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与善的两失:当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困境检讨 被引量:5
1
作者 沈云都 董云川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0-24,共5页
当前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坚持了近代自然科学将"真"与"善"分割开来的方向,继承了自然科学在真确性方面的两个妄断;又具有自然科学所没有的特殊的方法论困局,即人被"事实化"的问题;由于"价值中立"... 当前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坚持了近代自然科学将"真"与"善"分割开来的方向,继承了自然科学在真确性方面的两个妄断;又具有自然科学所没有的特殊的方法论困局,即人被"事实化"的问题;由于"价值中立"原则被误用,所以社会研究对"非善"有纵容的倾向。"善"在当代作为一个个人性的命题,与社会科学研究对知识之普遍性的追求之间存在矛盾。唯科学主义的态度,导致中国社会研究领域没有及时吸取方法论哲学和知识学的前沿成果,是真善两分和真善两失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 方法 知识
下载PDF
交换扩张的类型及其历史效应:从物的祛意义化到公民身份的制度起源
2
作者 沈云都 杨琼珍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0-30,共11页
对交换的古今差异之形成动力的合理解释之一是交换扩张。对交换扩张的三个历史类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交换物的意义负载不断消失,直到人在现代交换中的退场;身份竞争不再是交换的首要目的,而退变为现代交换中的偶然现象;交换制度的均质... 对交换的古今差异之形成动力的合理解释之一是交换扩张。对交换扩张的三个历史类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交换物的意义负载不断消失,直到人在现代交换中的退场;身份竞争不再是交换的首要目的,而退变为现代交换中的偶然现象;交换制度的均质化包括市场制度和公民身份制度,它们共同置换了共同体在意义共享上的均质化。交换扩张类型的历史考察,有助于对现代交换的异化本质进行深层次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换扩张 均质化 公民身份 身份竞争
下载PDF
阿多诺:“表达不可表达的东西”--从“作为他者的物”到不可知论的“历史唯物主义”
3
作者 沈云都 杨琼珍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3-119,159,共8页
阿多诺的"他者"是一种不能被主体"我"用概念所认知和吞噬的"异质性",也就是"物"。因此"物"就是"非概念物"。因为阿多诺继承了康德"物自体不可知"的观点,所以&qu... 阿多诺的"他者"是一种不能被主体"我"用概念所认知和吞噬的"异质性",也就是"物"。因此"物"就是"非概念物"。因为阿多诺继承了康德"物自体不可知"的观点,所以"非概念物"成了他抵抗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唯一武器。"否定的辩证法"认为,"物"与"我"永远处于不可统一的中介关系当中,这在本质上是把黑格尔的中介思想贯彻到底的结果。在此基础上,阿多诺认为,是这个不可知的"物"的运动导致了历史的发生,所以历史本身也是不可知的。所以,言说"物"和"历史",都是在"表达不可表达的东西"。总之,阿多诺是从"作为他者的物"推论出了不可知论的"历史唯物主义"。从这个意义上讲,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应该属于广义的否定辩证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者 异质性 不可知 非概念物 中介 阿多诺
下载PDF
哈贝马斯道德自律学说的政治实现——兼与姚大志先生商榷
4
作者 沈云都 杨琼珍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8-105,270-272,共11页
哈贝马斯的"政治哲学"是其实践哲学、也就是道德自律学说在政治生活领域的运用和实现。姚大志撇开哈氏整体的实践哲学体系,单在"政治哲学"文献中寻找"内在逻辑",造成了一系列错误。哈氏政治哲学的逻辑是... 哈贝马斯的"政治哲学"是其实践哲学、也就是道德自律学说在政治生活领域的运用和实现。姚大志撇开哈氏整体的实践哲学体系,单在"政治哲学"文献中寻找"内在逻辑",造成了一系列错误。哈氏政治哲学的逻辑是:主体间交往实践生成主体,因此主体间交往(公共商谈)既是开放的,又是自律的;法律的开放性是私人自律与公共自律的通道,也是道德自律的政治实现的途径。坚持哲学对政治的参与,体现了黑格尔和马克思哲学传统对哈贝马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自律 道义论 罗尔斯
下载PDF
中国高校教育消费化认同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参与度问题调查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沈云都 《消费导刊》 2008年第23期167-167,共1页
