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洛绮思的问题》的作者告白——关于陈衡哲致胡适的三封信 |
沈卫威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9 |
1
|
|
2
|
我与学报 |
沈卫威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4 |
0 |
|
3
|
现代中国的人文主义思潮导论——以“学衡派”为中心 |
沈卫威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7
|
|
4
|
中国式的“费边社”议政──胡适与“平社”的一段史实 |
沈卫威
|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7
|
|
5
|
南天遥寄乡关情——论抗战后期流亡香港、桂林的“东北作家” |
沈卫威
|
《社会科学辑刊》
|
1987 |
10
|
|
6
|
《史地学报》及其文化立场 |
沈卫威
|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8
|
|
7
|
胡适婚姻略论 |
沈卫威
|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6
|
|
8
|
新文学进课堂与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确立 |
沈卫威
|
《山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05 |
10
|
|
9
|
作为文化保守主义批评家的胡先骕 |
沈卫威
|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05 |
10
|
|
10
|
“儿子与情人”——鲁迅、胡适、茅盾婚恋心态与情结阐释 |
沈卫威
|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4
|
|
11
|
“学衡派”与现代中国的人文主义思潮 |
沈卫威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3
|
|
12
|
面对“新潮流”的顺势与逆反——新文化运动中两派势力的较量 |
沈卫威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13
|
异口同声:从“东京语”到“京城声口” |
沈卫威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14
|
新发现茅盾(沈雁冰)致胡适四封信──茅盾从新浪漫主义向写实主义转变的契机 |
沈卫威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6 |
7
|
|
15
|
对民国时期建都问题论争的回顾 |
沈卫威
|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5
|
|
16
|
民族危机与文化认同——从《国风》看中央大学的教授群体 |
沈卫威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17
|
“国语统一”、“文学革命”合流与中文系课程建制的确立 |
沈卫威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18
|
现代大学理念与中文系的教育取向 |
沈卫威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2
|
|
19
|
胡适与蒋介石三任总统 |
沈卫威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5 |
4
|
|
20
|
民国教授的三大荣誉——部聘教授、最优秀教授党员、院士 |
沈卫威
|
《民国研究》
CSSCI
|
2014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