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安地区黄土堆积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最近13万年东亚夏季风气候的波动 被引量:36
1
作者 赵锦慧 王丹 +5 位作者 樊宝生 鹿化煜 张小曳 屈文军 汶玲娟 李东平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95-500,共6页
黄土地球化学残积系数、钠钙比和化学风化指数数值增大、退碱系数数值减小时,指示化学风化作用增强,在很大程度上揭示出当时具有较强的夏季风活动。延安地区延长剖面末次间冰期残积系数、钠钙比和化学风化指数的曲线具有三峰两谷,揭示... 黄土地球化学残积系数、钠钙比和化学风化指数数值增大、退碱系数数值减小时,指示化学风化作用增强,在很大程度上揭示出当时具有较强的夏季风活动。延安地区延长剖面末次间冰期残积系数、钠钙比和化学风化指数的曲线具有三峰两谷,揭示了一系列亚轨道时间尺度的夏季风波动变化,能分辨出多个次级气候旋回。因此,黄土的地球化学参数可以作为本区指示夏季风波动的敏感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元素 化学风化 黄土剖面 夏季风波动 气候旋回 延安地区
下载PDF
西宁地区黄土堆积的粒径分组 被引量:8
2
作者 赵锦慧 鹿化煜 +3 位作者 梅凡民 张小曳 李杨 汶玲娟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1-37,共7页
采用对数正态分布的统计方法对青藏高原东北缘西宁盘子山黄土剖面的粒度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盘子山剖面的粒度分布呈现出5个对数正态分布粒度方式的组合,各地层单元的粒径大体可分为5组,粒度分别介于平均粒径为0.4、9、20.40、63... 采用对数正态分布的统计方法对青藏高原东北缘西宁盘子山黄土剖面的粒度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盘子山剖面的粒度分布呈现出5个对数正态分布粒度方式的组合,各地层单元的粒径大体可分为5组,粒度分别介于平均粒径为0.4、9、20.40、63μm的范围,各粒径区域占整体粒径分布的比例比较相近;并且粘粒、极细粉砂组分的分选程度较差。盘子山剖面的粒度分布方式与黄土高原地区的分布有一定差异,〈4μm的组分在古土壤中占到11%~16%,在黄土中占到8%。无论在黄土堆积阶段,还是在古土壤发育阶段,盘子山地区相对于延长地区,20、40、63μm粒径组的比例都大,西宁盘子山地区黄土剖面的粗颗粒含量比较多。由于气候总体干旱、成土作用相对较弱,风化对黄土粒度组成的改变程度不会太明显,再加上青藏高原因冰川反复消融作用和磨蚀作用共同影响所产生的砂尘为黄土提供了可观的粗物质补给,因此盘子山剖面的黄土物源区呈现多样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部 拟合 粒径分布 黄土
下载PDF
石膏改良碱化土壤的效果(Ⅲ)——碱化土壤表面施用定量石膏的土柱系列 被引量:5
3
作者 赵锦慧 李杨 +3 位作者 乌力更 李兆华 汶玲娟 车慧正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CAS 2006年第3期111-114,137,共5页
将定量石膏施在碱化土壤的表面,因其不与土壤混合,仅靠上部灌溉水分的溶解,石膏的溶解量很少,但随着时间的延续,改良效果较为理想。因其渗漏量、交换性镁消耗石膏的数量都很小,导致它的转化量大,脱碱率高,利于改良;而且60cm处理柱表施... 将定量石膏施在碱化土壤的表面,因其不与土壤混合,仅靠上部灌溉水分的溶解,石膏的溶解量很少,但随着时间的延续,改良效果较为理想。因其渗漏量、交换性镁消耗石膏的数量都很小,导致它的转化量大,脱碱率高,利于改良;而且60cm处理柱表施的石膏发生改良反应后,降低了pH,使得固相CaCO3发生溶解,CaCO、Ca(HCO)与交换性钠发生化学反应,也利于碱化土壤的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化土壤 石膏 改良效果 表施
下载PDF
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古粉尘通量差异及其指示的气候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赵锦慧 张小曳 +3 位作者 鹿化煜 李杨 汶玲娟 李东平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65-972,共8页
