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弹脆性损伤理论与破坏过程的计算机模拟 被引量:4
1
作者 沈为 彭立华 +3 位作者 樊建平 方明 沈真 唐啸东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9-17,共9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增量形式的受损弹脆性材料的本构关系,此关系考虑了材料与损伤两者的各向异性。而且,导出了损伤模量、有效弹性模量以及动态弹性模量等张量表达式。根据本文提出的理论和方法,给出了考虑局部损伤的结构有限元方法,并应用... 本文提出了一种增量形式的受损弹脆性材料的本构关系,此关系考虑了材料与损伤两者的各向异性。而且,导出了损伤模量、有效弹性模量以及动态弹性模量等张量表达式。根据本文提出的理论和方法,给出了考虑局部损伤的结构有限元方法,并应用于模拟复合材料板的损伤一破坏过程。最后,受拉伸的带中心圆孔的玻璃纤维布/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板损伤过程的计算结果用等损伤线图形显示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脆性材料 损伤 破坏 计算机 模拟
下载PDF
薄膜/基板层合材料几个力学问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沈为 李伟 彭立华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4-26,共3页
本文阐述了近年薄膜/基板层合材料在力学性能、破坏模式。
关键词 薄膜/基板 层合材料 损伤波 薄膜力学
下载PDF
经编针织物增强塑料布纱切现象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沈为 陈济刚 +1 位作者 汪宏 陈加龙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43-45,共3页
以双轴向经编针织物为骨架的增强塑料布受力时容易出现纱切现象,使增强塑料布的使用功能降低。经研究,骨架材料的凹凸不平,使外层塑料薄膜在复合中形成弱环,从而导致应力集中,是增强塑料布产生纱切现象的主要原因。建议在编织骨架材料时... 以双轴向经编针织物为骨架的增强塑料布受力时容易出现纱切现象,使增强塑料布的使用功能降低。经研究,骨架材料的凹凸不平,使外层塑料薄膜在复合中形成弱环,从而导致应力集中,是增强塑料布产生纱切现象的主要原因。建议在编织骨架材料时,原料的选择及织物组织设计应尽可能保证布面平整;基质含量的体积百分率应与基布的凹凸程度相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织物 经编织物 增强塑料布 纱切 工业用织物
下载PDF
基于边缘特征学习的自然图像对称轴检测 被引量:2
4
作者 沈为 程小青 曾丹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15-725,共11页
主要研究计算机视觉中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自然图像中对称轴的检测.由于图像中杂乱的场景和物体形态的变化,使得在自然图像中判断像素是否处于对称轴上是非常困难的.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考虑到边缘与对称轴的互补关系,提出了2种... 主要研究计算机视觉中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自然图像中对称轴的检测.由于图像中杂乱的场景和物体形态的变化,使得在自然图像中判断像素是否处于对称轴上是非常困难的.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考虑到边缘与对称轴的互补关系,提出了2种边缘特征用于帮助对称轴的检测.2种特征都定义在成对的边缘上,分别是为了找到边缘强度高和到对称轴距离相等的成对的边缘.在多尺度和多角度上提取这2种边缘特征,把它们与底层描述子(颜色、亮度、纹理等)差分特征结合在一起,在多示例学习的框架下检测自然图像中的对称轴.在SYMMAX300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证明了2种边缘特征能够提升对称轴检测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轴 对称轴检测 边缘 多示例学习 底层特征
下载PDF
预估在非比例加载下薄金属板成型极限的损伤基力学模型 被引量:2
5
作者 沈为 彭立华 邓泽贤 《固体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9-284,共6页
探讨了用损伤基力学模型研究应变路径对薄金属板塑性失稳的影响 ,这种力学模型考虑了材料损伤作用 .基于这种模型 ,在等效应变空间建立了考虑损伤的塑性失稳判据 ,并用以预估在比例或非比例加载下薄金属板成型极限曲线 (FLC) .借助这种... 探讨了用损伤基力学模型研究应变路径对薄金属板塑性失稳的影响 ,这种力学模型考虑了材料损伤作用 .基于这种模型 ,在等效应变空间建立了考虑损伤的塑性失稳判据 ,并用以预估在比例或非比例加载下薄金属板成型极限曲线 (FLC) .借助这种理论模型和方法 ,预估薄金属板的理论成型极限曲线与Graf和Hosford的实验结果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型极限 材料损伤 失稳条件 非比例加载 薄金属板 材料力学
下载PDF
树脂基复合材料板的粘弹性损伤本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沈为 乐运国 彭立华 《固体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58-162,共5页
