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介素-17A和白介素-18在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结肠黏膜内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曹蕾 魏秀芹 +7 位作者 刘建华 沈倩影 马超 薛梅 张梦巧 高磊 郑玉峰 高强 《安徽医学》 2020年第12期1383-1386,共4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IL)-17A和IL-18在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结肠黏膜内表达情况,分析这两种白介素在慢性功能性便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进行肠镜检查的32例慢性功能性便... 目的探讨白介素(IL)-17A和IL-18在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结肠黏膜内表达情况,分析这两种白介素在慢性功能性便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进行肠镜检查的32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作为试验组,并选取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在结肠镜检查过程中取乙状结肠黏膜活检,进行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IL-17A和IL-18 mRNA表达情况,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测定IL-17A和IL-18蛋白水平,比较这两种炎症因子mRNA和蛋白在两组结肠黏膜的表达差异。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结肠黏膜组织形态学均无异常改变,试验组患者结肠黏膜内未发现慢性炎症细胞(如淋巴细胞、浆细胞等)浸润增加。试验组结肠黏膜组织中IL-17A mRNA、IL-17A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18 mRNA和蛋白表达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7A在慢性功能性便秘结肠黏膜组织中表达升高,IL-17A可能参与功能性便秘的发病机制或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7A 结肠黏膜 慢性功能性便秘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下载PDF
药学干预对骨科Ⅰ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沈倩影 张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32期189-191,共3页
目的探讨药学干预对骨科Ⅰ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本院收治的274例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未经药学干预),2019年本院收治的351例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经药学干预)。比较两组抗菌药... 目的探讨药学干预对骨科Ⅰ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本院收治的274例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未经药学干预),2019年本院收治的351例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经药学干预)。比较两组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抗菌药物预防总使用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预防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以第三代头孢菌素为主,观察组以第一、二代头孢菌素为主,两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其他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预防使用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前给药时机及疗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追加抗菌药物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用药疗程在>48~72 h的患者占比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用药疗程的患者占比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学干预在骨科Ⅰ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够促使抗菌药物预防使用趋于合理,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学干预 骨科Ⅰ类切口 抗菌药物 预防使用 给药时机 疗程 切口感染
下载PDF
“一步法”和“两步法”妊娠期糖尿病筛查标准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Meta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顾玲琪 缪红 +2 位作者 沈倩影 李华 张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8期98-102,112,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一步法""两步法"妊娠期糖尿病(GDM)筛查标准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Cochrane Controlled Register of Trials、EMBASE、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9年8月... 目的系统评价"一步法""两步法"妊娠期糖尿病(GDM)筛查标准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Cochrane Controlled Register of Trials、EMBASE、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9年8月。收集采用"一步法""两步法"标准对GDM进行诊断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RCTs),应用Rev Man5.3软件对产妇妊娠结局和围产儿结局指标进行荟萃分析,比较"一步法""两步法"标准对GDM检出率、大于胎龄儿(LGA)发生率、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NICU入住率、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等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最终纳入8篇研究论文,共6553例孕妇。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两步法"相比,"一步法"的GDM检出率较高(P<0.001),而LGA发生率(P=0.03)、巨大儿发生率(P=0.01)、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P<0.001)、NICU入住率(P=0.009)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P=0.0008)均较低。结论与"两步法"相比,"一步法"存在更高的GDM检出率,也可以降低LGA、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NICU入住率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可显著改善围产儿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步法” “两步法” 妊娠期糖尿病 随机对照试验 大于胎龄儿 新生儿低血糖 荟萃分析