本文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消费与效用最大化理论说明,大学思想政治课课堂参与度不高的根源在于,中国高校教育消费化认同的蔓延使思想政治课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MU/P)小于其它课程,教育产品的消费效用未能最大化。反映出高等教育的... 本文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消费与效用最大化理论说明,大学思想政治课课堂参与度不高的根源在于,中国高校教育消费化认同的蔓延使思想政治课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MU/P)小于其它课程,教育产品的消费效用未能最大化。反映出高等教育的不恰当的市场化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育消费化认同 课堂参与度 思想政治教育 效用
下载PDF
哈贝马斯晚近道德哲学中的民族宗教生活史问题
6
作者 沈云都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7-148,共2页
关键词 道德哲学 哈贝马斯 民族宗教 生活史 认知主义 道德认知 民族文化 道德律
下载PDF
生活世界的时间性:从胡塞尔到哈贝马斯
7
作者 沈云都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9-53,共5页
哈贝马斯打破了胡塞尔"反思存在于时间意识流之内"的观点,认为反思由异质性的偶然经验、也就是陌生的文化引起,并发生于通过语言交往重建生活世界的实践过程中。所以生活世界是可错的和可再生产的;历史就是生活世界的再生产过... 哈贝马斯打破了胡塞尔"反思存在于时间意识流之内"的观点,认为反思由异质性的偶然经验、也就是陌生的文化引起,并发生于通过语言交往重建生活世界的实践过程中。所以生活世界是可错的和可再生产的;历史就是生活世界的再生产过程,在其中,时间得以向前发展。因此,与胡塞尔相反,哈贝马斯认为时间并不独立于历史,而是处于历史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世界 时间 反思 文化 可错论
下载PDF
当前西南边疆非传统安全研究的理论问题初探
8
作者 沈云都 陆云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13-17,共5页
本文提出西南边疆地区非传统安全研究和政策建设相对滞后的状况,界定"西南边疆地区"的研究范围,突出云南省在西南地区非传统安全中的典型性,并在对当前各学派观点进行评述的基础上,针对西南地区固有的人文地缘特殊性,提出依... 本文提出西南边疆地区非传统安全研究和政策建设相对滞后的状况,界定"西南边疆地区"的研究范围,突出云南省在西南地区非传统安全中的典型性,并在对当前各学派观点进行评述的基础上,针对西南地区固有的人文地缘特殊性,提出依靠政府政治动员保障非传统安全的观点,警示了非传统安全国际对话与合作中的西方中心论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边疆地区 非传统安全 人的安全 国家
下载PDF
认识论视野里的教育主体间性:反思与质疑
9
作者 沈云都 《文教资料》 2008年第2期63-66,共4页
主体间性问题在哲学史上一直属于单纯的认识论领域,因此目前学术界将其用做中国教育活动中各种主体之间人际伦理关系变革的理论支撑的做法是不适当的.把民主的课堂人际伦理结构概括为教育的主体间性,把独断的课堂人际伦理结构概括为教... 主体间性问题在哲学史上一直属于单纯的认识论领域,因此目前学术界将其用做中国教育活动中各种主体之间人际伦理关系变革的理论支撑的做法是不适当的.把民主的课堂人际伦理结构概括为教育的主体间性,把独断的课堂人际伦理结构概括为教育的主体性,也是理论界的误解.即使单从认识论领域来看,主体间性问题对中国教育改革的意义也是十分有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论 主体间性 主体性 现象学 人际伦理关系
下载PDF
民主理想的当代困境与和谐思想的兼容精神——关于两种政治文化哲学背景的解读
10
作者 沈云都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2-17,共6页
本文以进化主义人类学在政治文化领域所推崇的民主制度输出为出发点,在对作为观念结构的民主理想和作为现实政治形态的民主体制进行严格区分的基础上,探讨西方形而上学的本质主义哲学传统与民主输出的文化关联;在多元化格局渐渐形成的当... 本文以进化主义人类学在政治文化领域所推崇的民主制度输出为出发点,在对作为观念结构的民主理想和作为现实政治形态的民主体制进行严格区分的基础上,探讨西方形而上学的本质主义哲学传统与民主输出的文化关联;在多元化格局渐渐形成的当代,民主理想的进化主义一元论陷入困境的理论原因与历史事实;和谐思想的哲学背景与其对世界政治文化多元化的兼容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理想 民主体制 进化主义 和谐
下载PDF
触摸教育的体温——读董云川教授新著《道与不道》
11
作者 沈云都 《大学(研究)》 2017年第6期92-95,共4页
作者认为,董云川教授的新书《道与不道》,之所以带给教育学界以强烈的陌生感和冲撞感,恰恰在于它在教育学领域内,率先对教育的具体过程,以及参与教育过程的具体的人,给予了充分关注。其极其鲜明的优势在于,它认为大学真正的力量不在于... 作者认为,董云川教授的新书《道与不道》,之所以带给教育学界以强烈的陌生感和冲撞感,恰恰在于它在教育学领域内,率先对教育的具体过程,以及参与教育过程的具体的人,给予了充分关注。其极其鲜明的优势在于,它认为大学真正的力量不在于各种量化指标的生硬叠加,而恰恰在于那些无法量化的、贮藏在某一偶然"片刻"中的文化记忆的无声浸润。《道与不道》最扣人心弦之处,就在于它"对教育存在方式的微观反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与不道 教育过程 教育细节
