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汪进丁 万姗姗 +2 位作者 徐明 姚德斌 万和斌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13期87-90,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的160例急性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京因药物基因床旁检测... 目的探讨急性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的160例急性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京因药物基因床旁检测系统来实现CYP2C19基因床边快速检测,依据CYP2C19基因位点分为快代谢组64例、中间代谢组76例、慢代谢组20例。比较不同代谢基因组患者的血小板ADP抑制率及氯吡格雷抵抗情况的差异。结果不同代谢基因组中氯吡格雷抵抗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代谢基因组血小板ADP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服用氯吡格雷的急性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的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尚不能确定有确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氯吡格雷 血栓弹力图 ADP抑制率 CYP2C19基因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CYP2C19*2/*3基因多态性与急性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复发的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汪进丁 万姗姗 +3 位作者 罗江洪 徐明 姚德斌 万和斌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35期75-79,共5页
目的分析CYP2C19*2/*3基因多态性与规律服用氯吡格雷治疗的急性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的120例被诊断为急性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京因... 目的分析CYP2C19*2/*3基因多态性与规律服用氯吡格雷治疗的急性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的120例被诊断为急性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京因药物基因床旁检测系统检测CYP2C19基因多态性,随访1年内入组患者缺血性卒中复发情况,比较规律服用氯吡格雷的脑卒中患者卒中复发与CYP2C19*2/*3基因多态性的关系。结果对入组120例的患者进行随访1年,其中18例(15.00%)出现卒中复发。CYP2C19*2/*3基因缺陷型患者的复发风险较基因正常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4,P<0.05)。复发组的CYP2C19*2/*3基因缺陷型、糖尿病、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占比及体重指数(BMI)、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CYP2C19*2/*3基因缺陷型(β=1.912,OR=9.845,95%CI:5.531~15.479)、高血压病(β=1.389,OR=4.242,95%CI:1.185~12.919)、糖尿病(β=1.742,OR=5.707,95%CI:1.762~18.479)、颅内动脉狭窄(β=1.251,OR=2.875,95%CI:1.195~8.459)、BMI(β=1.497,OR=4.469,95%CI:1.648~12.121)、LDL-C(β=1.840,OR=7.444,95%CI:1.151~14.147)、Hcy(β=1.252,OR=2.352,95%CI:1.280~6.383)是急性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规律服用氯吡格雷的急性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患者,CYP2C19*2/*3基因缺陷型卒中复发风险较基因正常型高,基因缺陷型是急性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 氯吡格雷 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 复发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部位及面积与吞咽障碍严重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18
3
作者 汪进丁 唐震宇 +3 位作者 徐丽君 黄卫 黄晨达 卫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15-1017,1027,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部位及面积与吞咽障碍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81例有吞咽障碍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及6例健康志愿者进行X线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记录异常表现。通过磁共振软件测DWI序列脑梗死的面积及部位;按照VFSS吞咽困难...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部位及面积与吞咽障碍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81例有吞咽障碍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及6例健康志愿者进行X线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记录异常表现。通过磁共振软件测DWI序列脑梗死的面积及部位;按照VFSS吞咽困难严重程度评分分轻、中、重3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中吞咽障碍发生率为66.3%(120/181),其中单侧半球为67.7%(86/127),脑干为79.1%(34/43),小脑梗死未发现吞咽障碍。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严重程度与梗死部位、梗死面积关系密切,重度吞咽障碍多见于脑干梗死和大脑大面积梗死患者(P<0.001和0.05);而大脑半球梗死侧别与吞咽障碍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无关(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梗死部位及梗死面积有关,脑干梗死和大脑大面积梗死患者常合并重度吞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吞咽障碍 梗死部位 梗死面积
下载PDF
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95
4
