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播期与密度对皖麦44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汪芝寿 孔令聪 +5 位作者 汪建来 曹承富 王瑞 甘斌杰 赵斌 赵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6期951-954,共4页
本试验条件下 ,播期对弱春性品种皖麦 44成熟期的影响最大限度将不超过 5d ,适期 ( 10 2 0~ 10 2 7)播种进入越冬期间 ( 0 1 17)的积温 5 2 0 .4~ 43 1.6℃ ,单株分蘖 3 .6~ 2 .8个 ,主茎叶龄 5 .1~ 5 .6,穗分化进入二棱初~二棱... 本试验条件下 ,播期对弱春性品种皖麦 44成熟期的影响最大限度将不超过 5d ,适期 ( 10 2 0~ 10 2 7)播种进入越冬期间 ( 0 1 17)的积温 5 2 0 .4~ 43 1.6℃ ,单株分蘖 3 .6~ 2 .8个 ,主茎叶龄 5 .1~ 5 .6,穗分化进入二棱初~二棱中期。干物质积累量随播期推迟而减少 ,以适期播种的居多 ,达到 160 15 .5~ 15 65 1.0kg/hm2 。叶面积系数随播期的推迟和播量的减少而逐渐变小 ,以适期播种最大 ,抽穗期达到 7.13~ 6.88。随播期推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生长发育 播期 播量
下载PDF
施肥对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8
2
作者 汪芝寿 曹承富 孔令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5年第3期240-242,共3页
13年砂姜黑土定位监测结果表明: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能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改善和提高品质。长期单施N、P化肥,导致钾素养分含量下降,物理性状变劣和产量不稳。长期单施有机肥,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但... 13年砂姜黑土定位监测结果表明: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能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改善和提高品质。长期单施N、P化肥,导致钾素养分含量下降,物理性状变劣和产量不稳。长期单施有机肥,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但产量只能维持在一定水平,很难高产。小麦、玉米连作年亩产961.3kg籽粒,平均亩投入氮素35kg、磷素(P2O5)13.79kg、钾素(K2O)11.85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无机肥 产量 品质 配合施肥 作物
下载PDF
淮北地区小麦需肥特性及高效施肥技术研究——I淮北地区小麦吸收氮磷钾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汪芝寿 曹承富 +4 位作者 孔令聪 谢儒章 李本正 张存岭 朱怀宝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1年第1期12-18,共7页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于1988-1989年在濉溪县和宿县同时进行氮磷肥不同施量试验.研究淮北地区小麦吸收氮磷钾三要素的特性以及氮磷素施量与氮磷钾素吸收的关系.分析了小麦一生中体内含氮磷钾率的变化规律,重点剖析了氮磷素施量...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于1988-1989年在濉溪县和宿县同时进行氮磷肥不同施量试验.研究淮北地区小麦吸收氮磷钾三要素的特性以及氮磷素施量与氮磷钾素吸收的关系.分析了小麦一生中体内含氮磷钾率的变化规律,重点剖析了氮磷素施量与植株含氮磷钾率、氮磷钾素吸收量及吸收强度的关系.根据试验结果,分别建立了植株含氮磷钾率、吸收量和吸收强度等有关三要素的数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磷钾 吸收 含量 数学模型
下载PDF
吨粮田夏玉米高产的密度与氮素效应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汪芝寿 曹承富 孔令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3年第1期55-60,共6页
1990—1991年度在濉溪县和宿县,通过小区试验与大田示范,研究了淮北地区小麦玉米吨粮田系统中夏玉米的密度与氮素效应。建立了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综合效应方程,并对其进行了解析。分析了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及光合面积与产量形成的关... 1990—1991年度在濉溪县和宿县,通过小区试验与大田示范,研究了淮北地区小麦玉米吨粮田系统中夏玉米的密度与氮素效应。建立了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综合效应方程,并对其进行了解析。分析了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及光合面积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掖单13号品种在本试验条件下的最高亩产量为715.4公斤,达到最高产量的密度为每亩5371株,亩施氮量为20.3公斤。其产量构成及主要生育指标是:每亩5210穗,每穗478粒,千粒重305.3克;叶面积系数开花期为6.75,成熟期为3.35;亩干物重开花期为614公斤,成熟期为1608.9公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 密度 玉米 高产
