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含油气盆地含水系统和水文地质期的划分──以东海西湖凹陷为例 被引量:38
1
作者 汪蕴璞 林锦璇 汪林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93-398,共6页
以东海西湖凹陷为例,从理论上分析了怎样划分含水系统和水文地质期,提出了含水系统的内涵,划分了5种基本形式的水文地质初,建立了西湖凹陷新生代沉积体系的层序和期序,并从宏观上概化了地下水成生演化的模式。
关键词 地下水 含水系统 水文地质期 含油气盆地
下载PDF
黄骅含油气裂谷盆地第三系地下水化学场及其形成演化模式 被引量:3
2
作者 汪蕴璞 林锦璇 +3 位作者 王翠霞 叶思源 梁国玲 汪珊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71-279,共9页
本文揭示了第三系沉积体系地下水化学的基本特征及其在正向、斜向上的水化学分带性,从古代和现代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论证了现代水化学场是遵循浓缩盐化、正向变质和稀释淡化、反向变质两种格局形成演化的,指出第三系地下水现代化学业... 本文揭示了第三系沉积体系地下水化学的基本特征及其在正向、斜向上的水化学分带性,从古代和现代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论证了现代水化学场是遵循浓缩盐化、正向变质和稀释淡化、反向变质两种格局形成演化的,指出第三系地下水现代化学业已演化成熟,并概括了形成演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气 裂谷盆地 地下水 水化学场 形成演化模式
下载PDF
西湖含油气凹陷第三系地下水化学及其形成演化模式 被引量:2
3
作者 汪蕴璞 林锦璇 +3 位作者 王翠霞 梁国玲 叶思源 汪珊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94-298,共5页
揭示了东海西湖含油气凹陷第三系沉积体系地下水化学的基本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重溯了其在地质历史过程中形成演变的阶段和特点,论证了地下水现代化学主要是遵循浓缩盐化、正向变质作用方向演变形成的,且已演化成熟,并探讨了地下水... 揭示了东海西湖含油气凹陷第三系沉积体系地下水化学的基本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重溯了其在地质历史过程中形成演变的阶段和特点,论证了地下水现代化学主要是遵循浓缩盐化、正向变质作用方向演变形成的,且已演化成熟,并探讨了地下水成因和形成演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化学 演化模式 第三系 西湖凹陷 地下水
下载PDF
太平洋中部软泥水化学场和演变模式 被引量:1
4
作者 汪蕴璞 林锦璇 +1 位作者 王翠霞 梁国玲 《现代地质》 CAS CSCD 1991年第4期430-441,共12页
本文是根据地质矿产部“海洋4号”船于1986~1989年在太平洋中部调查采集到的洋底沉积物,通过高效多用途压滤机压取的软泥水,在测试获得的大量第一性资料基础上撰写的。首次系统全面地揭示了该区软泥水化学成分的基本特性和时空分布规律... 本文是根据地质矿产部“海洋4号”船于1986~1989年在太平洋中部调查采集到的洋底沉积物,通过高效多用途压滤机压取的软泥水,在测试获得的大量第一性资料基础上撰写的。首次系统全面地揭示了该区软泥水化学成分的基本特性和时空分布规律。依据软泥水所在介质环境特点和物质成分分析,结合水岩作用模拟试验和计算机技术等手段,剖析了软泥水的后生变化过程,提出了软泥水化学成分在早期成岩阶段以贫有机质、弱碱性强氧化环境为背景演化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泥水 化学场 化学成分 太平洋
下载PDF
大洋水物质模型及其理论解释 被引量:1
5
作者 汪蕴璞 王翠霞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33-36,共4页
本文根据太平洋中部大洋水物质成分和环境参数的大量实测资料,揭示它们在水深6000m以上的分布态势,概括了大洋水物质模型的两个显著相关的特性,提出重力和溶液质点热运动自扩散力的合力是主控模型形成的主导作用力,并指出其在研究洋底... 本文根据太平洋中部大洋水物质成分和环境参数的大量实测资料,揭示它们在水深6000m以上的分布态势,概括了大洋水物质模型的两个显著相关的特性,提出重力和溶液质点热运动自扩散力的合力是主控模型形成的主导作用力,并指出其在研究洋底成矿机制和地下水形成理论上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洋 物质成分 模型 解释