作者 汪进丁 徐丽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66-668,共3页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国外文献报道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生率为37%-78%^[1]。国内报道发生率为62.5%^[2]。吞咽障碍可造成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和脱水等各种并发症,甚至可危及生命,从而增加脑卒中的病死率和治疗费用...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国外文献报道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生率为37%-78%^[1]。国内报道发生率为62.5%^[2]。吞咽障碍可造成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和脱水等各种并发症,甚至可危及生命,从而增加脑卒中的病死率和治疗费用,延长住院时间,影响脑卒中的康复。要防治脑卒中吞咽障碍,了解其病理生理机制是很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吞咽障碍 病理生理机制 常见并发症 吸人性肺炎 国外文献 营养不良 治疗费用 住院时间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部位及面积与吞咽障碍类型的关系 被引量:6
5
作者 汪进丁 唐震宇 +3 位作者 万姗姗 黄晨达 黄卫 徐丽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90-393,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部位及面积与吞咽障碍类型的关系。方法对18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6名健康志愿者进行X线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ideofluoroscopy swallowing study,VFSS),记录异常表现,吞咽障碍分口期、咽期及口咽混合期;通过磁共振软...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部位及面积与吞咽障碍类型的关系。方法对18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6名健康志愿者进行X线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ideofluoroscopy swallowing study,VFSS),记录异常表现,吞咽障碍分口期、咽期及口咽混合期;通过磁共振软件测DWI序列梗死的面积及梗死部位。结果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吞咽障碍发生率为66.3%(120/181),前循环为67.7%(86/127),后循环为63.0%(34/54)。多发性梗死出现吞咽障碍者高于皮层或基底节区梗死,丘脑梗死导致吞咽障碍低于桥脑梗死(P<0.05);前循环梗死出现吞咽障碍主要为口咽混合期,后循环梗死出现吞咽障碍主要为咽期(P<0.05),其中桥脑梗死主要表现为咽期吞咽障碍,而延髓梗死主要表现为口咽混合期吞咽障碍(P<0.05)。前、后循环不同面积梗死与吞咽障碍的发生及类型无关(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发生及类型与梗死部位有关,而与梗死面积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吞咽障碍及类型 梗死部位 梗死面积
下载PDF
N端脑钠肽前体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8
6
作者 汪进丁 罗江洪 +2 位作者 徐丽君 温洪周 万和斌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646-651,共6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的水平,探讨血NT-pro-BN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发病15 d内死亡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48 h内发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26例,在发...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的水平,探讨血NT-pro-BN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发病15 d内死亡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48 h内发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26例,在发病后72 h内测定各组血清NT-pro-BNP水平并进行NIHSS评分,按照发病15 d内患者预后是否死亡把入组患者分成死亡组和存活组。记录与患者发病15 d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发病15 d内死亡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有24例(10.6%)。其房颤、心源性脑卒中、大灶梗死、NIHSS评分、年龄、血糖、血肌酐均数显著高于存活组(P<0.001),而左心室射血分数、白蛋白、LDL-C、总胆固醇均数明显低于存活组( P<0.05),血清NT-Pro-BNP中位数水平为2598.5 pg/mL,明显高于存活组190.4 pg/mL(P<0.001)。区分死亡组与存活组血清NT-Pro-BNP水平的最佳切点值为955.2 pg/mL、灵敏度83.3%、特异度为82.2%、ROC曲线下面积为0.906。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NIHSS评分≥13[OR=56.18,95%CI=9.06~348.40, P=0.000],Lg NT-Pro-BNP(OR=38.79,95%CI=6.52~230.95, P=0.000),脑梗死体积(OR=8.73,95%CI=1.11~68.88, P=0.040)是脑梗死发病15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NT-pro-BNP水平能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15 d内死亡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端-脑钠肽前体 急性脑梗死预后
下载PDF
应用ABCD2评分法预测首诊TIA患者近期发生脑梗死的风险 被引量:4
7
作者 汪进丁 万姗姗 万和斌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9期55-57,共3页
目的评估ABCD2评分法对首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lA)患者短期内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首诊TIA的住院患者106例,依据是否发展为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25例和非脑梗死组81例。采用ABCD2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并分为低危组(0~3... 目的评估ABCD2评分法对首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lA)患者短期内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首诊TIA的住院患者106例,依据是否发展为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25例和非脑梗死组81例。采用ABCD2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并分为低危组(0~3分,50例)、中危组(4~5分,50例)和高危组(6~7分,6例),观察患者7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患者7d内发生脑梗死的比例分别为2.0%、40.0%和66.7%,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脑梗死组比较,脑梗死组入院时血压≥140/90mmHg(1mmHg=0.133kPa)、出现肢体无力、脑缺血症状持续时间≥60min、有糖尿病史的患者比例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CD2评分标准是目前临床预测TIA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CD2评分法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预测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老年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9
