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差分GPS测距测方位系统及其精度评价
1
作者 宗振铎 沈予 《导航》 1992年第4期55-62,共8页
关键词 GPS 测距 测方位系统
全文增补中
关于《田中奏折》若干问题的再探讨 被引量:14
2
作者 沈予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82-94,共13页
《田中奏折》,原件称《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于1929年未经南京《时事月报》披露以来,其真伪问题已争论了半个多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除日本前外交官森岛守人、重光葵等著文否认其存在外,60年代中叶以来,日本一些历史学者发表... 《田中奏折》,原件称《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于1929年未经南京《时事月报》披露以来,其真伪问题已争论了半个多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除日本前外交官森岛守人、重光葵等著文否认其存在外,60年代中叶以来,日本一些历史学者发表文章认定《田中奏折》是“伪物”。中国史学界从70年代末开始,有不少学者认为《田中奏折》原始抄件来自日本,“伪造”说不能成立,也有论者强调《田中奏折》是“伪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中奏折 东方会议 蔡智堪 对华政策 日本政党政治 田中义一 满蒙政策 若干问题 田中内阁 日本外务省
原文传递
论抗日战争期间日蒋的“和平交涉” 被引量:8
3
作者 沈予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08-127,共20页
1937-1945年的中日战争期间,日本军国主义在对华军事进攻的同时,曾不断地策动"和平交涉"。但是,中国有关的档案记录迄未披露。不少交涉活动的来龙去脉还朦胧不清。本文以可能搜集到的档案、文献及当事人的日记、手记等原始资... 1937-1945年的中日战争期间,日本军国主义在对华军事进攻的同时,曾不断地策动"和平交涉"。但是,中国有关的档案记录迄未披露。不少交涉活动的来龙去脉还朦胧不清。本文以可能搜集到的档案、文献及当事人的日记、手记等原始资料为依据,就八年当中日本施弄一系列"和平交涉"的基本事实、性质及其在日本对华总战略中的位置,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国民政府 日本政府 日本军国主义 司徒雷登 重庆 交涉 战争期间 孔祥熙 中国共产党
原文传递
国民革命与日蒋关系 被引量:5
4
作者 沈予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41-61,共21页
国民革命与日蒋关系沈予1927年1月1日国民政府迁都武汉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分共”,这是国民革命从胜利高潮转向失败的历史转折时期。本文拟以历史档案、文献所反映的事实为依据,探索这一历史转折... 国民革命与日蒋关系沈予1927年1月1日国民政府迁都武汉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分共”,这是国民革命从胜利高潮转向失败的历史转折时期。本文拟以历史档案、文献所反映的事实为依据,探索这一历史转折时期前后日本“币原外交”、“田中外交”对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国民革命 国民政府 共产党 日本政府 国民党 张作霖 南京事件 田中内阁 黄郛
原文传递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与帝国主义关系再探讨 被引量:7
5
作者 沈予 《历史研究》 1984年第4期46-58,共13页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它是中国大革命由胜利到失败的转折点。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与帝国主义的对华政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本文拟根据我国历史文献和日...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它是中国大革命由胜利到失败的转折点。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与帝国主义的对华政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本文拟根据我国历史文献和日本英美外交档案,对这一问题进行具体的考察,并提出自己的初步看法,以求史学界同志们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日本帝国主义 再探讨 中国革命史 中国大革命 反革命 南京事件 共产党人 对华政策 日本政府
原文传递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英与日本在华新角逐和日本侵华策略的演变 被引量:6
6
作者 沈予 《近代史研究》 1988年第1期169-189,共21页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第一届政党内阁的首相原敬极力强调:“国际协调”;改革对华外交,实行“不干涉政策”。当1920年直皖战争、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发生时,原敬内阁、高桥是清内阁先后声明:“不干涉中国内争”。
关键词 第一次世界大战 日本 第一次直奉战争 不干涉政策 直皖战争 对华外交 政党内阁 国际协调 美英 军人
原文传递
卢沟桥事变前日本对华政策的特征 被引量:4
7