下载PDF
淮北地区小麦──夏玉米吨粮田系统中肥料的运筹技术 被引量:3
5
作者 汪芝寿 曹承富 孔令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4年第1期36-40,共5页
本文根据1990—1992年的有关试验结果和吨粮田定位四块资料,在系统研究高产小麦—夏玉米吸肥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肥料的经济用量和合理运筹方式。结果表明,吨粮田小麦的吸氮高峰在分蘖一越冬和拔节一孕穗期,夏玉米开花期吸... 本文根据1990—1992年的有关试验结果和吨粮田定位四块资料,在系统研究高产小麦—夏玉米吸肥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肥料的经济用量和合理运筹方式。结果表明,吨粮田小麦的吸氮高峰在分蘖一越冬和拔节一孕穗期,夏玉米开花期吸氮量达总吸氮量的60%、整个系统吸收氮磷钾总量分别为30.79、11.11和14.82kg/亩,三者产投比分别为0.99、0.99和1.28。该系统适宜的氮磷钾素亩用量分别为37.5、15和18kg。氮素分配,小麦占40%,夏玉米占60%。小麦上的氮70%基施,30%拔节期追施;夏玉米40%苗肥,40%穗肥,20%粒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夏玉米 吨粮田系统 养分产投比 肥料合理运筹
下载PDF
淮北地区小麦、玉米连作系统N、P、K素合理运筹技术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汪芝寿 曹承富 孔令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0年第5期600-601,615,共3页
对小麦—玉米连作系统中 N、P、K素合理运筹技术研究表明 ,无论何种运筹方式 ,两茬年单产均可获得 12 0 0 0 kg/ hm2以上产量水平 ,平均单产达到 144 34.5 kg/ hm2 。运筹技术公顷施用 N素 ,以小麦 180~ 2 70 kg和玉米 2 70~ 180 kg,... 对小麦—玉米连作系统中 N、P、K素合理运筹技术研究表明 ,无论何种运筹方式 ,两茬年单产均可获得 12 0 0 0 kg/ hm2以上产量水平 ,平均单产达到 144 34.5 kg/ hm2 。运筹技术公顷施用 N素 ,以小麦 180~ 2 70 kg和玉米 2 70~ 180 kg,小麦与玉米N素比例为 4∶ 6和 6∶ 4较为合理 ,两茬年单产平均达到 14911.5 kg/ m2。随 N、P、K素中 N素水平的提高 ,小麦、玉米籽粒全量 N和蛋白质含量均呈增加趋势 ,而蛋白质产量在小麦上呈增加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连作 肥料运算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淮北地区小麦玉米产量15000kg/ha栽培体系研究报告 被引量:1
7
作者 汪芝寿 曹承富 孔令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6年第4期312-315,共4页
系统研究了种植密度,氮素施量及运筹方式、播种期与产量形成的关系。建立了产量、产量构成,籽粒灌浆、群体动态等一系列数学模型,进一步确定了吨粮系统中各栽培因子的适宜范围,同时还分析了产量构成、叶面积系数、干物质积累量,茎... 系统研究了种植密度,氮素施量及运筹方式、播种期与产量形成的关系。建立了产量、产量构成,籽粒灌浆、群体动态等一系列数学模型,进一步确定了吨粮系统中各栽培因子的适宜范围,同时还分析了产量构成、叶面积系数、干物质积累量,茎蘖动态与产量的关系,找出了诸项指标的适宜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栽培 产量 群体结构 产量效应
下载PDF
安徽省淮北地区优质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8
作者 汪芝寿 曹承富 孔令聪 《安徽农学通报》 1999年第4期16-17,共2页
淮北优质小麦单产6000- 7500 公斤/公顷栽培关键技术为选用适用于早播优质高产的优质小麦新品种(系),抢墒播种早茬麦、培育壮苗,合理调节播量,控制群体,增施有机肥,N、P、K 平衡施肥,科学灌水,确保丰收,病虫草... 淮北优质小麦单产6000- 7500 公斤/公顷栽培关键技术为选用适用于早播优质高产的优质小麦新品种(系),抢墒播种早茬麦、培育壮苗,合理调节播量,控制群体,增施有机肥,N、P、K 平衡施肥,科学灌水,确保丰收,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这些关键技术也适用于黄淮南片生态条件相同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硫 优质小麦 优质高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安徽省淮北地区小麦亩产300-400公斤综合栽培技术规程 被引量:1
9
作者 汪芝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1年第3期204-206,共3页
本规程是在淮北地区(包括沿淮) 500多万亩麦田上推广应用"安徽省小麦高产、优质、低耗栽培技术体系研究"课题成果的基础上制订的.适用于我省淮北地区中高产小麦栽培.按本规程实施,亩产可达300-400公斤.