8
作者 汪进丁 万和斌 +2 位作者 万姗姗 文师访 彭经华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31期46-48,共3页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探讨NT-pro-BNP与老年缺血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连续选取本院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8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30例,在入院2 d内测定各组血清NT-pro-BNP水平及...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探讨NT-pro-BNP与老年缺血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连续选取本院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8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30例,在入院2 d内测定各组血清NT-pro-BNP水平及NIHSS评分,并进行组间比较。按TOAST分为心源性脑梗死组(27例),非心源性脑梗死组(58例),按梗死面积大小分为大面积梗死(32例)组、小面积梗死(53例)组。结果脑梗死组血清NT-pro-BNP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心源性脑梗死组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非心源性脑梗死组(P<0.01),大面积脑梗死组血清NT-pro-BNP值明显高于小面积脑梗死组(P<0.01)。结论老年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NT-pro-BNP水平升高,梗死面积越大,血清NT-pro-BNP值越高,预后越差。血NTpro-BNP水平不仅能预测脑梗死病变程度,而且有可能预测脑梗死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N端-脑钠肽前体 脑梗死 老年人
下载PDF
左侧大脑半球梗死致吞咽障碍动态观察1例 被引量:2
9
作者 汪进丁 徐丽君 +1 位作者 黄卫 黄晨达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35-635,共1页
关键词 脑梗死 单侧 吞咽障碍
下载PDF
联合应用LDL-C和ABCD2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短期脑卒中风险 被引量:2
10
作者 汪进丁 徐丽君 +2 位作者 万姗姗 万和斌 张建勋 《江西医药》 CAS 2013年第3期197-199,共3页
目的探讨LDL-C+ABCD2评分法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7 d内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用ABCD2评分法和LDL-C+ABCD2评分法分别测定106例TIA患者的评分,并观察TIA后7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LDL-C+ABCD2评分法和ABCD2评分法的曲线下面积(95%... 目的探讨LDL-C+ABCD2评分法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7 d内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用ABCD2评分法和LDL-C+ABCD2评分法分别测定106例TIA患者的评分,并观察TIA后7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LDL-C+ABCD2评分法和ABCD2评分法的曲线下面积(95%CI)分别为0.849(0.771-0.927)和0.844(0.768-0.920)。采用LDL-C+ABCD2评分中TIA患者中低、中和高危组TIA后7 d内发生脑梗死的比例分别为2.1%、33.3%和64.3%,不同脑卒中风险分层的脑梗死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ABCD2评分法是目前临床预测TIA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有效的方法 ,结合LDL-C检查结果能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DL-C+ABCD2评分法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预测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清hs-CRP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张建勋 任星 +3 位作者 文师访 徐达青 高秀先 汪进丁 《江西医药》 CAS 2017年第7期641-643,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关系的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3例,根据颈动脉多普勒超声分为A组(颈动脉IMT正常,n=21)、B组(颈动脉IMT增厚,n=27)、C组...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关系的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3例,根据颈动脉多普勒超声分为A组(颈动脉IMT正常,n=21)、B组(颈动脉IMT增厚,n=27)、C组(颈动脉斑块,n=65),其中稳定性斑块33例(稳定组),不稳定性斑块32例(不稳定组)。采用ELISA法检测所有纳入研究对象的血清hs-CRP水平。结果 3组间血清hs-CRP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组患者的血清hs-CRP明显高于稳定组患者(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s-CRP是粥样硬化不稳定型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hs-CRP水平可能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程度,有望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临床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HS-CRP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建勋 任星 +4 位作者 文师访 徐达青 高秀先 汪进丁 周凤凰 《江西医药》 CAS 2016年第4期347-349,共3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部脑出血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患者...