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隐神经与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老年病人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12
1
作者 赵以松 徐中萍 +1 位作者 沈劼颖 陈梅花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8年第8期744-747,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隐神经与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在老年踝关节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进行单侧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手术的老年病人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随机分为2组:B组采用超声引导下...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隐神经与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在老年踝关节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进行单侧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手术的老年病人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随机分为2组:B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隐神经与坐骨神经阻滞,A组采用腰麻;记录2组阻滞起效时间、阻滞维持时间、术中病人疼痛评分、芬太尼使用量及病人满意度;观察记录阻滞前(T0)、阻滞后10 min(T1)、30 min(T2)、术毕(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观察记录2组病人不良反应。结果 2组病人在年龄、性别、体质量、ASA分级、手术时长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病人都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区域阻滞效果完善,2组芬太尼使用量和术中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病人阻滞起效时间稍慢于A组(P<0.05),维持时间明显长于A组(P<0.01),且B组病人满意度比A组高(P<0.05)。术前T0点2组间血压、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病人MAP、HR在T2、T3时间点较T0有明显下降(P<0.05),B组病人各时间点间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低血压、恶心呕吐、尿潴留、腰背酸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B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隐神经与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应用于踝关节骨折手术,定位准确、操作简单、起效快、镇痛效果完善、血流动力学平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病人满意度高,是一种较好的麻醉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隐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 老年人
下载PDF
帝视内窥镜与视可尼喉镜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7
2
作者 陈梅花 徐中萍 +1 位作者 沈劼颖 王小明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9期1712-1714,共3页
【目的】比较帝视内窥镜与视可尼喉镜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全身麻醉(简称全麻)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拟行气管插管全麻的8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组(帝视内窥镜)与B组(视可尼喉镜),比较两组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T... 【目的】比较帝视内窥镜与视可尼喉镜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全身麻醉(简称全麻)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拟行气管插管全麻的8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组(帝视内窥镜)与B组(视可尼喉镜),比较两组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2min(T3)的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血浆皮质醇(COR)、内皮素(ET)水平,比较两组气管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不同时间点HR、DBP、SBP、血浆c0R、ET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A组气管插管1次成功率为90.48%(38/42),失败率为2.38%(1/42),与B组的92.86%(39/42)、0.00%(0/42)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平均插管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均无声嘶、咽痛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麻术中使用帝视内窥镜行气管插管效果与视可尼喉镜类似,均能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应激反应小,1次插管成功率高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喉镜检查/方法 内窥镜检查 老年人
下载PDF
电针结合局部麻醉对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镇静和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沈劼颖 鲁智勇 《上海针灸杂志》 2022年第10期1016-1020,共5页
目的 观察电针合谷、内关和足三里穴结合局部麻醉对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患者镇静和镇痛的影响。方法 纳入实施PVP的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70例,根据患者自由选择麻醉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6例)和研究组(34例)。对照组采用局部麻... 目的 观察电针合谷、内关和足三里穴结合局部麻醉对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患者镇静和镇痛的影响。方法 纳入实施PVP的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70例,根据患者自由选择麻醉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6例)和研究组(34例)。对照组采用局部麻醉配合镇痛药物麻醉,研究组则采用电针合谷、内关和足三里穴结合局部麻醉。观察患者手术过程中生命体征与应激指标水平的变化情况,同时采用Ramsay镇静评分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镇静和镇痛情况进行评估。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手术前(T_(0)时),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T_(1))时、骨水泥灌注(T_(2))时及术毕即刻(T_(3)),研究组MAP和HR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时段血氧饱和度(Sa 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_(2)和T_(3)时,两组血清皮质醇(CORT)与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较T_(0)时升高(P<0.05),且对照组均高于研究组(P<0.05)。两组各时段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时段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合谷、内关和足三里穴结合局部麻醉能维持PVP患者术中的体征稳定,有效减轻患者应激反应,达到良好的镇痛和镇静效果,且安全性有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电针 针药并用 针刺麻醉 镇痛 镇静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下载PDF
超前镇痛方案对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OPG/RANKL信号通路因子表达的影响
4
作者 鲁智勇 沈劼颖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探讨超前镇痛方案对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信号通路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1年11月在南京中医... 目的:探讨超前镇痛方案对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信号通路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1年11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诊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74例,按照入院顺序,根据1∶1随机数字表法把患者分为超前组与对照组各37例。所有患者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analgesia,PCIA),超前组在对照组镇痛的基础上给予术前30 min静注地佐辛超前镇痛。记录两组围手术指标;术前、术后1、2、3、7 d的疼痛状况;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1、7 d检测血清OPG、RANKL含量。结果:超前组的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超前组术后1、2、3、7 d的疼痛VAS评分均少于对照组(P<0.05)。超前组术后7 d的恶心呕吐、寒战、延迟苏醒等并发症发生率为8.1%,低于对照组的32.4%(P<0.05)。两组术后7 d的血清OPG、RANKL含量均高于术后1 d(P<0.05),超前组也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前镇痛方案应用在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中能促进OPG/RANKL信号通路因子表达,能提高镇痛效果,促进患者术后康复,还可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前镇痛 骨保护素 跟骨关节内骨折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隐神经与坐骨神经联合置管阻滞应用于踝关节骨折术后镇痛 被引量:8
5
作者 喻翔卿 赵以松 +2 位作者 陆季娟 陈梅花 沈劼颖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10期1389-1392,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隐神经与坐骨神经置管阻滞在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单侧踝关节骨折患者75例,在腰麻下行内外踝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随机分为三种术后镇痛组:连续隐神经与坐骨神经置管...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隐神经与坐骨神经置管阻滞在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单侧踝关节骨折患者75例,在腰麻下行内外踝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随机分为三种术后镇痛组:连续隐神经与坐骨神经置管阻滞组(A组,25例);单次隐神经阻滞+连续坐骨神经置管阻滞组(B组,25例);静脉芬太尼PCIA组(C组,25例)。记录术后48h内各时点的数字疼痛评定量表评分(NPRS)和股四头肌肌力,阿片类药物使用量,患者镇痛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B组在术后6~12h静息和运动时NP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并均显著低于C组(P均<0.01);A组在术后18~36h静息和运动时NPRS评分均低于B、C组(P<0.05,P<0.01);A、B组在术后6~36h芬太尼用量及芬太尼总量均少于C组(P均<0.01);三组患者术后各时点股四头肌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阿片类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以C组最高(P<0.01)。患者镇痛满意度评分以A组最高(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的连续隐神经与坐骨神经联合阻滞能有效缓解踝部术后疼痛,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物使用量,提高患者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隐神经阻滞 连续坐骨神经阻滞 踝关节骨折 术后镇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