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西北部核桃真菌性病害调查及核桃炭疽病防治试验 被引量:18
1
作者 汪筱雪 韦继光 +5 位作者 杨振德 罗辑 吴耀军 杨秀好 罗基同 谢代祖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531-1540,共10页
【目的】明确广西西北部核桃真菌性病害种类,并筛选可有效防治核桃炭疽病的药剂,为核桃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广西西北部的河池市金城江区、环江县、凤山县和百色市乐业县等核桃种植区,于核桃病害发生期开展真菌性病害种类... 【目的】明确广西西北部核桃真菌性病害种类,并筛选可有效防治核桃炭疽病的药剂,为核桃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广西西北部的河池市金城江区、环江县、凤山县和百色市乐业县等核桃种植区,于核桃病害发生期开展真菌性病害种类和危害程度调查,计算其发病率及病情指数。测定43%戊唑醇、45%咪鲜胺、25%嘧菌酯、25%吡唑醚菌酯和40%苯醚甲环唑等5种杀菌剂对核桃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计算抑制中浓度(EC50);选取效果较优的3种杀菌剂进行核桃炭疽病田间防治试验,测定不同杀菌剂的防治效果。【结果】调查区核桃真菌性病害主要有核桃根腐病、核桃枝枯病、核桃茎点霉黑斑病和核桃炭疽病4种,病原菌分别为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胡桃楸拟茎点霉(Phomopsis juglandina)、茎点霉属(Phoma sp.)真菌和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其中以核桃炭疽病发病最严重。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5种杀菌剂对核桃炭疽病菌的抑菌效果为:25%吡唑醚菌酯>45%咪鲜胺>40%苯醚甲环唑>25%嘧菌酯>43%戊唑醇;田间防治试验结果显示,25%吡唑醚菌酯、45%咪鲜胺和40%苯醚甲环唑对核桃炭疽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分别为82.23%、80.26%和75.98%。【结论】核桃炭疽病是目前广西西北部核桃的主要真菌性病害。25%吡唑醚菌酯可作为防治核桃炭疽病的药剂使用,同时建议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且通风状况好的地点种植核桃,以防止病害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真菌病害 炭疽病 杀菌剂 防治效果 广西西北部
下载PDF
广西田七病害及其与生态因子关系调查 被引量:7
2
作者 周颖 韦继光 +4 位作者 黄朝贵 汪筱雪 黄荣韶 黄正棠 李良波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47-954,共8页
【目的】进行广西田七病害调查,为今后广西田七病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4~2015年于田七病害发生高峰期,采用平行线取样法在广西百色市不同海拔、不同遮光率、不同荫棚类型及不同七龄的田七园开展田七病害种类、分布和为... 【目的】进行广西田七病害调查,为今后广西田七病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4~2015年于田七病害发生高峰期,采用平行线取样法在广西百色市不同海拔、不同遮光率、不同荫棚类型及不同七龄的田七园开展田七病害种类、分布和为害程度等调查,统计各调查点发病株数,计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同时观察并记录各观测点的海拔、遮荫棚透光率、荫棚类型及七龄等生态因子情况。【结果】广西田七主要真菌性病害7种,分别为圆斑病、黑斑病、根腐病、炭疽病、灰霉病、白粉病和疫病。在广西百色市,田七圆斑病和黑斑病在高海拔区域发生严重;根腐病在低海拔区域发生严重;荫棚透光率越大,叶部病害越严重;避雨荫棚田七叶部病害比普通荫棚轻。【结论】圆斑病、黑斑病和根腐病是目前广西田七生产上危害最严重的病害。通过避免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地方建园,设计避雨荫棚,保持园内通风,可极大降低田七病害的发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七 病害调查 生态因子 广西
下载PDF
柚木弯孢霉叶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对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 被引量:2
3
作者 苏勇 张艳明 +5 位作者 廖克波 韦继光 王磊 谢红辉 周颖 汪筱雪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1期91-96,F0002,共7页
采用形态学鉴定结合r DNA-ITS序列分析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率法,对广西柚木上发生的弯孢霉叶斑病病原进行鉴定,并测定其生物学特性及对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柚木弯孢霉叶斑病的病原为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其... 采用形态学鉴定结合r DNA-ITS序列分析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率法,对广西柚木上发生的弯孢霉叶斑病病原进行鉴定,并测定其生物学特性及对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柚木弯孢霉叶斑病的病原为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其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7.5~30℃,产孢最适温度为30℃,而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35℃;光照不影响其菌丝生长,但对其产孢量有影响,24 h黑暗处理最有利于其产孢,12h光暗交替处理下该菌不产孢;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p H分别为5~10和5;菌丝致死温度为54℃(20min),分生孢子萌发的致死温度为49℃(20 min);培养基PDA有利于菌丝生长,PSA有利于其产孢,但培养基Czapek均不利于两者;该菌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麦芽糖和硝酸钾;对该菌抑菌效果最好的杀菌剂是咪鲜胺乳油,多·福的效果最差。该病害为柚木新纪录病害,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和对药剂的敏感性测定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木 弯孢霉叶斑病菌 生物学特性 药剂敏感性
下载PDF
胶孢炭疽菌对核桃叶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徐慧娟 王蕊蕊 +3 位作者 杨振德 吴广 蒙海勤 汪筱雪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22期70-73,共4页
以离体的泡核桃(Juglans sigillata Dode)叶为材料,研究了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对核桃(Juglans regia L.)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胶孢炭疽菌感病后核桃叶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 以离体的泡核桃(Juglans sigillata Dode)叶为材料,研究了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对核桃(Juglans regia L.)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胶孢炭疽菌感病后核桃叶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随着感病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随着感病时间的延长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核桃叶发病第三天和第五天的SOD、POD和CAT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随着核桃叶感病时间的延长呈现出升高的趋势,其中,MDA含量在感病的第三天和第五天均显著高于对照,而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叶绿素含量随着核桃叶感病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在感病第五天叶绿素含量显著低于对照;感病核桃叶的净光合速率显著低于对照,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则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可见,胶孢炭疽菌感染对泡核桃叶片的生理生化特性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核桃(Juglans regia L.) 生理生化指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