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部脑出血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血肿体积,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与药物不良反应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肿体积,NIHSS评分与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全部患者血肿体积与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DL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血肿体积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通过显著减少血肿体积,从而改善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脑出血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建勋 刘志强 +6 位作者 万和斌 曹家驹 高秀先 温洪周 师访 汪进丁 任星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5年第20期4561-4563,共3页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0例,分为伴发OSAS患者组(A组)31例和非OSAS的患者组(B组)39例。比较两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0例,分为伴发OSAS患者组(A组)31例和非OSAS的患者组(B组)39例。比较两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g)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发生率。结果A组hs-CRP、HCY、Fg水平、颈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OSAS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炎症反应、高HCY血症、凝血异常等改变及其所致的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是OSAS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相关性
下载PDF
叶酸联合VitB_(12)对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血浆Hcy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建勋 任星 +3 位作者 文师访 徐达青 高秀先 汪进丁 《上海医药》 CAS 2016年第5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叶酸联合VitB_(12)对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探讨叶酸联合VitB_(12)对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叶酸联合VitB_(12)治疗,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检测血浆Hcy水平,微粒子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叶酸、VitB_(12)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Hcy、叶酸、VitB_(12)水平,以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e,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神经精神问卷(neuropsychological index,NPI)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Hcy、叶酸、VitB_(12)水平,MMSE、MoCA、NPI、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Hcy水平,NPI、AD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浆叶酸、VitB_(12)水平,MMSE、MoC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治疗期间,未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结论:叶酸联合VitB_(12)治疗有助于显著降低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血浆Hcy水平,从而显著改善认知功能、精神行为症状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维生素B12 血管性认知障碍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热射病21例临床急救体会
15
作者 袁向阳 汪进丁 刘莉萍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80-80,84,共2页
关键词 中暑 热射病 急救措施 地塞米松 甘露醇
下载PDF
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的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文师访 汪进丁 万和斌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3年第9期25-27,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探讨NT-pro-BNP与老年急性脑卒中预后的关系。方法将80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TOAST分型标准分为心源性卒中组和非心源性卒中组,每组40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 目的通过分析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探讨NT-pro-BNP与老年急性脑卒中预后的关系。方法将80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TOAST分型标准分为心源性卒中组和非心源性卒中组,每组40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老年人(对照组)30例。分别于入院48 h,治疗第14、90天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卒中量表(NIHSS)评分;观察各组入院48 h和第14天的血浆NT-pro-BNP水平的变化及患者入院时血浆NT-pro-BNP水平与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48 h及入院第14天血浆NTpro-BNP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心源性卒中组血浆NT-pro-BNP水平较非心源性卒中组明显增高(P<0.05);心源性卒中组及非心源性卒中组入院第14天血浆NT-pro-BNP水平较48 h的NT-pro-BNP明显降低(均P<0.05)。心源性卒中组及非心源性卒中组入院第14、90天的NIHSS评分均较入院48 h明显下降,尤以入院第90天降低更明显(P<0.05或P<0.01)。NIHSS评分≤6分组入院时血浆NT-pro-BNP浓度明显低于NIHSS>6分组(P<0.01)。好转组入院时血浆NT-pro-BNP浓度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结论 BNP水平越高患者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NT-pro-BNP升高可作为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一个危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N端-脑钠肽前体 预后
