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汪皖君 管雅琳 +5 位作者 王雅静 于长申 刘首峰 吕凤琼 王世民 王新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17-1020,共4页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经体外培养并纯化BMSCs,移植前以10 mg/L的Brd U进行标记。线栓法制作大鼠MCAO模型,随机分为移植A组、B组及对照C组。在模型建...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经体外培养并纯化BMSCs,移植前以10 mg/L的Brd U进行标记。线栓法制作大鼠MCAO模型,随机分为移植A组、B组及对照C组。在模型建立后7 d,通过尾静脉分别将3×10^6个BMSCs、1×10^6个BMSCs移植入A、B组大鼠体内,C组不作处理。于移植前、后分别进行改良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m NSS)及Morris水迷宫测试,并取大鼠脑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移植A组与移植B组、C组比较,行为学恢复更为明显,(P〈0.01);B、C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移植A组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较C组明显改善(P〈0.05)。A、B组大鼠在脑损伤中心及周围区,可见Brdu单染阳性细胞及Brdu+MAP-2、Brdu+GFAP、Brdu+v WF、Brdu+VEGF双染阳性细胞。结论 BMSCs经尾静脉移植至MCAO大鼠体内后,可在大鼠体内存活、分化,并促进大鼠伸进功能恢复。疗效与移植细胞数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大脑中动脉栓 尾静脉 大鼠 细胞移植
下载PDF
脑卒中早期康复及康复技术研究:中国学者海外报道 被引量:8
2
作者 汪皖君 巫嘉陵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166-170,共5页
脑卒中已经成为我国第2位病死原因和首位病残原因。缺血性卒中早期康复业已获得广泛认可,而出血性卒中早期康复尚存争议,特别是早期康复开始时间和安全性。为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脑卒中康复技术的探索仍在进... 脑卒中已经成为我国第2位病死原因和首位病残原因。缺血性卒中早期康复业已获得广泛认可,而出血性卒中早期康复尚存争议,特别是早期康复开始时间和安全性。为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脑卒中康复技术的探索仍在进行中。本文选择中国学者近3年发表在国外杂志的关于脑卒中早期康复的3项高质量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重点介绍其研究方法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康复 中国 综述
下载PDF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3
作者 汪皖君 王新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9期130-132,共3页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障碍 血管性痴呆 危险因素 脑白质疏松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立体定向移植治疗大鼠脑缺血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汪皖君 于长申 +5 位作者 王雅静 管雅琳 吕凤琼 刘首峰 王博 王新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76-1079,共4页
目的观察立体定向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治疗MCAO大鼠的效果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用改良线拴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60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移植组(A组)、磷酸盐缓冲液溶液组(B组)与假手术组(C组)。在模型建立后7 d,通... 目的观察立体定向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治疗MCAO大鼠的效果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用改良线拴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60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移植组(A组)、磷酸盐缓冲液溶液组(B组)与假手术组(C组)。在模型建立后7 d,通过立体定向方式将1×106个BMSCs移植入A组大鼠损伤侧纹状体,B组大鼠以同样方式在同样部位移植等体积的磷酸盐缓冲液,C组完成立体定向过程,但无液体注入。应用改良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 NSS评分)、水迷宫测试观察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并取大鼠脑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A组m NSS评分优于B组、C组(P<0.05);A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多(P<0.05)。A组大鼠在脑损伤中心及周围区,可见Brdu单染阳性细胞及Brdu+BDNF、Brdu+GFAP、Brdu+v WF、Brdu+VEGF双染阳性细胞。结论立体定向移植BMSCs可以显著改善MCAO大鼠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脑缺血损伤 治疗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并发急性肺损伤/ARDS患者血清hs-CRP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汪皖君 张涛 于长申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7-228,共2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大量的基础研究证实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血清C反应蛋白(CRP)作为一种炎症标志物与动脉粥样硬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动脉粥样斑块中有CRP的沉积,这一点已...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大量的基础研究证实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血清C反应蛋白(CRP)作为一种炎症标志物与动脉粥样硬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动脉粥样斑块中有CRP的沉积,这一点已被Torzewski等的研究证实。急性脑梗死患者(ACI)血清超敏CRP(hs—cRP)水平增高,但不同病因的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增高的程度不同。本研究旨在探讨ACI患者血清hs—CRP水平的变化,及hs—CRP在判断ACI发生、发展、病情变化和预后方面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急性病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C反应蛋白质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并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汪皖君 杨志娟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7期603-605,共3页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腹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运动想象疗法联合第三代功能性电刺激术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7