下载PDF
西湖凹陷油气运聚成藏的水文地质论证 被引量:10
6
作者 汪蕴璞 汪珊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7年第5期305-312,共8页
在论述西湖凹陷沉积演化,生烃岩、生烃凹陷和油气生成期的基础上,对油气运移的时间、过程和动力进行了界定,论证了生烃岩在压实固结过程中释放的压实水和粘土矿物转化释水在油气初次运移中的贡献,进行了排烃量的估算,论述了渗透层... 在论述西湖凹陷沉积演化,生烃岩、生烃凹陷和油气生成期的基础上,对油气运移的时间、过程和动力进行了界定,论证了生烃岩在压实固结过程中释放的压实水和粘土矿物转化释水在油气初次运移中的贡献,进行了排烃量的估算,论述了渗透层中重力水的流动态势和油气二次运移的时间和指向,并从地质、水文地质、地球化学三个方面综合评价了西部斜坡,中央长垣和东部断阶利于油气运聚成藏的条件和地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凹陷 油气运聚 成藏 水文地质 沉积体系 渗流场
全文增补中
南海北部海域软泥水化学和成生演变模式 被引量:1
7
作者 林锦璇 汪蕴璞 +2 位作者 王翠霞 叶思源 汪珊 《现代地质》 CAS CSCD 1994年第1期107-118,共12页
本文揭示了南海北部海域软泥水化学的基本特征,确定了软泥水化学垂向剖面的类型,分析了软泥水化学场的形成演变机理,概括了软泥水3种成生演变模式。
关键词 南海北部 软泥水 化学成分 演变
下载PDF
陆缘南海成矿金属存在形式和沉析作用的定量研究
8
作者 林锦璇 汪珊 +4 位作者 梁国玲 汪蕴璞 王翠霞 叶思源 黄永样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97-105,共9页
通过溶液化学平衡反应模型理论计算表明:软泥水和底层海水除Fe在软泥水中呈高价态的分子化合物(Fe(OH)3)和络合离子(Fe(OH)2+),以及二者均存在含量甚微的单一离子Fe3+以外,Fe的其它组分形式和Mn、Cu... 通过溶液化学平衡反应模型理论计算表明:软泥水和底层海水除Fe在软泥水中呈高价态的分子化合物(Fe(OH)3)和络合离子(Fe(OH)2+),以及二者均存在含量甚微的单一离子Fe3+以外,Fe的其它组分形式和Mn、Cu、Ni、Co元素均以低价态的单一离子、络合离子和分子化合物形式存在。软泥水比底层海水的组分存在形式要多,且组分含量变化幅度要大。软泥水中Fe主要含量是Fe(OH)3,而底层海水主要是Fe2+。软泥水现代正在发生沉析的矿物有:赤铁矿、针铁矿和石英,在外陆架—陆坡海域软泥水可生成方解石、文石,陆坡海域的软泥水还可沉析菱锰矿和水锰矿;底层海水正在沉析的仅是方解石、文石、赤铁矿和针铁矿。碳酸盐类矿物的沉析与海底分布的钙质粘土、泥等沉积物相吻合。水锰矿的生成为陆坡海山区存在的多金属结壳(核)提供了成矿信息,并表明多金属结壳(核)不是通过海水的物理化学作用的途径生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泥水 底层海水 金属元素 存在形式 南海 成矿
下载PDF
黄骅含油气裂谷盆地古潜山地下水化学场及其形成演化模式
9
作者 叶思源 汪蕴璞 +1 位作者 肖菲 孟祥君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6期12-16,共5页
本文通过研究古潜山地下水化学的基本特征及其在时空上的分布规律 ,结合地质构造史 ,提出了古潜山地下水在时间上经历了 6个水文地质期的演化 ,在空间上受控于盆地外围燕山、鲁西山区大气降水的输入补给 ,并发展成为具有渗入起源的溶滤... 本文通过研究古潜山地下水化学的基本特征及其在时空上的分布规律 ,结合地质构造史 ,提出了古潜山地下水在时间上经历了 6个水文地质期的演化 ,在空间上受控于盆地外围燕山、鲁西山区大气降水的输入补给 ,并发展成为具有渗入起源的溶滤水。并从时空上论证了现代水化学场是以稀释淡化、反向变质为主 ,并辅以浓缩盐化、正向变质两种格局形成演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气裂谷盆地 化学场 演化模式 地下水 大气降水 溶滤水 赋存环境
下载PDF
川西地区上三叠统水化学场、水动力场与油气富集关系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吴世祥 汪泽成 +2 位作者 张林 汪蕴璞 林锦璇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1期61-68,共8页