从各区域独特的地形地貌条件、距离粉尘源区的远近、不同的物源区以及不同的气候控制系统等动力机制因素出发,认为中国北方粉尘通量在空间上与北太平洋V21-146孔深海沉积物、日本Biwa湖湖相记录、全球冰量δ18O曲线所反映的古气候记录... 从各区域独特的地形地貌条件、距离粉尘源区的远近、不同的物源区以及不同的气候控制系统等动力机制因素出发,认为中国北方粉尘通量在空间上与北太平洋V21-146孔深海沉积物、日本Biwa湖湖相记录、全球冰量δ18O曲线所反映的古气候记录在万年时间尺度上一致,自西向东通量减少,显示出与源区的距离成反比的趋势;在时间尺度上,冰期时的粉尘通量明显高于间冰期的通量,冰期通量的变化具有高频波动的特征;现代尘暴粉尘的通量与黄土堆积期的通量相似, 表明在末次冰期时大量的粉尘搬运大多是在尘暴状况下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尘通量 空间差异 气候动力机制 粉尘源区 气候意义 中国北方 干旱半干旱地区 通量 古气候记录 时间尺度
下载PDF
季风研究文献计量分析报告 被引量:1
5
作者 董吉宝 李红兵 +3 位作者 陈怡平 汶玲娟 白洁 张义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14年第3期227-234,共8页
季风气候是地球气候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活动范围很广,影响着包括了人口密集的亚洲、澳大利亚、非洲和南北美洲。季风气候已成为气候学和地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它也关系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 季风气候是地球气候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活动范围很广,影响着包括了人口密集的亚洲、澳大利亚、非洲和南北美洲。季风气候已成为气候学和地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它也关系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以国际著名的ISI 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数据库为数据源,搜集了1950—2013年间报道的关于季风研究文献,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其研究现状与进展情况进行情报分析,包括年代、国家、研究机构、资助来源、学科、期刊、作者、高引用文献分布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风气候 计量分析 Web of SCIENCE THOMSON DATA ANALYZER
下载PDF
新近纪黄土高原红黏土粒度和沉积速率的空间变化及其揭示的古大气粉尘传输动力 被引量:13
6
作者 汶玲娟 鹿化煜 强小科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739-747,共9页
对黄土高原11个地点的新近纪红黏土沉积进行了粒度测量和统计分析,发现晚中新世.上新世期间红黏土的粒度组成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南北向分异,北部佳县红黏土堆积的平均粒径可达20μm左右,而南部蓝田则为9μm左右;佳县红黏土中>30... 对黄土高原11个地点的新近纪红黏土沉积进行了粒度测量和统计分析,发现晚中新世.上新世期间红黏土的粒度组成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南北向分异,北部佳县红黏土堆积的平均粒径可达20μm左右,而南部蓝田则为9μm左右;佳县红黏土中>30μm的粗颗粒含量达24.4%,而蓝田红黏土中>30μm的粗颗粒含量是5.6%.红黏土的粒度分布特征指示了古粉尘主要是偏北风搬运来的,进一步的分析以及与末次冰期旋回黄土高原12个黄土剖面的黄土.古土壤粒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对比,表明其传输动力可能为近地面的低空风系.根据红黏土沉积序列粒度的变化特征,将6.2-2.6Ma BP期间古粉尘传输动力的强度变化分为3个阶段:6.2—5.4Ma BP颗粒较粗,传输动力强度较大;5.4-3.5Ma BP颗粒最细,传输动力强度小;3.5—2.6Ma BP颗粒最粗,传输动力强度最大.相应地,将沉积速率的变化过程分为:6.2—5.4Ma BP沉积速率较大,5.4—3.5Ma BP沉积速率最小,3.5—2.6Ma BP沉积速率最大.研究表明新近纪古大气粉尘传输动力及源区干燥度都在发生阶段性的变化,可能与全球冰量的发展和变化有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近纪 红黏土 粒度 沉积速率 古大气粉尘 黄土高原 空间变化 粉尘传输动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