作者 刘首峰 高春林 +3 位作者 汪皖君 于长申 王新平 巫嘉陵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09-213,共5页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联合第3代功能性电刺激术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共4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于发病后48 h内随机接受第3代功能性电刺激术(FES组)或联合运动想象疗法(联合治疗组),2周后采用简化Fugl-M...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联合第3代功能性电刺激术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共4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于发病后48 h内随机接受第3代功能性电刺激术(FES组)或联合运动想象疗法(联合治疗组),2周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和上肢动作研究测验量表(ARAT)评价上肢运动功能、量角器测量腕关节背伸活动范围。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FMA、ARAT评分和腕关节背伸活动范围均改善(P=0.000),联合治疗组患者FMA评分(t=-2.528,P=0.016)、ARAT评分(t=-2.562,P=0.014)和腕关节背伸活动范围(t=-2.469,P=0.018)改善程度均优于FES组;且治疗方法与观察时间点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均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联合第3代功能性电刺激术对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和腕关节背伸活动范围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运动障碍 上肢 运动疗法 电刺激疗法 康复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立体定向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 被引量:8
8
作者 管雅琳 孔繁明 +4 位作者 王世民 吴盛 汪皖君 唐帆 张文治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2549-2555,共7页
背景:干细胞治疗神经组织损伤的关键在于移植具有再生能力的干细胞,通过多种作用机制,重建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目的:立体定向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其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筛... 背景:干细胞治疗神经组织损伤的关键在于移植具有再生能力的干细胞,通过多种作用机制,重建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目的:立体定向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其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筛选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于细胞移植前掺入10mg/L的BrdU进行标记。将成年雌性Wistar大鼠以动脉瘤夹闭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组与移植组。移植组大鼠致伤后第7天,通过立体定向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到脊髓损伤中心,生理盐水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不做处理。于大鼠脊髓损伤前及损伤后第7,14,30,60,90天进行BBB评分;损伤后第90天处死大鼠,观察其脊髓组织中有无BrdU阳性细胞、Brdu+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Brdu+胶质纤维酸性蛋白、Brdu+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rdu+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免疫组织化学双染阳性细胞及单染阳性细胞。结果与结论: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BBB后肢功能评分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生理盐水组BBB评分在损伤后30d内恢复速度慢于对照组(P<0.05),至第90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移植组大鼠脊髓内在损伤中心及头、尾端距离脊髓损伤中心1cm处均可见BrdU染色阳性细胞及免疫组织化学双染阳性细胞。移植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单染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结果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移植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和神经胶质细胞样细胞,并分泌或促进宿主分泌神经营养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立体定向 细胞移植 大鼠
下载PDF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脑卒中伴吞咽困难病人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9
9
作者 徐小林 汪皖君 吴盛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观察EEN支持对急性脑卒中伴吞咽困难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2例急性脑卒中伴吞咽困难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于入院后48 h内给予鼻饲,治疗组病人给予EN制剂,对照组病人给予自制匀浆膳食。观察两组病人4周后血浆ALB、Hb、感... 目的:观察EEN支持对急性脑卒中伴吞咽困难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2例急性脑卒中伴吞咽困难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于入院后48 h内给予鼻饲,治疗组病人给予EN制剂,对照组病人给予自制匀浆膳食。观察两组病人4周后血浆ALB、Hb、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和NIHSS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病人Hb、AL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EEN支持可改善急性脑卒中伴吞咽困难病人的营养状况,减少感染机会,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吞咽困难 肠内营养 预后
下载PDF
舒血宁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管雅琳 于长申 +1 位作者 汪皖君 纪勇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年第1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舒血宁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3月-2012年3月,选取我科47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治疗方法采用20ml舒血宁加5%葡萄糖注射液配制成50ml后行静脉滴注,1次/d;另选取4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方法采用20ml丹参注... 目的:探讨舒血宁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3月-2012年3月,选取我科47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治疗方法采用20ml舒血宁加5%葡萄糖注射液配制成50ml后行静脉滴注,1次/d;另选取4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方法采用20ml丹参注射液同上配制250ml后行静脉滴注,1次/d,两组患者均以14d为1个疗程,期间连续给药,并在1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5%,组间比较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舒血宁注射液在治疗脑梗死方面的临床效果甚好,且几乎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舒血宁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入院体温对脑梗死的影响
11