为探讨川西地下水对油气富集规律的影响 ,作者对川西上三叠统须二段、须四下段水化学场、水动力场分别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把水化学场、水动力场与沉积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 ,作者提出地下水地球化学动力带的概念 ,并进一步把须二段和须... 为探讨川西地下水对油气富集规律的影响 ,作者对川西上三叠统须二段、须四下段水化学场、水动力场分别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把水化学场、水动力场与沉积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 ,作者提出地下水地球化学动力带的概念 ,并进一步把须二段和须四下段地下水系统划分为还原环境溶质迁移聚集的卸压带、溶质迁移聚集的稳压带和强还原环境溶质分异纯化的水压形成带 3个带。文中指出 ,已发现的气田主要分布在稳压带和卸压带内 ,而含气构造主要分布于水压形成带内。最后 ,作者从水文地质的解度对川西地区有利勘探区带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地区 上三叠统 水化学场 水动力场 油气富集 研究 地球化学动力带
下载PDF
海洋底部水岩系统现代环境和成矿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汪蕴璞 汪珊 +4 位作者 王翠霞 林锦璇 梁国玲 叶思源 黄永样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87-394,共8页
本文以南海和东太平洋海盆为例,在阐述地质环境背景基础上,揭示了海洋底部水岩系统的环境因子分布特征和存在的地球化学垒,指出了成矿金属组分存在形式和沉析矿物的类型,以及提出了多金属结核的成矿作用等新认识。
关键词 环境因子 地球化学 成矿作用 海洋底部 水岩系统
下载PDF
南海北部软泥水化学垂向剖面类型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3
12
作者 汪蕴璞 林锦璇 +2 位作者 王翠霞 王思源 汪珊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46-52,共7页
本文将南海北部软泥水化学垂向剖面,分为4种类型。剖析了前2种类型在垂向上为开放系统,后2种在垂向上为封闭系统。这些不同类型的软泥水均属软泥阶段的浅变质水。文内提出了全新世期间南海北部海岸线曾南移至距现代海岸线约24km处,比现... 本文将南海北部软泥水化学垂向剖面,分为4种类型。剖析了前2种类型在垂向上为开放系统,后2种在垂向上为封闭系统。这些不同类型的软泥水均属软泥阶段的浅变质水。文内提出了全新世期间南海北部海岸线曾南移至距现代海岸线约24km处,比现代海平面下降13m。并发现软泥水比太平洋中部的软泥水的Mn浓度高出1—2个数量级,揭示了利于Mn结核的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型 形成机制 软泥水 海水 化学
下载PDF
中国震旦系深层水成因的两种基本模式——以四川盆地和冀中拗陷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汪蕴璞 王翠霞 叶思源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4,共4页
本文在总结四川盆地、冀中拗陷震旦系深层地下水化学成分的特征和水化学场属性的基础上,从水文地质发育史的角度,划分了地下水形成的水文地质期和恢复了各期水文地质作用的主要特点,重建和再现了它们的形成过程,从而概括了深层水成因的... 本文在总结四川盆地、冀中拗陷震旦系深层地下水化学成分的特征和水化学场属性的基础上,从水文地质发育史的角度,划分了地下水形成的水文地质期和恢复了各期水文地质作用的主要特点,重建和再现了它们的形成过程,从而概括了深层水成因的两种基本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旦纪 深层水 成因 岩溶水 沉积水
下载PDF
海洋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汪蕴璞 《中国地质》 CAS CSCD 1991年第11期30-33,共4页
地矿部“海洋4号”船于“七五”期间在太平洋中部以勘查多金属结核为目标开展了4个航次的深海远洋调查.立题开展的“太平洋中部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由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承担完成.
关键词 海洋 水文地球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