关键词 小麦 产量 安徽 栽培 规程
下载PDF
安徽省小麦秋种关键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汪芝寿 《安徽农学通报》 2001年第4期31-32,共2页
安徽省小麦秋种的指导思想是以抓好早茬麦为龙头 ,带动中晚麦茬生产 ,夺取小麦均衡增产。关键栽培技术是调整品种布局 ,选用优质高产适应性强的品种 ,适时早播 ,培育壮苗 ,合理调节播量 ,控制群体 ,增施有机肥 ,平衡施肥 。
关键词 安徽 小麦 秋种 关键技术
下载PDF
淮北早茬麦增产途径及关键技术
11
作者 汪芝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7年第3期205-207,共3页
从自然气候、品种布局和栽培技术3个方面分析了淮北小麦产量不稳的原因。认为抓住了早茬麦是取得小麦播种与稳产主动权的关键,提出了抓好开局早茬麦的关键技术措施是:调整品种布局,适当扩大弱冬性品种比例;充分利用9月份降水抢墒... 从自然气候、品种布局和栽培技术3个方面分析了淮北小麦产量不稳的原因。认为抓住了早茬麦是取得小麦播种与稳产主动权的关键,提出了抓好开局早茬麦的关键技术措施是:调整品种布局,适当扩大弱冬性品种比例;充分利用9月份降水抢墒早播;降低播量;N、P、K平衡施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茬麦 小麦 高产 栽培
下载PDF
长期定位施肥对砂姜黑土肥力及生产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9
12
作者 孔令聪 曹承富 +2 位作者 汪芝寿 陈爱萍 张存岭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02-104,共3页
长期定位试验研究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对砂姜黑土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长期施肥可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及有机质含量 ,不同肥料组合间差异较大 ,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效果最佳 (但同时必须重视K素的投入 ) ,土壤速效钾... 长期定位试验研究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对砂姜黑土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长期施肥可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及有机质含量 ,不同肥料组合间差异较大 ,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效果最佳 (但同时必须重视K素的投入 ) ,土壤速效钾仅全部施用有机肥处理有所增加 ,单施N、P化肥处理下降最多 ,至 15年后下降2 5 .8%。长期未施肥处理 (对照 )碱解氮变化最大 ,较试验前下降 2 6 .5 % ,其他养分指标变化较小。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产量前期不及单施化肥处理 ,中后期则反之。砂姜黑土基本生产力随种植时间延长而渐降 ,土壤对秋粮大豆或玉米的供肥能力高于小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施肥 砂姜黑土 土壤肥力 生产力 化肥 有机肥 配方施肥 作物产量
下载PDF
淮北农区优质小麦氮素运筹技术研究 被引量:31
13
作者 曹承富 孔令聪 +1 位作者 汪芝寿 汪建来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1年第6期18-20,27,共4页
研究分析了氮素施量和不同运筹方式对优质小麦与普通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优质小麦的需无量大于普通小麦,氮素的增产效应普通小麦大于优质小麦,增施氮素和加大拔节期追肥比例,能显著提高优质小麦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 研究分析了氮素施量和不同运筹方式对优质小麦与普通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优质小麦的需无量大于普通小麦,氮素的增产效应普通小麦大于优质小麦,增施氮素和加大拔节期追肥比例,能显著提高优质小麦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优质品种的适宜施氮量在15~20kg/666.7m2之间,追肥量不应低于总量的40%,追期以拔节或拔节、抽穗期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农区 小麦 氮素 运筹技术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播期播量对皖麦44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2
14
作者 汪建来 孔令聪 +5 位作者 汪芝寿 曹承富 甘斌杰 王瑞 赵斌 赵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6期949-950,954,共3页
研究了播期播量对小麦新品种皖麦 44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皖麦 44播期弹性较大 ,10月上旬至 11月初播种均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最适播期为 10月下旬。不同的播期应采用不同的播量 ,10月上旬播种 ,基本苗 12 0万~ 2 2 5万 /hm2 ;1... 研究了播期播量对小麦新品种皖麦 44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皖麦 44播期弹性较大 ,10月上旬至 11月初播种均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最适播期为 10月下旬。不同的播期应采用不同的播量 ,10月上旬播种 ,基本苗 12 0万~ 2 2 5万 /hm2 ;10月中下旬播种 ,基本苗 2 2 5万~ 3 0 0万 /hm2 ;11月上旬播种 ,基本苗 3 0 0万~ 3 75万 /hm2 。皖麦 44的品质较稳定 ,对播期播量反应总体不敏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产量 品质 播期 播量
下载PDF
氮素与密度对优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7
15