下载PDF
试论中国早期现代化自省之维的先天缺位——从辜鸿铭的文化遭际看中国早期现代化思想困局及其原因
12
作者 沈云都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3-17,共5页
本文立足于解读辜鸿铭在中国和西方思想上遭际的鲜明反差的文化原因,力图重新透视中国外源型现代化的特殊发展理路与自省之维的先天缺位,并对照西方现代文明的思想史历程,由此分析中国现代化运动在思想层面上的结构性困局。
关键词 现代化 自省之维
下载PDF
学术精神的形而上追寻与形而下批判——大学独立精神的回归:从形而上学到经验历史 被引量:10
13
作者 董云川 沈云都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2009年第3期5-6,共2页
今天,我们之所以对大学的学术精神进行追问,确实是因为当今中国大学之学术精神出现了混沌、偏误和自我丢失。尽管探讨学术精神的意义不止是为了扭转颓势和挽救局面——如果学术精神的意义只是为了在出现问题以后解决之,那么关于学术... 今天,我们之所以对大学的学术精神进行追问,确实是因为当今中国大学之学术精神出现了混沌、偏误和自我丢失。尽管探讨学术精神的意义不止是为了扭转颓势和挽救局面——如果学术精神的意义只是为了在出现问题以后解决之,那么关于学术精神探求的历史就不会与大学产生发展的历史一样久远而绵延不绝。作为中世纪欧洲贡献给世界的三大文明之一——大学的诞生,带给人们的惊喜并不是象牙之塔的建筑实体,而是在于它奉献给人类文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与知识.正是这种伟大的贡献使之西方大学得以延续,而始终保持着它旺盛生命力的是其两大支柱——大学自治(大学独立)精神与学术自由精神。在这种学术精神的引领下,大学一步一步地走向了现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精神 中国大学 独立精神 形而上学 历史 经验 回归 批判
下载PDF
在经世与逍遥之间:“儒道互补”心灵结构的外史逻辑及其当代意义
14
作者 董云川 沈云都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1-147,共7页
目前学界关于"儒道互补"问题的研究,均致力于在哲学上寻找其内在的基础。然而事实上,"儒道互补"并不具有一个坚实的哲学基石,更不成其为一套严格的实践哲学;其仅仅是日常意义上的一种生活变通或实践智慧。儒、道两... 目前学界关于"儒道互补"问题的研究,均致力于在哲学上寻找其内在的基础。然而事实上,"儒道互补"并不具有一个坚实的哲学基石,更不成其为一套严格的实践哲学;其仅仅是日常意义上的一种生活变通或实践智慧。儒、道两家各自为对方留了一个"开口",从而保证了"互补"在实践上的可能性,因此儒道互补的真实经验是"外史"而不是"内史"。辨清这一点,对我们重新反思现代生活的一维性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道互补 外史 实践智慧 孔子 庄子
下载PDF
师生间学术批评与现代高等教育伦理的启蒙
15
作者 董云川 沈云都 《大学(研究)》 2011年第6期19-26,18,共8页
从古希腊的"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到近代中国康有为、梁启超师徒之间的反目,再到当代中国教育中学生对教师学术上的唯唯诺诺,尽管师生间的学术批判变化很大。但是,如果不能深入到教育的过程当中,那么它始终不过是一种外在的... 从古希腊的"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到近代中国康有为、梁启超师徒之间的反目,再到当代中国教育中学生对教师学术上的唯唯诺诺,尽管师生间的学术批判变化很大。但是,如果不能深入到教育的过程当中,那么它始终不过是一种外在的批判。而且教育学者也将有一种逐渐变成教育的"客者"或"他者"的风险。实际上,高等教育伦理的重建问题无非是在成年人之间建立合乎理性的师生关系问题。一个真正启蒙了的大学,应该把师生之间的正常的学术批评视为当然合理的事情。而学术上的意见宽容背后不只是一个文化问题,更主要是一个现代化问题,也就是理性启蒙的问题。我们有权用自己独立的理性去检讨我们的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学术批评 伦理 存在方式 老师
下载PDF
师生间学术批评与现代高等教育伦理的启蒙
16
作者 董云川 沈云都 《教育科学文摘》 2011年第6期75-76,共2页
师生间的学术批评关系 今年全世界都在关注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这两件事在中国近代政治史上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正面意义,理所当然吸引人们的注意;但是还有一件事大家未必想得起来,那就是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启蒙的两位... 师生间的学术批评关系 今年全世界都在关注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这两件事在中国近代政治史上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正面意义,理所当然吸引人们的注意;但是还有一件事大家未必想得起来,那就是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启蒙的两位先驱,也是一对师徒——康有为和梁启超,在一百年前公开反目。康有为主张虚君立宪,保皇改良;梁启超主张宪政共和,党制民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批评 教育伦理 师生 现代 辛亥革命 思想启蒙 政治史 梁启超
