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电短临前兆产生机理及一种新的短临预报方法(谐振预报法) 被引量:7
1
作者 钱复业 赵玉林 +2 位作者 赵跃臣 沈启兴 徐忠信 《华北地震科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9,共9页
研究了地电短临震兆机理,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引潮力触发地电短临前兆模式。据此从理论上分析了地电临震震兆特征,并以唐山7.8级大震为例,从实际观测中检出具有此模式特征的震兆(具有起潮力特征),从而验证了所提模式理论的客观存... 研究了地电短临震兆机理,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引潮力触发地电短临前兆模式。据此从理论上分析了地电临震震兆特征,并以唐山7.8级大震为例,从实际观测中检出具有此模式特征的震兆(具有起潮力特征),从而验证了所提模式理论的客观存在的可能性。最后给出与此有关的地电短临预报方法。即,根据脆性岩石失稳的相对刚度比较准则,定义部分岩体刚度λ=0的状态为临震阶段,分析λ=0时起潮力引起位移的特征和规律,得出原地监测岩体刚度是否为零(进入临震阶段)的方法。因为在弹性阶段,λ为较大正值,微小的起潮力只引起微小的位移,此时的电响应甚小,通常检测不到;但随着构造力的积累,介质进入临震阶段,此时同样微小的起潮力却可引起甚大的位移(λ=0时,位移为无穷大),从而产生可检测的电响应。由于这种电响应具有与起潮力相同的周期,故可把临震电响应同各种干扰区分开,判定为临震前兆,从而建立了地电临震前兆起潮力触发模式,并可给出相应的短临预报方法。对1976年唐山7.8级强震前后震中周围地电阻率及大地电场实测资料进行谱分析,发现仅在主震前二个月至半月内,两种不同物理本质的电响应分别出现与起潮力MS波与MSf波周期相同的异常变化。这是对所提临震前兆模式和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阻率 地电场 唐山地震 临震预报 地震预报
下载PDF
构筑防灾科技学院学生文化体系
2
作者 沈启兴 于洪池 +1 位作者 陆丽娟 汪贵章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87-89,共3页
文章从四个方面阐释学生文化体系的构成,即重在打基础,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培植防灾学院自己的学生文化“精英”;创新与创业是学生文化的闪光点;培育一个好的学生文化的管理环境。做到此四点,就可办一个好的、有特点的、合格的高等学校... 文章从四个方面阐释学生文化体系的构成,即重在打基础,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培植防灾学院自己的学生文化“精英”;创新与创业是学生文化的闪光点;培育一个好的学生文化的管理环境。做到此四点,就可办一个好的、有特点的、合格的高等学校。本文有的放矢,用事实来说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文化 学校教师 责任与爱心
下载PDF
地震的地电阻率动态预报方法探索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洪魁 沈启兴 +2 位作者 吴卫 赵玉林 毛桐恩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40-345,共6页
总结了20多年来我国地电工作者在地震预报方面的经验,建立了一套由动态异常等值图确定危险区的预报流程,丰富了最新的研究成果,通过对1989年DYBS-Ⅰ的修订、删改和补充,编制成地震预报的电学方法软件DYBS-Ⅱ.其特... 总结了20多年来我国地电工作者在地震预报方面的经验,建立了一套由动态异常等值图确定危险区的预报流程,丰富了最新的研究成果,通过对1989年DYBS-Ⅰ的修订、删改和补充,编制成地震预报的电学方法软件DYBS-Ⅱ.其特点是:依据地电信息量的空间分布及其时间变化规律判断地震异常区,在计算机屏幕上直观形象地描述地震异常发展的动态过程;增加临震预报部分,完善预报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报 地电阻率 动态等值图 动态预报法
下载PDF
An approach on dynamic earthquake prediction by georesistivitymeasurements
4
作者 张洪魁 沈启兴 +2 位作者 吴卫 赵玉林 毛桐恩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1996年第3期79-86,共8页
Experiences on earthquake prediction accumulated by the Chinese scientists in the last 20 years were synthetically analyzed. A prediction program was set up to demonstr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eoresistivity anoma... Experiences on earthquake prediction accumulated by the Chinese scientists in the last 20 years were synthetically analyzed. A prediction program was set up to demonstr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eoresistivity anomaly by using of the dynamic image, accordingly the earthquake prone area can be recognized. By revising the DYBS Ⅰ, which was developed in 1989, and adding some latest achievements, we worked out a software on earthquake prediction by the geoelectric method the DYBS Ⅱ. Some new feature of DYBS Ⅱ are: the anomalous area may be determined by the space distribution and its time variation of geoelectric parameters; The dynamic process that i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arthquake anomaly can be displayed on the computer screen; Technique for the prediction of an impending earthquake was included too. Some results of the Tangshan earthquake were presented at the end of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thquake prediction georesistivity precursor identification model dynamic image parameter.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