煤燃烧中挥发分高的煤对挥发分低的煤存在促进和抑制2种交互作用。"炉外"掺烧方式下,低挥发分煤与高挥发分煤掺混时,抢风抑制作用表现明显;尤其是掺烧75%高挥发分煤时,抢风抑制作用最为显著;提高过量空气系数可以改善贫氧气氛,减弱混煤燃烧中的抢风抑制作用,提高混煤燃尽率。"炉内"掺烧方式下,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加,交互作用减弱,各单煤的燃烧独立性增强,混煤燃尽率逐渐接近计算线性燃尽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煤掺烧 过量空气系数 燃尽特性 交互作用
下载PDF
W火焰锅炉三次风流动特性优化试验与模拟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汪涂维 马仑 +4 位作者 方庆艳 乐方愿 张成 姚斌 陈刚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共6页
以某300 MW配直流缝隙式燃烧器的W火焰锅炉为研究对象,按1∶1等比例搭建了下倾三次风风箱的冷态试验模型,开展了三次风流动特性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深入分析了三次风下倾入射角衰减的原因,获得了三次风风箱结构的优化信息.结果表明:三... 以某300 MW配直流缝隙式燃烧器的W火焰锅炉为研究对象,按1∶1等比例搭建了下倾三次风风箱的冷态试验模型,开展了三次风流动特性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深入分析了三次风下倾入射角衰减的原因,获得了三次风风箱结构的优化信息.结果表明:三次风风箱内部结构是影响三次风下倾入射角的主要因素,而三次风体积流量对三次风下倾入射角基本没有影响;采用大风箱结构时,由于喷口通流面积突然变小,且风箱内部靠近喷口的上下部气流存在拐弯挤压现象,导致三次风下倾入射角大幅衰减;在垂直方向上增加导流板,可有效减弱三次风下倾入射角的衰减;采用小风室时三次风喷口通流面积与风室内保持相同,能消除衰减现象,达到设计的三次风下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火焰锅炉 风箱结构 流动特性 优化试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湖北能源生产信息管理平台规划设计
6
作者 袁喜来 严敬川 汪涂维 《水电与新能源》 2019年第5期1-6,15,共7页
分析湖北能源生产信息应用存在的问题与生产业务及数据需求,提出了生产数据治理路线,制定了数据规范,明确了生产信息应用的基本内容、平台的软硬件结构及其基本功能与性能约束等。方案既满足国家行业规范要求,又适用于湖北能源电量机组... 分析湖北能源生产信息应用存在的问题与生产业务及数据需求,提出了生产数据治理路线,制定了数据规范,明确了生产信息应用的基本内容、平台的软硬件结构及其基本功能与性能约束等。方案既满足国家行业规范要求,又适用于湖北能源电量机组线路状态采集与报送、水库防洪与调度、设备可靠性管理、气象数据分析、环保监督、智能生产报表、生产信息发布等具体业务,并能实时掌握并综合利用水、风、光、煤、环保、热力、气象等数据,统筹协调火电、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产,实现生产资源优化配置,最大化生产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治理 数据规范 生产信息管理平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