作者 陈宁 汪皖君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6-88,共3页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发病入院时体温对患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对1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回顾性研究,按急性脑梗死24小时内住院时体温将病人分为3组,即:低体温组(A组)、常温组(B组)、高体温组(C组)。评估入院体温与住院期内病死率之间...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发病入院时体温对患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对1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回顾性研究,按急性脑梗死24小时内住院时体温将病人分为3组,即:低体温组(A组)、常温组(B组)、高体温组(C组)。评估入院体温与住院期内病死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组、B组和C组的病死率分别是7.27%、20.97%和25.42%,A组分别与B组和C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住院时体温是重要的临床预测预后因素,并可被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温 急性脑梗死 死亡率 预后
下载PDF
神经科住院患者院内泌尿系感染临床分析
12
作者 韩璐 高伟伟 +1 位作者 胡静仪 汪皖君 《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11期62-65,共4页
目的分析神经科患者发生院内泌尿系感染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并探讨预防控制的方法和策略。方法对天津市环湖医院2014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出院的9199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院内泌尿系感染临床分析和致病菌株菌种鉴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目的分析神经科患者发生院内泌尿系感染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并探讨预防控制的方法和策略。方法对天津市环湖医院2014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出院的9199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院内泌尿系感染临床分析和致病菌株菌种鉴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神经内外科患者发生院内泌尿系感染累计481例,泌尿系感染率为0.52%,其中神经内科院内泌尿感染率0.46%,神经外科0.63%,神经内外科院内泌尿系感染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住院天数、是否插尿管、意识朦胧、气管插管和糖尿病在神经内神经外科的院内泌尿感染患者中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院内泌尿系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主要为大肠埃希氏菌。结论神经外科院内泌尿系感染率较高,可能与易感因素相对较多有关,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降低患者院内泌尿系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神经外科 医院感染 泌尿系感染 临床分析 耐药性
下载PDF
疑似肌炎的癌性肌病二例报告
13
作者 王新平 汪皖君 冯殿福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1年第1期47-47,共1页
例1男,52岁.因感冒后出现阵发性双下肢及后背疼痛3个月,伴全身消瘦、肢体无力而入院.
关键词 肌炎 癌性肌病 诊断 白血病 胃癌
下载PDF
术后颅内感染预警准确性及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琳 宋瑞雪 +1 位作者 韩璐 汪皖君 《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12期95-97,共3页
目的评估医院感染监控系统(简称"院感系统")预警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准确性,分析影响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三甲脑系科中心医院2019年全年收治的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计算院感系统预警的灵敏度、特异... 目的评估医院感染监控系统(简称"院感系统")预警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准确性,分析影响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三甲脑系科中心医院2019年全年收治的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计算院感系统预警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来评估该系统的准确性;使用倾向评分匹配按年龄和性别为术后颅内感染组(135例)匹配相应对照组(135例),利用χ~2检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院感系统预警灵敏度83.7%,特异度97.0%,约登指数0.81;脑脊液漏(OR=5.39,95%CI:1.47~19.83),低蛋白血症(OR=2.43,95%CI:1.21~4.89),腰大池引流(OR=5.80,95%CI:2.43~13.86)为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院感系统预警术后颅内感染准确性较高,预警设置应符合监测科室特点;脑脊液漏、低蛋白血症、腰大池引流可增加术后颅内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感系统 预警 颅内感染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神经专科医院的医院感染暴发预警及干预效果研究
15
作者 齐乐宜 吴雪 +2 位作者 韩璐 桑鹏 汪皖君 《天津科技》 2023年第6期7-10,共4页
回顾分析某神经专科医院近5年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及医院感染聚集性时间特征,找出医院感染暴发早期识别因子,并通过日常感控工作精细化管理不断优化医院感染管理,探索神经专科医院医院感染暴发早期预警、及时干预、综合控制机制,为提高医... 回顾分析某神经专科医院近5年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及医院感染聚集性时间特征,找出医院感染暴发早期识别因子,并通过日常感控工作精细化管理不断优化医院感染管理,探索神经专科医院医院感染暴发早期预警、及时干预、综合控制机制,为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提供依据。研究发现接触传播是造成神经专科医院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的主要传播方式,强化预检分诊制度,建立健全感控督导三级管理制度、培训及感控例会等对医院感染暴发的防控有积极影响。神经专科医院应重点预防接触传播造成的医院感染事故,强化医院感染控制精细化管理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暴发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专科 医院感染暴发 预警 早期干预
下载PDF
医院感染暴发与医院感染防控策略 被引量:8
16
作者 韩璐 乔婕 +3 位作者 井奚月 白雪 么秀华 汪皖君 《预防医学论坛》 2021年第7期555-558,共4页
医院感染暴发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通过对近五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检索,从病原微生物的角度对医院感染暴发进行分类,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和真菌,并分析了防控策略,包括预检分诊、手卫生、环境清洁与消毒、个人防护、加... 医院感染暴发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通过对近五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检索,从病原微生物的角度对医院感染暴发进行分类,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和真菌,并分析了防控策略,包括预检分诊、手卫生、环境清洁与消毒、个人防护、加强培训和健康宣教以及院感督导。希望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为医院感染防控体系建设提供借鉴和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暴发 预防与控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