1 引言一般树脂基复合材料板具有相当强烈的各向异性和非均匀性,受载后很容易发生基体裂纹群等损伤.同时,即使在常温下,这类材料也显示粘弹性.而且,损伤与粘弹性都是各向异性的.因此,复合材料力学响应的分析比均匀无损的粘弹性材料要复... 1 引言一般树脂基复合材料板具有相当强烈的各向异性和非均匀性,受载后很容易发生基体裂纹群等损伤.同时,即使在常温下,这类材料也显示粘弹性.而且,损伤与粘弹性都是各向异性的.因此,复合材料力学响应的分析比均匀无损的粘弹性材料要复杂得多,困难得多.实际上,在复合材料的结构强度和尺寸稳定性设计中,它的时间相关性和存在损伤是两个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为此,特别需要复合材料粘弹性损伤本构关系的知识.最近一个时期,复合材料的粘弹性本构关系已得到一定的研究.作者曾提出适用于复合材料分析的弹脆性损伤模型以及考虑损伤的粘弹性本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粘弹性 损伤 本构关系
下载PDF
金属薄板成型工艺中的失稳和损伤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沈为 彭立华 邓泽贤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11,共5页
简要地评述了金属薄板成型工艺中局部化颈缩引起的塑性失稳机制和成型极限分析的成果;讨论了多种塑性失稳判据在成型极限分析的实验和有限元模拟两方面的应用及其局限性;指出了塑性失稳破坏是延性材料的塑性加工硬化和损伤软化两者的相... 简要地评述了金属薄板成型工艺中局部化颈缩引起的塑性失稳机制和成型极限分析的成果;讨论了多种塑性失稳判据在成型极限分析的实验和有限元模拟两方面的应用及其局限性;指出了塑性失稳破坏是延性材料的塑性加工硬化和损伤软化两者的相互作用过程,并介绍了应用连续损伤力学方法研究这一课题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型工艺 局部颈缩 成型极限 内部损伤 损伤力学 金属加工
下载PDF
一种新的弹塑性损伤变量及其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沈为 邓泽贤 +1 位作者 彭立华 李长春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1-3,共3页
提出塑性损伤变量的定义,它由反映微空隙群的材料相对体积膨胀来表征.从理论上导出了塑性损伤变量Dp 与经典连续损伤力学中弹性损伤变量De= 1- E/E 之间的关系.根据此关系。
关键词 塑性损伤变量 弹性损伤变量 空隙群损伤
下载PDF
弹脆性材料的损伤本构关系及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沈为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374-378,共5页
本文根据连续损伤力学方法,对弹脆性材料损伤的力学响应进行一般分析。理论分析中,材料与损伤都是各向异性的。还导出了计算损伤张量、有效弹性张量、真实应力张量以及损伤能耗率张量的实用表达式。
关键词 弹脆性材料 损伤 本构关系
下载PDF
复合材料损伤—破坏机制与模型 被引量:10
10
作者 沈为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16,26,共17页
本文首先综述了纤维复合材料损伤与断裂机制,然后概要介绍用经典力学方法和连续损伤力学方法建立的损伤-破坏分析模型。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损伤破坏机制 断裂力学
下载PDF
疲劳损伤演变方程与寿命估算──连续损伤力学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沈为 彭立华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52-57,共6页
基于连续损伤力学理论阐述了有关损伤和疲劳损伤的某些基本概念,包括连续性、损伤度、损伤演变和脆性破坏过程等。关于低周和高周疲劳,分别扼要说明了若干疲劳损伤理论模型与方程。最后,依据疲劳过程中损伤演变与残余强度关系,作者... 基于连续损伤力学理论阐述了有关损伤和疲劳损伤的某些基本概念,包括连续性、损伤度、损伤演变和脆性破坏过程等。关于低周和高周疲劳,分别扼要说明了若干疲劳损伤理论模型与方程。最后,依据疲劳过程中损伤演变与残余强度关系,作者建立了实用的疲劳损伤演变方程(包括四种函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寿命 疲劳损伤 连续损伤力学
下载PDF
双轴向经编结构拉伸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沈为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05-110,共6页
对机织平纹及双轴向经编织物的拉伸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与比较,对双轴向经编织物的拉伸强力与受力方向上的衬经(或衬纬)纱密度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探讨了双轴向经编织物的拉伸特性及优势。
关键词 双轴向经编结构 拉伸特性 织物
下载PDF
各向同性损伤应满足的条件 被引量:2
13
作者 沈为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0-23,共4页
本文首先简要阐述应变、应力和弹性能等三种损伤等效性假设的基本内容,然后讨论各向同性损伤的表征以及应满足的条件.
