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地覆被类型空间格局与地形因子的定量关联及其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廖顺宝 汪珂丽 蒋笑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0-86,共7页
以全国1∶25万土地覆被数据、全国公里网格DEM数据和县级行政区划数据为基础,首先,在国家尺度上宏观分析地形因子对土地覆被类型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土地覆被类型空间分布宏观格局受海拔高度、坡度、地表起伏度的影响明显,而与坡向的关... 以全国1∶25万土地覆被数据、全国公里网格DEM数据和县级行政区划数据为基础,首先,在国家尺度上宏观分析地形因子对土地覆被类型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土地覆被类型空间分布宏观格局受海拔高度、坡度、地表起伏度的影响明显,而与坡向的关系并不显著;其次,以县级行政单元为统计分析样本,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在国家和区域两个尺度建立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占比与主要地形因子之间的定量模型,在6类土地覆被类型中,除草地以外,其他5类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占比均与地形因子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显著性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森林、农田、荒漠、聚落和湿地水体;最后,以相关性最好的森林的空间分布为例,说明了将所建立的模型应用于栅格单元上某种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占比估算的可能性,虽然估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但总体趋势基本保持一致,特别是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占比大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覆被 分布格局 地形因子 DEM 土地覆被分类
下载PDF
北京主城区伪基站活动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旭亮 陶海燕 +2 位作者 卓莉 李秋萍 汪珂丽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5-134,共10页
利用北京主城区2017-02-23—04-26的垃圾短信数据反映伪基站的活动轨迹,通过核密度估计分析伪基站的时空特征;以1km格网为研究单元,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定量分析了建成环境与社会经济因素对伪基站分布的影响。结果发现:1)伪基站活动呈现出... 利用北京主城区2017-02-23—04-26的垃圾短信数据反映伪基站的活动轨迹,通过核密度估计分析伪基站的时空特征;以1km格网为研究单元,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定量分析了建成环境与社会经济因素对伪基站分布的影响。结果发现:1)伪基站活动呈现出明显的时空集聚,空间上东多西少,最大的热点区域位于国贸。2)伪基站活动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邻近区域伪基站发送垃圾短信增加1%,相应本区域增加约0.7%。3)建成环境因素中,正向影响最大的是商业和住宅,负向影响最明显的是酒店设施,教育设施存在显著的负空间溢出效应;交通方面,地铁站对伪基站活动的吸引作用仅存在于邻近区域。4)社会经济因素中体现了伪基站活动与低收入群体、人流活动和老龄人口均存在一定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基站 垃圾短信 空间计量模型 空间溢出效应 北京主城区
下载PDF
地理分析中的空间效应 被引量:31
3
作者 刘瑜 汪珂丽 +10 位作者 邢潇月 郭浩 张维昱 罗琴瑶 高松 黄舟 李海峰 李新 王姣娥 王劲峰 朱递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7-531,共15页
地理信息科学传承了地理学的空间分析传统。在地理空间分析中,由于地理空间的特殊性,地理信息科学在构造分析方法时,需要考虑空间效应。然而,空间效应具体的内涵和外延,到目前尚未有系统探讨。本文定义了地理空间效应,进而在形式化定义... 地理信息科学传承了地理学的空间分析传统。在地理空间分析中,由于地理空间的特殊性,地理信息科学在构造分析方法时,需要考虑空间效应。然而,空间效应具体的内涵和外延,到目前尚未有系统探讨。本文定义了地理空间效应,进而在形式化定义空间、位置、场、距离、区域等概念的基础上,归纳了4类空间效应:即空间异质性效应、空间依赖的近邻效应、空间交互的距离衰减效应、和空间分区的尺度效应,探讨了4类效应的内在逻辑关系,建立了统一的表达框架。其中,空间异质性效应是最为基础的效应,近邻效应和距离衰减效应反映了地理空间中两个位置之间的二阶关系,尺度效应则由于区域单元的汇总带来,因此这4类效应形成了递进关系。最后本文梳理了目前地理分析中对空间效应的体现,指出了地理空间人工智能技术对于空间效应的揭示和量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分析 空间效应 空间异质性效应 近邻效应 距离衰减效应 尺度效应 地理空间人工智能
原文传递
北京主城区伪基站时空规律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汪伟 陶海燕 +4 位作者 卓莉 李敏 李旭亮 汪珂丽 史清丽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78-987,共10页
随着公众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伪基站的泛滥不仅破坏正常电信秩序,危害公共安全,而且严重损害群众财产权益,侵犯公民个人隐私,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如何从垃圾短信大数据中挖掘出伪基站活动的时空规律,寻找有效的防控方案,从源头上进行... 随着公众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伪基站的泛滥不仅破坏正常电信秩序,危害公共安全,而且严重损害群众财产权益,侵犯公民个人隐私,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如何从垃圾短信大数据中挖掘出伪基站活动的时空规律,寻找有效的防控方案,从源头上进行打击和治理成为管理部门和研究者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北京市垃圾短信数据,利用非负矩阵分解的方法分析伪基站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利用TF-IDF构建垃圾短信分类模型,对垃圾短信进行分类,结合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伪基站在发送不同类型垃圾短信时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显示:北京市垃圾短信多分布于路网和中心城区;白天垃圾短信数量远远多于晚上;垃圾短信的分布随时间的推移沿着路网逐渐向内收缩;发送不同类型垃圾短信的伪基站的时空分布具有一定的差异;通过非负矩阵分解得到的结果,与垃圾短信分类后得到的结果有很好的匹配。研究表明,非负矩阵分解具有实现上的简便性、分解形式和分解结果上的可解释性等优点,可以有针对性的为有关部门建言打击伪基站的有效方案,对于伪基站违法行为的治理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负矩阵分解 垃圾短信 伪基站 时空规律 北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