作者 沈予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1994年第2期7-25,共19页
卢沟桥事变前日本对华政策的特征沈予日本某些论著强调,当年卢沟桥的战火"是在没有料到的时机和场所突如其来地点燃的"①,意谓卢沟桥事变是"无准备无计划"的"偶发事件"。本文拟探讨卢沟桥事变前,1934-1937年上半年期... 卢沟桥事变前日本对华政策的特征沈予日本某些论著强调,当年卢沟桥的战火"是在没有料到的时机和场所突如其来地点燃的"①,意谓卢沟桥事变是"无准备无计划"的"偶发事件"。本文拟探讨卢沟桥事变前,1934-1937年上半年期间日本对华政策演变的基本脉络,并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对华政策 国民政府 日本军国主义 关东军 华北自治 日本外交 蒋介石 卢沟桥 抗战时期 南京政府
原文传递
论战后日本存在的“皇国史观”变种──侵略有理史观 被引量:3
8
作者 沈予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1995年第3期147-168,共22页
论战后日本存在的“皇国史观”变种──侵略有理史观沈予日本军国主义被中国和反法西斯盟国打败,无条件投降已经50年了。但是,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战后日本出现了"大东亚战争肯定论"、"否定战争责任论"和反对"东京审判"... 论战后日本存在的“皇国史观”变种──侵略有理史观沈予日本军国主义被中国和反法西斯盟国打败,无条件投降已经50年了。但是,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战后日本出现了"大东亚战争肯定论"、"否定战争责任论"和反对"东京审判"史观等诸多论调。伴随这些论调的抬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国史观 日本军队 日本军国主义 对华战争 战后日本 战争责任 九一八事变 南京大屠杀 关东军 南满铁路
原文传递
从华盛顿会议到九一八事变——论1921—1931年日本对华政策的演变 被引量:2
9
作者 沈予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1991年第1期16-41,共26页
1921年华盛顿会议的召开到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远东国际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阶段。本文拟以外交档案、文献为依据,探讨1921—1931年日本对华政策演变的基本脉络,剖析在东京交替出现的“币原外交”、“田中外交”... 1921年华盛顿会议的召开到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远东国际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阶段。本文拟以外交档案、文献为依据,探讨1921—1931年日本对华政策演变的基本脉络,剖析在东京交替出现的“币原外交”、“田中外交”的特征,揭示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九一八事变,走上武力侵华道路其政策形成的真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对华政策 九一八事变 华盛顿会议 日本军国主义 张作霖 币原外交 日本帝国主义 蒋介石 关东军 满蒙
原文传递
“田中外交”的对华政策 被引量:2
10
作者 沈予 谢雪桥 《历史研究》 1988年第1期111-123,共13页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不久,日本长州阀首领、政友会总裁田中义一在金融危机中上台.田中内阁召开东方会议,推行侵华"积极政策".国外有些史学论著认为:东方会议"与其说是制定新政策的会议,倒不如说是一次官员们交换情报的会议&...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不久,日本长州阀首领、政友会总裁田中义一在金融危机中上台.田中内阁召开东方会议,推行侵华"积极政策".国外有些史学论著认为:东方会议"与其说是制定新政策的会议,倒不如说是一次官员们交换情报的会议";田中首相在会议上提出的《对华政策纲领》"没有包含什么日本政策上有启示的新方针".本文试图剖析田中义一内阁的对华政策,论证1927-1929年"田中外交"的主要特征就在于制定了将东三省从中国肢解出去,置于日本统治之下的方针,而东方会议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了武力攫取"满蒙’的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会议 对华政策 张作霖 东三省 田中内阁 关东军 日本人 满蒙 积极政策 日本帝国主义
原文传递
关于《田中奏折》抄取人蔡智堪及其自述的评价问题 被引量:1
11
作者 沈予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82-301,共20页
关于《田中奏折》抄取人蔡智堪及其自述的评价问题沈予战后,日本史学界一些人坚持《田中奏折》是伪造的,如:稻生典太郎持“奉天辽宁国民外交会”日本通“伪造”说;高仓彻一提出中共“伪造”说。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史学界... 关于《田中奏折》抄取人蔡智堪及其自述的评价问题沈予战后,日本史学界一些人坚持《田中奏折》是伪造的,如:稻生典太郎持“奉天辽宁国民外交会”日本通“伪造”说;高仓彻一提出中共“伪造”说。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史学界一些论著①引证王家桢回忆文章《日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智堪 田中奏折 日本 对华政策 牧野 对外路线 田中奏章 田中内阁 王正廷 历史事实
原文传递
论日本近卫文内阁的对华政策
12
