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追忆我的师父孙福海先生——从我特殊的拜师仪式说起
- 1
-
-
作者
沈之骅
-
机构
天津北洋音像出版社
-
出处
《曲艺》
2024年第9期32-35,共4页
-
文摘
在北方曲艺界提起孙福海这个名字,老人们亲切,同龄人敬佩,年轻人仰慕。因为他虽身在行政岗位却实实在在的是曲艺的贴心人,更是为曲艺事业摇旗呐喊的先锋。而对我个人来说,则多了另一份深厚的情感,因为他是我的师父。他的离开给我和其他弟子学生们留下了无尽的思念和遗憾。
-
关键词
师父
同龄人
拜师仪式
先锋
-
分类号
J826
[艺术—戏剧戏曲]
K825.78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三津曲坛忆先贤——缅怀常宝霆先生
- 2
-
-
作者
沈之骅
-
机构
天津相声广播
-
出处
《曲艺》
2015年第3期27-29,共3页
-
文摘
在相声界,提起“常白”这对组合,想必没有人不了解。他们的台风火爆、大气、时代感强,在京津两地火了五十年,老观众们牢牢记住了那个会五官挪位的白全疆和漂亮的“三蘑菇”,同行心中难忘的是和蔼可亲的常三爷和尽是包袱的白大爷。一月四日,常宝霆先生与世长辞,“常白”组合,永远成为了人们脑海里萦绕的笑的回忆。相声巨匠,世家风范常宝霆先生的出身不用过多介绍,单就一个“常”字就可以说明一切。父亲常连安,长兄常宝堕都是同辈演员中的翘楚,幼年的常宝霆耳濡目染,六岁起开始学习相声,九岁登台演出,从旧社会演到新中国,从启明茶社演到中南海,他的脸上始终带着那份自信的笑容,他的台风依旧那样潇洒自如,看他的相声会被他的舞台魅力紧紧吸引住,就像一团火一样,热烈、奔放、火爆、昂扬向上,时刻在感召着观众的每根神经。
-
关键词
舞台魅力
相声
时代感
新中国
旧社会
中南海
台风
观众
-
分类号
J826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薛宝琨:化曲为情,与艺相伴
- 3
-
-
作者
沈之骅
-
机构
天津相声广播
-
出处
《曲艺》
2016年第4期24-25,共2页
-
文摘
2月28日,薛宝琨先生走了。在寒风瑟瑟的津城里,这个消息无疑让很多曲艺人心中增添了更多的寒意。薛宝琨先生恐怕是现在大多数曲艺人第一个能想起的曲艺理论家。他的著作和观点一直指导着我们的研究方向。像如今很多观众都熟知的"侯宝林把相声变得文明了""相声的最大特色就在于其讽刺作用"等基本理论,都出自薛宝琨先生的著作。
-
关键词
理论家
侯宝林
曲艺
著作
相声
人心
-
分类号
J826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侗乡情歌
- 4
-
-
作者
沈之骅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曲艺》
2020年第1期84-87,共4页
-
文摘
暖暖的霞光放余晖,鸟语花香伴周围,从山下开来了一辆大巴车,为进侗寨,它是穿过了山路几迂回。村民们寨门之前排好队,拦门歌一唱不饮琼浆心已醉。游客们兴高采烈地进寨内,掏手机,摆造型,他们东拍西照不觉累。镜头中,南岭山树木环绕欲滴翠,山脚下溪水如镜彩蝶飞,风雨桥百年洗刷颜色褪,老鼓楼斗脊飞檐展雄威。这就是千年古寨冠峒村,侗族人世代生息几十辈。
-
关键词
大巴车
风雨桥
快板书
南岭山
-
分类号
I239.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新作[曲艺联唱] 红窗花剪出艳阳天
- 5
-
-
作者
沈之骅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曲艺》
2022年第5期86-87,共2页
-
文摘
【陕北说书】(唱)啊嘿,一道道岭来一道道川,黄河在咱这里拐了个弯。黄土坡坡的黄窑洞,总有那红窗花花美无边。美美的窗花是美女子剪,在红纸纸上剪出个艳阳天。(白)红纸纸剪红花花。(唱)唱咱一剪剪出了艳阳天,艳阳天。
-
关键词
艳阳天
陕北说书
那红
-
分类号
I207.39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曲艺联唱:追光人
- 6
-
-
作者
杜竹敏
沈之骅
吴新伯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曲艺》
2022年第11期86-87,共2页
-
文摘
点评:以宣传道德模范人物为主题的创作是曲艺最擅长的,也是最难写的。看多了内容空泛化、人物扁平化、语言口号化的纯宣传类作品,《追光人》从表演形式到情节设计,从人物塑造到主题表达,单从文本的阅读就能感受到它的与众不同与艺术品位。
-
关键词
情节设计
口号化
主题表达
艺术品位
扁平化
曲艺
人物塑造
文本的阅读
-
分类号
I239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