下载PDF
人尿激肽原酶对急性脑梗死侧支循环及脑血流灌注影响的多模态CT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汪进丁 万姗姗 +4 位作者 刘芳琼 杨春静 徐丽君 万和斌 刘刚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97-602,共6页
目的运用多模态CT脑成像技术来评估人尿激肽原酶(human urine kininogenase,HUK)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流灌注及侧支循环,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acute anterior circulation cerebral infarction)75例,分... 目的运用多模态CT脑成像技术来评估人尿激肽原酶(human urine kininogenase,HUK)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流灌注及侧支循环,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acute anterior circulation cerebral infarction)75例,分为HUK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于治疗前、治疗第14天行两组患者的CT脑灌注成像(computer technology perfusion,CTP)和CT脑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观察两组CT脑灌注成像各参数(CBF、CBV、MTT、TTP)值及CTA侧枝血管的变化情况。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CT脑灌注参数CBF、CBV均升高,参数MTT、TTP降低。HUK治疗组梗死区14 d后CBF升高较对照组明显(t=2.470,P<O.05);(2)HUK治疗组14 d后病灶侧MTT、TTP下降较对照组明显(t=2.126,t=2.213,P均<O.05);(3)HUK治疗组14 d后CTA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动态观察侧支血管数量增多较对照组明显(χ2=4.265,P<O.05);(4)HUK治疗组14 d后NIHSS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明显(t=4.330,P<0.01)。结论 HUK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缺血组织的血流灌注,是一种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人尿激肽原酶 NIHSS CT脑灌注成像
下载PDF
“一站式”多模态CT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汪进丁 万姗姗 +2 位作者 张吉林 杨春静 万和斌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17期12-16,共5页
目的“一站式”多模态CT中CT脑灌注成像可反映脑梗死患者脑组织血流异常灌注情况,CT脑血管成像可明确头颈部血管狭窄、闭塞等状况。本文探讨“一站式”多模态CT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2月发病4.5~... 目的“一站式”多模态CT中CT脑灌注成像可反映脑梗死患者脑组织血流异常灌注情况,CT脑血管成像可明确头颈部血管狭窄、闭塞等状况。本文探讨“一站式”多模态CT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2月发病4.5~24h内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并经磁共振成像(MRI-DWI)检查确诊、但未行静脉溶栓及支架取栓的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脑“一站式”多模态CT扫描检查,用CT灌注软件和血管软件进行评估,观察并比较CT灌注成像(CTP)各参数,分析供血动脉狭窄程度与脑灌注异常的关系。结果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以MRI检查作为标准,头颅CT平扫的精确度为39.6%,多模态CT的精确度为93.8%。②CTP灌注异常的90例患者中,有38例存在缺血半暗带。无论是梗死核心区还是缺血半暗带区,脑梗死侧灌注参数脑血流量(CBF)均低于对侧镜像区,而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值长于对侧镜像区,梗死核心区的脑血容量(CBV)值明显低于梗死镜像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52例CTP无缺血半暗带的脑梗死患者中,除参数CBV外,其余参数与对侧镜像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CT血管成像(CTA)能有效评估供血动脉狭窄程度及部位等,灌注异常区与供血动脉狭窄程度之间有关系(P<0.05)。结论脑“一站式”多模态CT检查具有简单、快速的特点,可同时观察急性脑梗死血流动力学改变并分析病变区供血动脉情况,有利于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更有利于个体化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灌注成像 CT血管成像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半暗带
下载PDF
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19
作者 高秀先 万和斌 +2 位作者 张建勋 文师访 汪进丁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19年第4期34-35,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206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206例行维持性血液透...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206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206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中并发脑梗死40例(19.42%);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0岁、甘油三酯(TG)≥1.7 mmol/L、同型半胱氨酸(Hcy)≥15μmol/L、C反应蛋白(CRP)≥10 mg/L是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易并发脑梗死,其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临床需针对各危险因素加强防治,以减少脑梗死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脑梗死 维持性血液透析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