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hEPO对大鼠颅脑损伤早期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沈合春 钱志远 +1 位作者 黄胜明 马辉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1年第1期30-33,36,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颅脑损伤早期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81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9)、颅脑损伤(TBI)组(n=36)和rhEPO治疗组(n=36)。用Marmarou等人的方法制作大鼠颅脑损伤模...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颅脑损伤早期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81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9)、颅脑损伤(TBI)组(n=36)和rhEPO治疗组(n=36)。用Marmarou等人的方法制作大鼠颅脑损伤模型,分光光度仪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伊文氏蓝(EB)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闭合蛋白-5(claudin-5)、咬合蛋白(occludin)和胞质紧密粘连蛋白-1(ZO-1)的表达。结果伤后3h、24h、3d,与假手术组对比,TBI组大鼠脑组织EB含量明显升高(P<0.05),claudin-5、occludin和ZO-1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TBI组对比,rhEPO治疗组大鼠脑组织EB含量显著降低(P<0.05),claudin-5、occludin和ZO-1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颅脑损伤早期应用rhEPO,可能通过增加紧密连接相关蛋白claudin-5、occludin和ZO-1的表达而保护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脑微血管 内皮细胞 紧密连接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下载PDF
大理州民族中学高中生消化道酵母菌感染现状 被引量:1
2
作者 沈合春 周爱玲 +3 位作者 陈春曼 王涛 白丽 王晶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69-769,共1页
目的了解不同民族高中生消化道酵母菌的带菌情况与差异,为开展相关治疗与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抽取大理州民族中学生268名,采集粪便标本在沙保弱培养基上培养后鉴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中生酵母菌带菌率为35.1%,彝族学生带菌... 目的了解不同民族高中生消化道酵母菌的带菌情况与差异,为开展相关治疗与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抽取大理州民族中学生268名,采集粪便标本在沙保弱培养基上培养后鉴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中生酵母菌带菌率为35.1%,彝族学生带菌率低于其他民族学生,且彝族和汉族、白族学生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民族中学生酵母菌带菌率差异存在显著性,特别是彝族和汉族、白族之间,可能与彝族独特的生活习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 酵母菌 感染 学生
下载PDF
额下与翼点手术入路切除嗅沟脑膜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郭春雨 姚洁民 +3 位作者 陈俭 卢科 朱晟 沈合春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297-299,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额下与翼点手术入路切除嗅沟脑膜瘤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嗅沟脑膜瘤的诊治情况,根据不同的手术入路,分为额下手术入路组(20例)和翼点手术入路组(18例),并对两组治疗疗效、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按Sim... 目的:对比分析额下与翼点手术入路切除嗅沟脑膜瘤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嗅沟脑膜瘤的诊治情况,根据不同的手术入路,分为额下手术入路组(20例)和翼点手术入路组(18例),并对两组治疗疗效、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按Simpson分级,所有肿瘤均得到全切除,额下手术入路组与翼点手术入路组切除肿瘤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额下手术入路组对于改善患者嗅觉障碍优于翼点手术入路组(P<0.05),翼点手术入路组对于改善患者视觉障碍优于额下手术入路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嗅沟脑膜瘤手术入路选择可根据患者术前的临床表现,以嗅觉障碍为主者可考虑选择额下手术入路,以视觉障碍为主者可考虑选择翼点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沟脑膜瘤 额下手术入路 翼点手术入路 @@
下载PDF
外源性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郭春雨 姚洁民 +3 位作者 陈俭 卢科 朱晟 沈合春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497-499,共3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疗效。方法:将7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外源性rh-EPO,观察和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后10d桡动脉... 目的:探讨外源性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疗效。方法:将7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外源性rh-EPO,观察和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后10d桡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和脑组织氧饱和度(rScO2),治疗后6个月恢复良好率,随访3个月时死亡率等指标差异。结果:治疗后10drScO2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后6个月干预组恢复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8);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1)。结论:外源性rh-EPO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性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脑组织氧饱和度 重型颅脑损伤