下载PDF
浅谈“三定两山”政策对丽江地区林业的破坏、后果及恢复情况 被引量:1
17
作者 白玛江初 沈云都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第23期86-,共1页
20世纪80年代,云南省出台"三定两山"政策,丽江林业家庭承包制度确立,砍伐之风开始盛行,带来生态和社会秩序的一系列恶果。直到今天,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这些遗留问题才逐渐得到遏制。
关键词 “三定两山” 伐木补粮 家庭承包
下载PDF
仿真知识的生产及其道德性--以王阳明“知行合一”知识观为参照
18
作者 董云川 沈云都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共7页
中国儒家思想,特别是王阳明关于良知与见闻之知的区分,可比照地理解仿真知识及其祛道德性问题。仿真知识对现实社会的代码化重组,强有力地实现了现代多民族社会在道德上的整合,并实现了这个道德一体化的社会内部人们之间有效的符号交换... 中国儒家思想,特别是王阳明关于良知与见闻之知的区分,可比照地理解仿真知识及其祛道德性问题。仿真知识对现实社会的代码化重组,强有力地实现了现代多民族社会在道德上的整合,并实现了这个道德一体化的社会内部人们之间有效的符号交换,从而大大降低了社会误解的风险。现代商业社会的交换原则,是仿真知识用数字语言兑换和描述现实世界的基本动力。但是,与此同时,它也造成了单纯服从社会秩序的被动的道德性与民族文化习俗中遗留的真实的道德感之间的分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真知识 代码形而上学 交换 祛民族化 知行合一 王阳明
下载PDF
组织文化视域下多党合作精神嵌入科研组织创新研究——以K研究院为例
19
作者 胥福顺 林昱澍 沈云都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53-60,共8页
进入新时代以来,科技创新研究竞争越发激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是我们国家取得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重要法宝;多党合作精神也是当代中国推动科技创新事业的有效组织形式。本文试以丹尼森组织文化模型理论为分析工具,从一致... 进入新时代以来,科技创新研究竞争越发激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是我们国家取得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重要法宝;多党合作精神也是当代中国推动科技创新事业的有效组织形式。本文试以丹尼森组织文化模型理论为分析工具,从一致性、适应性、参与性和使命感四个组织文化的重要维度,深入剖析新时代K研究院在党领导下将多党合作精神嵌入科研组织创新工作实践,合理统筹党内外科学家的学识智慧,推动振兴边疆科研创新事业的组织成效和不足,并就上述四个维度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估,提出优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文化模型 多党合作精神 共同愿景
下载PDF
论题:大学生视域中的师道与尊严 被引量:4
20
作者 董云川 刘皛 +2 位作者 沈云都 曹凤 刘永存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2008年第3期36-46,71,共12页
2008年1月5日,搜狐门户网站上爆出一条新闻:中山大学一学子在博客中指称导师经常虐待自己,受到虐待的还有其他几位学友。校方随即宣布将就此事展开调查。一天以后,校方在相关网站上公布了初步调查结果:校方和当事教授都承认虐待学生事... 2008年1月5日,搜狐门户网站上爆出一条新闻:中山大学一学子在博客中指称导师经常虐待自己,受到虐待的还有其他几位学友。校方随即宣布将就此事展开调查。一天以后,校方在相关网站上公布了初步调查结果:校方和当事教授都承认虐待学生事件部分属实。三天后的2008年1月9日,国内几家著名网站上再爆中国政法大学一著名经济学家在其课堂上对一逃课女生大发脾气,并引发冲突,有失师者尊严。此次冲突无疑为还未平息的"虐待门"事件增添了一些谈资。国内一些媒体上师道尊严的话题顿时成为热点,有些网络论坛里对师道话题的回帖达到上千条。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经典话语中可以掂量出传统师道的重量!而今,对于传统师道又该如何坚守?是否需要与时俱进?在一切皆被物化的时代,大学教师依然还能唱响正直、守道、博爱、独立、自由的最强音吗?让我们换个角度,一起来聆听新时期大学生对师道与尊严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道尊严 大学生 视域 论题 门户网站 著名经济学家 中国政法大学 中山大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