作者 曹承富 汪芝寿 +3 位作者 孔令聪 黄志平 胡亚敏 刘伟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7年第2期115-117,共3页
根据在不同地力水平上进行的小麦氮素与密度试验结果,全面分析了氮素供量和基本苗与优质小麦PH85—4的籽粒产量、籽粒品质、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分蘖成穗的关系。确定了PH85—4在淮北地区作优质小麦栽培时产量6000kg/h... 根据在不同地力水平上进行的小麦氮素与密度试验结果,全面分析了氮素供量和基本苗与优质小麦PH85—4的籽粒产量、籽粒品质、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分蘖成穗的关系。确定了PH85—4在淮北地区作优质小麦栽培时产量6000kg/hm2以上的适宜施氮量为:中等肥力地块225kg/hm2,高肥力地块150~225kg/hm2;适宜基本苗为240~300万/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肥 密度 产量 品质 栽培
下载PDF
冻害冷害对淮北市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李琦 王腾蛟 +7 位作者 汪芝寿 杨恒仁 孙建平 秦晓光 杨光 张芳 訾秀华 周宗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5期723-726,共4页
利用濉溪县 1949~ 2 0 0 2年小麦单产资料 ,划分出该县小麦产量丰歉年景 ;运用农业气象统计方法分析了小麦单产歉收或严重歉收年景与气象灾害的关系 ,结果表明 ,冻害冷害是造成该县小麦歉收的主要原因之一 ;探讨了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 利用濉溪县 1949~ 2 0 0 2年小麦单产资料 ,划分出该县小麦产量丰歉年景 ;运用农业气象统计方法分析了小麦单产歉收或严重歉收年景与气象灾害的关系 ,结果表明 ,冻害冷害是造成该县小麦歉收的主要原因之一 ;探讨了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的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产量 冻害 冷害 时策
下载PDF
砂姜黑土长期施肥对小麦生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孔令聪 曹承富 +2 位作者 汪芝寿 陈爱萍 张存岭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76-78,共3页
砂姜黑土20年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明显,各处理产量为Ⅳ>Ⅲ>Ⅱ>Ⅰ>CK,单施化肥有利于培育大蘖壮苗,利用增穗增粒对提高产量有一定作用,但因提高土壤肥力作用较小而难以高产。单施有... 砂姜黑土20年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明显,各处理产量为Ⅳ>Ⅲ>Ⅱ>Ⅰ>CK,单施化肥有利于培育大蘖壮苗,利用增穗增粒对提高产量有一定作用,但因提高土壤肥力作用较小而难以高产。单施有机肥培肥作用明显,但其养分释放缓慢,影响小麦对养分的吸收,且生育前期营养生长不良,群体不足,小麦增产幅度较小。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养分供应平衡,群体动态、产量结构合理,是砂姜黑土地区小麦持续高产和土壤培肥的有效措施,但应同时重视K肥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姜黑土 小麦 生长 产量 土壤肥力 有机肥 化肥 长期定位施肥试验
下载PDF
氮肥运筹方式对优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6
18
作者 孔令聪 汪芝寿 曹承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6年第3期214-216,224,共4页
研究了不同施氮处理对优质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能明显地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在淮北地区拔节期施用氮肥时提高小麦籽粒产量效果很好。籽粒蛋白质含量随追氮时期的后延而呈增加趋势,抽穗期追肥的籽粒蛋白... 研究了不同施氮处理对优质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能明显地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在淮北地区拔节期施用氮肥时提高小麦籽粒产量效果很好。籽粒蛋白质含量随追氮时期的后延而呈增加趋势,抽穗期追肥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其产量均较高。为实现高产优质统一,优质小麦施氮量在225~300kg/ha,氮肥的基追比例为基肥2/3、追肥1/3,追期宜掌握在拔节~抽穗期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肥 施氮时期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意见
19
作者 汪芝寿 《现代农业科技》 2006年第03S期112-112,共1页
关键词 小麦 田间管理 春季 分化阶段 幼穗分化 高产攻关 生产情况 监测结果 项目组 监测点
下载PDF
谈淮北小麦栽培技术的改革
20
作者 汪芝寿 《安徽农学通报》 1995年第1期54-55,共2页
淮北是我省小麦的主产区,也是高产区。近几年,该区小麦生产也同全省一样,出现了徘徊的局面,至1994年仍未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的1987年。 1 淮北地区小麦不能持续高产的技术原因 究其原因可能有二个方面,一是自然灾害,二足高产麦田仍沿用... 淮北是我省小麦的主产区,也是高产区。近几年,该区小麦生产也同全省一样,出现了徘徊的局面,至1994年仍未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的1987年。 1 淮北地区小麦不能持续高产的技术原因 究其原因可能有二个方面,一是自然灾害,二足高产麦田仍沿用中低产的栽掊技术栽培,即采用高秆大穗型品种、高密度、一炮轰施足底肥不追肥、靠自然降水、寒露后3天播种等,导致产量上不去。而同期由安徽省农科院、安徽农业大学和安徽省农业厅等有关单位主持进行的“小麦高产、优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栽培 淮北地区 小麦生产 持续高产 小麦生育 大穗型品种 安徽省农科院 自然降水 栽培技术 高产栽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