下载PDF
大理地区12例胆囊癌临床分析
5
作者 沈合春 寸向农 +1 位作者 艾可为 巴桑拉姆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7年第8期31-33,共3页
目的:总结原发性胆囊癌的高危因素、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2000年4月至2007年5月收治大理地区12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NevinⅠ期1例,Ⅱ期2例,Ⅳ期2例,Ⅴ期7例。1例Ⅰ期患者行单纯胆囊切除,存活期超过三年;2例Ⅱ... 目的:总结原发性胆囊癌的高危因素、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2000年4月至2007年5月收治大理地区12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NevinⅠ期1例,Ⅱ期2例,Ⅳ期2例,Ⅴ期7例。1例Ⅰ期患者行单纯胆囊切除,存活期超过三年;2例Ⅱ期行根治性切除术,存活期超过3年;2例Ⅳ期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1例存活期低于3年,1例正在随访(<1年)。在7例Ⅴ期患者中,3例放弃治疗,1例仅行对症治疗,1例行胆囊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仅行探查+腹腔灌注化疗药(顺铂+5-FU),1例行胆囊、胆总管切除;其中5例存活期均未超过15个月,另外2例正在随访(<1年)。结论:原发性胆囊癌的发病与高危因素密切相关,应有效提高其术前确诊率和根据病理分期选择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癌 高危因素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268例健康青少年肠道酵母菌的带菌率调查报告 被引量:2
6
作者 周爱玲 沈合春 +6 位作者 陈春曼 廖毅昌 赵小平 李健发 王涛 白丽 王晶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5年第z1期24-25,共2页
目的:了解健康青少年肠道酵母菌的带菌率。方法:对268份健康青少年的粪便标本进行培养、分离、并鉴定酵母菌株。结果:在268份标本中有94份分离出酵母菌(占35.07%),其中女性145人的粪便标本中,有62份分离出酵母菌(占42.75%),男性123人的... 目的:了解健康青少年肠道酵母菌的带菌率。方法:对268份健康青少年的粪便标本进行培养、分离、并鉴定酵母菌株。结果:在268份标本中有94份分离出酵母菌(占35.07%),其中女性145人的粪便标本中,有62份分离出酵母菌(占42.75%),男性123人的粪便标本中分离出酵母菌32份(占26.02%),酵母菌带菌率女性较男性高(P<0.01)。讨论:健康青少年肠道有较高的酵母菌带菌率,女性带菌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青少年 肠道 酵母菌 带菌率
下载PDF
颅内压的相关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石庆芬 梁玉桃 +1 位作者 李英 沈合春 《全科护理》 2017年第31期3865-3867,共3页
综述颅内压的相关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相关影响因素包括病人躁动、床头高度、气道堵塞、吸痰操作、便秘等,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研究发展方向。
关键词 颅内压 影响因素 护理干预
下载PDF
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激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沈合春 卢科 +4 位作者 朱晟 宋武超 姚洁民 吴声田 罗凯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8期1625-1627,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对机体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7年12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2例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切除术.观察患者术后临床效...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对机体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7年12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2例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切除术.观察患者术后临床效果,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体内相关激素水平,包括泌乳素(PR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甲状腺素(TSH)、生长激素(HGH).[结果]本组肿瘤切除率为88.1%(37/42),术后6个月复发1例(2.4%).术中出血量(48.6±6.8)mL,手术时间(68.4±12.4)min,住院时间(6.7±1.2)d.本组患者治愈26例(61.9%),显效9例(21.4%),有效4例(9.5%),无效3例(7.4%),总有效率为92.6%(39/42).术后激素水平恢复正常32例(76.2%),下降≤50.0%有6例(14.3%),下降〉50.0%有4例(9.5%).术后血清PRL、ACTH、TSH、HGH水平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4/42),其中尿崩症1例(2.4%),低血钾1例(2.4%),视力模糊1例(2.4%),鼻腔出血1例(2.4%).[结论]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进行垂体瘤切除效果较好,切除率高,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激素水平恢复较好,临床上可广泛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外科学 鼻腔 蝶窦 内窥镜检查 激素类/血液
下载PDF