关键词 材料力学 各向同性损伤 等效性假设 损伤影响张量 应变 应力 弹性能
下载PDF
用热弯实验方法决定导电薄膜的热膨胀系数
14
作者 沈为 彭立华 +1 位作者 李伟 邓泽贤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0-90,共1页
研究了热 -力载荷下薄膜 /基板复合梁的弯曲问题 ,导出了薄膜的热膨胀系数与试样表面的温度和变形之间的关系式 ;提出一种测量导电薄膜的热膨胀系数的方法 ,并用热弯实验测 Sn O2
关键词 薄膜/基板复合梁 热膨胀系数 电热效应 热弯实验 导电薄膜 温度 变形 二氧化锡薄膜
下载PDF
经编骨架增强大棚膜的研制开发 被引量:1
15
作者 沈为 《上海纺织科技》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0-42,共3页
开发研制了以经编风格为骨架的增强大棚膜,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
关键词 经编 骨架织物 农用膜 大棚膜
下载PDF
浅谈基于深度森林的年龄估计 被引量:1
16
作者 沈为 过一路 赵凯 《自然杂志》 2018年第5期355-362,共8页
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越来越多地进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自动人脸年龄估计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热门研究问题,并随着社交平台和社交媒体的兴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基于传统人工智能技术和基于深度学习的两个方法对人脸年龄估计进行... 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越来越多地进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自动人脸年龄估计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热门研究问题,并随着社交平台和社交媒体的兴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基于传统人工智能技术和基于深度学习的两个方法对人脸年龄估计进行了介绍,并着重对基于深度森林的年龄估计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估计 深度学习 深度回归森林
下载PDF
Ⅰ型裂纹端部的非线性损伤场
17
作者 沈为 邓泽贤 +1 位作者 彭立华 李长春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4-6,共3页
对聚合物材料HIPS进行了系统的变形-损伤试验研究.用提出的弹塑性损伤变量与关系分析了Ⅰ型裂纹端部的损伤场,给出了损伤场内非线性纵向应变分布与纵向应力分布.
关键词 Ⅰ型 裂纹 损伤场 纵向应力分布 非线性
下载PDF
以双轴向经编针织物为骨架的增强塑料布撕裂性能的研究
18
作者 沈为 陈济刚 冯勋伟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9-12,共4页
运用正交试验和单因子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以双轴向经编针织物为骨架的增强塑料布的撕裂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增强塑料布的撕裂性能,衬经衬纬纱的品种影响最大,其次是织物疏密,编链纱品种影响较小;增强塑料布的撕裂性能与... 运用正交试验和单因子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以双轴向经编针织物为骨架的增强塑料布的撕裂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增强塑料布的撕裂性能,衬经衬纬纱的品种影响最大,其次是织物疏密,编链纱品种影响较小;增强塑料布的撕裂性能与受力方向上的纱线根数呈指数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塑料布 双轴向经编针 织物 撕裂强力 塑料布
下载PDF
醋酯纤维Rosel的针织及染色性能研究
19
作者 沈为 《上海纺织科技》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1-43,共3页
研究了醋酯纤维Rosel的针织性能、染色性能及其在针织生产上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 针织性能 长丝 醋酸纤维 染色性能 Rosel
下载PDF
《针织品设计与实践》课程改革
20
作者 沈为 张佩华 赵俐 《纺织教育》 2004年第2期27-29,共3页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发展,我们需要越来越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动手能力强并具有创新意识的工程技术型人才,因此对在校大学生在部分专业课程中加强实践应用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针织产品设计与实践》 课程改革 经济全球化 实践应用能力 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 高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