作者 沈予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9-63,共21页
论日本近卫文内阁的对华政策沈予卢沟桥事变爆发已经60年了,但战后日本某些历史论著歪曲了对华战争发生的原因及其性质。例如,在日本有相当影响的堀场一雄著《支那事变战争指导史》论述中日战争的起因,持“中国对抗日本重建东亚... 论日本近卫文内阁的对华政策沈予卢沟桥事变爆发已经60年了,但战后日本某些历史论著歪曲了对华战争发生的原因及其性质。例如,在日本有相当影响的堀场一雄著《支那事变战争指导史》论述中日战争的起因,持“中国对抗日本重建东亚”说,认为:觉醒了的日本感到近代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日本政府 国民政府 汪精卫 国际正义 内阁 孔祥熙 日本军国主义 对华战争 对华政策
原文传递
抗日战争前期蒋介石对日议和问题再探讨 被引量:8
13
作者 沈予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79-102,共24页
本文着重探讨蒋介石在抗战前期对日议和的立场 ,认为 :日本在以亡华为总战略的全面侵华战争中进行政治诱降 ,蒋介石对日议和具有两重性 ,既有运用策略进行外交周旋的一面 ,又有为摆脱军事失利困境而谋求妥协苟安的一面 ,两者相互渗透。... 本文着重探讨蒋介石在抗战前期对日议和的立场 ,认为 :日本在以亡华为总战略的全面侵华战争中进行政治诱降 ,蒋介石对日议和具有两重性 ,既有运用策略进行外交周旋的一面 ,又有为摆脱军事失利困境而谋求妥协苟安的一面 ,两者相互渗透。文章揭示 1938— 194 0年三次“和平交涉”,蒋介石及其代理人许诺日本向伪满“派公使或大使”;同意签订“讨共”密约 ;承认接受日本顾问、共同开发资源“都是好事情”。这些事实证明 ,蒋介石以民族大义所不容的重大退让谋求妥协 ,是军事上严重失利后政治上的动摇。同时 ,也指出其拒绝“汪蒋合流”正确立场方面。文章论证了近些年某些论点肯定蒋介石以“恢复七七事变以前的原状”为条件对日妥协为“恰当”、“有基本原则”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时期 蒋介石 “和平交涉” 卢沟桥事变 中国共产党
全文增补中
日本东方会议和田中义一内阁对华政策——评《田中奏折》伪造说 被引量:5
14
作者 沈予 《近代史研究》 1981年第1期273-291,共19页
本世纪二十年代末,《田中奏折》在中国出版,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企图吞并“满蒙”、征服中国、乃至征服世界的狂妄计划,轰动一时。但由于原件投有发现,《田中奏折》的真假有无问题,争议了许多年,一直没有定论。
关键词 日本帝国主义 田中奏折 东方会议 对华政策 满蒙政策 田中内阁 文书 二十年代 张作霖 东三省
原文传递
论北伐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政策 被引量:2
15
作者 沈予 《近代史研究》 1986年第3期258-282,共25页
《历史研究》1985年第4期发表了牛大勇同志的文章《美国对华政策与“四·一二”政变的关系》 (以下简称《美国对华政策》),我对这篇文章的一些主要论点有不同的看法。为了把讨论引向深入。
关键词 蒋介石 凯洛格 帝国主义 国民政府 华盛顿 广州 中国革命 美国对外关系 北伐战争时期 政治
原文传递
评“九·一八”事变起因的“外部压力”说 被引量:1
16
作者 沈予 《近代史研究》 1983年第1期99-115,共17页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驻在中国境内的关东军突然袭取沈阳。随后,日本军队侵占了我国东北四省。“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变中国为日本殖民地的阶段,在日本侵华史上是一个标志为新起点的重大历史事件。战后,日本正直和进步的历史...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驻在中国境内的关东军突然袭取沈阳。随后,日本军队侵占了我国东北四省。“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变中国为日本殖民地的阶段,在日本侵华史上是一个标志为新起点的重大历史事件。战后,日本正直和进步的历史学者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论述了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十五年战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一八”事变 外部压力 军国主义者 重大历史事件 日本侵华 日本军队 日本帝国主义 关东军 客观事实 我国东北
原文传递
抗战期间孔祥熙 宇垣一成中日秘密议和
17
作者 沈予 《百年潮》 2007年第12期58-63,共6页
提到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与中国之间的议和,大多知道陶德曼调停,而对日本外相宇垣一成与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孔祥熙代表两国政府进行的一次“和平谈判”,知道的人则不多。我通过查阅《日本外务省档案》(微缩胶卷)、台北《蒋中正档案》... 提到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与中国之间的议和,大多知道陶德曼调停,而对日本外相宇垣一成与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孔祥熙代表两国政府进行的一次“和平谈判”,知道的人则不多。我通过查阅《日本外务省档案》(微缩胶卷)、台北《蒋中正档案》披露的相关电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祥熙 抗战期间 国民政府行政院 秘密 抗日战争时期 陶德曼调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