浅论为手术后的颅脑损伤患者采取不同的头位卧床对其颅内压和脑氧饱和度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石庆芬 梁玉桃 +1 位作者 沈合春 郭春雨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21期98-99,共2页
目的:探讨为手术后的颅脑损伤患者采取不同的头位卧床对其颅内压和脑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0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本研究的对象。术后,协助患者保持仰卧位,并将其床头... 目的:探讨为手术后的颅脑损伤患者采取不同的头位卧床对其颅内压和脑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0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本研究的对象。术后,协助患者保持仰卧位,并将其床头依次抬高0°、15°、30°、45°和60°,每种头位均保持10 min,然后观察在这5种不同头位下其颅内压和脑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将患者的头位保持在0°时,其颅内压最高,其脑氧饱和度最低。将患者的头位抬高15°~60°时,其颅内压明显下降,其脑氧饱和度明显升高。将患者的头位抬高30°时,其脑氧饱和度最高。结论 :将手术后的颅脑损伤患者的头位抬高30°,即有助于降低其颅内压,又可改善其脑氧饱和度,维持其脑氧的供需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头位 手术 颅脑损伤 颅内压 脑氧饱和度
下载PDF
个体化头颈垫枕在脑室外引流术后及颅内压传感器置入术后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石庆芬 沈合春 +2 位作者 袁启言 张秋露 李洁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7期1338-1340,共3页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制作的个体化头颈垫枕在脑室外引沆术及颅内压传感器置入术后颅内压监测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104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自行设计的...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制作的个体化头颈垫枕在脑室外引沆术及颅内压传感器置入术后颅内压监测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104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自行设计的个体化头颈垫枕将其分为观察组(使用个体化头颈垫枕)和对照组(使用普通枕头).每组各52例。观察比较两组导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两组颅内压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后颅内压为(11.3±1.3)mmHg低于对照组的(18.3±0.9)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文(P<0.05)。观察组导管意外脱管、移位、受压、打折、堵管等导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47.P<0.05).【结论】脑室外引流术后及传感器置入术后颅内压监测患者应用自制的个体化头颈垫枕,可稳妥固定放置导管.减少导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维持有效引流及颅内压的稳定.患者安全舒适,经济实用,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流术/利用 脑室
下载PDF
开颅术前经皮扩张气管切开对高血压脑出血预后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沈合春 卢科 +3 位作者 石庆芬 朱晟 李智恒 姚洁民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8年第14期2236-2238,共3页
目的探讨开颅术前经皮扩张气管切开对脑出血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开颅手术及经皮气管切开治疗的脑出血患者321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开颅术前行气管切开的患者为术前组146例,开颅术后立即行气管切开的患者为术后组74例,开... 目的探讨开颅术前经皮扩张气管切开对脑出血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开颅手术及经皮气管切开治疗的脑出血患者321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开颅术前行气管切开的患者为术前组146例,开颅术后立即行气管切开的患者为术后组74例,开颅术后3~7 d行气管切开的患者为延期组101例。比较3组基础临床特征、术后再出血率、气管留置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好转率及死亡率。结果 3组基础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组、延期组术后再出血率明显小于术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组气管留置时间明显少于术后组及延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术前组最短,延期组次之,术后组最长。术前组较术后组、延期组好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组与延期组好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术前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有助于降低术后再出血率,减少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 脑出血 开颅手术
下载PDF
急性颅脑损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极高危因素分析及定时复查CT时间探讨 被引量:28
12