下载PDF
丹酚酸B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张琳 郑丽 +2 位作者 袁年平 顾玲琪 沈倩影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3268-3271,共4页
目的探究丹酚酸B(Sal B)对结肠癌细胞发生自噬性死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细胞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结肠癌细胞以等量2%胎牛血清处理)和低、中、高3个浓度实验组(结肠癌细胞分别以50,100,200μmol·L^-1的Sal B处理),均干预24 h。通过... 目的探究丹酚酸B(Sal B)对结肠癌细胞发生自噬性死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细胞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结肠癌细胞以等量2%胎牛血清处理)和低、中、高3个浓度实验组(结肠癌细胞分别以50,100,200μmol·L^-1的Sal B处理),均干预24 h。通过转染自噬双标腺病毒(Ad-m RFP-GFP-LC3)检测HCT116细胞自噬情况;CCK-8法检测HCT116细胞增殖并计算细胞增值抑制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I轻链3(LC3)、核孔蛋白p62、自噬相关蛋白5同源物(Atg5)表达和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干预HCT116细胞24 h后,空白对照组和高浓度实验组中FITC-LC3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别为(5.32±0.35)%和(40.12±1.4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白对照组和低、中、高3个浓度实验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32±0.45)%,(12.84±1.97)%,(28.48±0.46)%和(48.77±2.71)%;这4组的自噬相关蛋白LC3-Ⅱ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1±0.02,0.21±0.03,0.38±0.07和0.62±0.06;这4组的LC3-Ⅰ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7±0.09,0.93±0.08,0.86±0.13和0.71±0.05;这4组的Atg5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2±0.08,0.67±0.07,0.85±0.13和0.90±0.09;这4组的p62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84±0.11,0.75±0.07,0.56±0.09和0.31±0.06;这4组的p-AKT相对表达量为0.81±0.13,0.37±0.05,0.16±0.07和0.14±0.03;这4组的p-mTOR相对表达量为0.74±0.14,0.41±0.08,0.31±0.05和0.27±0.05。上述指标:3个浓度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各指标逐渐增加或降低与浓度呈正相关。结论Sal B可抑制HCT116结肠癌细胞增殖,自噬可能介导了Sal B诱导HCT116结肠癌细胞死亡的过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B 结肠癌 HCT116细胞 自噬 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通路
原文传递
右丙亚胺预防乳腺癌患者蒽环类药物化疗所致心脏毒性有效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郑丽 顾玲琪 +4 位作者 袁年平 沈倩影 刘锐 刘露露 张琳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12期1-5,共5页
目的评价右丙亚胺(DZR)预防乳腺癌患者蒽环类药物化疗所致心脏毒性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Cochrane Controlled Register of Trials及EMBase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 目的评价右丙亚胺(DZR)预防乳腺癌患者蒽环类药物化疗所致心脏毒性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Cochrane Controlled Register of Trials及EMBase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9年5月,筛选DZR预防乳腺癌患者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有效性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对照组患者采用以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预防性使用DZR。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心脏毒性发生率、亚临床心脏毒性发生率,化疗后心肌肌钙蛋白T(c TnT)、脑钠肽(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完全应答率(CR)及部分应答率(PR)。结果 (1)最终纳入10篇文献,共包括1 672例患者。(2)Meta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临床心脏毒性发生率[RR=0.17,95%CI(0.09,0.32)]、亚临床心脏毒性发生率[RR=0.33,95%CI(0.26,0.43)]及化疗后c TnT[MD=-18.27,95%CI(-22.52,-14.03)]、BNP[MD=-70.14,95%CI(-94.51,-45.76)]、CK-MB[MD=-7.92,95%CI(-12.31,-3.53)]水平低于对照组,化疗后LVEF[MD=0.11,95%CI(0.05,0.16)]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PFS[HR=0.97,95%CI(0.73,1.29)]、OS[HR=1.04,95%CI(0.88,1.23)]、CR[RR=1.04,95%CI(0.68,1.57)]及PR[RR=0.88,95%CI(0.74,1.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有文献证据表明,DZR可有效减轻乳腺癌患者蒽环类药物化疗所致心脏毒性,且不会影响蒽环类药物化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右丙亚胺 蒽环类 心脏毒性 化疗效果 META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