作者 沈合春 钱志远 +4 位作者 郑达理 洪亚军 黄胜明 兰青 刘士海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35-740,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HI)极高危患者的影响网素及伤后首次定时复查CT的时间窗。方法对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自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329例闭合性创伤性颅脑损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 目的探讨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HI)极高危患者的影响网素及伤后首次定时复查CT的时间窗。方法对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自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329例闭合性创伤性颅脑损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按是否于常规首次定时复查CT前出现临床症状恶化分为PHI极高危组、非PHI极高危组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PHI极高危组41例患者出现临床症状恶化而提前复查头颅CT,时间为(3.67±0.96)h(Md=3.8h),与非PHI极高危组288例患者常规首次定时复查CT时间[(8.38±3.03)h(Md=7.6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I极高危组与非PHI极高危组在首次CT颅内血肿〉10mL、颅内血肿类型≥2、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人院时意识障碍、瞳孔扩大、GCS评分≤12分、平均动脉压增高、Pit减少、PT延长、APTT延长、FIB降低、首次CT为双侧伤、合并脑挫裂伤、骨折处硬膜外血肿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示PHI极高危患者与首次CT颅内血肿〉10mL、入院时意识障碍、瞳孔扩大密切相关(P〈0.05)。结论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早期特别是2h内首次CT颅内血肿〉10mL或人院时存在意识障碍或瞳孔扩大,最好于颅脑损伤后3-4h甚至更早进行首次定时复查CT扫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进展性出血性损伤 高危因素 CT 时间窗
原文传递
神经血管单元与创伤性脑损伤 被引量:6
13
作者 沈合春 钱志远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57-960,共4页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已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医学问题。在美国,每年超过140万人发生TBI;我国每年因脑外伤致死者约10万人,伤数百万人,占全身各部位损伤的第2位,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增加;重型颅脑外...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已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医学问题。在美国,每年超过140万人发生TBI;我国每年因脑外伤致死者约10万人,伤数百万人,占全身各部位损伤的第2位,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增加;重型颅脑外伤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居高不下,总病死率一直保持在30%-50%左右,居第1位。TBl分原发性脑损伤和继发性脑损伤(secondary brain injury,SB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神经血管 重型颅脑外伤 brain 社会医学问题 继发性脑损伤 原发性脑损伤 总病死率
原文传递
大鼠原发脑挫伤灶和邻近脑组织在继发性脑损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钱伟 钱志远 +2 位作者 沈合春 郑达理 卞中国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9-299,共1页
创伤性脑损伤(TBI)后,炎性反应强弱与继发性脑损伤程度有着直接关系[1-2],本研究旨在观察大鼠原发脑挫伤灶和邻近脑组织在继发性脑损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一、材料与方法1.动物分组及试剂:健康雄性SD大鼠,体质量250~280g,由苏... 创伤性脑损伤(TBI)后,炎性反应强弱与继发性脑损伤程度有着直接关系[1-2],本研究旨在观察大鼠原发脑挫伤灶和邻近脑组织在继发性脑损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一、材料与方法1.动物分组及试剂:健康雄性SD大鼠,体质量250~280g,由苏州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脑损伤 SD大鼠 脑组织 脑挫伤 生发 创伤性脑损伤 实验动物中心 脑损伤程度
原文传递
大鼠颅脑损伤后脑NF-κB的活性和NF-κBmRNA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6
15
作者 钱伟 钱志远 +1 位作者 沈合春 郑达理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5期117-119,共3页
目的观察颅脑损伤后不同阶段脑NF-κB的活性和NF-κBmRNA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在颅脑损伤后继发性损伤中意义及相关机制。方法建立颅脑损伤模型,通过光镜观察颅脑损伤后病灶周围脑组织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组织中NF-κB及TNF-α的... 目的观察颅脑损伤后不同阶段脑NF-κB的活性和NF-κBmRNA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在颅脑损伤后继发性损伤中意义及相关机制。方法建立颅脑损伤模型,通过光镜观察颅脑损伤后病灶周围脑组织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组织中NF-κB及TNF-α的表达情况,RT-PCR检测NF-κBmRNA表达情况。结果颅脑损伤后不同阶段NF-κB蛋白表达及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NF-κB表达水平与TNF-α呈正相关关系(r=0.519,P<0.05),且与组织炎症损伤程度一致。结论颅脑损伤后各时间点脑NF-κB呈过度激活状态,与TNF-α水平的变化一致,且病理上颅脑损伤炎症损害严重程度相平行,这可能是颅脑损伤后继发性损伤发生的一个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NF-ΚB 肿瘤坏死因子Α 继发性脑损伤
原文传递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颅脑损伤后脑核因子-κB活性和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卞中国 钱志远 +2 位作者 沈合春 钱伟 李庆勇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768-2768,共1页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脑创伤、脑卒中、缺血、癫痫发作等疾病具有保护性治疗作用,但其机制尚不清楚[1].我们制作大鼠颅脑损伤模型,利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观察颅脑损伤后核因子(NF)-κB活性和表达的变化.一、材料与方法1...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脑创伤、脑卒中、缺血、癫痫发作等疾病具有保护性治疗作用,但其机制尚不清楚[1].我们制作大鼠颅脑损伤模型,利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观察颅脑损伤后核因子(NF)-κB活性和表达的变化.一、材料与方法1.动物分组及试剂:健康雄性SD大鼠,体质量250 ~ 280 g;随机分为打击组(TBI组)和rhEPO干预组,每组42只,按从受伤后处死时间分为伤后1、3、6、12、24 h、3d和7d亚组;聚合酶链反应(PCR)试剂盒购于Fermentas公司;免疫组织化学试剂盒购于武汉博士德公司;注射用rhEPO购自上海克隆生物技术公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ΚB活性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颅脑损伤后 SD大鼠 促红细胞生成素 RHEPO 后脑 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颅脑损伤后NF-κ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卞中国 钱志远 +2 位作者 沈合春 钱伟 李庆勇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16期64-67,共4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脑组织NF-κB活性及NF-κB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继发性颅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84只雄性SD大鼠建立颅脑损伤模型,随机分为颅脑损伤组(TBI组,n=42)和rhEPO治疗组(TBI-rh...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脑组织NF-κB活性及NF-κB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继发性颅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84只雄性SD大鼠建立颅脑损伤模型,随机分为颅脑损伤组(TBI组,n=42)和rhEPO治疗组(TBI-rhEPO组,n=42),于预定时间点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NSS),通过光镜观察创伤灶及周围脑组织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组织中NF-κB及TNF-α的表达情况,RT-PCR检测NF-κB mRNA表达情况。结果颅脑损伤后12 h至7 d,TBI-rhEPO组NSS始终低于同一时间点TBI组(P<0.05);TBI组大鼠不同阶段NF-κB蛋白表达及mRNA表达明显升高,NF-κB表达水平与TNF-α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519,P<0.05),且与组织炎症损伤程度一致,TBI-rhEPO组不同阶段NF-κB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低于TBI组(P<0.05)。结论颅脑损伤早期应用rhEPO,可能通过抑制NF-κB活性,降低NF-κB、TNF-α的表达,从而抑制继发性炎症反应,减轻继发性颅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NF -κB 肿瘤坏死因子Α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原文传递
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血小板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
18
作者 罗凯 吴声田 +5 位作者 沈合春 李智恒 唐彪 廖燕 姚洁民 符黄德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22年第6期341-345,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发生血小板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97例因TBI住院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GCS评分、是否多发伤、是否... 目的探讨影响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发生血小板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97例因TBI住院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GCS评分、是否多发伤、是否存在颅脑开放伤、纤维蛋白原浓度、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数量及血小板功能。根据最大血凝块坚固度值将患者分为血小板功能障碍组(MA值<50 mm)和血小板功能正常组(50≤MA值≤70)。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判断影响TBI后出现血小板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相关危险因素对TBI后出现血小板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结果97例患者中,血小板功能障碍组38例,血小板功能正常组59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的GCS评分、纤维蛋白原浓度、PT、APTT、血小板数量、血小板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CS评分(OR=0.765,95%CI:0.618~0.947)、纤维蛋白原浓度(OR=0.073,95%CI:0.014~0.387)是TBI患者出现血小板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P<0.05);GCS评分的AUC为0.827(95%CI:0.618~0.947),纤维蛋白原浓度的AUC为0.915(95%CI:0.014~0.387)。结论TBI后低GCS评分、低纤维蛋白原浓度易出现血小板功能障碍,其中,GCS评分具有一定的预测准确性,纤维蛋白原浓度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血小板功能障碍 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